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储能

搜索文档
"AI+长时储能"赋能电力系统,如何提升城市能源韧性?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08:37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同时显著增强电网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对电网安全性与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1][2] - 全球长时储能缺口巨大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部署高达46太瓦时储能容量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40%以上 [2] - 电网峰谷差巨大导致超过一半输电能力常年闲置 造成资源浪费和投资低效 电网扩建和运行成本持续攀升 [2]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优势 - 循环寿命超过2万次且寿命超过20年 具备水基电解液本征安全性 容量无衰减和功率容量独立配置特性 [3] - 相比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仅2000次左右 2至3年后性能显著衰减 长期深度充放电加速老化且存在热失控安全风险 [3] - 推动城市能源系统从被动承载向主动调节转变 为源随荷动 荷随源移动态平衡提供可能 [4] 经济性与系统效益 - 城市用户侧全钒液流电池+输电网协同规划方案使总成本下降17% 同时减少新建输电线路需求 [3] - 有效消除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引发的停电风险 使弃风弃光成本降低近40% [3] - 通过低谷时存储清洁能源提升整体利用效率 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供电可靠性和电网安全性 [4] 智能化应用与创新 - AI 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储能系统 实现实时状态感知和智能控制能量调度 电解液流量及电堆温度 [6] - 动力电池运行安全诊断系统基于十年真实运营数据 仅需10分钟充电数据即可实现超过96%故障检测准确率 [6] - 深度学习与专家知识结合使储能系统从硬件储能走向智能储能 成为电网智慧化升级组成部分 [6] 城市能源韧性建设 - 全钒液流电池被视为城市侧储能理想路径 为城市能源韧性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1] - 城市电库储存5%-10%年用电量可显著缓解峰值压力 减少停电风险并通过减少可再生能源弃用实现经济环保双赢 [7] - 技术推广与AI深度融合推动充电与储能基础设施体系进入高效 安全 集约新阶段 [7]
“AI+长时储能”赋能电力系统,如何提升城市能源韧性?
南方都市报· 2025-09-21 13:21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同时对电网安全性和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1] - 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 风电光伏大规模并网使电网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显著增强[4] -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40%以上 但实现碳中和目标仍需部署46太瓦时储能容量[4] - 电力系统峰谷差巨大 超过一半输电能力全年大部分时间闲置 造成资源浪费和投资低效[4]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优势 -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循环寿命超过2万次 寿命超过20年 水基电解液本征安全 容量无衰减特性[4] - 功率容量可独立配置 被视为长时储能的理想技术路线[4] - 相比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仅2000次 2-3年后性能显著衰减 且存在热失控安全风险[4] - 成为城市侧储能的理想路径 结合AI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提速[3] 应用效益与案例 - 城市用户侧全钒液流电池+输电网协同规划方案使总成本下降17% 弃风弃光成本降低近40%[5][6] - 该方案显著减少新建输电线路需求 有效消除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引发的停电风险[5][6] - 相比单纯扩建输电通道 能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供电可靠性和电网安全性[6] - 推动城市能源系统从被动承载向主动调节转变 使电网具备自适应能力[6] 智能化与技术创新 - AI赋能全钒液流电池运行 通过深度学习专家知识与数字孪生实现实时状态感知[8] - 对能量调度电解液流量和电堆温度进行智能控制 提升效率和可靠性[8] - 动力电池运行安全诊断系统基于十年真实运营数据 10分钟充电数据实现超96%故障检测准确率[7] - 系统实现边充边检 已在充电网试点 为行业安全标准制定提供实证样本[7] 未来发展前景 - 城市电库储存5%-10%年用电量可缓解峰值压力 减少停电风险 实现经济环保双赢[8] -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特性使其成为实现城市电库构想的理想工具[8] - 充电与储能基础设施体系有望进入高效安全集约新阶段[8] - 储能价值不仅在于存电 更在于通过AI实现能源系统智慧管理[8]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919
第一创业· 2025-09-19 02:55
核心观点 - 中东三国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御协议 可能推动巴基斯坦扩大中国武器采购 利好军工行业 [2] - 华为昇腾芯片路线图显示算力集群规模将成倍增长 将带动高速光互联 高端PCB和芯片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3] - 电力系统进入第三阶段 长时储能(超过4h)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全钒液流电池 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路线将迎来机遇 表前储能仍将是绝对主力并保持快速增长 [6] - 老板电器2025年上半年营收46.08亿元同比下滑2.58% 归母净利润7.12亿元同比下降6.28% 厨电行业与房地产关联度高 面临压力 [8] 产业综合组 - 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御协议后 阿联酋和卡塔尔也准备加入 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 [2] - 中东三个最富裕的国家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务协议 更多是向中国武器体系寻求安全保障 巴基斯坦武器采购能力将显著增强 [2] - 巴基斯坦总理访问了中航工业并登上歼10战机 在中东三国的资金支持下 巴基斯坦大概率会显著扩大中国武器的采购 [2] 先进制造组 - 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提出"十五五"电力系统进入第三阶段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50%时需要跨月 跨季度长周期电量调节 [6] - 长时储能(超过4h)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全钒液流电池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氢/氨 重力储能等技术路线将迎来发展机遇 [6] - 表前储能仍将是绝对主力并保持快速增长 储能领域可保持较长期的高景气度 [6] 消费组 - 老板电器2025年上半年营收46.08亿元同比下滑2.58% 归母净利润7.12亿元同比下降6.28% [8] - 烟灶产品增长乏力 吸油烟机收入同比下滑2.36% 燃气灶收入同比增长1.11% 部分新兴品类收入同样下滑 [8] - 2025年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 销售额同比下降5.5% 房地产景气度处于低位 [8]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精装修新开盘项目1088个同比下降31.8% 市场收缩趋势未改 [8] - 老板品牌吸油烟机零售额市场占有率31.2%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 零售量市场占有率25.3%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 [8] - 线上市场老板品牌吸油烟机零售额占有率19.6% 行业排名由去年同期第一名降至第二名 [8]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储能行业需破内卷 长时储能暂非当前刚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5:19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期间,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 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行业 需正视内卷、安全等多重挑战,走健康、稳健的发展道路。 李俊峰指出,储能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但当前储能 行业仍存在诸多短板,如安全事故风险、环境污染隐患不容忽视;全球供应链安全、原材料回收利用体 系尚不完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也亟待健全。 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张海妮 在区域能源发展层面,李俊峰表示,国内各地虽具备风、光、核能、化石能源等多元资源,具备功能互 补的基础,但目前尚无现成的能源转型模板。地方能源发展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动风、光、生物 质能、化石能源及核能的协同发展,实现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 谈及媒体关切的"储能出海"问题,李俊峰表示应以"储能国际化"来替代,因为我国储能生产制造集中度 过高,占全球产量的70%~80%,他认为这种分布不够均衡,储能行业应该加快国际化步伐。 对于行业热议的长时储能,李俊峰称,当前电力系统仍可通过煤电、天然气发电、水电、核电等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再提长时储能,多家储能企业已有相关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17 13:31
长时储能发展背景 - 国内弃风弃光现象严重 全国占比5% 西部地区高达30% 但电力供应仍面临紧缺 [1] - 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 但不可控性导致系统稳定性挑战 [1] - 英国曾因电网惯量不足导致频率失稳和大停电事故 [2] 长时储能技术优势 - 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 实现跨日甚至跨季节储能 [1] - 2小时以内中短时储能无法应对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冲击 [1] - 在发电侧可覆盖风光间歇时长 降低断电风险 [2] - 在电网侧可削峰填谷提升利用率 解决跨区域电网低谷时段超6小时问题 [2] - 在用户侧可实现峰谷套利 北京深圳谷时电价时长超8小时 [2] 政策与市场前景 - 国家能源局强化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前瞻性布局 [3] - 美国英国欧盟均明确长时储能战略地位并出台支持政策 [2] - 麦肯锡预测全球长时储能累计装机量达30GW-40GW 累计投资额约500亿美元 [3] 技术路线发展 - 抽水蓄能成熟可靠且成本低 但建设周期长且存在地域限制 与西部风光资源地理不匹配 [3] - 液流电池具本征安全和寿命长优势 是理想长时储能选择 [3] - 通过提升电流密度至400mA/cm²和电解液利用率可降低液流电池度电成本 [3] 企业布局与产品进展 - 海辰储能发布1130Ah专用电池 可使储能直流侧系统降本25% [4] - 宁德时代与Quinbrook合作在澳大利亚开发8小时储能项目 计划提供3GW新型长时储能技术 相当于24GWh容量 [4] - 亿纬锂能628Ah产品契合4小时及以上长时储能需求 储能大电芯装机占比快速提升 [4] 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超40% [1] - 系统调峰和电力保供压力增大 发展新型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客观需要 [1]
海辰储能AIDC储能解决方案亮相RE+ 2025,以长时储能赋能AI数据中心绿色转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0 07:05
产品发布 - 海辰储能在RE+2025展会上面向AI数据中心发布∞Power6.25MWh8h锂电长时储能系统和∞Power N2.28MWh1h钠电储能系统 [1] - 同步推出AIDC储能系统专用寿命评估模型 通过创新锂钠技术融合满足数据中心对电力实时性和稳定性的严苛要求 [1][3] 行业需求 - AI数据中心面临风电光伏间歇性供电与毫秒级负荷波动的双重挑战 需8小时长时储能保障算力稳定性 [2] - 现有储能方案因未针对数据中心特殊用电需求设计 难以实现全天候高匹配高可靠的能源供给 [2] 技术方案 - ∞Power6.25MWh8h系统通过优化电池化学体系提升长时运行效率 搭配小型冷却系统降低辅助能耗 [3] - ∞Power N2.28MWh1h系统采用自研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 具备20000次循环寿命和毫秒级峰值响应能力 [3] - 锂钠协同方案兼具锂电稳定电力支撑与钠电高倍率峰值输出优势 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安全性与能量密度 [3] 性能优势 - 专用寿命评估模型相比通用模型能提供更好的产品性能保证 增强数据中心供电稳定性 [4] - 解决方案有效促进绿电消纳 显著降低风光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 [4] 产能布局 - 德州10GWh产能工厂全面投产 具备产品测试和规模化交付能力 [5] - 美国本地建立百余人专业技术团队 区域仓储中心和72小时现场响应机制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5] 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海辰储能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及电力储能出货量Top2 [5] - 解决方案拓展储能应用边界 开启储能赋能数据中心新时代 [5]
海辰储能拿下3GWh储能合作!
起点锂电· 2025-09-06 10:56
海辰储能北欧市场布局 - 与BOS Power签署合作协议 计划2027年前在丹麦 瑞典 芬兰及挪威部署总规模3GWh储能系统项目[3] - 协议覆盖单体容量30MWh及以上电力储能项目 提供∞Power 6.25MWh 2h/4h及∞Block 5MWh储能系统[3] - 首个项目已在丹麦开工建设 标志着正式进入北欧市场[4] 海辰储能技术创新与产品 - 突破长时储能与钠电储能技术 推出∞Power 6.25MWh 4h储能系统及∞Cell N162Ah钠离子电池[4] - ∞Cell 1175Ah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及配套系统实现量产交付 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可再生能源并网[4] - 长时储能电池及系统获全球认可 8月与沙特电力公司 阿尔法纳集团签约建设1GW/4GWh大型储能项目[4] 行业动态与订单情况 - 中汽新能已斩获超13GWh储能订单[5] - 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落地贵州[5] - 行业首届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9月26日深圳举办[5] 中孚新能源材料技术突破 - 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与生产 注册资金2.64亿元 总投资1亿元[6] - 自主研发"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 首创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 实现传统产线无缝兼容[6] - 通过三维凝胶网络结构将液态电解质固载率降至临界安全阈值 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6] 中孚新能源核心技术优势 - 无感化产线适配与规模化布局[8] - 化学稳定抵御结构风险[8] - 原生阻燃护航长效安全[8] - 高延展性筑牢安全防线加速行业安全升级[8]
一家C轮公司宣布破产
投资界· 2025-09-06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欧洲储能明星公司VoltStorage因融资失败而倒闭 反映欧洲电池产业面临结构性困境 无法打破中国在电池领域的主导地位 [1][4][16] 公司背景与技术特点 - VoltStorage成立于2016年 专注于铁基液流电池技术 由三位慕尼黑工业大学学生联合创立 [4][6] - 2018年推出钒液流电池系统"Voltstorage SMART" 输出功率1.5千瓦 容量6.2千瓦时 [7] - 2021年转向研发全铁液流电池 2023年推出商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DIUM C50) 年降解率低于0.3% [8] - 宣称每千瓦时成本仅为传统锂离子电池十分之一 CO2排放减少约37% [8][10] 融资历程与资金状况 - 累计融资6600万欧元(约5.5亿元人民币) 包括2022年2400万欧元(约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9] - 曾获欧洲投资银行3000万欧元贷款 员工超60人 [9] - 2022年起融资困难 虽获超10亿欧元项目意向书但未能兑现 [12] - 2024年7月因"过度负债"启动破产程序 账上资金仅够运营一周 [12][17] 行业对比与市场环境 - 欧洲动力电池独角兽Northvolt融资150亿美元后破产 造成高盛近9亿美元损失 [17] - 欧洲16家拟建电池工厂中12家被推迟或取消 价值360亿美元计划受挫 [17] - 中国电池企业占据欧洲近50%市场份额 宁德时代为欧洲最大供应商 [4][19] - 中国企业加速欧洲布局:宁德时代在德匈建厂 比亚迪设欧洲总部 欣旺达投资19亿元建厂 亿纬锂能投资99.7亿元 [19] 技术挑战与商业化瓶颈 - 液流电池初装成本高于锂电 受锂矿价格下跌影响经济性劣势凸显 [15] - 欧洲40%配电网超40年历史 1500吉瓦可再生能源项目因电网连接问题停滞 [15] - 欧美缺乏电池专业人才 电化学专业不受欢迎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19] 同类公司案例 - 美国全铁液流电池公司ESS Tech累计融资数亿美元 上市市值达24.3亿美元 [14] - ESS Tech2023年仅交付0.9GWh 累计亏损8亿美元 股价从281.25美元跌至1.4美元 [14] - 2024年5月因资金不足面临关厂 虽获3100万美元投资但仍杯水车薪 [14]
储能电芯市场再“爆单” 全球市场需求持续放量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2:53
行业需求与增长态势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58GWh 同比增长106% 中国出货252GWh 同比增长109% [1] - 海外市场成为需求最强引擎 美国、欧洲、中东需求激增 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持续释放潜力 [2][3] - 行业呈现长时化趋势 4小时及以上系统应用增多 对电芯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1][4][5] 企业产能与订单状况 - 头部企业生产线高负荷运行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收入284亿元 毛利率25.52% 亿纬锂能储能收入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2] - 工厂订单排产至年底 海辰储能厦门及重庆基地持续满产 宁德时代签约南亚2.2GWh光储项目及澳大利亚3GWh储能系统 海辰储能签署英国720MWh及沙特1GW/4GWh项目 [2][3] - 国内"531"并网政策刺激短期抢装潮 中短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2] 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 - 行业向高能量密度、低度电成本、长时储能方向演进 需构建大容量、长寿命及系统安全性优势 [4] - 电芯容量存在变大趋势 但需兼顾安全寿命、系统集成匹配性及工程可行性 非盲目追求容量 [4] - 海辰储能推出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及循环超20000次钠离子电池 1175Ah与587Ah电池已量产 N162Ah钠离子电池及6.25MWh系统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 [5] 市场竞争与行业生态 - 上半年国内储能系统价格全面走低 海外订单具备更高毛利但要求更严格 [4]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家企业占据全球75%份额 技术壁垒持续提升 [4] - 需坚持技术溢价与价值竞争 避免价格战 构建良性竞争生态 [5]
“空气充电宝”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4:38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1] - 新型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 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比重但技术路线正朝多元化发展 [1] - 国家电网在2025年7月组织新型储能度夏集中调用试验 验证了其顶峰能力及应急支撑能力 [1]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优势 - 压缩空气储能利用过剩电能压缩空气储存 用电高峰期膨胀做工释能 形成"电能-势能-电能"能量转换过程 [3] -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具备长时、规模化储能特性 [3] - 长时储能可满足电网4小时以上低谷时段调节需求 并在用户侧实现峰谷套利 [5]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突破 - 2025年8月长沙望城区成功验证世界最高压力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成套技术 [3] - 中国能建2025年1月在湖北应城建成全球首座300兆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 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6] - 山东泰安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并网 将刷新单机功率世界纪录 [6] 行业发展规模与商业化进程 - 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规模从2013年1兆瓦发展至2021年百兆瓦 2024年4月正式迈入300兆瓦级时代 [8] - 2025年1至5月全国共有14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启动招标 总规模4.1GW/18.7GWh 较2024年同期增长33.3% [9] - 黑龙江宝清350MW/1750MWh项目EPC+F总承包金额达25.07亿元 为同期中标金额最大项目 [9] 市场空间与产业前景 - 天风证券测算2025年压缩空气储能上游核心设备累计市场空间达185亿元 2030年预计激增至854亿元 [9] - 国泰海通研报指出产业快速推进将驱动核心设备千亿投资需求加速释放 [9] - 华能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2025年7月迎峰度夏期间实现每日两充一放运行模式 圆满完成全负荷放电任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