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科技日报· 2025-09-15 06:45
政策目标 - 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 - 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 [1]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1] 发展现状与规划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 [2] - 2025-2027年预计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2] - 专项行动方案包含五方面21项具体举措 [2] 应用场景拓展 - 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 推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建设新型储能 [2] - 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 在负荷密集接入等关键电网节点建设独立储能电站 [2] - 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 依托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发新型应用场景 [2] 技术创新方向 - 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装备研制和示范验证 [3] - 促进技术多元化发展 探索多技术混合式新型储能及长时储能应用 [3] - 积极储备一批前沿新型储能技术 [3] 实施机制 - 指导各省能源主管部门科学测算调节能力需求 统筹明确新型储能发展规模 [3] - 协同相关主管部门及电力企业形成工作合力 [3]
8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科技日报· 2025-09-15 06:31
9月15日,国新办就2025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 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8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强化 宏观政策调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 体稳定,新动能培育壮大,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制造业 增长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和4.1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 长2.3%;私营企业增长4.6%。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 增长40.4%、22.7%、14.4%。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0204亿元,同比下降1.7%。 不仅工业生产较快增 ...
聚变堆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科技日报· 2025-09-15 06:31
"针对堆芯部件快速维护这一技术挑战,项目团队在材料、结构、感知、控制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等离子体所副研究员潘洪涛介绍,团队成功解 决了极端环境下大型机器人结构复杂、变形大,与聚变堆高可靠性、高精度维护需求之间的矛盾,并在国际首次验证了大模块包层高精度快速更换和偏滤器 靶板正面维护的工程可行性。这一突破进一步缩短了检维修周期,也提升了聚变堆运行效率。 聚变堆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测试与验收现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供图 8月15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又称"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 与验收。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牵头承担,标志着我国在聚变堆核心维护技术领域取得重 大突破。 潘洪涛说,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的成功研制,标志着项目团队已全面突破相关技术壁垒,真正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自主可控。相关技术不仅能为国内 BEST、CFEDR以及国际ITER等下一代装置提供遥操作技术验证与系统支撑,还可拓展应用到核电检修、航空航天、重型机械、应急救援等多个 ...
【科技日报】我国学者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独特适应机制
科技日报· 2025-09-15 03:37
大洋板块交界处,岩浆加热的高温海水携带着高浓度的硫化氢、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从海底裂隙中 喷涌而出,形成独特的深海热液生态系统。阿尔文虫却能在这种极端环境中繁衍生息并形成高密度群 落。 依托"科学"号科考船深海热液科考航次,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了冲绳海槽热液区阿尔文科贺氏拟阿尔 文虫。研究人员发现,该物种具有诸多独特特征,它们呈现出罕见的亮黄色体色,其表皮细胞中分布的 大量黄色颗粒是其体色来源。此外,该物种体内富集了大量无机砷,部分个体中砷含量竟高达体重的 1%,但它们却能在超高浓度砷环境下安然无恙。 9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深海热液动物贺 氏拟阿尔文虫"以毒攻毒"的独特适应机制,不仅为理解动物的适应性演化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生物矿化 研究和环境毒理学开辟了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发表,并 被《科学》《自然》杂志报道。 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Peter Girguis评价说:"这是首次在动物细胞内发现砷化物矿物。这一发现提 醒我们,生命演化出解决环境难题的方式仍远超我们的想象。" 进一步研究发现,贺氏拟阿尔文虫表皮细胞内的黄色颗粒主要 ...
一场生命起源“侦探剧”在火星上演
科技日报· 2025-09-15 01:40
任务背景 -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于2021年2月降落在杰泽罗陨石坑,其明确任务是寻找火星是否曾孕育过生命的线索 [1] - 选择杰泽罗陨石坑作为登陆点是因为卫星图像此前揭示该地曾有一条河流冲破坑壁,形成壮丽的三角洲 [1] 科学发现 - 近期《自然》杂志刊登了由美国石溪大学科学家主导的研究,主角是一组名为“光明天使”的泥岩层 [1] - 通过“毅力”号的岩石扫描数据,科学家发现“光明天使”泥岩层中散布着微小的富含磷酸铁和硫化铁的矿物聚集物 [1] - 这些矿物与有机碳的分布高度重合,在岩石中形成一幅隐形的生命地图 [1] - 这些矿物形成于沉积之后的低温环境,更可能是在水的作用下经过缓慢的化学反应逐渐沉淀而成,类似于地球湖泊或沼泽中微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 [2] - 在地球上,磷酸铁和有机碳的共存常常与微生物代谢有关,因此该矿物组合是一个强有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候选者 [2] 研究方法与后续计划 - 科学家保持谨慎,认为这些矿物也可能是纯粹的化学反应产物,例如水与岩石长期作用或陨石撞击所致 [2] - “毅力”号已从该区域采集了多个岩心样本,并将它们密封在钛合金管中 [2] - 未来的火星任务计划将这些样本带回地球,以便用先进的实验室设备逐层剖析其化学结构,寻找更确凿的生命痕迹 [2]
“万里穿针”耀太空——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演进纪实
科技日报· 2025-09-15 00:21
2025年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发射约3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后向对接口精准完成交会对接,为 航天员送达物资。这一交会对接模式,已成为天舟系列任务的常规操作模式。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因空间距离跨度大、控制精度要求高,被 形象地喻为"万里穿针"。长期以来,航天强国均对其核心技术实施严密封锁。 经过三十载艰苦攻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空间交会对接自主控制创新团队将我国自主完成"万 里穿针"的愿景变为现实,使中国交会对接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保障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 工程任务顺利实施。 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我国自动化技术奠基者之一杨嘉墀院士在黑板上郑重写下"空间智能自主控制"几 个大字,锚定攻关方向。我国著名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吴宏鑫院士则带领科研人员,用草纸和算盘 逐行推导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理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开展技术攻坚。 上世纪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解永春接过了攻关接力棒,理论与工程应用的衔接成为她和团队面临的 首要挑战。 "难点不是不知如何解题,而是连问题都无法精准提出。"解永春回忆着研制初期的艰辛,"我们只能一 步步踏踏实实做,核心目标就是两个字— ...
上海:真金白银破解基础研究“不敢投”难题
科技日报· 2025-09-14 23:38
上海市基础研究投入现状 - 2024年上海市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研发经费支出比例达11%左右,高于全国6.91%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国际创新型城市普遍达到的15% [1] 探索者计划实施与成效 - “探索者计划”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将产业需求转化为基础科学问题,合作企业已从2家拓展至22家,覆盖生物医药、信息、航空、先进材料等领域 [2]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作为首批参与者,通过该计划成功立项12项,本年度已组织申报项目近百项 [2] -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深入实施该计划,将吸纳更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加入 [2] 企业基础研究财政与税收支持措施 - 对基础研究投入达1亿元/年及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1000万元,投入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补助500万元,投入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补助200万元 [3] - 企业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等服务产生的费用,按实际支付额的5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助100万元 [4] - 企业支持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可享受100%税前加计扣除 [4] 考核评价与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 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经审核可按规定视同利润加回,承担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任务的企业,其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被要求不低于10% [5] - 支持高校联合企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政府与企业按1:1比例共同出资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 [5] - 上海高校科技经费近20%来自企业投入,市教委正布局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新一轮校企联合创新计划 [5] 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 - 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设立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对基金会支持的项目,相关部门按基金会投入的50%予以共同支持 [6] - 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由16家市属国资国企共同出资筹建,通过无偿捐赠方式支持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研究 [6] -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300万元设立非公募基金,实行“充分信任+不论成败+科学监管”的公益模式支持基础研究 [7]
韩金融业AI与IT融合速度加快
科技日报· 2025-09-14 23:34
近期,韩国金融业人工智能(AI)与IT开发融合势头强劲。AI的应用场景已从金融服务和任务自动化 扩展到开发领域,颠覆了传统的以IT为中心的开发模式。 据业内人士透露,韩国新韩银行正在为以AI为中心的开发平台进行概念验证。该计划将测试AI在银行 核心操作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除简单地引入工具外,其目标还在于验证过渡到基于AI 的下一代IT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此外,韩国KB金融集团正在利用其内部生成式AI平台,测试一个能够处理从金融服务到算法、产品和 开发等所有任务的人工智能代理。韩国NH农协银行正在利用韩国INSWAVE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将AI 融入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的设计,并测试自动化。 基于AI的IT开发也正在影响金融行业的IT人才队伍。这种转变意味着从传统上依赖个人开发人员经验和 技能,转向标准化、智能化的AI驱动流程,从而取代人力资源。韩国金融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周期正 在转向以AI为中心的任务,从而导致员工招聘和人员流动率下降,从长远来看,基于AI的开发和运营 流程有望成为金融行业的标准。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新韩银行计划利用AI平台评估其在整个开发周期中的可用性,这涵盖了从起草开发请求 ...
CRISPR基因编辑动物引争议
科技日报· 2025-09-14 23:33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展 - CRISPR技术应用于马、绵羊、猪等动物的遗传改良 提升动物性状表现 为人类提供更安全优质的肉类产品 [1] - 基因编辑马通过抑制肌生成抑制素基因表达 增加爆发性肌纤维数量 培育成短跑健将 但被阿根廷马球协会禁止参赛 [2] - Acceligen公司编辑催乳素受体基因培育PRLR-SLICK奶牛 使牛毛更短更顺滑 增强热应激耐受能力 适应炎热气候 [3] - 印度科学家通过调控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培育基因编辑绵羊 提升肌肉量以提高产肉效率 [3] - Genus公司培育携带CD163基因突变的猪 能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2020年获FDA批准 预计2026年上市 [3] - Revivicor公司敲除GGTA1基因培育GalSafe猪 避免产生α-gal糖分子 降低人类食用红肉后的过敏风险 并探索器官移植应用潜力 [4] 技术发展与监管现状 - CRISPR技术能够精准切割基因组特定位置 改变基因表达 赋予生物新性状 [2] - FDA于2022年认定PRLR-SLICK奶牛生产的牛肉可安全食用 但尚未明确上市时间 [3] - 基因编辑动物兴起源于CRISPR技术进步和社会接受度提高 [5] 伦理与安全考量 - 基因编辑动物物种增多引发伦理关注 包括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及对动物和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影响 [5] - 脱靶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或过早死亡 编辑后基因可能遗传给后代甚至扩散至野生种群 [6] - 需要持续追踪基因编辑对动物健康的负面影响 审慎权衡风险与收益 [6]
美一男子移植猪肾六个月后仍健在
科技日报· 2025-09-14 23:33
器官移植后的六个月是患者面临风险最高的阶段。据英国《自然》网站日前消息称,一位67岁的美国男 子在接受转基因猪肾脏移植手术后,已健康存活六个月。 此前,存活最久的转基因猪器官接受者是一名53岁的美国女性托瓦娜·鲁尼,移植的猪肾在她体内存活 四个月零九天后,出现免疫排斥,该器官最终被切除。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安德鲁斯移植的肾脏来自一头经过三重基因编辑的猪:一是去除三种抗原以降低排斥风险;二是引入七 个人类基因,以减少炎症和出血并发症;三是灭活猪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 医生团队认为,移植猪肾后存活六个月是一项重大成就,因为这六个月是"患者和移植器官最危险的时 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贫血和免疫排斥反应。顺利度过六个月意味着情况非常乐观,若能达到十 二个月,将是另一个里程碑。 患者蒂姆·安德鲁斯罹患终末期肾病,在接受移植前已透析两年有余。自今年1月手术以来,他未再接受 过透析治疗。安德鲁斯是基于"同情使用"原则(针对某些尚未获得正式批准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出于人 道主义和对患者利益的考虑,允许其在特定条件下被应用于患者的治疗方式),接受马萨诸塞州剑桥生 物技术公司eGenesis提供的转基因猪肾的三名患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