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酰亚胺
icon
搜索文档
四大化工新材料巨头,再出售、关停!
DT新材料· 2025-09-04 16:04
全球化工巨头业务调整 - 日本宇部兴产泰国基地提前一年至2026年3月实施裁员和退出 包括停止环己酮 己内酰胺和硫酸铵生产 关闭一条尼龙聚合物生产线[4] - 宇部兴产日本基地2028年3月停止氨生产 2027年3月停止己内酰胺和尼龙聚合物生产[4] - 公司积极投资特殊化学品事业 包括聚酰亚胺 分离膜 陶瓷 半导体气体等 同时缩小基础事业如尼龙聚合物和工业化学品[4] 公司财务表现 - 宇部兴产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1005亿日元 同比下降12.9% 营业利润62亿日元 同比下降10.8%[5] - 埃克森美孚2025年上半年营收1646.4亿美元 同比下降6.5% 净利润147.95亿美元 同比下降15%[7] - 陶氏化学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101亿美元 同比下降7% GAAP净利润亏损8.01亿美元[12] 资产出售与业务重组 - 埃克森美孚考虑出售欧洲化工厂 交易金额或达10亿美元 涉及英国和比利时乙烯工厂及生产基地[6] - 韩国SK集团计划出售海外业务 包括陶氏乙烯丙烯酸和聚偏二氯乙烯业务以及阿科玛功能性聚烯烃业务[9] - 陶氏化学向麦格理出售基础设施合资企业部分股权 价值5.4亿美元 并关闭三个欧洲上游资产[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带动高分子材料需求 包括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无人机 机器人 5G/6G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2] - 全球化工巨头收缩欧洲业务 包括巴斯夫 英力士 陶氏 利安德巴塞尔和沙特基础工业等公司[6] - 行业面临供应过剩 中国竞争加剧 能源危机余波和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等挑战[6][9][10]
五大实战专家邀您共探: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
DT新材料· 2025-08-30 16:04
AI技术突破与行业拐点 - AI模型与应用层出不穷,技术突破标志着AI从无用到可用的技术拐点,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1] - 化工材料行业看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曙光,AI、具身智能和大数据结合加速产业变革[1]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和制造基地,拥有最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1] 传统材料研发模式痛点 - 高分子材料产业研发周期长且情况复杂,依赖实验和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1] - 传统催化剂开发依赖经验驱动试错法,导致研发周期冗长、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低下[7] - 实验室研发到工艺放大主要依赖专家判断,面临多目标优化和配方探索复杂性挑战[8] AI赋能材料科学创新路径 - AI赋能材料科学有助于打通新材料产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1] - 创新整合定制化高通量平台与原子级分散制备工艺,构建端到端智能催化剂研发闭环[7] - 采用AI决策+自动化合成方式实现工艺开发与高通量探索,大幅提高研发效率[8] - 构建AI+材料基础设施,实现材料结构-工艺-性能的智能协同设计[9] 具体技术应用案例 - AI具身化催生百亿级新材料需求,包括轻量化复合材料和柔性传感器[6] - 开发聚酰亚胺专用语言模型AI系统,根据单体组成预测玻璃化温度并逆向生成新材料[10] - 发展贝叶斯回归算法解决高噪声小样本问题,应用于有机硅橡胶复合材料配方预测[10] - 实现贵金属等效减量化,为绿色化工发展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7] 产业生态构建与合作 - 材料企业与AI企业开展合作布局[3] - 企业需布局试点、数据安全及AI材料研发,构建生态从应用者迈向引领者[6]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特设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邀请五位实战专家分享[4]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立足全球视野,邀请产业链上下游共探AI、具身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材料机遇[12] - 年会设置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涵盖机遇挑战、材料研究、工艺开发和应用实例[4] -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发展[11]
利安隆(300596):二季度业绩环比持续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4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9.95亿元同比增长6.21% 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9.6% [1] - 第二季度营收15.14亿元同比增长3.29% 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8.04% 环比增长23.5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36亿元 公司保持连续十四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4.59% [1] 业务板块表现 - 抗老化添加剂业务营收23.58亿元同比增长3.06% 出货量6.55万吨同比增长4.30% [2] - 润滑油添加剂业务营收6.18亿元同比增长18.49% 出货量3.42万吨同比增长18.27% 毛利率持续上行 [2] - 生命科学事业部生物砌块产品单月销售额破百万 生物合成3个产品完成中试即将量产 [2] 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 启动马来西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投资不超过3亿美元生产高分子材料抗老化添加剂及润滑油功能添加剂 [1] - 通过跨境并购引进聚酰亚胺技术 宜兴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试生产 韩国研发机构正常运行 [2] - 与国内柔性线路板及显示屏龙头企业合作推进国产替代 参与润滑油添加剂中国标准制定 [2] 未来发展展望 - 预计2025年营收61.13亿元 归母净利润4.95亿元 EPS 2.16元 [3] - 2026年营收预计66.03亿元 归母净利润5.05亿元 EPS 2.20元 [3] - 2027年营收预计75.93亿元 归母净利润6.36亿元 EPS 2.77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6/15.3/12.1倍 [3]
高分子年会最新议程!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eVTOL+5.5G/6G通信......
DT新材料· 2025-08-18 16:05
会议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聚焦全球化工产业变革下中国新兴产业对高分子材料的引领作用 [2] - 会议主题涵盖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的材料与技术机遇 [2] 组织机构 - 主办方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方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等5家单位 [3] - 专家顾问团由8位院士及教授组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孝波等 [3] - 特别鸣谢12家国际领先企业,涵盖聚酰胺材料(浙江道默)、激光焊接(丰汇新材料)、挤出技术(江门金仕德)等领域 [3][4][5][6] 核心议程 工程塑料创新 - 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将探讨树脂基复材智能化生产、工程塑料抗老化等10项技术议题 [10][11] - 演讲嘉宾包括小鹏汽车材料总监黄家奇、四川大学教授杨杰等产业界与学术界代表 [11] 新能源汽车材料 - 第七届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聚焦轻量化案例(岚图汽车)、LCP材料进展、聚酰亚胺三电系统应用等8项议题 [12] - 参与企业包括中石化研究院、嘉兴道默工程塑料等产业链关键角色 [12] 具身机器人材料 - 专题论坛探讨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四川具身机器人)、PEEK复合材料(江苏君华)等6项技术方向 [13][14]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 - 论坛覆盖航空混合动力系统(中科院宁波所)、eVTOL轻量化需求(南京聚隆)等9项议题,吉林大学教授王贵宾将解析聚醚醚酮应用前景 [15] 电磁复合材料 - 第三届高频/高速覆铜板材料论坛涉及5G/6G通信天线材料(中兴通讯)、MXene屏蔽材料(哈工大)等前沿研究 [16] 特色活动 - 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将组织政府、企业CEO及科研院所开展工程塑料高质量发展研讨,并征集全球范围内新材料技术路演项目 [18][22] 参会信息 - 企业代表参会费3500元/位,高校教师2800元/位,DT会员享有免费参会及优先对接权益 [20] - 往届参会单位包括巴斯夫、科思创、沙特基础工业等50余家国际化工巨头 [29][30]
2025中国“卡脖子”材料100大清单与全景图:哪些材料国产化极低?(附100+行研报告)
材料汇· 2025-08-17 15:23
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 - 光刻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9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突破150亿美元,国内3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6] - 硅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3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200亿美元,国内5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11] - 电子特气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70亿美元,国内1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20亿美元,国内3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14] - 靶材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200亿美元,国内4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17] - CMP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40亿美元,国内7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21] - 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6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9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27] - 光掩模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7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30] - 氮化镓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34] - 碳化硅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5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5% [35] - ALD/CVD前驱体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 [36] 先进封装材料 - 环氧塑封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5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39] - 芯片粘结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亿美元,国内12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2亿美元,国内18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5% [40] - 底部填充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5% [42] - 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2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43] - 电镀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0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45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45] - PSPI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46] - 临时键合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 [47] - 电子封装用陶瓷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7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48] - 晶圆清洗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50] - 引线框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40亿美元,国内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6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60% [51] - 封装基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30亿美元,国内1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0亿美元,国内3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5% [53] - 切割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54] 半导体零部件 - 静电卡盘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10% [56] - 石英制品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174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402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不足10% [57] - 刻蚀用硅部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4.98亿美元,预计2030年22.61亿美元,国产化率不足20% [59] 显示材料 - 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6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10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63] - 液晶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70亿美元,国内1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65] - 偏光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30亿美元,国内2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80亿美元,国内4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66] - 玻璃基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0亿美元,国内3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67] - 彩色滤光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0亿美元,国内1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5% [71] - 有机硅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73] - 光刻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8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3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73] - 靶材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2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8亿美元,国内22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74] - 光学膜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5% [75] - 导光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亿美元,国内1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50% [76] - 量子点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0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30亿美元,国内4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77] 高性能纤维 - 碳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40亿美元,国内1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超80亿美元,国内3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78] - 芳纶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0亿美元,国内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79]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40亿美元,国内8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50% [80] - 玻璃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20亿美元,国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80亿美元,国内35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70% [81] - 聚酯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00亿美元,国内15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00亿美元,国内20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90% [82] - 聚酰亚胺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0亿美元,国内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84] - 聚苯硫醚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8亿美元,国内12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5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88] - 玄武岩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亿美元,国内8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10亿美元,国内18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60% [92] - 高性能维尼纶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亿美元,国内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亿美元,国内8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70% [94] - 芳砜纶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3亿美元,国内4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5亿美元,国内7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40% [100] - 聚四氟乙烯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5亿美元,国内7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8亿美元,国内12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50% [102] - 连续碳化硅纤维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119.34百万美元,国内17.33百万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380.60百万美元,国内68.16百万美元,国产化率不足30% [105] 工程塑料 - 聚酰亚胺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8亿美元,国内2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5亿美元,国内4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20% [107] - 聚苯硫醚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约15亿美元,国内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全球20亿美元,国内3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约30% [110]
新材料与投资逻辑:任重道远、星辰大海、精耕细作
材料汇· 2025-08-11 15:38
新材料定义与分类 - 新材料指新出现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升的材料,分为"全新"和"升级版"两类 [8] - 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划分为6大类:先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 [10] - 多维分类标准: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材料)、性能(如光学材料)、成分(如金属材料) [10]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十四五"规划明确突破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加强碳纤维、生物医用材料研发 [13] - 21世纪发达国家均将新材料列为国家战略,中国需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制造业升级 [56] - 国产替代驱动因素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回流及技术自主可控需求 [55] 关键材料国产化现状 - 进口依赖材料清单覆盖半导体、显示、新能源等7大领域,如光刻胶、碳化硅纤维、质子交换膜等 [16][17]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5%,环氧塑封料高端市场被外资垄断 [54] - 聚酰亚胺(PI)在高性能特种材料领域仍落后发达国家,但已形成泡沫/薄膜/纤维等全品类布局 [25][27] 重点材料技术特性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比模量/比强度高,应用于军工/海洋产业,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同益中、东方盛虹等 [19] - **碳化硅纤维**:第三代产品耐热达1800-1900℃,拉伸强度2.5-4GPa,70%依赖进口,军事应用受西方封锁 [29][30][34] - **石墨烯**:导热系数5300W/m·K(超金刚石),载流子迁移率超硅片10倍,应用于芯片/储能/柔性设备 [42][4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新材料CAGR达18%,半导体材料(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增速显著 [61] - 技术迭代路径:功能/成本优化(如3D打印钛合金)、新产品突破(如CVD硅碳)、新场景驱动(如商业航天材料) [81][87][89] - 行业"三高三长"特征:高投入/高难度/高壁垒,研发/验证/应用周期长 [65]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国全面领先,日本主导电子信息材料,欧洲强于复合材料,俄罗斯专注航空航天金属 [47] - 中国呈现"散而不强"特征,缺乏全球性巨头,中高端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51]
10万亿新材料市场爆发!17项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材料正改写外资垄断格局
材料汇· 2025-07-25 15:5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为23.1%,预计2022年达7.5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 [1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021年达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为6% [21]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643亿美元(晶圆材料404亿+封装材料239亿),同比增长16.3% [34]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球比重从2006年6%提升至2020年18% [37][39] - 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占比13%,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5.4亿美元,中国195.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15% [51][54] - 光刻胶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约19亿美元(半导体),预计2025年超24亿美元,中国2021年市场规模29亿元,国产化率仅5% [71][72] 显示材料 - 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1.7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2.2亿平方米,CAGR 6.1% [105] - 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7] - OLED材料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5] - 聚酰亚胺(PI)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2017-2022年CAGR 10.2% [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2021年市场规模2.2亿元,预计2026年达310亿元 [20] - 导电炭黑2021年市场规模28亿元,2021-2025年CAGR 25.7% [20] - 碳纤维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3亿元,2021-2025年CAGR 19.9% [20] - 质子交换膜预计2025-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20]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2020-2028年CAGR 6% [20]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5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 5% [20] - 气凝胶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14.1亿元,2022-2032年全球CAGR 17% [20] - 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17亿美元,2020-2026年CAGR 5.2% [20]
这家公司光刻胶树脂预计下半年收入规模将达千万级丨机构调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0:24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布局"显示+医药+半导体"三大产业,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3] - 光刻胶树脂已实现稳定供货,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千万级别收入规模 [2][9] - 车载显示液晶材料已通过多家客户测试,两款实现销售 [2][10] 光刻胶树脂业务进展 - 光刻胶树脂已产生收入并实现百公斤级稳定供货,百吨级产能基本建设完成,预计下半年正式量产 [9]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千万级别收入规模,未来随着国产化比例提升和出货量增加,收入水平将继续提升 [9] - 多款树脂在客户端验证通过并逐步上量,与多家头部光刻胶厂商合作开发多款树脂 [9] - 子公司上海八亿时空引进战略投资方厦门恒坤(持股11.11%),形成"战略入股+业务合作"关系 [9] 聚酰亚胺业务进展 - 含氟光敏聚酰亚胺面板光刻胶工艺优化和产品稳定性验证完成,首个客户测试验证已通过,预期2025年形成订单 [10] - 显示用PSPI在客户端验证顺利,有望下半年实现小批量销售 [10] - 封装用PSPI和无氟PSPI在客户端小试验证中 [10] 车载显示业务进展 - 车载显示液晶材料已通过多家客户测试,两款材料实现销售 [10] - 应用于天窗智能调光的染料液晶方案进入某汽车高端车市场,其他海外客户同步推进中 [10] - 汽车智能化对液晶需求显著,天窗智能调光市场已研发并与客户配合两三年 [10] 行业与机构观点 - 公司为国内液晶材料领军者之一,自主研发成功切入半导体材料领域,有望成长为平台型材料企业 [12]
日本宇部欲扩大特化品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02:32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将在2028年3月前停止日本宇部市主要工厂的氨和相关产品生产,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多 [1] - 己内酰胺和聚酰胺材料的生产将于2027年3月停止 [1] - 泰国子公司将停止生产环己酮、己内酰胺和硫酸铵,并关闭两条聚酰胺生产线中的一条 [1] - 泰国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复合材料、聚碳酸酯二醇和弹性体业务 [1] - 西班牙工厂将继续生产己内酰胺和聚酰胺,同时扩大回收和生产生物基产品 [1] 特种化学品业务扩张 - 宇部工厂未来将专注于特种化学品业务,包括聚酰亚胺、分离膜、陶瓷、制药和高纯度化学品 [1] - 泰国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复合材料、聚碳酸酯二醇和弹性体业务 [1]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工厂将生产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和4万吨/年碳酸甲乙酯(EMC),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剂和半导体制造 [2] 可持续发展计划 - 公司预计到2028年将提前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即在2013年基础上减排50% [2] - 西班牙工厂将促进欧洲的碳中和 [1] - 到2030年,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增长战略,包括加强全球管理和可持续性管理 [2] 产能调整 - 泰国宇部精细化工(亚洲)将停止生产1,6-己二醇和1,5-戊二醇 [1] - 西班牙工厂在完成协调后将停止生产环己烷、1.6-己二醇和1.5-戊二醇 [1] - 美国新工厂预计2026年完工,是生产基地有史以来最大投资 [2]
新材料投资:100+页PPT详解17种化工新材料潜在投资机会
材料汇· 2025-06-22 15:1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美日欧为第一梯队、中韩俄为第二梯队的竞争格局 [2][8]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达23.1%,预计2025年突破10万亿元 [2][9] - 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等需求驱动,叠加政策推动材料自主可控,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13][14]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 6%),中国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3][16] - 半导体材料2021年全球/中国市场643/119亿美元,电子特气(占比13%)和光刻胶(占比6%)进口依赖度高 [3][29] - 华特气体拓展特气品类,彤程新材KrF光刻胶已量产,ArF光刻胶处于认证阶段 [3] 显示材料 - 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4] - 液晶材料需求稳步增长,2019年全球TFT混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3] - 万润股份、瑞联新材为全球领先液晶单体和OLED粗单体供应商,客户覆盖Merck等国际龙头 [4][106]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从2.2亿元增至310亿元,导电炭黑2021-2025年CAGR达25.7% [5][74] - 钠电池正负极材料2025年市场空间预计达73.8亿元和46.2亿元,碳纤维需求增速19.9% [75] - 质子交换膜在氢能领域应用潜力大,国内东岳集团等企业布局 [76] 环保材料 - 气凝胶为高性能隔热材料,2022-2032年全球CAGR 17%,建筑和新能源车驱动需求 [56]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CAGR 6%),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77]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150亿美元,瑞丰新材突破外资垄断 [78]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40%,大尺寸硅片、光刻胶等关键品类依赖进口 [37][40] - 显示领域光学膜2020年中国市场390亿元,东材科技等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74] - 政策推动下,电子特气、光刻胶、PI材料等高端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