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业务

搜索文档
科士达(002518) - 2025年9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6 09:54
数据中心业务增长驱动 - 国内数据中心业务增速主要来自通信和互联网行业 [2] - 金融等传统行业增速保持平稳 [2] - 海外数据中心业务增速主要由东南亚和中东的数字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2] 海外新能源业务动态 - 欧洲市场2024年因户用储能库存积压导致新能源业务短期波动 [2][3] - 2025年欧洲储能市场需求回暖带动公司储能业务恢复并持续向好 [3] - 业务复苏得益于优质客户资源池扩容和核心大客户提货量稳步回升 [3] - 海外业务在整体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3] 股权激励战略背景 - 股权激励旨在稳定骨干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才 [3] - 基于行业趋势和中长期战略规划推动公司长期价值增长 [3]
控股方3亿增资算力 *ST宇顺董事长:不会和上市公司同业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3:12
公司投资与收购 - 控股股东上海奉望对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商并济科技增资3亿元 预计30天内完成 [1] - 上市公司*ST宇顺拟以33.5亿元现金收购中恩云数据中心相关资产100%股权 资金来源包括控股股东借款及自有或自筹资金 [8] - 中恩云数据中心资产2023年营收7.35亿元 归母净利润0.95亿元 2024年营收8.15亿元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2.18亿元 归母净利润0.45亿元 [9]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并济科技为西南地区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商 已运营不低于20000P算力集群 规划建设不低于50000P 参与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 运营近3万张算力卡 包括英伟达稀缺算力卡 [3] - *ST宇顺收购中恩云后将拓展数据中心业务 原主营液晶显示屏产品及仪器仪表、配电设备 [8] - 控股股东认为中恩云主营数据中心存储管理及常规计算 并济科技主营AI训练推理的智能计算 业务本质不同 不构成同业竞争 [5] 公司治理与交易进展 - *ST宇顺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20年-0.33亿元 2021年-0.27亿元 2022年-0.27亿元 2023年-0.18亿元 2024年-0.21亿元 2024年5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 33.5亿元收购中恩云资产交易待2025年9月29日股东大会审议 [7][9] - 控股股东未否认未来将并济科技注入上市公司可能性 称"一切皆有可能" [6]
张一鸣老乡,靠做代工年入1099亿元,3年或迎2个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3:15
记者丨杨坪 编辑丨巫燕玲 此次迫不及待地奔赴港股IPO,凸显出邱文生在国际化布局的野心。目前,华勤技术已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布局三大制 造基地,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达46.92%。 9月初,邱文生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明确表示,港股市场上市会为公司带来几个层面的协同,包括"向国际资本市场 传递华勤的核心价值,促进国际业务拓展,提升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以及"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有助于公司在后续再融 资、海外收并购等项目上的稳步推进"等。 9月20日,当被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及此次港股融资安排以及是否会引入境外投资者时,华勤技术内部人士回应指出, "本 次拟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8%(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在投资者结构方面,公司始终关注有利于提升 企业价值和产业资源的战略合作机会,如有需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安排,公司将会依法依规推进并及时披露。" 图/华勤技术官网 "中兴老将"冲击第二个IPO 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老将",邱文生的个人履历颇为亮眼。 邱文生有望实现三年内的两次IPO。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千亿"代工之王"华勤技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 ...
*ST宇顺与控股方同期宣布,拟投资上亿加码数据中心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1:08
上海奉望对并济科技的战略投资 - 控股股东上海奉望与并济科技现有股东签署战略投资框架协议 计划对并济科技增资3亿元 增资预计在30天排他期内完成[1] - 并济科技为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商 已搭建并运营不低于20000P的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及公共服务平台 规划建设算力规模不低于50000P 并参与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5] - 并济科技运营近3万张算力卡 能够获取高端算力芯片的最新货源 包括英伟达稀缺算力卡 并与天府云战略合作建成西南地区核心算力节点[5] *ST宇顺收购中恩云资产进展 - 公司拟支付现金33.5亿元收购中恩云(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申惠碧源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中恩云(北京)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7][9] - 标的公司2023年营收7.35亿元 归母净利润0.95亿元 2024年营收8.15亿元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18亿元 归母净利润0.45亿元[10] - 交易尚待9月29日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资金来源包括控股股东借款 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7][9][10] 业务协同与资产注入可能性 - 上海奉望认为并济科技与中恩云业务存在本质区别:中恩云主营数据中心存储管理和常规计算 而并济科技专注智算中心AI训练和推理[5] - 控股股东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因中恩云收购交易未完成 不方便启动对其他资产的收购 但未否认未来将并济科技注入*ST宇顺的可能性[6][7] *ST宇顺财务状况与转型需求 - 公司2020-2024年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20年-0.33亿元 2021年-0.27亿元 2022年-0.27亿元 2023年-0.18亿元 2024年-0.21亿元[10] - 2025年5月因财务表现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通过收购中恩云资产切入数据中心业务以实现业务转型和业绩扭转[9][10]
*ST宇顺与控股方同期宣布,拟投资上亿加码数据中心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1:00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奉望实业有限公司对并济科技增资3亿元 布局人工智能算力服务领域 与上市公司*ST宇顺33.5亿元收购中恩云数据中心资产形成协同效应 [1][4][5] - *ST宇顺通过收购中恩云资产实现业务转型 标的公司2023年-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0.95亿元-1.73亿元 将显著改善上市公司连续五年亏损状况 [7][8][9] - 控股股东明确表示并济科技与中恩云业务存在本质区别 智算中心与数据中心分属不同赛道 暂不构成同业竞争 但未否认未来资产注入可能性 [3][4][5] 公司战略布局 - 上海奉望作为*ST宇顺控股股东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恩云资产同时 单独增资并济科技3亿元 布局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赛道 [1][4] - 并济科技拥有20000P算力集群 规划建设50000P 运营近3万张算力卡 包括英伟达高端芯片 为西南地区头部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商 [4] - *ST宇顺以33.5亿元现金收购中恩云科技 申惠碧源 中恩云信息100%股权 资金来源包括控股股东借款及自筹资金 [7] 业务协同与竞争关系 - 中恩云主营数据中心业务 功能为数据存储管理和常规计算 而并济科技专注智算中心 从事AI训练和推理 设备性能要求更高 [5] - 控股股东强调两项资产业务区别 解决不同客户需求 目前不构成同业竞争 但未排除未来将并济科技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3][5] - 并济科技与天府云战略合作 建成"东数西算"西南核心算力节点 而中恩云资产位于北京房山数据中心项目 [4][7] 财务与交易进展 - 中恩云标的公司2023年营收7.35亿元 归母净利润0.95亿元 2024年营收8.15亿元 净利润1.73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2.18亿元 净利润0.45亿元 [8] - *ST宇顺2020-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 分别为-0.33亿元 -0.27亿元 -0.27亿元 -0.18亿元 -0.21亿元 2025年5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 33.5亿元收购交易尚待2025年9月29日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目前处于最后冲刺阶段 [6][9]
美利云(000815.SZ):目前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格隆汇· 2025-09-18 07:54
数据中心业务发展现状 - 数据中心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1] - B1 B3 C3已完成土建工程 [1] - 正在积极拓展引进新客户 [1] 技术优势 - 自然冷却技术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1]
天亿马:公司承接项目中涵盖数据中心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7:3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投资建设深圳算力集群服务项目 该项目为首个落地深圳的国内头部大模型算力底座 [2] - 公司承接项目中涵盖数据中心业务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模块内容开发及运营运维服务 [2] 技术能力范围 - 公司具备数据中心平台建设能力 涉及硬件基础设施搭建 [2] - 公司拥有模块内容开发技术 专注于数据中心软件系统定制化开发 [2] - 公司提供运营运维服务 覆盖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 [2] 战略定位 - 公司通过算力集群项目切入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领域 定位为头部大模型算力底座服务商 [2] - 公司业务延伸至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 形成算力+数据中心的协同服务体系 [2]
280亿收购秦淮数据东阳光意欲“算电协同”?
新浪财经· 2025-09-11 11:33
交易概述 - 东阳光与母公司深圳东阳光实业共同斥资75亿元 通过复杂交易架构以280亿元总价全资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 [1] - 交易刷新中国IDC行业并购金额纪录 是传统制造业向数字新基建领域跨界的重要事件 [1] - 交易采用多层架构设计 涉及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出资35亿元)和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出资40亿元)等主体 [1][2] 交易架构 - 设立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直接获得75亿元增资的平台 [2] - 通过上海东创未来数据有限责任公司(东数一号100%持股)和宜昌东数三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东创未来100%持股)层层控股 [3][4] - 宜昌东数三号作为最终收购执行主体 收购标的由8家公司实体和四个卖家构成 [4] 战略动机 - 响应国务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政策部署 [1] - 利用广东韶关 内蒙古乌兰察布 湖北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储备为数据中心提供低成本绿电 [1] - 整合氟化冷却液 冷板组件等液冷技术资源与数据中心业务形成协同 [1] - 旗下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需定制化数据中心支持 [1] 行业影响 - 交易预示IDC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4] - 以算力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成为传统产业巨头争相布局的战略要地 [4] - 传统巨头加入可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影响智算时代行业技术护城河的稳定性 [4]
活力中国调研行|“隐形冠军”背靠中国市场心不慌
中国青年报· 2025-09-11 06: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39亿元 同比增长113% 刷新公司产量新高[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29.6亿元[1] 公司战略布局 - 实施"3+N+3"新战略布局 第一个"3"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据中心三大成熟核心业务 每个业务目标规模1000亿元[3][4] - "N"代表多品类产品组合 第二个"3"涵盖机器人/软件/汽车电子三个新兴领域[3][4] - 新兴领域已布局6-7年 出货规模较小但被视为未来长期发展方向[4] 研发体系架构 - 公司拥有约1.7万名研发技术人员 上海总部为最重要研发中心[5] - 设立X-Lab实验室 聚焦声/光/热/射/仿真五个前沿研究方向 重点布局光学零部件领域[5] - 在东莞/南昌/西安/无锡设立研发中心 其中南昌和东莞承担重要制造任务[5] - 海外制造基地布局越南/墨西哥/印度三大基地[5] 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20年即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目标5年内进入世界500强[1] - 成长轨迹与中国电子通信行业发展高度吻合 从2G时代演进至5G时代[3] - 2024年底收购深圳机器人公司 在上海总部成立人形机器人研发部门[5] 区位优势 - 上海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地价优惠且政府人才服务到位[5] - 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人才集中 是组建研究团队的理想之地[5]
科士达:公司布局“数据中心+新能源”业务,2025年上半年双板块均呈增长态势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2:44
业务布局 - 公司布局数据中心加新能源双业务板块 [1] - 数据中心业务为基本盘 新能源业务为业绩弹性较大板块 [1]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双板块均呈现增长态势 [1] - 新能源业务板块已重回增长通道 [1] 行业趋势 - 数据中心行业掀起新一轮基建热潮 [1] - 欧洲储能市场需求回暖 新兴市场需求提振 [1] - 公司看好所涉行业中期长期发展趋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