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变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宣布:进入经济大省行列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3:10
此外,安徽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双双跃居全国第1,汽车出口量稳居全国第1。显示驱动芯片市占 率全球第1,DRAM存储器产能全国第1。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升至全国第5位。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量子科技产业集聚度稳居全国首位,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 方阵。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始终突出"企业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深入人心。 与"十三五"末相比,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7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长7.6倍,超八成的研发经 费和科技攻坚项目、超九成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都由企业牵头。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表示,围绕大科学装置,超前布局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走出"实 验室"、迈向"生产线"、结出"金娃娃"。截至目前,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突破1640亿元,通过赋权 职务科技成果成立或入股科技型企业市值超过120亿元。 9月28日召开的安徽省新闻发布会提到,安徽省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 五"末的3.87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6 ...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增资至 150 亿 增幅 325% 还引能源巨头入股
新浪财经· 2025-09-01 15:40
公司资本结构调整 - 注册资本从35.31亿人民币大幅增至150亿人民币 增幅达325% 为研发业务提供重要资金支撑[2] - 新增股东包括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能源领域头部企业 完善股东结构并增强业务协同[3] - 资金注入直接保障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等核心业务的开展[2] 公司治理优化 - 刘叶由董事变更为董事长 同时新增多位主要人员以适应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需求[3] - 管理团队调整旨在统筹资金使用、研发推进和股东资源对接 提升运营效率[3] - 治理结构优化避免因管理滞后影响发展节奏 确保业务按规划推进[3] 行业战略布局 - 中核集团继续持股叠加能源头部企业入股 体现行业对聚变能源领域的集中布局与认可[3] - 股东资源助力公司对接能源产业链 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结合[3] - 行业资源向聚变能源领域聚集 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营造积极环境[3][4] 业务发展方向 - 经营范围聚焦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核电设备成套、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发展等核心领域[2] - 资本与资源协同优化直接支撑核心技术探索与突破 为业务拓展筑牢基础[2][4] - 业务方向与能源股东高度契合 避免研发与实际应用脱节[3]
合肥发力聚变能源未来产业,请看《浪尖周报》第39期
新浪财经· 2025-08-31 05:06
产业协作与科创协同计划 - 智通财经旗下智库推出"浪尖计划" 聚焦长三角九大万亿GDP城市产业协作与科创协同 [1] - "浪尖周报"子项目精选178条九城主要报刊一周产业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 第39期周报于9月1日发布 覆盖2025年8月25日至8月31日产业动态 [1] 合肥聚变能源产业 - 聚变能源产业已形成70余家企业覆盖全产业链的集群格局 [1] 上海资本赋能企业 - 浦东GOI计划四年撬动86亿资本 累计赋能3万家企业发展 [1] 南京电商区域总部 - 京东百亿级区域总部正式落地建邺区 [1] 杭州文化出海产业 - 重点推动网络文学、网络剧集、网络游戏"新三样"文化产品出海 [1] 苏州工业智能化 - "AI+制造"计划两年培育150个工业大模型 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1] 宁波光伏产业链 - 余姚智能光伏产业链上半年实现增加值增长133.7% [1] 无锡汽车产业生态 - 与一汽解放深化战略合作 共同构建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1] 南通能源装备制造 - 成功交付全球最大FLNG装置NGUYA [1] 常州绿色转型 - 滨江区绿色转型战略同步赋能东方碳谷与创新药谷建设 [1]
“逐日之战”,安徽的新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5:16
行业政策与战略布局 - 安徽省强调抢抓聚变能源技术突破关键窗口期 加快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步伐 [1] - 国家政策明确要求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 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 - 安徽将聚变能源列为三大科创引领高地之一 合肥将其纳入"6+5+X"产业集群重点布局 [3] 技术优势与产业基础 - 聚变能源具有燃料丰富、安全可靠、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等突出优点 被视为终极能源 [1] - 合肥拥有EAST、BEST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是全球核聚变领域大科学装置最集中城市 [2] - 合肥已形成聚变能源全产业链 涵盖超导线材生产、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及设计运营等70余家企业 [3] 资本投入与全球竞争 - 全球聚变行业总投资额达97.66亿美元 较2021年增长414% [2] - 微软等大型科技企业纷纷加入赛道 全球范围"逐日之战"已经打响 [2] - 安徽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科技产业资本相互赋能 [1] 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 安徽致力于培育聚变能源产业集群 通过场景对接和"双招双引"加快产业集聚 [1] - 系统梳理"沿途下蛋"技术项目 构建全链条孵化转化创新载体 [1] - 安徽期待"点亮聚变能源第一盏灯" 抢占未来能源发展先机 [4]
工信部: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国能日新:雍正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取得公司控制权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23:17
行业治理与规划 - 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座谈会 强调深化改革和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重点提及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治理 [1] - 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1] - 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 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1] - 座谈会提及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做优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 [1] 能源领域投资布局 - 中油资本参股企业昆仑资本持有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0%股权 同时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20%股权 [2] - 中油资本通过昆仑资本布局聚变能源领域 显示对前沿能源技术的战略关注 [2] - 聚变能源作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 或将成为资本布局新赛道 有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 - 国能日新公告收购人雍正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定增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 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及监管核准 [3] - 本次发行后收购方合计持股超30%触发要约义务 但基于3年不转让承诺及股东大会豁免 可免于发出要约 [3] - 定增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快业务布局拓展 推动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创新和能力升级 [3]
中国聚变能源企业获大额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23 03:02
中国聚变能源企业获大额融资:资本押注"终极能源"新赛道 近日,国内聚变能源领域传来重磅消息:某头部聚变科技企业宣布完成超2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涵盖国家级产业基金、头部能源集团及知名科技投 资机构。这是继2023年多家聚变企业获数亿元融资后,该领域单笔规模最大的融资事件,标志着资本对可控核聚变这一"终极能源"技术的信心持续升温,中 国正加速向全球聚变能源竞赛的核心赛道冲刺。 资本涌入:从"冷门"到"风口"的跨越 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期联合发布《聚变能源发展行动计划(2024-2030年)》,明确将聚变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并提出到2030年建成 首个聚变示范电站的目标。此次大额融资的落地,正是政策与市场共振的缩影。 挑战犹存:商业化仍需跨越"死亡之谷"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国内已有超10家聚变能源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超50亿元,投资方涵盖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等顶级机构,以及中核集团、国家 电投等能源央企。此次B轮融资的领投方之一——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表示:"聚变能源是碳中和目标下的战略必争领域,中国需在技术迭代与产业生态构建 中抢占先机。"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成立
快讯· 2025-07-22 12:25
公司成立与定位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 [1] - 公司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 [1] - 定位为推进中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1] 业务布局 - 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核心业务 [1] - 将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1] 战略合作 - 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申能集团等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 [1] - 股东方包括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变 [1] - 与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1]
全球聚变科研专家齐聚 协作推动下一个颠覆性前沿科技革命
中国基金报· 2025-07-17 10:51
氢硼聚变研讨会概述 - 第三届氢硼聚变研讨会在河北举办 主题为"聚智氢硼 生态共赢" 汇聚11个国家和地区近50家顶尖科研机构专家 [1] - 聚焦氢硼聚变前沿探索 成果交流和前瞻应用等话题 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加速聚变科研领域协同创新与技术突破 [1] 氢硼聚变技术优势 - 氢硼聚变具有燃料来源广泛 成本低廉 无放射性废料及可直接高效发电等优势 展现出广阔商业化前景 [2] - 反应产物为氦核 无中子辐射污染 从根源上消除核安全隐患 氢硼燃料"取之不尽" 仅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硼资源就足够支撑全球能源需求千年以上 [6] - 能量转化效率占据显著优势 电力成本或降至传统能源的十分之一 为AI算力 星际探索等领域解锁无限可能 [9] 新奥集团技术突破 - "玄龙-50U"聚变装置今年首次达成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 创下秒级1.2特斯拉以上球形环中心磁场世界纪录 [2] - 自主研发成果验证了氢硼聚变商业化核心可行性 标志着中国聚变装置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7] - 计划2027年建成下一代球形环聚变实验装置"和龙-2" 整体参数国际领先 [7] 全球聚变科研生态 - 聚变科技处于工程可行性验证向商业化应用落地关键过渡阶段 成为全球前沿科技革命焦点 [4] - 新奥组建国际化高水平聚变研发团队 通过校企联盟 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与前沿研究 [4] - 启动氢硼聚变研究基金 吸引国内19所机构提交27份提案 18个开创性项目获得资助 [4] - ITER计划代表参会 表示将加强与私营企业合作 携手推动全球聚变科技加速发展 [12] 商业化前景展望 - 专家预计未来20年将成为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用化的关键探索期 [9] - 氢硼聚变商业化不仅是能源迭代 更是人类文明形态的跃升 推动从"能源约束时代"迈向"文明能级跃升时代" [9] - 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展开生态协作 氢硼聚变商业化落地前景已不再遥远 [12]
全球氢硼聚变专家集结 共促未来能源革命
经济观察网· 2025-07-16 12:57
氢硼聚变技术发展 - 氢硼聚变作为清洁无碳能源具有燃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无放射性废料及可直接高效发电等优势,展现出广阔商业化前景 [3] - 氢硼聚变反应产物为氦核,无中子辐射污染,从根源消除核安全隐患,燃料储量丰富,仅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硼资源可支撑全球能源需求千年以上 [5] - 氢硼聚变能量转化效率显著优于传统核能,其商业化将推动电力成本降至传统能源十分之一,为AI算力、星际探索等领域创造可能 [8] 新奥集团技术突破 - 新奥集团"玄龙-50U"聚变装置首次达成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并创下秒级1.2特斯拉以上球形环中心磁场世界纪录 [3] - 公司已构建全链条研发能力,下一代球形环聚变实验装置"和龙-2"计划2027年建成,整体参数国际领先 [7] - 新奥启动氢硼聚变研究基金,吸引国内19所机构提交27份提案,最终资助18个开创性项目以加速技术突破 [4] 行业生态与合作 - 聚变科技正处于工程可行性验证向商业化应用落地关键阶段,成为全球前沿科技革命焦点,吸引科技巨头布局 [4] - 新奥通过校企联盟、共建实验室等生态方式推动聚变人才培养与前沿研究,组建国际化高水平研发团队 [4] - ITER计划代表认可新奥在球形环氢硼聚变领域的探索,表示将加强私营企业合作以推动全球聚变科技发展 [10] 商业化前景与影响 - 专家预计未来20年为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用化关键探索期,氢硼聚变商业化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跃升 [8] - 氢硼聚变技术突破验证商业化核心可行性,标志中国聚变装置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7] - 全球协作加速氢硼聚变商业化落地,其颠覆性影响已从科幻走向现实 [10]
人类技能的奇幻未来
36氪· 2025-05-13 09:22
未来技能发展前景 - 2037年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驱动的SkillNet平台可实现快速技能掌握 通过沉浸式预演和实时指导提升技能水平 [3][4][6] - 量子计算突破使设备运算速度提升1.58亿倍 四分钟完成传统超算需一万年的计算量 [3][13] - 全球化协作平台实现跨地域专家指导 如印尼焊接专家通过AR技术实时指导美国焊工 [6][7] 技术应用现状 - 苹果3500美元AR头显与Meta对应产品已实现数字物理现实融合 ChatGPT具备教练功能潜力 [9] - 微软谷歌GPT系统可根据用户知识图谱提供定制化内容创建建议 [9] - GitHub、YouTube、Reddit等平台支持实时数据交换和大众策展 为技能发展提供基础 [9] 技能发展挑战 - 工业工程师通过重新设计工作减少技术性接触 导致仓库工人技能退化 [20] - 低薪重复性工作岗位缺乏培训机制 临时工平均每天处理物品时错误率上升 [20] - 技能不平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顶级外科医生与普通从业者收入差异显著 [19] 解决方案架构 - 数字化学徒计划通过AI模拟传统学徒制 提供10小时沉浸式模拟训练并获得区域高分认证 [6][27] - 嵌合系统结合人类与人工智能优势 在燃气轮机维护、芯片设计等领域提升30%生产效率 [26] - 开放平台如YouTube和Stack Overflow使数十亿用户获取程序性知识 平均搜索耗时20分钟 [29][31] 技术发展前景 - 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同时保持0和1双值 加速化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科学发现 [13] - 聚变能源2022年实现能量净增益 微软与Helion Energy签署五年商业供电协议 [15] - SpaceX已部署超4000颗卫星 为150万美国家庭提供高速互联网 目标部署4.2万颗 [17] 基础设施构建 - 传感器成本下降使加速度计等设备普及 可监测钢琴家演奏压力值和学生注意力曲线 [30] - 麻省理工学院社交计量徽章通过5个传感器实时分析人际互动数据 预测群体决策准确度 [30] - Surch平台实现手术视频语义图自动生成 使住院医生搜索特定手术片段时间从10小时降至1分钟 [32][34] 经济效益指标 - 美国教育部年支出6390亿美元 需增加投资解决技能发展负外部性问题 [39] - 机器人组件模块化使成本下降 企业按成功行动次数租赁系统而非全额采购 [17] - 企业学习系统结合人才市场Gloat 使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课程完成时间缩短50%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