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 预计三年内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
长江商报· 2025-09-15 23:46
政策目标与规模 - 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1]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 - 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 [1] 技术路线与应用场景 - 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压缩空气储能 液流电池储能 钠离子电池储能 飞轮储能等进一步商业化发展 [1][4] - 拓展电源侧电网侧应用 包括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 负荷密集接入 大规模新能源汇集 大容量直流馈入等关键电网节点 [2] - 创新绿电直连 虚拟电厂 智能微电网 源网荷储一体化 车网互动等应用模式 [2][4] - 培育工业园区 算力设施等应用场景 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 创新与产业融合 - 依托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 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装备研制和示范验证 [3] - 探索多技术混合式新型储能 长时储能等应用 积极储备前沿新型储能技术 [3] - 强化重大项目布局牵引 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引领作用 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打造融合创新生态 [3] - 加快商业模式创新 支持重点地区先行先试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质增效 [4] 市场机制建设 - 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 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市场交易 [3] - 引导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 [3] - 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 现货市场建设 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推动合理形成新型储能充放电价格 [3]
【电新】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发布,储能行业有望加速发展——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六十二)(殷中枢/和霖)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4 23:03
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 国家明确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4][5] - 以2025年上半年末累计装机95GW为基数 2025下半年至2027年需新增装机85GW才能实现目标 [5] - 假设平均配储时长提升至3小时 则对应255GWh新增装机量 年均新增102GWh [5] 技术路线发展 - 锂电储能因显著降本效应将继续占据主流位置 [6] - 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多技术路线将并行发展 [6] 储能利用水平提升 - 推动新型储能调控方式创新以提升调用水平 [7] - 电力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需优化调节资源调用序位 科学增加新型储能调用 [7] - 减少煤电机组频繁深度调峰和日内启停调峰 [7] 市场机制完善 - 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 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交易 [8] - 引导新型储能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 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新品种 [8] - 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 完善容量电价机制并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 [8]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李金铠:新型储能要从分散试点走向系统性、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9-14 11:07
政策目标 -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1]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 技术路线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1] - 明确支持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储能等其他技术路线 [2] 市场机制 - 推动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和可靠容量补偿机制 [2] - 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及现货市场建设以形成合理充放电价格 [2] - 通过电力现货、辅助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帮助新型储能获取收益并减少补贴依赖 [2] 行业定位 - 新型储能从分散试点转向系统性、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1] - 定位为独立灵活性资源而非新能源附属设施 需参与电力调度和系统稳定保障 [1]
广州白云推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政策,个人奖励最高30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2:32
大赛概况 - 广州市白云区启动2025年"储云杯"创新创业大赛 最高奖励创业项目230万元并提供最高2000万元产业投资基金支持 [1] - 大赛重点瞄准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宽温域电池、超级电容器、氢储能、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等领域 [5] - 晋级总决赛项目可入驻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储云创享空间"专业孵化器 [5] 产业政策支持 - 白云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政策涵盖"引、育、留、用"各环节 个人奖励最高30万元 [1][5] - 设置特聘岗位、突出贡献、青年后备、企业人才培养四项奖励机制 [6] - 同步推出"英才赋能""创业聚能"两大实施办法加速人才集聚 [6] 产业发展现状 - 白云区新型储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已集聚东阳光、海四达等50余家企业 [2] -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全国唯一)落户白云区 纳入"6+6+X"现代产业体系 [2][5] - 规划5000余亩用地打造"总部+基地"全产业链生态 目标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6] 战略布局 - 加快构建"2+3"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白云湖先进制造产业园等平台 [6] - 大赛核心目标是汇聚全球人才团队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深度融合 [5]
【圆满落幕】多元储能技术构建新生态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
势银能链· 2025-07-16 03:44
大会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于7月15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主题为"构建长时储能'新'生态",旨在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汇聚产业链各方探讨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4] - 大会由银川市兴庆区政府、银川市科学技术协会、苏银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指导,势银与上海电气储能科技联合主办,新氢动力、宁夏氢能等企业冠名支持[4] - 会议设置【压缩空气/熔盐/氢储能专场】和【液流电池专场】两大技术论坛[4][26]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 技术发展方向:功率从300MW迈向660MW等级,采用压缩机+发电机/电动机+透平同轴布置,耦合光热/补热等综合应用场景,探索退役火电厂改造[10] - 产业化进展:2021-2024年项目规模显著增长,单机300MW示范电站并网,但面临系统性能提升、标准体系完善、成本下降等挑战[12] - 新型技术路径:与熔盐、导热油结合的压缩空气储能可实现热/汽/电三联供,提升能量转化效率[14] 熔盐储能技术 - 应用场景:覆盖光热发电、零碳园区、火电灵活性改造、钢铁行业负荷调节等领域,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手段[14] - 具体价值:光热电站中可简化设备、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清洁供热领域可储存弃风弃光电能;工业领域可回收余热实现节能降耗[16] 氢储能技术 - 现状分析:电-氢-电转换效率约35%,适合大规模长时储能,但当前新能源渗透率不足制约其经济性[18] - 国内外案例:美国建成兆瓦级氢燃料电池数据中心,国内累计30KW以上示范项目超40个,最大装机200MW[20] 液流电池技术 - 全钒液流电池痛点:电解液价格昂贵、溶解度低;离子交换膜阻钒性能差;电极催化性能需优化[28] - 硫铁液流电池优势:原料成本可控、全液态电解质无相变风险、高温稳定性好,长时储能场景优势显著[30] - 关键材料进展:科润集团储能用质子膜NEPEM®-212性能超进口膜且价格低于50%,氢能用AEM膜已实现均质化[34] 液流电池系统挑战 - PCS技术瓶颈:现有IGBT变换器效率较低(单级98%/两级97%),电堆串联导致漏电流大、不均衡性加剧[38] - 行业共识:液流电池是唯一满足长时储能全部要求的技术路线,需重点突破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目标[36] 圆桌讨论议题 - 多元储能技术融合:探讨未来5-10年细分路线发展潜力及规模化面临的机遇挑战[24] - 液流电池产业困境:分析政策影响、成本降低路径与能量密度提升方案[43] 研究成果发布 - 大会期间发布《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包含40页行业深度分析[8]
专家学者齐聚银川 共谋新能源转型发展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20:42
行业动态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在银川开幕,聚焦长时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及银川应用场景 [1] - 大会主题为"构建长时储能'新'生态",旨在搭建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平台,推动商业化应用难题解决 [2]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强调高安全、长时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关键 [2] - 会上发布《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分析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新型技术 [2] 技术发展 - 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现状被系统解析,提出安全性能强化与储能效率优化的关键技术路径 [2] - 蓝皮书结合2024-2025年前沿技术动态,从发展概况、政策分析和产业链趋势等方面提供行业参考 [2] 区域产业布局 - 银川将长时储能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突破口,打造"三都五基地"发展格局 [3] - 苏银产业园聚焦"两新一算"主导产业,已启动宝丰100GWh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示范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 [3] - 锦洋绿储100MW/200MWh储能电站已并网,新氢动力氢能装备项目加快建设 [3] - 银川着力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
参会指南,建议收藏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25 03:32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日-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由银川市兴庆区政府、苏银产业园指导,势银(TrendBank)联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2] - 大会面向全行业开放免费参会,并免费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2][5] - 会议包含开幕式、压缩空气/熔盐/氢储能专场、液流电池专场及闭幕式晚宴,议程涵盖技术研讨、圆桌论坛及产品发布 [4][5][6] 会议议程 - **开幕式**(7月2日下午):包括政府及企业致辞、主题演讲(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长时储能价值体现等)、蓝皮书发布及固态氢储能产品发布仪式 [5] - **技术专场**(7月3日): - 上午: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氢储能技术专题演讲及圆桌论坛 [6] - 下午:液流电池产业链发展、关键材料(离子交换膜、碳电极)及商业化路径探讨 [6] - 闭幕式晚宴将发布长时储能产业奖项 [6] 参会信息 - 签到需通过势银活动小程序完成实名认证,使用本人手机号获取二维码 [7][8][13] - 会议用餐需支付500元/人(含餐券),或选择不含餐券的免费门票 [7] - 协议酒店(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提供350元/间夜的大床房/双床房(含双早) [20] 行业参与方 - **企业代表**: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新氢动力科技、国鸿氢能、氢璞创能、中和储能等 [5][6] - **学术机构**: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沈阳建筑大学李强教授等参与技术分享 [5][6] - **联合发布方**:杭州储能行业协会与势银共同发布产业蓝皮书 [5] 技术焦点 - **氢储能**:固态金属储氢系统、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开发 [5][6] - **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技术、硫铁液流电池安全性优化 [6] - **多元储能融合**:压缩空气与熔盐储热耦合技术、多能耦合供能方案 [6] 其他信息 - 会议期间银川天气以多云为主,气温24~39℃ [25] - 周边住宿推荐润泽华洋酒店、沙美假日酒店(无协议价,需自行预订) [23][24]
360MWh电化学+40MWh氢储能!内蒙古化德县打造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
项目概况 - 内蒙古化德县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本月底基础设施建设将完成90% [1] - 项目采用"电化学储能+氢储能"双重储能方案,总装机容量100兆瓦/400兆瓦时 [1] - 电化学储能部分装机容量为90兆瓦/360兆瓦时,氢储能部分装机容量为10兆瓦/40兆瓦时 [1] - 该项目是国内最大的氢储能示范项目 [1] 技术特点 - 创新储能方案实现两种储能技术优势互补 [1] - 用电低谷时段高效储存电能,整合多余电力资源 [1] - 用电高峰时期精准快速释放储存电能,实现电力合理调配 [1] - 极大提升电力存储与调配效率,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1] 项目进度 - 七、八月将进入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3] - 力争八月底完成首次并网 [3] - 项目并网后将优化地方能源结构 [3] - 有利于消纳新能源发电容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 [3] 行业动态 - 内蒙古储能容量补偿政策落地,首批补偿费用总规模接近1亿元 [4] - 内蒙古能源锡西独立储能项目投运,规模450MW/900MWh [4] - 5月新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15.85GWh,同比增长228% [4]
蓝皮书 | 启动《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调研撰写
势银能链· 2025-06-03 04:13
研究背景与目的 -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kWh,占全部发电量的35%,但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仅为2.3小时,4小时及以上装机占比仅15.4% [2] - 长时储能可跨天、跨月甚至跨季节存储电能,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成为能源转型关键环节 [2] 国家政策推动 - 2021年国家发改委要求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4小时以上调峰能力,激发长时储能需求 [3] - 2023年长时储能技术被纳入"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发展范畴 [3] -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国家能源局再次强调长时储能技术攻关 [3] 技术路线发展 - 抽水蓄能受地理限制,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新型技术快速发展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液流电池装机达1.8GWh,远期规划超15GWh [4] - 山东肥城建成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 [4] 行业挑战 - 氢储能等关键技术待突破,成本居高不下 [5] - 项目建设经验不足,系统集成与工程规范不完善 [5] - 电力市场交易规则与收益模式不清晰,产业链配套不成熟 [5] 蓝皮书框架 - 第一篇: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与长时储能技术定义 [7] - 第二篇:产业规模、技术发展时间轴及分类 [7] - 第三篇: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主流技术现状 [10] - 第四篇:产业规划、新能源配储、补贴及电价政策 [8][10] - 第五篇: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产业链及典型案例 [9][10] 发布计划 - 2025年5月启动调研,6月撰写审稿,7月在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发布 [10]
【酒店/议程更新】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7月2-3日)
势银能链· 2025-05-26 03:51
会议组织与背景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日-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行,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路径 [4][11] - 指导单位为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和苏银产业园,主办单位为势银(TrendBank),联合主办包括上海电气储能科技等企业 [4] - 会议背景源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至60%-70%(2030年),全球长时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达150-400GW(对应5-10TWh容量) [4] 长时储能技术分析 - 抽水蓄能当前商业化程度最高,但受限于选址资源饱和(优质站点减少)、建设周期长(5-8年)和资本密集(单项目投资超10亿元) [7] - 氢储能具备跨区域储运优势,但电氢电转换效率仅35%,高压气态储运技术成熟度不足,单位造价高达3-5元/Wh [7][8] - 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最快,全生命周期成本低(0.3-0.5元/kWh),但能量密度不足30Wh/kg,初投成本超3000元/kWh [8][9] - 压缩空气储能单站装机10-300MW,效率65%-75%,但依赖地下洞穴改造导致建设周期长达2-3年 [9][10] 技术突破方向 -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迭代出绝热/液态/超临界等新路线,系统效率提升至70%+,摆脱化石燃料依赖 [10] - 全钒液流电池通过项目验证倒逼技术降本(2023年电解液成本下降15%),铁铬/锌基液流电池取得实验室突破 [8][9] - 氢储能聚焦固态储氢材料研发,目标将储运成本从6-8元/kg降至3元/kg以下 [7][16] 产业配套与政策 - 苏银产业园规划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液流电池组装(产能规划1GWh/年)及光伏组件产业链 [12][14] - 园区提供"E站式服务",审批时效缩短50%(营业执照1个工作日内核发) [14] - 会议议程包含政策推介(银川市氢能补贴最高500万元/项目)及技术标准研讨 [16] 商业化进程 - 液流电池专场将探讨全钒电池痛点(钒资源价格波动超30%)及铁基电池度电成本降至0.2元的路径 [17] - 氢储能专场分析商业化难点(加氢站建设成本1500-2000万元/座),探讨液氢储能可行性 [17] - 压缩空气储能聚焦大功率电机(单机功率突破100MW)及等温压缩技术应用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