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软件

搜索文档
特斯拉或改变Optimus的训练策略,加入视频学习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04:07
技术路线转变 - 特斯拉改变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训练策略 从依赖动作捕捉和遥控操作转向主要依靠视频训练 [1] - 人工智能主管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项目负责人 体现公司对机器视觉加人工智能路线的坚持 [1] - 新方法通过录制工人执行任务视频教导机器人快速执行拾取物体或折叠T恤等操作 [1] 训练方法对比 - 远程操作和动作捕捉是行业训练机器人的标准做法 例如波士顿动力采用类似方法训练Atlas机器人 [3] - 特斯拉内部曾使用动作捕捉服和VR设备记录人类操作数据并远程控制机器人 [1][5] - 工作人员需长时间穿着动作捕捉服执行简单任务 数据由注释者分析后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 [4][5] 数据收集挑战 - 动作捕捉服和机器人故障问题限制数据收集量 工厂训练可能需要数十万到数百万小时数据 [8] - 数据收集成本可能达五亿美元且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 [8] - 截至8月底特斯拉招聘页面列出50多个Optimus相关职位 但排除动作捕捉数据收集员岗位 [4] 视频训练优势 - 视频训练方法使团队能更快扩大数据收集规模 [1] - 五月份展示的机器人已能从人类视频直接学习新任务 [3] - 摄像头多角度采集能捕捉关节手指位置等细节 帮助AI模型精确适应环境 [8] 技术可行性分析 - 马斯克承认人形机器人训练需求至少是汽车训练需求的10倍 [9] - 视频训练方法与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训练流程一致 主要依靠机器视觉从数百万车主数据中学习 [10] - 专家指出单纯视频训练难以弥补虚拟与现实鸿沟 混合数据策略可能是更可行的长期方案 [12] 行业发展动态 - 行业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分歧 特斯拉采用纯视频训练而其他公司坚持混合数据策略 [12] - 谢菲尔德大学专家认为特斯拉可能在寻找通用训练方法以适应各种任务 [9] - 公司可能采用与Physical Intelligence类似策略 通过大量演示数据让机器人学习可转移技能 [9]
何小鹏:2到5年内将实现有驾驶员的L4级别车辆和无人驾驶L4级别车辆并存
新浪科技· 2025-08-26 06:07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自动驾驶软件实现难度远超最初想象 公司CEO曾对2022-2023年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表示怀疑[1] - 大模型技术突破推动自动驾驶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下一个巨大变化阶段[1] 未来汽车形态演进 - 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将分化为两种形态:具备L4软件能力的有人驾驶车辆(每1000-10000公里需人工干预一次)和完全无人驾驶车辆[1] - 有人驾驶L4车辆与无人驾驶L4车辆将并存发展 该进程预计在未来2-5年内实现[1] 技术指标要求 - 无人驾驶车辆需实现更远距离的接管能力和更低的云端接管率[1]
马斯克遭特斯拉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夸大自动驾驶,隐瞒风险 本人怒斥:律师在行骗
搜狐财经· 2025-08-06 10:23
当地时间8月4日晚,一群特斯拉股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联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涉嫌证券欺诈,在无人驾驶出租车 (Robotaxi)项目上一再夸大"自动驾驶技术的有效性"、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目前,特斯拉未回应置评请求。该公司的现任及前一任首 席财务官也是此案的被告。 对于这项新的指控,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迅速做出激烈回应。他并未将矛头指向股东,而是指向发起集体诉讼的律师。他写道:"(起诉的) 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投资者,而总是那些为了从判决中分一杯羹而行骗的垃圾集体诉讼律师。" 马斯克补充道:"他们是地球上的人渣,是我遇到过的最坏的人类。" 特斯拉股东们起诉埃隆·马斯克,指控其涉嫌隐瞒公司无人驾驶汽车的重大隐患。 ▲马斯克(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在此案前不久,8月1日,佛罗里达州一个陪审团作出裁决,认定特斯拉需要对2019年佛罗里达一起致命车祸承担33%的责任。该案涉及特斯拉公司的自动驾 驶软件,车祸导致一名22岁的女性死亡,其男友受伤。陪审团判令特斯拉向受害者支付约2.43亿美元的赔偿金。特斯拉则将责任归咎于驾驶员,并计划上 诉。 今年2月,针对外界关 ...
资金动向 | 北水扫货港股超70亿港元,爆买雅下水电概念!
格隆汇APP· 2025-07-21 11:28
北水关注个股 7月21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70.51亿港元。 其中,净买入东方电气10.85亿、建设银行9.05亿、中国能源建设8.73亿、腾讯控股7.54亿、华新水泥4.15亿、理想汽车-W 2.13亿、中芯国际1.17亿。 净卖出美团-W 7.87亿、小米集团-W 5.32亿、国泰君安国际3.01亿。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电气、中国能源建设、华新水泥均为"雅下水电概念股"。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1.2万亿投资、相当于再造3个三峡。 | | 沖股通 | | | | | --- | --- | --- | --- | --- | | 名称 | 涨跌幅 | 浄买入额(亿) | 成交额 | 名称 | | 东方电气 | 65.2% | 9.60 | 92.89 Z | 美团-W | | 华新水泥 | 85.6% | 5.46 | 70.24亿 | 东方电气 | | 阿里巴巴-W | 1.8% | -3.54 | 33.08亿 | 华新水泥 | | 美团-W | 2.8% | -3.46 | 32.34亿 | 阿里巴巴-W | | 小米集团-W | 1.3% | -4.52 | 27.33 Z | 小米集团-W ...
黄仁勋: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
盐财经· 2025-07-21 09:51
英伟达CEO黄仁勋访谈核心观点 - 公司CEO长期承受巨大压力 33年来每一分钟都感受到公司、客户和市场的重担 这种压力从未间断 [2] - 公司始终面临倒闭危机感 即使取得成就时仍担忧竞争对手可能创造更伟大的成果 [2] - 与小米创始人雷军合作历史悠久 从手机业务扩展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软件等多个领域 [2] 英伟达与华为关系 - 评价华为是规模实力远超英伟达的公司 在人员规模和技术能力上既广又深 [3] - 认为中国AI市场发展不依赖单一企业 即使没有英伟达华为也能自主解决技术问题 [3] - 将华为定位为竞争对手而非敌人 保持钦佩与尊重的同时强调良性竞争关系 [3] 企业合作动态 - 英伟达与小米的合作从手机硬件延伸至AI、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 [2]
突发,上央视了!直线拉升
中国基金报· 2025-07-21 07:50
市场整体表现 - 7月21日A股全线大涨,沪指涨0.72%,深成指涨0.86%,创业板指涨0.87%,均创年内新高 [7] - 两市共4005只个股上涨(占比73.9%),129只涨停,1291只下跌,总成交额达17271.35亿元 [8][9] - 大基建板块集体爆发,雅江电站概念、工程机械、钢铁、电网设备等涨幅居前,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多股涨停 [9] 英伟达与小米合作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央视专访中表示,华为是值得尊重的竞争对手,同时透露与小米长期合作,涉及AI、自动驾驶等领域 [3] - 受合作消息刺激,小米集团股价盘中直线拉升 [6]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装机容量7000-8100万千瓦(相当于3座三峡),建设周期10年 [9] - 工程预计耗钢量超200万吨(三峡工程钢材用量59.3万吨),带动中国电建、五新隧装(涨29.99%)、基康技术(涨66.62%)等相关个股大涨 [9][10] 细分板块表现 - **水泥建材**:海螺水泥(涨10.02%)、华新水泥(涨10.00%)等19只个股涨幅超9.98% [11] - **医药**:键凯科技(涨20%)、海特生物(涨20%)、昂利康(涨10%)等领涨 [12][13] - **机器人概念**:上纬新材、金发科技、雪龙集团等封板 [12]
黄仁勋: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离破产仅30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05:46
公司发展历程与CEO心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自称33年来每分钟都在承受公司 客户和市场的压力 [3][4] - 公司曾两次濒临破产 黄仁勋始终强调危机感 常警示"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 [2] - 从游戏显卡公司转型为AI算力基础设施领导者 技术迭代速度极快 管理层不敢松懈 [2][4] 战略合作与市场动态 - 黄仁勋与小米雷军长期合作 涉及手机 AI 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 [4] - 英伟达市值在7月9日突破4万亿美元 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该里程碑的公司 [7] - 美国批准H20芯片对华销售 黄仁勋在链博会前宣布此消息 [7] 高管股票交易与财富变动 - 黄仁勋按10b5-1规则制定减持计划 2025年前拟减持600万股 今年6月启动执行 [11] - 6月20日以来累计减持135万股 套现2 15亿美元 2024年已套现超7亿美元 [12] - 个人净资产达1500亿美元 超巴菲特居彭博富豪榜第9位 [12] 行业数据 -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48 EFLOPS [15]
黄仁勋: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从小米初创就与雷军合作
北京商报· 2025-07-21 04:05
英伟达CEO黄仁勋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公司始终面临倒闭危机感,33年来持续承受压力 [3] - 黄仁勋与小米创始人雷军长期合作,涉及手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软件等多个领域 [3] 华为与英伟达关系 - 黄仁勋认为华为是规模庞大且技术能力深厚的公司,创新力强 [5] - 黄仁勋将华为视为竞争对手但保持尊重,强调竞争关系而非敌对 [5] - 黄仁勋认为中国AI市场即使没有英伟达也会进步,华为能自主解决技术问题 [5] 中国市场特点 - 中国市场具有活力、创新能力及庞大的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群体 [6] - 中国终端消费者规模庞大,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市场 [6] - 黄仁勋强调技术供应商必须重视中国市场,否则可能面临不利后果 [6]
黄仁勋:与雷军合作已经很久了 现在正在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软件等等 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合作
快讯· 2025-07-20 20:37
英伟达与小米合作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小米创始人雷军长期合作,合作历史可追溯至小米创立初期 [1] - 双方早期合作领域为手机产品开发 [1] - 当前合作重点转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软件等前沿技术领域 [1] - 除已披露项目外,双方仍有多个未公开合作项目正在进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