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

搜索文档
25国暂停对美寄送包裹;迷你版Labubu全球开售丨出海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2:05
行业政策与贸易动态 - 美国自8月29日起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免税待遇 导致25国暂停对美寄送包裹[1] - 中国前7个月对阿盟贸易额达1.7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2% 其中7月单月进出口2453.1亿元增长6.9%[2] - 商务部将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 提高出口退税效率 加大资金支持服务出口重点领域[3] 电商平台全球化进展 - 泡泡玛特迷你版Labubu在速卖通多国售罄 搜索热度持续攀升[4] - 京东旗下Joybuy登陆法国市场 计划进入德国 完善欧洲电商布局[5] - Temu7月在巴西获4.1亿次访问量环比增70% 超越美客多和Shopee居榜首 占市场总流量13.4%[6] - 亚马逊计划2025年底前在巴西建设800+物流配送点 缩短订单履约时间[7] 汽车产业海外扩张 - 比亚迪宣布在马来西亚建设组装工厂 预计2026年投产[8] - 零跑汽车欧洲生产基地落地西班牙 计划2025年三季度投产B10和B05车型 欧洲定价或低于3万英镑[9] 消费品牌出海动态 - 蜜雪集团旗下幸运咖马来西亚首店开业 单日售出近2000杯 国内签约门店已突破7000家[10]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Q1营收347.41亿元同比增长19% 其中国际零售业务营收283.95亿元增20%[11] - 滴滴Q2国际业务日均订单达1196万单同比增长24.9% 总交易额1096亿元同比增15.9%[12] - 安克创新上半年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长33.8% 营收128.67亿元增33.36%[13] - 乐歌股份上半年营收31.45亿元增29.56% 海外仓业务营收15.69亿元增84.27%占比达49.89%[14] - 致欧科技上半年净利润1.9亿元增11.03% 50%对美出货产能转移至东南亚 订单落实率约70%[15]
汽车早报|零跑汽车欧洲本土化生产落地西班牙 丰田7月全球产量销量均创同期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8-29 00:38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 - 2025年7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4.2 其中智能座舱指数36.5 智能驾驶指数38.4 舱外智能指数16.5 [1] - 智能驾驶指数环比下降1.3个单位 增长态势出现小幅回落 [1] 车企财务表现 - 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 同比下降4.5% 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减少0.4% [2] - 理想汽车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9万至9.5万辆 [2] - 上汽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2943.36亿元 同比增长6.23% 归母净利润60.18亿元 同比下降9.21% [4] - 长城汽车注册资本由84.87亿元增至85.59亿元 [5] 海外市场布局 - 零跑汽车欧洲制造基地落地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 计划2026年第三季度投产 [3] - 首款车型B10为紧凑型纯电SUV 第二款车型B05计划9月慕尼黑车展发布 欧洲市场定价或低于3万英镑 [3]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地平线辅助驾驶芯片征程6E开启量产交付 首批车型包括埃安霸王龙 名爵MG4 荣威M7 DMH及奇瑞等多品牌 [6] - 更多车型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陆续量产交付 [6] 全球汽车产销数据 - 丰田汽车7月全球产量846,771辆 同比增长5.3% 全球销量899,449辆 增长4.8% 均创同期新高 [7] - 日产汽车7月全球产量227,563辆 同比下降4.2% 全球销量262,745辆 同比增加0.5% [8] - 日产中国7月产量48,469辆 同比增长14.6% 销量57,359辆 同比增长21.8% [8] - 本田汽车7月全球产量277,635辆 同比下降7.0% 1-7月累计产量2,014,016辆 同比下降7.6% [9] - 本田中国7月产量55,941辆 同比下降23.1% [9] 汽车召回事件 - 福特召回499,129辆2016-2018款林肯MKX及2015-2018款Edge车型 因后制动回弹软管可能破裂 [10] - 福特召回213,121辆2025款Explorer和Aviator车型 因车身控制模块制造不当导致尾灯故障 [10] - 福特召回100,900辆2024-2026款Ranger车型 因安全气囊故障 [10]
零跑汽车欧洲本土化生产落地西班牙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07:10
公司战略合作 - 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确认欧洲制造基地选址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 [2] - 工厂改造完成后将于2026年第三季度启动生产 [2] - 首款投产车型为紧凑型纯电SUV B10 其次为B05 [2] 生产基地信息 - 萨拉戈萨工厂为Stellantis在西班牙的核心整车制造基地 拥有43年造车历史 [2] - 工厂年产能规模达30万辆 [2] 产品规划与定价 - B10作为全球化战略车型已于2024年4月在中国上市 欧洲市场定价预计低于3万英镑(约人民币24万元) [2] - B05计划于2024年9月慕尼黑车展首发 国内售价或控制在10万元以内 主打高性价比路线 [2]
零跑汽车20250825
2025-08-25 14:36
**公司及行业** * 零跑汽车[1] **核心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00亿元 二季度收入142亿元[6] * 2025年一季度单车均价11.4万元 二季度单车均价10.6万元[6]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14.9% 二季度毛利率13.6%[6] * 2025年上半年销量22.2万台 其中一季度销量8.8万台(同比增长162% 环比下降28%) 二季度销量13.4万台(环比增长53%)[3] * 2025年全年收入预期600多亿元 归母净利润预期9.4亿元[7] * 2026年收入预期达千亿级别 归母净利润预期44-50亿元[8][9] **销量指引与车型规划** * 2025年销量指引上调至58-65万台 2026年销量目标冲击百万台[2][3] * 2025年推出B级新品(B01 B10 B05)[4] * 2026年将推出A系列(10万元以内小型车)和D系列(高端SUV 20万元以内)以实现产品线全覆盖[4][5] **盈利驱动因素与成本控制** * 通过严格费用管控实现扭亏为盈[6] * 预计2025年整车毛利率维持在14-15%之间[7] * 具备全域自研和平台化能力 自主开发零部件并采用多供应商比价策略以有效控制成本[2][12] **海外市场与合资合作** * 与斯堪尼亚斯合资成立零跑国际 以轻资产模式利用其全球渠道和海外工厂出口产品 规避关税[4][13] * 2025年预计出口量5-6万辆 2026年目标超过10万辆[8] * 产品力强且价格具有竞争优势 海外市场选择增程和纯电车型同步推进[14] **碳积分与技术授权收入** * 2025年碳积分预计贡献约15亿元收入 主要来自与Stellantis的合作 2026年该收入预计进一步增长[4][15] * 具备零部件和平台反向外供能力 与一汽及Stellantis合作产生技术授权等服务收入[4][16] **市场竞争与战略定位** * 2023年通过推出C11 SUV成功将品牌定位从10万元以内提升至15万元左右的中高端市场[2][10] * 精准抓住小型电动车(如T03)和增程式电动车的市场机遇[10] * 在智能化方面领先 于10万元级别车型上标配激光雷达[10] * 展现出极高的执行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如迅速推出C11增程版和四缸改款)[11][12] * 在10到20万元价格区间的庞大市场上具有影响力并能持续提升份额[18]
零跑汽车(09863.HK):财报销量表现亮眼 节奏提速再超预期
格隆汇· 2025-08-21 19:09
财务业绩 - 公司25H1实现营业收入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17% [1] - 归母净利润0.3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转正 [1] - 25H1毛利率达14.13% 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创历史新高 [1]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14.05亿元 费用率5.79% [1] - 管理费用7.9亿元 费用率3.26% [1] - 研发费用18.94亿元 费用率7.81% [1] - 三项费用率预计未来稳定下降 [1] 销量表现 - 25Q2销量13.41万辆 同比增长151.68% [1] - C系列车型占比57.61% B系列占比24.35% [1] - 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 较去年同期新增88城 [1] - 销售门店806家 服务门店461家 [1] 产品规划 - 2025下半年推出小型掀背车B05 [1] - 2026年计划推出A系列和D系列新车型 [1] - 9月将在海外推出B系列首款全球化车型B10 [2] - 海外产品矩阵包括T03、C10纯电及增程版 [2] 海外拓展 - 2025年1-7月出口销量2.50万辆 居新势力品牌榜首 [2] - 计划2025年底在马来西亚Gurun工厂启动C10本地组装 [2] - 预计20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 [2] 业绩展望 - 2025年预计营收652.09亿元 归母净利润6.16亿元 [3] - 2026年预计营收1018.35亿元 归母净利润56.65亿元 [3] - 2027年预计营收1250.52亿元 归母净利润77.88亿元 [3] - 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0.46/4.24/5.83元 [3]
零跑汽车(09863):中报点评:2025Q2净利转正,规模提振加速盈利释放
国海证券· 2025-08-21 14:0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174.1%),首次实现半年扭亏归母净利润0.3亿元 [5] - 2025Q2营收142.3亿元(同比+165.5%,环比+42.0%),毛利率13.6%(同比+10.8pct,环比-1.3pct),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环比扭亏) [7] - 2025Q2单车平均营收10.6万元(同比+0.6万元,环比-0.8万元) [7] - 费用率全面改善:2025Q2研发/销售/行政费用率分别为7.7%/5.6%/2.9%,同比分别下降5.4pct/3.3pct/2.6pct [7] 业务进展 - 2025Q2交付量13.4万辆(同比+151.7%,环比+53.2%),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 [7] - 新车型布局: - B10车型(起售价9.98万元)Q2销量占比达23.2%(3.1万辆) - B01车型(起售价8.98万元)上市3天锁单超1万台 - 计划2025年9月发布B05车型,10月发布D系列首款车型 [7] - 技术升级:LEAP 3.5技术架构采用高通8650智驾芯片+8295座舱芯片,计划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 [7] 海外拓展 - 2025上半年出口2.0万台(新势力第一),全球销售网点超600家(欧洲550+家,亚太50家) [7][8] - 本土化进展: - 马来西亚C10本地组装项目启动(8月完成首辆OTS组装)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生产基地 [8] - 与Stellantis签订碳积分转让协议(年度上限15亿元) [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股价表现:近12个月涨幅244.3%(恒生指数+43.7%),当前股价73.50港元(总市值982.67亿港元) [4] -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641.9/1002.6/1281.3亿元(同比+100%/56%/28%) - 归母净利润预测9.4/44.1/64.1亿元(2026年同比+370%) [9][10] - 估值指标:2025年PS 1.4倍,2026年PS 0.9倍 [10]
零跑汽车(09863):销量连创新高,首次半年度盈利
华泰证券· 2025-08-21 07:47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维持对研究公司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88.93港币(前值81.15港币)[1][5][7] - 核心观点:首次半年度盈利拐点显现,25H1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转正),Q2单季净利达1.63亿元(24Q2为-12.00亿),主要受益于销量规模效应、成本优化及战略合作收益[1][3]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1.3/52.4/82.5亿元,增速达219.69%/157.17%/91.61%[5][12] 收入与销量表现 - 25Q2销量13.4万辆(同环比+152%/+53%),7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居新势力销冠[2] - 销量结构优化:B/C平台占比提升至57.6%/24.4%,低价车型T03占比降至18.0%(同比-7.4pct)[2] - 海外加速拓展:25Q2出口1.3万台,7月出口4605台,B10车型首批发往欧洲计划9月上市[2][4] 盈利能力分析 - 25H1毛利率创新高达14.1%(同比+13.0pct),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3] - Q2净利率1.1%(同比+23.5pct),费用率优化至16.2%(同比-11.2pct)[3] - 盈利驱动因素:规模效应、成本管理、碳积分及战略合作收益(如与Stellantis及中国一汽合作)[3][4] 增长催化剂 - 新车周期:25-26年将密集投放B平台3款车型,C平台换代及首款D平台车型亮相,A/D平台车型26年上市[4] - 渠道下沉:25Q2国内门店806家覆盖286城(同比新增88城),单店店效提升50%,目标25年底覆盖率达90%[4] - 本地化生产:马来西亚工厂完成C10-OTS下线,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销量预测:25-27年64.0/103.0/141.6万辆(增速118%/61%/37%)[5][12] - 营收预测:25-27年745/1287/1707亿元(增速131.72%/72.72%/32.64%)[11][12] - 估值逻辑:给予1.5倍PS目标(行业均值1.2倍),溢价基于新车周期、海外布局及智能化优势[5][16]
新势力第二家!零跑实现半年盈利,明年挑战100万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9 11: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2] - 毛利率1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创半年度新高 [2] -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净利润0.3亿元 [2] - 经营性现金流与自由现金流均为正向,在手现金储备295.8亿元 [2] - 非汽车销售业务收入11亿元,包括战略合作、碳积分交易等 [5] 销量与目标 - 上半年交付量221664辆,同比增长155.7% [2] - 全年销量目标从50万-60万辆上调至58万-65万辆 [2] - 2026年销量目标挑战100万辆 [2] - 海外市场2025年销量目标5万-8万辆 [6] - 7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5] 产品与技术 - 主力车型C10上市16个月交付破15万辆,C11累计销量超25万辆 [5] - 65%以上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构建成本优势 [5] - 技术平权策略将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等配置下探至14万-20万元市场 [5] - LEAP 3.5架构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取得突破 [5] - 上半年研发开支18.9亿元,同比增长54.9%,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及算力资源投入翻倍 [3] 国际化布局 - 欧洲地区上半年收入18.5亿元,占总收入7.6% [8] - 全球约30个市场建立超600家网点,欧洲超550家、亚太近50家 [8]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8] - 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加速海外拓展 [8] 未来规划 - 高端D系列最快2025年10月亮相,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 [6] - B05将于9月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11月国内上市 [6] - B10车型9月慕尼黑车展上市,增程版年底起推向全球市场 [6] - 目标全年净利润5亿-10亿元 [2]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零跑汽车上调年销指引,副总裁“剧透”新车发布、海外建厂规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1:4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74% [1][2] - 上半年净利润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去年同期净亏损22.1亿元 [1] - 上半年毛利率达14.1% 较2024年同期1.1%提升13个百分点 创历史新高 [2] - 非汽车销售业务贡献近11亿元收入 包括碳积分交易和技术授权 [2] - 研发开支18.9亿元 同比增长54.9% 主要由于研发力度加大和人员增加 [3] 销量表现与指引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辆 同比增长155.7% 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2] - 7月首次实现月销5万辆 日均订单超3000辆 [4] - 三季度销量指引17万-18万辆 [1] - 全年销量指引从50万-60万辆上调至58万-65万辆 [1][4] - 2026年销量目标挑战100万辆 [1] 产品与业务策略 - 下半年推出多款新车 包括7月上市的全新C11和B01 B05将于慕尼黑车展首发并于11月国内上市 [4] - D系列高端车型计划10月首次亮相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上市 包含MPV等车型 [4][6] - 坚持全域自研和高品质价格比策略应对市场竞争 [6] - 智能驾驶投入大幅提升 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增长近100% 计划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辅助驾驶能力 [3]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维持5万-8万辆 暂不提高 [6] - 零跑国际上半年已实现盈利 但规模较小 [8] - B10计划9月在欧洲上市 年底推出B10增程版 B系列其他产品和D系列将于明年陆续海外上市 [8] - 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启动 首台C10已于8月7日完成装配下线 [8] - 计划2026年在欧洲实现B系列车型本地化生产 期望海外销量明年翻倍增长 [9]
新车 | 改款零跑C11
数说新能源· 2025-07-14 03:08
新款零跑C11纯电版与增程版 - 纯电版起售价14.98万元,较老版本增配降价3000元 [1] - 增程版起售价14.98万元,较老版本增配提价1000元 [1] - 外观升级:分体式光影悦动大灯照明亮度提升21%,新增20英寸20辐条轮毂 [1] - 内饰升级:首搭自研16000nit高亮AR HUD,中控屏升级至17.3英寸,配备Nappa真皮和智能香氛系统 [1] - 动力升级:搭载800V高压SiC四合一智能电驱系统,采用大陆onebox制动系统 [1] 销量与市场表现 - 新款C11设计更年轻化,配置强化,预计月销将维持强势 [1] - 7月下旬将上市B01车型,定位高品质智能轿车,具备高性价比 [1] 未来产品规划 - B05车型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 [2] - 2026年将推出A平台和D平台新车 [2] 海外扩张计划 - 马来西亚工厂项目已启动,与Stellantis合作 [2] - 欧洲项目预计2026年年中实现本地化量产,可规避关税并提升海外毛利率 [2]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注重性能和成本平衡 [7] - 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加速布局 [7] - 宁德时代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市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