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基金

搜索文档
个人养老金基金“三年答卷”阅评: 98%产品获正收益 公募担当居民“主动享老”重要支柱
证券时报· 2025-09-28 22:20
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发展 - 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从谨慎探索逐步走向成熟 产品不断丰富 业绩显著改善 [1] - 个人养老金产品矩阵持续扩容升级 从养老目标FOF拓展至被动指数基金 指数增强基金等多元化品类 [2] - 全市场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达302只 其中296只自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 正收益占比98.01% [2] - 基金成立以来中位数收益率达14.05% 69.21%产品净值涨幅突破10% [2] - Y份额总规模首次突破120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超30亿元 [3] - 97.73%的Y份额规模较2024年末实现增长 84.47%产品规模增长超10% [3] 公募基金养老管理能力 - 公募基金受托管理养老金资产超6万亿元 是国内管理公共养老金规模最大的资管细分行业 [4]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 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4] - 企业(职业)年金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投资收益超7560亿元 [4]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自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达7.55% [4] - 中证股票型基金指数2005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2.17%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13.04% 均高于沪深300指数的7.81% [5][6] 养老金体系现状与挑战 - 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 占全国人口22%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 占比15.6% 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7] -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平均仅约41% 远低于国际公认的70%舒适线 [7] - 企业年金更多覆盖国企和事业单位职工 难以惠及更广泛的就业群体 [7] - 个人养老金制度采用完全个人缴费 市场化运营模式 借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7] 投资策略建议 - 养老资金具有明显"长钱"属性 应重视长期与稳健价值 [8] - 建议建立专属养老"心理账户" 优先考虑风险可控 运作透明的公募类养老产品 [8] - 通过理性资产配置穿越周期 利用复利增值提升整体养老替代率 [8]
个人养老金基金“三年答卷”阅评: 98%产品获正收益公募担当居民“主动享老”重要支柱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28
自《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实施近三年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从初期的谨慎探索逐步走向成熟,产品 不断丰富,业绩显著改善。 在当前老龄化加深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以其专业管理能力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实现长期稳 健增值的重要路径。 业绩显著改善 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以来,该制度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关键 组成部分,已平稳运行近三年。在这期间,个人养老金产品矩阵持续扩容升级,从制度初期以养老目标 FOF为核心的产品布局,逐步拓展至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多元化品类,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 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进一步完善了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生态。 从市场表现来看,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整体业绩已实现显著改善。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28日,全市 场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已达302只,其中296只基金自成立以来斩获正收益,正收益占比高达98.01%; 从收益水平看,这类基金成立以来的中位数收益率达到14.05%,且有69.21%的产品净值涨幅突破10%, 整体呈现出大面积盈利、中高收益占比较高的特点。 不过,回溯制度实施初期,个人养老金基金曾面临短期挑战。以2022年成立的13 ...
盈利能力渐获认可个人养老金基金再添“新兵”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5:12
个人养老金基金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渐获得市场认可。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98%的个人养老 金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为正,平均收益达16%。 盈利能力渐获认可 个人养老金基金再添"新兵" ◎记者 朱妍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还在持续增多。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近期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再 度更新,新增了南方康乐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混合发起(FOF)。这是下半年以来新增的第二只 FOF产品,加上此前增加的6只指数型基金,下半年新成立的个人养老金基金达8只,总数突破300只。 与此同时,9月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再添"新兵",产品选择持续增加。业内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基金 是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相关产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体 系,也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中长期资金,助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提前布局养老已渐成趋势。这是对未来社会形态、个人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的一种积极应对。 它呼唤的是更加系统、多元且可持续的养老规划与保障体系。"国泰基金的基金经理徐皓在接受上海证 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个人养老金基金普遍盈利 如何优化投资者的养老投资布局?南方基金对上海证券 ...
国泰基金徐皓:“四步法”助力年轻人养老投资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15:28
养老投资趋势 - 年轻人养老观念转变 主动拥抱智慧养老和多元保障模式 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养老科技含量 [1] - 提前布局养老投资渐成趋势 是对未来社会形态 个人生活方式及家庭结构变化的积极应对 [1] - 养老投资是积沙成塔的过程 持续积累能产生肌肉记忆 提升投资效能 [1] 个人养老金基金优势 - 个人养老金基金成为年轻人养老投资的较优解 具有税优+低费率+封闭机制特点 天然匹配工资现金流-退休目标的长周期需求 [2] - 纳入指数基金后增加宽基和红利等系列指数产品 可构建核心-卫星组合 享受贝塔收益同时控制成本 [2] - 每年1.2万元额度规定类似定投 可平滑投资波动 帮助克服择时惰性 [2] 资产配置四步法 - 第一步计算养老资金需求 假设退休后收入为工作时70% 按当前工资和社保发放水平 预估每年3%物价上涨 测算退休需积累金额 [3] - 第二步确定风险承受能力 以此确定权益类与固收类资产投资比例 [4] - 第三步选择具体投资品种 部分配置个人养老金基金做长期积累 部分购买普通基金 REITs便于提取 或配置黄金ETF 短债基金等 [4] - 第四步定期调整配置 每年生日月检查投资比例 收入增长可增加投入 建议30岁前将养老投入占工资比例提升至8%以上 [4] 投顾服务创新 - 投顾与养老投资紧密结合成为新选择 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作为底仓 在普通账户叠加卫星组合 [4] - 提供生命周期调仓 税优提醒及大额支出规划服务 实现一户双轨模式 兼顾锁仓与灵活调整需求 [4]
对个人养老金基金“亏转盈”的三点思考
证券日报· 2025-09-17 16:13
■冷翠华 许久未打开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杨先生近日惊喜地发现,自己曾一度亏损的个人养老金,目前已实现近 15%的盈利。统计数据表明,杨先生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盈亏逆转"并非个例,而是当前市场的普遍现 象。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98%的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此类产品成立 以来的算术平均收益率达15%,其中67%的产品净值涨幅突破10%。 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形成储蓄类、基金类、保险类、理财类四大品类。在这四类产品中,基金 类产品因与资本市场直接挂钩,波动幅度最大。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初期,部分基金产品曾遭遇短期 净值波动的困境;叠加公众对"个人自愿缴费、自主选择产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认知不足,市场一度 出现"开户热情高、投资意愿低"的矛盾。彼时,不少投资者提出疑问:个人养老金基金真的能为养老储 备"添砖加瓦"吗?如今,时间不仅给出了有力的答案,更扭转了人们对持有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初始印 象。 二是坚守长期理念,践行耐心投资策略。个人养老金的核心定位是"养老补充",这一属性决定了其投资 需将"安全性"与"稳健性"放在首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居民对家庭资产进行长期规划,从而构建 起居民 ...
【财富周报】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31 13:49
制造业PMI数据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 [1] - 大型企业PMI为50.8% 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高于临界点 [1] - 中型企业PMI为48.9% 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PMI为46.6%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均低于临界点 [1] 资本市场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上半年通过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加仓多只ETF 包括嘉实沪深300ETF等宽基ETF及白酒、化工等行业ETF [2]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境内占比超七成 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6] - 今年以来沪市ETF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ETF成为重要配置工具 [6] 上市公司资本行为 - 年内超43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 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1000亿元 [5] - 超44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增持计划 最高增持金额合计超700亿元 [5] 银行业利率调整 -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降幅达10-20个基点 包括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调整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4] 养老金产品发展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达303只 较6月末增加6只 华夏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大型公司现身 [7] - 7月以来新增个人养老金基金主要为指数增强型产品 包括宏利沪深300指增Y、招商沪深300指增Y等 [8] - 博道基金首次出现在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单中 该公司在量化领域具有特色 [7] 公募基金动态 - 广发基金、鹏华基金、华宝基金等旗下多只基金开放申购 包括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联接及鹏华港股通创新药ETF [9]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已超300只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9:37
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扩容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从6月末297只增至8月21日303只 新增6只产品 [1][2] - 新增产品主要为指数增强型基金 涉及华夏基金 天弘基金 招商基金等大型机构 [2] - 博道基金首次进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其在量化领域具特色 [2] 指数增强型基金发展现状 - 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的指增基金数量增至24只 覆盖上证50 沪深300 中证500 中证800等指数 [2] - 24只指增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接近12% 最早产品成立于2024年12月 [3] - 指增基金具备风格清晰稳定特征 追求可持续超额收益 适合长期资金配置 [3] 投资者偏好与产品适配性 - 养老基金Y份额投资者中77%愿意承担有限或较大本金损失以获取高收益 仅23%无法接受大幅收益波动 [3] - 指增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偏好匹配 支持结合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 [3] - 权益类资产中长期复合回报率高于纯债类资产 当前经济复苏阶段权益市场有望产生超额收益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监管明确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标准 允许每季度结束后1个月内申请纳入 [2] - 产品扩容丰富养老产品矩阵 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 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并优化市场结构 [1][4] -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享受递延纳税优惠和低费率优势 建议通过分散配置控制投资节奏 [4]
6类人可提前领个人养老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5:01
个人养老金制度政策调整 - 自2025年9月1日起新增三类提前领取情形 包括重大医疗支出 长期失业及领取低保 提升制度灵活性 [1][2] - 原有领取条件保持不变 涵盖达到退休年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及出国定居 [1] - 新增线上申请渠道 包括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社保卡及掌上12333App 优化服务体验 [2] 市场参与及产品表现 - 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投资产品总数达1100只 涵盖储蓄 基金 保险及理财四类产品 [5] - 储蓄类产品466只 基金类303只 保险类296只 理财类35只 覆盖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5] - 个人养老金基金总规模超124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长8% 超290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 [5] 产品投资收益表现 - 11只基金产品成立以来收益超20% 广发养老目标2060五年持有Y回报率达36.43% [5] - 工银养老2050Y 华安创业板50Y及交银创业板50指数Y等产品今年以来回报率超20% [5] - 理财产品投资者账户数达143.9万人 较年初增长46.2% 累计购买余额1103.6亿元 [5] 制度优化对市场影响 - 专家认为新增应急提取场景可降低心理折价 提升年轻及中等收入群体缴费意愿 [3] - 明确提取标准与限额需配套政策支持 包括医疗自付比例 失业时长及税收优惠衔接规则 [4] - 账户封闭期限灵活性提升有望转变"开户热 缴费冷"为"开户稳 缴费勤"的市场现象 [3][4] 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关联 - 领取场景增加可能导致部分资金提前流出 但因可继续缴费 对资本市场总量影响有限 [6] - 长期看参与人数增加及制度完善将带来稳定资金流入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6] - 个人养老金投资倾向长期持有 有助于培育价值投资理念及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6]
6类人可提前领个人养老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4:52
个人养老金制度新规 - 自2025年9月1日起新增三类提前领取情形:12个月内医保目录内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上年度参保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内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达12个月、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1][2] - 原有领取条件保持不变: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 [1][2] - 新增线上领取申请渠道包括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 同时保留银行和线下经办机构申请方式 [2] 制度优化动机与预期效果 - 新增情形针对重大医疗支出、长期失业、困难状态等"重大不利事件" 旨在提升制度灵活性并应对特殊经济或健康状况 [2] - 专家认为明确应急提取场景可降低"不可触达"心理折价 对年轻与中等收入群体更友好 有望提升定投与持续缴费意愿 [7] - 需配套明确提取标准与限额、提取频次管理、税收优惠衔接及补缴规则 以实现从"开户热、缴费冷"向"开户稳、缴费勤"转变 [7] 市场发展现状 -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突破7000万 投资产品总数达1100只 其中储蓄类466只、基金类303只、保险类296只、理财类35只 [8][9] - 理财产品投资者超143.9万人(较年初增长46.2%) 累计购买余额1103.6亿元 [9] - 基金总规模超124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8%) 超290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 11只收益超20% 最高达36.43% [10][11] 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 - 新增领取情形可能导致部分资金提前流出 但因除退休外其他情形领取后仍可继续缴费 对资本市场资金总量影响有限 [12] - 长期看参与人数增加和制度完善将带来更稳定资金流入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培育价值投资理念 [12]
个人养老金新增三种领取条件!“开户热、缴费冷”有望缓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9:20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个人养老金领取规则重要调整 [1] - 新增三类领取情形:重大医疗支出(12个月内自付医疗费用超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失业(2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12个月)、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2] - 优化申请渠道 新增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线上入口 同时保留银行及社保经办机构线下申请方式 [2] 市场参与度与产品发展 -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产品总数达1100只 其中储蓄类466只、基金类303只、保险类296只、理财类35只 [6] - 理财产品投资者超143.9万人 较年初增长46.2% 累计购买余额1103.6亿元 [6] - 基金类产品总规模超124亿元(Q2末) 较Q1末增长8% 超290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 11只收益超20% [6][7] 制度优化影响分析 - 新增应急领取情形增强制度灵活性 缓解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的担忧 有望提升居民开户及持续缴费意愿 [1][4] - 明确的应急提取场景降低心理折价 促进年轻与中等收入群体按生命周期规划缴费曲线 增加规律性缴费概率 [4] - 长期资金属性保持不变 除达到退休年龄外其他情形领取后仍可继续缴费 对资本市场资金总量影响有限 [8] 行业生态与长期展望 - 个人养老金自2022年11月试点以来已覆盖全国 成为居民自主规划养老储备的重要工具 [3] - 长期资金流入有助于培育价值投资理念 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8] - 需配套明确提取标准、限额管理及税收优惠衔接规则 以实现从"开户热、缴费冷"向"开户稳、缴费勤"转变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