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皮肤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早知道-20250929
浙商证券· 2025-09-28 23:30
核心观点总结 - 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龙头福莱新材因电子皮肤技术及量产能力领先,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3049/3557/4069百万元,归母净利润115/158/212百万元 [5] - 债券市场建议持有短期限中高等级信用债及存单过节,因利率下行需央行降息等驱动因素共振,且十月债市增量利空或边际缓解但不确定性仍存 [6][7] - 工业利润增速转正主要受低基数影响,"反内卷"政策作用强度有待观察,或仅支撑温和修复 [8][9] - 中国NDC更新目标设定偏谨慎但实际实施可能超预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及重点行业路径变化将影响细分领域 [9][10] - 策略上建议均衡配置科技与顺周期板块,聚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有色金属及大金融滞涨方向如券商、房地产 [11][12] 机械行业(福莱新材) - 公司为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龙头,电子皮肤技术领先且具备量产能力,核心驱动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5] - 盈利预测显示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20.0%/16.7%/14.4%,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7.4%/37.1%/34.6%,对应PE 95.4/69.6/51.7倍 [5] - 灵巧手技术路线收敛为潜在催化剂 [5] 固收领域 - 建议持有2年以下短期限中高等级信用债及存单过节,因利率反弹力度渐弱且下行需更多驱动因素 [6] - 节后利率下行空间依赖央行降息及买债节奏,Q4双降预期较低但预期落空风险小,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为"落实落细" [6] - 债市多空主线交织复杂,经济数据改善压力大、权益慢牛开启、宽财政预期及央行呵护资金面为主要影响因素 [6] 宏观领域 - 2025年1-8月工业利润增速转正主因去年低基数,"反内卷"政策作用强度待观察,或仅支撑温和修复而非强力恢复 [8][9] - 观点与市场差异在于市场认为反内卷促使利润恢复力度大,而报告强调基数影响占主导 [9] ESG领域 - 中国NDC更新有助于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目标设定偏谨慎但实际实施可能超计划目标 [9][10] -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进展及重点行业路径变化为关键驱动因素,将影响细分行业 [10] - 与市场差异在于市场认为NDC目标为最终预期且政策力度有限,而报告认为目标有调整空间且实施可能超预期 [10] 策略领域 - 建议大盘成长与顺周期、科技板块均衡配置,10月聚焦科技、顺周期、大金融三大方向 [11][12] - 驱动因素包括全球流动性预期趋宽、科技板块业绩去伪存真、"反内卷"政策推进及地缘局势升温 [11][12] - 胜率思维下看好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和有色金属;赔率思维下关注券商及房地产等滞涨方向 [12]
汉威科技:目前公司电子皮肤产品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6:46
电子皮肤技术应用 - 电子皮肤产品具备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潜力 已在公开信息中多次披露[2] - 公司电子皮肤产品目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电子皮肤相关应用详情需参考公司前期回复及公开信息披露[2] - 产品批量生产能力已实现 具体量产规模未披露[2]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首予汉威科技“增持”评级,传感器龙头,电子皮肤打开空间
格隆汇APP· 2025-09-26 05:49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布局 - 汉威科技在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占有率第一 [1] - 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柔性传感器研发的企业之一 柔性传感器产业化能力全球领先 [1] - 已构建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 应用于具身智能领域 [1] 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高毛利传感器和智能仪表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1] - 公司主业迎来业绩拐点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扩张期 电子皮肤成为实现具身智能的关键环节 [1] - 柔性传感器技术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1]
东方电热:下半年随着预镀镍材料批量向国际知名电池企业交货,营收规模和毛利率预计会较大幅度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8:25
核心观点 - 东方电热在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性能、预镀镍材料业务进展及未来经营策略方面回应投资者关切 确认传感器性能达标 预镀镍业务2025年下半年将显著改善 并计划拓展新业务领域以实现业绩回升 [1] 业务进展与性能确认 - 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在耐久性、精密度等关键指标上已达到客户要求标准 [1] - 2025年上半年预镀镍材料产量处于爬坡阶段 下半年将开始向国际知名电池企业批量交货 [1] 财务与运营预期 - 预镀镍业务2025年下半年营收规模和毛利率预计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1] - 公司将持续巩固家电及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器业务基本盘 [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积极开拓固态电池设备、熔盐储能设备及电池材料等新业务领域 [1] - 着力实现经营业绩逐步回升 [1] 投资者关注焦点 - 市场高度关注电子皮肤量产进展与预镀镍业务盈利水平 [3] - 投资者询问电子皮肤量产良品率、客户标准符合度及核心影响因素 [3] - 关注预镀镍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及毛利率较低的具体原因(成本/订单/产能利用率)[3] - 询问预镀镍业务向特斯拉等企业送样后是否实现批量供货 [3] - 要求公司说明针对业绩不及预期情况的具体改善措施及时间表 [3]
方正富邦基金李朝昱:机器人板块不存在估值泡沫,看好核心零部件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24 11:25
行业驱动因素 - 人形机器人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 产品和技术迭代快速 订单开始起量 明年大概率兑现业绩 [3] - 特斯拉11月发布Optimus第三代机器人产品 是迄今为止完成度最高的产品 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定型有重要指示意义 [3] - A股市场资金轮动明显 机器人在科技板块前期相对滞涨 资金流入带来补涨效应 [3] 估值水平评估 - 机器人公司业绩主要来自传统业务 绝对水平PE估值并不便宜 [4] - 科技板块投资采用终局估值法 给予未来乐观预期 股价和估值存在一定溢价 [4] - 考虑到未来百万级甚至千万级机器人本体出货 目前估值并不高估 部分优秀公司可能存在低估 [5] 行业发展阶段判断 - 人形机器人经过三年发展 软硬件基本趋于成熟 特定条件下完成特定任务已完全具备能力 [6] - 2025年头部厂商上调出货预期 宇树、智元、优必选等收到大额订单 全年出货量预计达数千台甚至1万台 [7] - 行业正处于从0到1阶段 [7] 关键技术突破 - 丝杠生产工艺明显改进 从最初生产需要几个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成本从五位数降至1000元以下 [8] - 减速器从行星减速器发展到谐波减速器 未来可能使用摆线针轮减速器 [9] - 灵巧手自由度从十几个提升至预期翻倍 电子皮肤从无到有发展到整个手掌配备 [9] - 机器人轻量化取得进展 新材料得到应用 [9] 商业化落地场景 - 工业制造领域是最快部署且量最大的场景 特别是汽车生产线等高度自动化流水线 [10] - 消防、军工领域有小批量应用 包括机器狗等执行极端任务 [10] - 投资更关注出货量多少 而非具体应用领域 [10]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更看好供应链上的核心零部件环节 特别是技术持续演进且具备通胀逻辑的环节 [11] - A股市场没有纯粹的本体厂商上市 [11] 企业评估标准 - 研发投入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且能有效转化为收入 [2] - 企业在细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 - 毛利率、净利率等财务指标健康 [2] - 是否进入核心客户供应链 资产质量、现金流状况良好 [12] 行业市场空间 - 远期市场空间达数万亿级别 [12] - 特斯拉目标在量产100万台时成本压到2万美元 [12] - 按5000万台销量乘以2万美元 市场规模达10万亿以上 [12] - 未来5-10年行业将处于高增长状态 [12] 四季度投资重点 - 投资机会聚焦特斯拉三代机器人发布 [15] - 特斯拉三代机器人大概率是首个销量过万的人形机器人型号 [15] - 客户反馈、数据积累和技术定型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15]
天安新材:积极探索电子皮肤在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的应用
格隆汇· 2025-09-23 12:13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聚焦主业的同时积极布局机器人新赛道 拓展新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1] - 以擅长的肤感饰面材料为基础开展同源性技术探索 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皮肤、肌肉、骨骼等结构件探索高分子材料集成传感器的适配性应用 [1] - 积极与多所国内科研院校、头部传感器企业及机器人厂商进行技术交流与应用探讨 [1] 技术研发基础 - 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高分子复合饰面材料领域拥有二十余年深耕积累 [1] - 具备强大的自主知识产权及专业人才技术团队 饰面产品性能成熟 [1] - 机器人皮肤对肤感柔软性、耐弯折、耐磨及轻量化的要求与公司高分子复合饰面材料高度适配 [1] 合作推进进展 - 与行业头部传感器企业的合作正按计划推进 [1] - 参股公司若铂机器人在机器人智能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应用经验将为电子皮肤实践验证提供支持 [1] - 目前电子皮肤领域仍处于技术探索和研究阶段 暂未形成相关产品 [1] 未来发展路径 - 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交流与合作 持续推进电子皮肤领域的前瞻性研究与产品研发 [1] - 积极探索电子皮肤在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的应用 [1]
天安新材(603725.SH):积极探索电子皮肤在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的应用
格隆汇· 2025-09-23 12:0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聚焦主业的同时积极布局机器人新赛道 拓展新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1] - 以擅长的肤感饰面材料为基础开展同源性技术探索和延伸 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皮肤、肌肉、骨骼等结构件进行研发 [1] - 积极探索高分子材料集成传感器的适配性应用 [1] 技术研发优势 - 凭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台及高分子复合饰面材料领域二十余年深耕积累 [1] - 具备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及专业人才技术团队 饰面产品性能成熟 [1] - 机器人皮肤对肤感柔软性、耐弯折、耐磨及轻量化属性要求与公司高分子复合饰面材料高度适配 [1] 产业合作进展 - 与多所国内科研院校、头部传感器企业、机器人厂商进行技术交流与应用探讨 [1] - 与行业头部传感器企业的合作正按计划推进 [1] - 参股公司若铂机器人在机器人智能控制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应用经验将提供实践验证支持 [1] 未来发展计划 - 继续深化产学研交流与合作 持续推进电子皮肤领域前瞻性研究与产品研发 [1] - 积极探索电子皮肤在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的应用 [1] - 目前电子皮肤相关领域仍处于技术探索和研究阶段 暂未形成相关产品 [1]
巨星科技+浩洋股份,Q4机器人板块持续催化!
2025-09-22 00:59
公司分析 巨星科技 * 公司受益于降息周期拉动的地产需求 手工具全球市占率第二 具备翻倍增长空间 电动工具业务去年营收不到2亿美元 未来3-5年有望达到10亿美元 实现5倍增长 智能工具布局有望在泛AI时代提升估值[1] * Q3业绩预期较低 有望超预期 降息刺激终端需求 增加商超订单 预计2025年净利润27亿元 2026年33亿元 按20倍PE估值 对应市值660亿元 相较当前仍有70%增长空间[1][2] * 已完成去库存过程 处于正常采购和销售阶段 没有库存周期扰动[2] 浩洋股份 * 收入和净利润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滑后即将迎来拐点 美国市场订单自2025年6月开始恢复 到七八月份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欧洲市场订单表现良好 关税加征未受太大影响 其他海外市场如中亚 中东出现小幅增长[2][3] * 舞台灯光行业景气度高 对标美股Lamination 上半年演唱会相关收入同比增长30% 全年指引至少双位数以上增长 自由品牌占营收比例逐步提升 2025年预计达到五六成 2026年有望达到七八成甚至更高 将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占率[1][3] * 预计2025年净利润2.5亿元 2026年3.5-4亿元 对应市值90-100亿元 相较当前仍有80%增长空间[1][3] 行业分析 机器人行业 * Q4有望迎来全面牛市 短期股价波动是市场对Optimus订单的担忧 不影响长期逻辑 看好Optimus第三代产品及国产链催化[1][4] * 主要催化点包括9月下旬国内审厂 Q4发布第三代本体及灵巧手产品 海外电话会议 宇树上市进展 优必选订单获取和交付情况 预计国内外市场共振 行情强度高于今年二三月份[2][5][10] * 标的选择重点看好灵巧手和关节模组 灵巧手方面最看好电子皮肤(汉威科技) 其次是微型丝杠(荣泰) 减速器和电机(赵威机电) 关节模组方面关注摆线减速器(科达利 绿地 中大 高测股份)和丝杠(恒立液压) 腱绳端看好南山智尚[6][7][8][9]
机器人走入大众消费为何难?他山科技CEO马扬:数据短缺制约了机器人实现规模化落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9-20 16:38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产业正从单一条线向跨领域融合演进 以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与低空经济为代表的多条产业链在技术 零部件供应 场景应用和监管政策上出现大量交叉 催生出聚合智能这一新的产业发展方向[1] - 产业端整合推动技术复用与规模化落地 对感知 控制与安全等底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复杂现实场景中实现高可靠 低成本的数据采集与训练成为大规模商用的关键[1] - 获得足够多高质量数据并完成有效训练 在特定领域将机器人技能优化到可替代人工水平并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 是突破关键瓶颈的核心要素[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人工智能触觉传感芯片及应用解决方案研发商 在触觉感知领域是行业内唯一覆盖底层感知芯片硬件 软硬件模组以及触觉前端模型的企业 市占率超过80%[3] - 公司聚焦机器人触觉感知层面 覆盖从底层芯片到前端触觉模型的完整链路 率先在MuJoCo与英伟达Isaac Sim上搭建并开源触觉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解决现实端数据稀缺与降本问题[2]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提供触觉传感器和电子皮肤 在汽车 家电 消费电子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汽车领域合作伙伴包括奔驰 宝马 比亚迪等企业[3] 触觉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 - 触觉作为与物理世界直接交互的唯一感知通道 在需要柔性操作和高可靠性场景中至关重要 是机器人能否真正替代人工的核心要素之一[2] - 触觉与视觉发展路径不同 触觉覆盖全身且双手是关键 前端决策通过手端神经回路和小脑完成快速调整 这些不过脑子的前端决策正是触觉要解决的问题[4] - 工业自动化设备擅长固定标准化作业 但在柔性和泛化场景尚未满足需求 例如汽车产线上90%以上工位工作可由设备完成 但取出零部件 去掉保护套等动作仍难以实现[4] 商业化路径与发展挑战 - 选择在酒店 物流等可快速学习 易复制场景切入 商用端对成功率要求高达约99.7% 工业端要求更高 通过阶段性落地推动具身智能向更大规模商业化迈进[2] - 最大瓶颈在于数据与训练成本 现实生活场景缺乏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和训练 数据短缺制约发展 需要通过付费或条件交换采集数据[5] - 重点开展数字仿真训练工作 在MuJoCo平台搭建触觉仿真训练框架 与英伟达合作借助Isaac Sim平台进行训练和数据获取 大幅降低数据采集与训练成本[6]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乐观派认为机器人会在5-10年内实现通用泛化 保守估计需要20年 未来1-2年可预见在酒店等场景实现商用化应用[4][6] - 机器人将替代人类从事繁重 重复或危险工作 如养老 物流等领域 使人类更多从事创造性与想象力驱动的工作[7] - 公司去年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今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3]
让机器人拥有“触感”?中国团队研发“电子皮肤”,开启人机交互新纪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9 09:39
针对以上难题,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 提出了一种印刷人机界面 。 它由用于表面肌电图 (sEMG) 采 集和刺激反馈的电子皮肤、具有多模态触觉感知的传感软机器人以及用于手势分类和材料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 组成 。 在我们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键盘、鼠标,到触摸 屏,再到语音控制与手势识别,人机界面不断朝着更直观、更自然的方向演进。近年来,一种被称为 "软人机 界面" 的新兴技术,正在悄然重塑我们与计算机、机器人及智能设备之间的互动模式。 软人机界面,顾名思义是一种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新型交互界面,它注重可用性、可访问性和可学习性,致力 于让界面变得更加直观明了。 其 独特之处在于其能够实现双向通信,不仅人类可以控制机器,机器也能通过 多种传感方式感知环境并向人类提供反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 然而,尽管前景广阔,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精准识别与解释复杂的生理信号? 如何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制造?又该如何适配不同用户的个体差异?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软人机界面 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成效。 ▍柔性电子技术打造"电子皮肤" | GUO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