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曦思N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AI芯片龙头回应一切
36氪· 2025-08-29 01:3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沐曦股份是专注于AI芯片及GPU设计的上海企业,成立于2020年9月,最新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股东穿透后人数为180名 [4] - 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4年净亏损14.09亿元,预计最早2026年扭亏为盈 [4][29] - 主力产品为曦云C系列(AI训练及通用计算),2024年训推一体产品收入占比达97.28%,在手订单金额11.40亿元(截至2025年8月15日) [4][34][6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三大产品线包括:曦云C系列(主力)、曦思N系列(AI推理)、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研发中) [4] - 曦云C500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C600系列支持FP8精度(2025年底风险试产),C700系列支持FP4精度并对标英伟达H100 [5][40][44] - 采用国产先进工艺制程,构建从设计到封测的国产供应链闭环 [41]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规模2024年达2398亿元,预计2029年达1.34万亿元 [3]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份额:英伟达66%、华为海思23%、AMD5%、寒武纪/摩尔线程/沐曦各占1% [6] - GPU架构在AI芯片市场占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69.9%),预计2029年提升至77.3% [8] 国产GPU商业化挑战 - 产品性价比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受制程工艺限制 [22] - 互联网企业客户导入周期长,训练场景需大规模集群测试 [22] - 软件生态薄弱(MXMACA注册用户1.5万人 vs CUDA数百万开发者),客户迁移成本高 [22][27] - 供应链稳定性担忧影响客户采购决策 [23] 财务与运营表现 - 营收快速增长:2022年43万元→2024年7.43亿元→2025年Q1达3.20亿元 [30] - 研发费用持续高投入:2024年9.01亿元,占营收112.99% [30] - 毛利率波动:2024年综合毛利率53.43%,低于寒武纪(56.71%)和海光信息(63.72%) [45][46] - 产销率逐步提升:2025年Q1达132.02%,反映市场需求释放 [57] 战略发展与机遇 - 募资39亿元用于研发项目,C600/C700子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0.65%和24.16% [5] - 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Bernstein预测2027年中国本土AI芯片份额将提升至55% [4][21] - 产品具备替代英伟达H20能力,显存容量超96GB,互连带宽达国际4nm工艺水平 [17][18]
科创板迎硬核玩家:沐曦IPO获受理 ,国产GPU上市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2:52
沐曦IPO及募资计划 - 沐曦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通用GPU、AI推理芯片及前沿异构计算架构的研发与产业化 [1] - 公司成立仅五年,被视为国产算力挑战国际巨头的生力军之一,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1] - 沐曦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3] 公司财务及研发投入 - 2022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2.6万元、5302.1万元和7.43亿元,增速显著,但同期净亏损7.8亿元、8.7亿元、14.1亿元,三年总亏30.6亿元 [3] - 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282.11%,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22亿元 [3] - 亏损原因包括国产芯片渗透率低、技术标准适配及用户习惯迁移障碍、大额研发投入和股份支付费用等 [3]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AI芯片市场渗透率显著上升,但仍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未明朗 [1]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通用GPU)及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燧原科技(专用ASIC/DSA) [1] - 国产GPU厂商在软硬协同、自主IP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但与国际巨头英伟达在制程工艺、CUDA生态等方面仍有差距 [5] 产品与技术 - 沐曦核心产品包括通用GPU"曦云C系列"、推理GPU"曦思N系列"、图形渲染GPU"曦彩G系列",主要面向数据中心市场 [2] - "曦云C系列"基于全自研GPU IP、指令集和架构,在通用性、单卡性能、集群性能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 - 公司构建MXMACA软件生态,兼容主流标准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科创板深化改革"1+6"政策为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上市便利 [4] - AI大模型兴起、"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及美国对AI芯片管制加速国产GPU替代进程 [5] - 预计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中,国产芯片占比将增至40%,英伟达等企业占比降至41.5% [7] 国产GPU生态发展 - 国产GPU生态迈入体系化、工程化建设新阶段,从芯片研制到生态支撑需长期技术积累 [7] - 科技巨头(华为、百度等)、纯芯片厂商(寒武纪、沐曦等)及细分市场企业(地平线等)三大派系共同推动国产化 [5][6][7] - 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等已实现技术突破,与GPU厂商形成协同效应 [6]
国产GPU历史性时刻!摩尔线程、沐曦同日获IPO受理
量子位· 2025-07-01 07:29
国产GPU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同日获得受理 标志着国产GPU行业进入资本化新阶段 [1] - 两家公司分别由英伟达系(摩尔线程)和AMD系(沐曦)核心团队创立 平均拥有近20年GPU研发经验 [2][5][6] - 行业呈现"两条技术路线"特征:摩尔线程布局全功能GPU对标英伟达 沐曦聚焦数据中心GPGPU市场 [3][7][9] 摩尔线程技术布局 - 推出国内首个全功能GPU架构MUSA 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物理仿真 [10] - 产品矩阵覆盖消费级(MTT S80/S70)与数据中心(MTT S2000-S4000) 其中S4000芯片FP32算力达49 TFLOPS [13][15] - 夸娥智算中心解决方案支持万卡级集群部署 长江SoC芯片集成多元算力瞄准边缘计算市场 [14][15] 沐曦技术布局 - 采用完全自主IP设计 产品线分为曦云C系列(训练)、曦思N系列(推理)、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 [17][19][24] - 初期主打数据中心通用计算 曦云C500系列在2024年贡献97%营收 累计销量超25000颗 [17][38] - 自研MXMACA软件栈已支持PyTorch等主流框架 加速构建开发者生态 [37] 财务与增长表现 - 两家公司均符合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280%(沐曦282% 摩尔626%) [25] - 沐曦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074% 摩尔线程同期增长208% [28][29][30] - 毛利率持续改善:摩尔线程从18%提升至37% 沐曦最高达63% 显示成本控制能力增强 [3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产GPU四小龙(摩尔/沐曦/壁仞/燧原)密集冲刺IPO 反映行业技术成熟度进入新阶段 [34][35] - 摩尔线程S80显卡以RTX 3060三分之一价格切入消费市场 逐步建立品牌认知 [36] - 当前主要差距在软件生态 CUDA移植工具(MUSA/MXMACA)成为破局关键 [37] 发展挑战 - 收入来源集中:沐曦单产品线占比超97% 摩尔线程前五大客户贡献80%营收 [38][39] - 芯片研发周期(2-3年)与AI迭代速度(3-6个月)存在错配风险 [39]
上交所同日受理摩尔线程和沐曦IPO申请,均未盈利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04:53
摩尔线程IPO及业务概况 - 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募资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1][4] - 选择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2024年营收4.38亿元,三年研发投入占比626.03% [4] - 2024年Pre-IPO轮投前估值246.20亿元,融资52.25亿元,货币资金余额48.96亿元 [4][6]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08.44%,净亏损逐年收窄至14.92亿元,预计最早2027年盈利 [5][6] - 业务覆盖AI智算(77.63%收入占比)、专业图形加速(19.58%)、桌面级显卡(2.48%)及智能SoC,综合毛利率70.71% [6][7]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贡献超80%收入,2023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7] 沐曦IPO及业务概况 - 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9] - 选择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2024年营收7.43亿元,最近估值210.71亿元 [9]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074.52%,2025年前三月营收3.20亿元,净亏损14.09亿元(2024年) [9][13] - 收入高度依赖曦云C500系列训推一体芯片(97.28%占比),GPU累计销量超2.5万颗,综合毛利率53.43%-55.26% [9][11][13]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贡献71.09%收入(2024年),现金及等价物56.93亿元(2025年3月) [11][14]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两家公司需突破英伟达、AMD在GPU领域的垄断,面临中美科技博弈的不确定性 [1] - 摩尔线程调整战略聚焦高毛利市场(如AI智算毛利率73.12%),桌面级显卡因国际竞争毛利率-18.99% [7] - 沐曦研发曦云C600/C700系列及曦思N系列新品,但存在流片及量产进度风险 [11] - 行业生态建设挑战:国产芯片需克服技术适配、用户习惯迁移及客户验证周期长等问题 [13]
沐曦集成打响“GPU第一股”争夺战:完成上市辅导 拟冲刺科创板
搜狐财经· 2025-06-23 12:28
上市进展 - 沐曦集成于2025年5月29日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 辅导备案日期为2025年1月15日 辅导用时约4个半月[1][3] - 辅导机构华泰联合证券确认公司具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制度及合规意识 符合上市要求[3] - 公司辅导完成时间早于竞争对手摩尔线程(5月29日 vs 6月10日)[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2020年9月成立于上海 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近20年高性能GPU研发经验 主导过十多款世界主流GPU产品量产[4] - 三大GPU产品线包括曦思N系列(云端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通用计算)及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4] - 曦彩G系列GPU可同时应用于人工智能市场与游戏市场[5] 行业竞争格局 - 沐曦集成与摩尔线程业务定位相似 均聚焦智算中心与游戏领域GPU解决方案[8] - 摩尔线程在游戏市场具备先发优势 其显卡已适配《英雄联盟》《黑神话:悟空》等多款热门游戏[9] - 沐曦集成在游戏领域的具体市场进展尚未披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