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2.8万件 高价值专利增长22.54%
知识产权总体数据 - 湖南省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8403件 同比增长14.14% [1]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升至19.64件 同比增长14.65% [1] - 有效商标注册量达1289530件 同比增长8.11% [1] 国际化布局表现 - 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299件 同比增长37.79% [1] - 长沙市以195件申请量占全省总量65.22% [1] - 湘潭市36件 株洲市19件 长株潭地区表现突出 [1] 高价值专利结构 - 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17万件 同比增长22.54%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3.32万件 占高价值专利总量64.22%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42.02% 其中80.37%集中在长沙 [2] 产业分布格局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占比14.63% 位列第二 [2] - 生物产业占比14.19% 位列第三 [2] - 大专院校和企业专利权人分别占51.03%和45.48% [2] 转化运用与服务 - 知识产权融资规模超20亿元 [2] - 长沙市两个专利转化案例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 [2] - 益阳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 服务能力建设 - 完成首次高级知识产权师专场职称评审 [2] - 对94个重点商标实施常态化监测 [2] - 知识产权供给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动能 [2]
云南石屏拓展豆制品全产业链
行业背景与历史传承 - 石屏豆腐拥有600多年可追溯历史 独特制作技艺"井水点豆腐 天下唯石屏"使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产业定位为建设全国重要的豆制品生产研发和深加工中心 通过资源换产业和园区聚产业策略推动发展 [1] 产业园区建设与集聚发展 - 规划建设松村 城东和杨广城3个豆制品产业园区 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和功能互补格局 [1] - 园区经济持续壮大 多家快递物流公司入驻 助力豆腐产业健康发展 [3]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专门制定出台《豆制品产业发展条例》从地方立法角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2] -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的豆制品产业链专班 压实各方责任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 产品创新与研发成果 - 产品系列从2010年以前的4至6种增加到如今的100余种 去年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0亿元 [3] - 创新推出豆捞火锅拼盘产品 既保留传统火锅风味又符合现代餐饮需求 上半年销售量达10万盒实现产值300万元 [2] - 速冻包浆豆腐串兼顾烧烤和煮火锅优点 上半年产量超9000吨 [3]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持续组织企业参加南博会 边交会 广交会等各大展会 扩大品牌影响力 [2] - 速冻豆腐进驻各大知名商超和线上平台销售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企业订单增速明显 [2] - 豆制品"出滇"规模持续扩大 鲜豆腐 包浆豆腐 腐竹腐皮 即食豆干 预制菜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 [3] 企业经营与就业贡献 - 某豆制品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8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近600个 [2] - 帅虹豆制品公司去年营收达1.2亿元 目前日产量达到60吨左右 [3] - 全产业链吸纳解决超1.7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3]
今年前7个月,福建省虾及其制品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
行业出口表现 - 福建省虾及其制品前7个月出口额达54.7亿元 同比增长18.3% 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 [1] - 虾制品出口额51.4亿元 同比增长19.1% 占虾类出口总值93.9% [1] - 民营企业出口额54.3亿元 同比增长25.8% 占行业出口总值99.2% [1] 区域市场分布 - 亚洲市场占出口总值71.2% 其中对东盟出口24.4亿元 占比44.5% [1] - 墨西哥作为亚洲外最大单一市场 出口额达8.2亿元 占比15% [1] 产业基础优势 - 行业依托海岸线资源与成熟养殖加工体系 形成多极拓展出口态势 [1]
山东滨州多措并举赋能商用厨具产业提质增效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商用厨具企业数量达2800余家占据全国市场份额42.5%并出口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质量监管与风险治理 - 建立全域覆盖动态研判的风险会商机制联合多业务条线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风险会商 [1] - 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责任制度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 - 2024年检查经营主体2130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230个指导396家企业落实安全责任 [3] - 监督抽查合格率同比提升15%质量违法案件同比下降12% [2] 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 - 厨具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268件其中发明专利46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2件驰名商标1件 [4] - 主导制定国家标准5项发布团体标准17项高于国家行业标准 [4] - 179家燃气器具企业获CCC证书745张认证率居全国前列 [4] 产业支持与能力提升 - 举办订单式培训会议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分析及焊接安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 [4] - 促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2笔总金额1.7亿元 [4] - 每年组织专家检查企业50家以上通过一对一帮扶整改问题 [2]
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为25.917 较上年小幅上升1.35% [1]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为25.711 同比显著上升7.05% [1] - 风险整体平稳但分级差异显著 一星级(最危险)与五星级(最安全)公司数量同步增加 四星级(较安全)公司减少较多 [2] 风险影响因素与特征 - 非标报告、行业结构、受限资产、违规次数成为风险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2] - 地区风险指数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一致性 [2] - 宏观经济与政策对行业风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2] 上市公司风险分布情况 - 发布四大板块(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中法律合规风险最低的十家上市公司名单 [1] - 公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法律合规风险最低的十家企业名录 [1] - 揭示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最高的十大地区与十大行业 [1] 经济政策转型方向 - 经济工作重点转向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改变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 [3] - 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 通过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3] - 将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重要抓手 通过服务消费与供给共同推动服务业发展繁荣 [3]
短期内钢市以震荡偏强为主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周度表现 - 当周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95.46点,周环比上涨0.07点(涨幅0.07%),但较上月末下降0.41点(降幅0.43%),较去年底下降2.01点(降幅2.06%),同比上涨4.08点(涨幅4.46%) [1] - 长材价格指数为96.95点,周环比下降0.17点(降幅0.18%),板材价格指数为94.23点,周环比上涨0.25点(涨幅0.26%),呈现结构性分化 [1] 区域市场价格变动 - 华北地区价格指数94.41点,周环比上涨0.29点(涨幅0.31%),西北地区涨幅最大达0.52%(上涨0.50点至96.32点) [2] - 东北地区价格指数93.63点,周环比微降0.01点(降幅0.01%),华东地区下降0.13点(降幅0.13%)至96.61点,中南地区下降0.03点(降幅0.03%)至97.44点 [2] - 所有六大区域同比均呈现上涨,涨幅区间为1.98%-5.39%,其中华东地区同比涨幅最高达5.39%(上涨4.94点) [2] 钢材品种价格表现 - 八大品种价格较上月末全部下降,镀锌板降幅最大达0.77%(下降33元/吨至4282元/吨),热轧卷板降幅最小仅0.02%(下降1元/吨至3551元/吨) [3] - 螺纹钢(直径16毫米)价格3262元/吨,较上月末下降17元/吨(降幅0.52%),高线(直径6毫米)价格3460元/吨,下降23元/吨(降幅0.65%) [3] - 中厚板(20毫米)价格3524元/吨,下降23元/吨(降幅0.64%),冷轧薄板(1毫米)价格4029元/吨,下降4元/吨(降幅0.09%) [3] 原材料成本变动 - 7月进口铁矿石均价94.41美元/吨,环比上涨1.53美元/吨(涨幅1.65%),但同比下降11.26美元/吨(降幅10.66%) [4] - 当周国内铁精粉价格877元/吨,较上月末上涨5元/吨(涨幅0.58%),炼焦煤价格1364元/吨,大幅上涨58元/吨(涨幅4.43%) [4] - 焦炭价格1427元/吨,较上月末显著上涨91元/吨(涨幅6.81%),废钢价格2384元/吨与上月末持平 [4] 市场供需状况 - 需求端呈现淡季低迷特征,建筑用钢需求尤为疲软 [5] - 供给端钢企旬度产量略有下降,成本端焦煤焦炭价格上涨对钢价形成支撑 [5] - 行业预计短期内钢材市场以震荡偏强走势为主 [5]
我国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行业标准突破 - 家电行业首个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房间空调器》(GB/T46027-2025)正式发布 [1] - 标准由美的空调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导编制 [1] - 标准明确房间空调器碳足迹量化目的和范围 提出详细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及报告要求 [1] 标准技术细节 - 标准针对功能单位、系统边界、取舍原则及数据收集规范进行补充和细化 [1] - 为房间空调器碳足迹核算提供规范统一的方法指导 [1] - 为产品碳标识认证从政策到实践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1] 企业实践基础 - 美的空调2022年率先发布行业首个空调产品碳足迹﹢减碳量评估报告 [2] - 美的空调已有5个品类、50余款重点机型获得第三方产品碳足迹证书 [2] - 研发实践为企业主导国家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2] 国际标准参与 - 美的空调深度参与全球首部ESG国际标准研制 [2] - 在国际标准化舞台贡献中国智慧 [2] 未来发展规划 - 美的空调将以标准推广和碳标识试点为新起点 [2] - 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提升行业及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2] -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
休闲食品业从打价格战转向综合实力竞争
行业转型趋势 - 休闲食品行业从价格战转向综合实力竞争 品牌以价换量策略拉低品类价格水平 食品价格指数自2024年7月以来持续低于基准线100[1][2] - 行业竞争重心从低价扩张转向比拼品牌综合竞争力 量贩零食行业已逐步走出价格混战 转向品牌精细化管理[5][6] - 头部品牌构建"产品创新+成本领先"护城河 通过供应链协同降本与消费者需求洞察实现规模与效益平衡[2][7] 产品创新策略 - 坚果零食领域推出地域限定口味如贵州酸汤味瓜子 突破品类边界推出瓜子仁冰激凌 创新形态推出每日坚果棒产品[3] - 魔芋零食采用芝麻酱替代红油实现"减辣不减味" 推出多规格包装满足不同场景需求[3] - 糖果品类创新推出巨峰葡萄味等新口味 添加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健康成分[3] - 鹌鹑蛋品类通过科研平台推出无抗生素可生食溏心蛋 从育种环节深度参与形成技术门槛和成本优势[4] 量贩零食发展 - 量贩零食头部品牌一季度净利率达3.85% 较2024年同期提升1.36个百分点[6] - 通过每月数百款SKU更新提供新鲜感 强调高质价比产品和优质消费体验[6] - 未来将拓展多样化店型 优化门店布局 提升运营效率 完善供应链保持周转效率[6] 品牌建设与出海 - 品牌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 出海成为破内卷有效途径 东南亚市场受重点关注[4] - 湖南省超过10家休闲零食企业进行多次海外市场考察 预计未来3-5年将迎来出海潮[4] 品质管控与供应链 - 量贩零食企业加强对产品品质把控 生产商需具备可靠品控能力[7] - 头部企业持续投入打造供应链优势/仓储物流优势/数字化赋能[7]
2030年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
核心观点 - 多部门联合印发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通过源头预防和精准发力策略改善环境质量与居民健康 相关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1][2][5] 环境健康目标 - 设定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持续改善和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25%及以上两个结果性目标 [2] - 提出生活垃圾分类 防治室内空气污染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演练 健康防护意识提升四个倡导性指标 [2] - 每三年开展全国居民生态环境健康素养监测 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风险防范意识 [2]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 居家层面倡导均衡饮食 适度运动 戒烟限酒 规律作息 减少电子屏幕依赖 [3] - 提倡绿色装修并使用环保认证材料 选用安全环保家电和适老适幼设施 [3] - 鼓励尊老爱幼和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3] 社区与环境建设 - 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推进绿地步道建设 设立配备健康监测和急救设备的健康驿站 [4] - 优化公共空间设计 普及无障碍设施 加强噪声管理 打造全龄友好社区环境 [4] - 公共场所需强化卫生安全责任 工作场所需改善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4] 宏观环境治理 - 推动绿色发展并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 [4] - 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 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饮用水全程卫生安全管理 [4] - 实施新污染物从源头禁限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境健康风险管控 [4] 产业发展机遇 - 环保产业迎来广阔空间 污水处理 大气污染治理 固废处理企业获得更多项目机会 [6] - 新污染物治理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投入 形成新技术和设备产业增长点 [6] - 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 风能 氢能加速发展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进步 [6] 健康环境产业红利 - 释放健康家居与适老化改造产业需求 推动绿色装修材料如低甲醛材料和空气净化产品发展 [6] - 智能适老化产品包括防滑设备和智能急救包等获得发展机遇 [6] - 多部门协同合作和社会共同参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6]
各地LNG接收站储气能力密集提升 筑牢沿海天然气储气调峰“生命线”
行业基础设施扩张 - 沿海LNG接收站通过集群效应提升储气调峰能力 成为全球资源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通道[1] - "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基础设施实现质变 多地接收站同步扩能带动储气能力跨越式提升[2] - 粤东LNG接收站新增3座22万立方米储罐 年处理能力将跃升至600万吨[2] -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三期投运 年接卸能力达千万吨级 总罐容从64万立方米提升至152万立方米[2] - 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开建27万立方米储罐 预计2028年建成后储备能力提升30%[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LNG接收站通过"液态储备+气态外输+液态装车"三保险模式提升保供能力[3] -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27万立方米全球单罐容量最大LNG储罐 实现自主设计建造[3] - 新奥舟山项目创新应用储罐拱顶气压顶升技术 完成全球首例"三罐同步升顶"[3] - 唐山LNG接收站首创储罐底板预埋冷却水管系统 实现高阻尼橡胶隔震垫国产化[4] - 数字化监测系统应用于高风险作业 通过远程控制精准调控参数[3] 运营效率与保障能力 - 福建LNG接收站17年累计接卸4900万吨LNG 外输天然气超700亿立方米 支撑福建省70%以上天然气供应[1] - 舟山接收站可满足长三角区域超3000万户家庭年用气需求[2] - 福建边检站通过智能查验实现LNG船舶到港"零等待"、离港"零延时"[4] - 国内LNG接收站平均负荷率处于合理水平 通过控制规划避免长期过剩[5] - 保持较低负荷率为储气调峰预留储罐空间[5]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接收站建设呈现大型化、集约化、智能化趋势 区域协同持续加强[5] - 舟山接收站定位为浙江LNG登陆中心 唐山接收站成为京津冀能源保障基石[5] - LNG接收站承担储气调峰责任 正编织覆盖全国的天然气应急保供网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