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

搜索文档
雷军:V8s超级电机,小米全自研!谁说是代工,我跟谁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5:24
公司战略 - 公司自主研发高性能电机小米V8s超极电机以解决市场上缺乏合适产品的问题 [2] - 公司通过自建团队和自有工厂制造电机 未使用代工厂以确保技术自主性 [2] 技术发展 - 公司强调自主研发电机技术以避免被归类为供应商技术 [2] - 公司自主制造电机体现技术控制力和制造能力 [2]
奇瑞汽车:以“资本全球化”为桥,引领全球智能出行生态变革
智通财经· 2025-09-25 02:28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与智能化深度变革的浪潮中,港股市场凭借其国际化资本生态与对新兴产业的 包容属性,成为车企对接全球资源的重要枢纽。中国汽车"出海"领军者——奇瑞汽车(09973),也将 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助力下,踏上全球化发展的新征程。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锣声敲响的一刻,这家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成为中国汽 车工业从"引进来"、"走出去"迈向"资本全球化"历史性跨越的靓丽名片。奇瑞汽车上市不仅是企业自身 的里程碑,更预示着中国将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加速迈进,引领全球智能出行生态变革。 从芜湖到全球,28年深耕铸就"出海冠军" 1997年,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诞生。彼时,中国汽车市场仍以"引进来"为主导,外资品牌在核心技术与 市场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但自创立之初,奇瑞便挣脱技术依赖的路径束缚,埋下"自主研发+全球化 布局"的种子。 1999年,公司首台自主研发发动机成功下线,一举打破外资品牌在汽车核心动力领域的长期垄断,为中 国自主品牌掌握"心脏"技术撕开缺口。2000年,首款轿车"风云"实现量产,以高性价比与可靠品质叩开 大众市场大门,让中国消费者看到自主品牌的实力。2001年, ...
育企强链双赋能,济宁工业经济上半年交出答卷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12: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茜 通讯员 李文浩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济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济宁工业经济延续强劲 态势,增速自开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以"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为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 一成绩的背后,是济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一个万亿、五个倍增"为总纲,推动"链 长制"走深走实,全力打造"232"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定力与实践成效。 企业培优为梯 绘就企业登高蓝图 "链长制"为笔 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企业培优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驱动力。在济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 企业组成的培育梯队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当地工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注脚。浩珂科技、源根石化等 企业的硬核实践,更让这份"驱动力"愈发强劲。 位于济宁高新区的浩珂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以塑代钢"技术,不仅开创了"中国煤矿用高分子聚合材 料"这一全新行业,更摘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桂冠。 "一平方米仅有1000克的丝织网格,在矿山支护中可以替代钢丝网,成为煤矿综采工作面回撤环节的重 要一环。"浩珂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韩广东的话,道出了产品的突破价值。 更具颠覆性的是"以丝代钢"的 ...
把客车干成世界第一,河南老板年入370亿
创业家· 2025-09-23 10:1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郑州客车修配厂,90年代初因城市化进程加速而抓住公路客运机遇,开发国内首款卧铺客车 [13] - 1993年改制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成为首家中国客车行业上市公司 [14] - 2002年与德国MAN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突破底盘技术瓶颈,并建立行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及国家级技术中心 [15] - 新能源领域布局早于行业,1999年开发首款纯电动客车,早于比亚迪转型电池生产 [16] - 2024年营收达372.18亿元,同比增长37.63%,归母净利润41.16亿元,同比增长126.53% [27] 技术研发突破 - 每年投入4%-5%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建成全球领先的整车电泳生产线,将车辆耐盐雾时间从240小时提升至1000小时 [15][17] - 通过十余年研发突破丰田柯斯达垄断,2015年推出T7高端商务车打破市场格局 [17][18] - 新能源智能网联客车与新能源卡车成为战略重点,推动从客车企业向商用车企业转型 [26] 全球化战略 - 2003年启动海外扩张,采用"一国一策"本地化模式,产品覆盖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 [20][23] - 古巴市场市占率超90%,通过建立维修服务站、允许赊销及金融危机期间提供500万美元配件支持实现 [5][22][23] - 累计出口客车超11万辆(截至2025年6月),海外营收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3][2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2017年起受高铁与私家车冲击,客车行业进入萧条期,公司销量从高峰锐减近一半至2021年4.1万辆 [26] - 2019年创始人重新执掌战略调整,通过新能源转型与海外市场扩张实现业绩回升 [26][2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虽同比下降1.26%,但净利润逆势增长15.64%,显示盈利结构优化 [27] 管理层理念 - 创始人提出"种地理论",强调精耕细作与长期主义,主张"宁做头上的事,不做头上的话"的务实风格 [20][28] - 技术领先被视为行业领导核心,认为"销量第一不如踏实做事",注重产品口碑而非短期指标 [15][28]
(活力中国调研行)破壁垒、行全球 高铁上的“南京门”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9:08
公司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涂胶机器人减少门板打胶损耗与溢胶量并避免胶内有毒物质危害员工安全[1] - 激光封边机器人将每扇门板作业时间从55分钟降低至2分钟[1] - 发明变导程自适应螺旋传动和锁闭装置实现车门无锁而闭[3] - 首创微动塞拉门解决大客流时塞拉门关门难问题[3] - 掌握多种通讯接口技术实现门系统与车载网络智能化通讯[3] - 研发内置塞拉门系统应用于复兴号动车组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3] 市场拓展与业绩 - 2024年全年出口业务新签订单累计金额10.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90%[4] - 产品覆盖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地铁轻轨干线区间车站台安全门等多种平台[4] - 在巴西智利美国泰国设立子公司并于2024年在法国巴黎设立欧洲创新发展中心[4] 产业协同与支持 - 南京优化中欧班列提供定制化班列产品为公司提供优质运输解决方案[5] - 依托南京供应链配套能在100公里内找到配套厂商大幅降低物流和生产成本[5] - 与高校携手定向培养人才实现产教融合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力量[5]
贝斯美: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的技术路线
证券日报· 2025-09-17 13:36
研发创新聚焦领域 - 公司研发创新主要聚焦于农药中间体、二甲戊灵原药及制剂的全产业链技术优化 [2] - 研发创新同时聚焦碳五新材料领域的工艺改进和产业链延伸 [2] 技术路线与竞争优势 -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的技术路线 [2] - 通过工艺改进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2]
曾毓群说不少企业倾向于抄袭和复制
新浪财经· 2025-09-17 03:25
行业技术发展 - 储能行业技术同质化问题显现 [1] - 资本推动下企业倾向于选择抄袭和复制而非自主研发 [1] - 行业创新需要资金投入但存在捷径心态挑战 [1]
青昀新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以自主研发引领高端材料产业升级
36氪· 2025-09-17 02:33
本轮融资由元禾璞华领投,各产业资本持续加注。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鲲纶材料研发、产能扩张 及产业链生态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端特种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为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与 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自主研发破垄断,定义全球新标准 青昀新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成功打破了海外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实现了鲲 纶超材料从原料配方、核心设备到生产工艺的全链路自主可控。 智造赋能产业升级,构建安全绿色供应链 本轮融资将加速青昀新材的智能化与绿色化产业升级,推动国产高端材料实现全球引领: 1. 产能与效率跃升: 2. 绿色制造标杆: 应用生态繁荣,鲲纶Inside驱动千亿场景革新 青昀新材以材料科技为支点,深度赋能医疗、半导体、建筑、防护等近百个高附加值应用场景;开放合 作生态,公司推出鲲纶Inside双品牌战略,摒弃低价竞争,与行业领先客户深度合作,联合开发定制化 解决方案,共同构建高价值产业生态圈。 未来愿景:做全球产业链的"中国基石" 青昀新材创始人兼CEO陈博屹表示:"青昀的使命是以材料科学重构安全边界,让中国制造成为全球产 业链值得信赖的'安全底牌'。C轮融资是公司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
300463迈克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新浪财经· 2025-09-15 09:25
业绩说明会概况 - 公司于9月12日下午通过全景网召开业绩说明会 回应投资者关于流水线装机 研发及产业园效益等问题[1] - 董事会秘书 财务负责人及证券事务代表参与接待投资者[1] 流水线及仪器设备装机 - 流水线及仪器设备装机速度放缓主要受行业政策变革 自身战略调整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1] - 公司正加速高端仪器铺设并推广智慧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以提升客户粘性 未来装机速度有望稳定增长[1] - IVD行业普遍采用仪器加试剂联动销售模式 接受仪器较低毛利率 通过智慧化实验室提升客户粘性实现试剂业务持续增长[2] 研发投入与方向 - 公司坚持每年将不低于25%净利润投入自主研发 最近5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6.7亿元[1] - 未来继续重视研发推动成果落地 技术提升与流水线及智慧实验室发展并重 先借流水线抢占入口再靠技术深耕替代[1] 天府产业园效益 - 短期内因行业集采降价 市场竞争及销售模型调整等因素 产业园难以立即贡献显著利润[1] - 长期随着产能释放及成本优化 有望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稳健增长奠定基础[1] 行业政策应对策略 - 行业政策推进可能带来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公司通过加速产品升级 拓宽终端市场及布局海外业务三条路径对冲[2] - 预计2025年价格压力仍存 具体影响需关注定期报告[2] 其他经营情况 - 生化试剂营收下降原因及应对措施得到回应[2] - 2025年3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持续跟踪市值并开展合规宣传与投资者关系管理[2] - 2024至2025年累计回购并拟注销约1.28%股份 自2015年上市以来每年持续现金分红[2] - 智慧实验室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签约16家 交付7家[2]
持续突破!众和化塑锚定主业打造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9-13 00:46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全资子公司广东众和高新科技股份公司于今年5月19日在新三板挂牌 [1][20] - 公司深耕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领域24年 [20] 技术突破与研发成果 - 自主研发"K胶"产品打破海外垄断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3][21] - "K胶"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 [21] - 构建从化学结构到生产工艺的全面知识产权体系 [4][22] - 培养97名技术骨干的研发团队 开辟四条生产线 产能超7万吨/年 [4][22] - 累计实施技术改进800余项 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 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 [26] 产品与市场表现 - "K胶"产品出口英国、荷兰、埃及等国家 [4][23] - "2-巯基乙醇"纯度达99.8% 远销37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市场占有率超40% [25] - 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生产优质"K胶"产品 [23] 绿色生产与环保技术 - 将废气、废水、废渣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25] - 利用茂名石化炼油厂排放的硫化氢发展下游产业 [25] - 厂区实现绿树环绕、白鹭翩飞的生态环境 [24] 管理模式创新 - 建立数字化智慧安全生产平台 [26] - 实行"员工-董事长直通车"机制鼓励员工建言献策 [26] - 创建产销研一体化平台 实现从研发到投放市场最短仅需一个月 [27] - 研发中心依托实体公司设立 研发人员扎根工厂 [26] 产业链发展 - 专注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核心赛道 [20][22] -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聚焦主业工艺和产品升级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