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

搜索文档
消费更绿色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33
共享单车遍布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动力十足,饭店餐桌上"光盘行动"的卡片时刻提醒着顾客……"来河 南洛阳旅游,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理念随处可见可感。"北京游客杨岳说。 在汉服体验火爆"出圈"后,洛阳市积极探索创新异地还衣和共享汉服服务。与中国邮政合作开通定制化 同城速递,游客仅需将汉服投放至专用快递柜,就能实现快速低碳还衣。无论游客身穿哪家店铺的汉 服,只要走进门口设有"共享汉服"标识的店铺,就可以免费使用试衣间,换下汉服,并由专业人员为其 拆解头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12 版) "我在网上订了洛阳开元湖周边的一家宾馆,一查地图,从洛阳龙门站出来,直接坐地铁2号线就能 到。"杨岳说。她和朋友想去的地方很多,都一一做好规划:去洛邑古城坐地铁2号线转1号线,只需换 乘一次;去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骑共享单车过去不到20分钟……目前洛阳市区选择公交车、地铁 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多,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已达51.0%。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洛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城市公交所所长王连朋介绍,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双线运行,城市公交 ...
指数猛跌猛拉 追涨杀跌都需谨慎
长沙晚报· 2025-09-23 13:2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23日宽幅震荡 沪指跌0.18%至3821.83点 深证成指跌0.29%至13119.82点 创业板指涨0.21%至3114.55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4944亿元 较22日放量3729亿元 上涨个股1108只(涨停53只) 下跌个股4266只(跌停24只) [1] - 行业板块分化显著 银行/航运港口/半导体涨幅居前 旅游酒店/房地产服务/小金属/医疗服务/软件开发/汽车服务跌幅居前 [1] 行情波动原因 - 早盘大跌因国庆中秋长假前杠杆资金避险兑现 叠加美股持续新高可能引发资金跷跷板效应 外资因A股休市选择提前套现离场 [2] - 下午反弹因贵金属/半导体/煤炭板块率先反击 科技概念股回暖带动资金抄底 显示部分资金看好后市 [1][2] - 成交量放大3729亿元或为主力资金节前故意制造恐慌 通过杀跌吓出筹码 节前指数预计维持震荡格局 [2] 湖南上市公司表现 - 147只湘股仅24只上涨 湘电股份涨停 凯美特气实现5天4板行情 [3] - 湘电股份主营特种电机/轨道交通设备/电动车辆 2025年中报每股收益0.14元 归母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增长12.98% [3] - 公司为国内舰艇全电推动系统和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独家供应商 掌握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发射技术 市占率100% 500kW集装箱智能微网储能系统已推向市场 [3]
深圳停运具体安排来了!全市公交、出租车、客运站等自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中国基金报· 2025-09-23 05:41
(原标题:深圳停运具体安排来了!全市公交、出租车、客运站等自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深圳有轨电车各路末班车将于18:00从各线路首末站点发出,今日12:00起将投入高峰运力,请市民乘客 提前做好出行规划,有序出行。 如遇车站客流较大,请各位乘客听从车站工作人员指引,耐心等候。 深圳地铁服务电话:0755-88960600 来源:深圳交通 根据《深圳市防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2025年1号)》,9月23日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其中, 9月23日20时起停运,具体情况如下 地铁、有轨电车方面—— 地铁全线网将于2025年9月23日提前结束运营:各线路末班车将于18:00从各线路首末站点发出,各站末 班车发出后,车站将只出不进。 深圳地铁将于今日12:00起在全线网各线投入高峰运力,港铁深圳4号线、13号线将于11:00起投入高峰 运力,请市民乘客提前做好出行规划,有序出行。 港铁深圳服务电话:0755-29276688 深圳有轨电车服务电话:0855-36861500 常规公交方面—— 全市常规公交车自9月23日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全市范围内出租汽车(含巡游车、网约车)自9月23日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
猛砸万亿做基建 越南在布什么“棋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3:36
越南基建投资计划 - 越南政府宣布启动和竣工250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达128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美元)[1] - 基建投资被视为越南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1] 基建现状与短板 - 越南公路质量全球排名第109位(2019年) 在东盟国家中垫底[2] - 全国仅60%国道为沥青路 70%公路为双向两车道[2] - 铁路系统主要沿用法国殖民时期米轨(轨距1000毫米) 平均时速仅50公里[2] - 2023年全国大停电导致鸿海、三星、立讯精密等企业损失14亿美元[3] - 2024年8月仍实施全国轮流停电方案[3] 基建改善进展 - 公共投资支出同比激增40% 上半年达268.1万亿越南盾(103亿美元) 占年度预算32.5%[6] - 连接港口的高速公路数量增加 工业园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型[4][5] - 推进中越跨境铁路建设(如老街—河内—海防铁路)[5] - 河内与胡志明市规划建设第二机场[5] 资金筹措模式 - 250个项目中政府资助129个(478万亿越南盾/180亿美元) 私人及外资支持121个(305亿美元)[7] - 私人及外资占比达63%[7] - 采用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 但私人资本参与意愿存疑[7][8] 中企参与机遇 - 中资企业已参与越南桥梁、公路、铁路、能源、电信项目[10] - 深圳地铁承建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越南首条轻轨)[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中标胡志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额1754亿越南盾/4700万人民币)[10] - 山东高速集团承建河内至海防高速公路(获越南优质工程奖)及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10] - 中国电建越南公司合作开发风电设备工厂项目[10] 中企战略建议 - 需避免内部竞价 形成战略联盟共同竞标[11] - 优先选择技术优势领域(新能源、电力、通信)而非传统基建[11] - 转向"小而美"项目及承包模式(非直接投资)以控制风险[10]
广深地铁谁更挤,大湾区交通格局正在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5:42
8月份,深圳地铁客流量继续反超广州。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2025年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8月,按地铁客流量排名,全 国前五分别为上海(32338万人次),北京(31059万人次),深圳(30013万人次),广州 (28899万人次),成都(10343万人次)。 按照地铁进站量排名,全国前五分别为上海(32338万人次),北京(31059万人次),深圳 (30013万人次),广州(28899万人次),成都(18404万人次)。 记者丨 谭海燕 编辑丨蒋韵 截至今年8月,深圳地铁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增加904万人次,广州也比同期增加了189万人次, 而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此前,人们对广州和深圳地铁的"普遍"感受都是,广州地铁要更拥挤,可对比城市面积和运营 里程发现,广州的总面积超七千平方千米,而深圳全是面积约两千平方千米,不到广州的 1/3。 而在运营里程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广州运营里程为743.8公里,深圳的运营里程则只 有505.1公里。也就是说,深圳的地铁线网密度比广州高得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8月29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均客运量已达895.27万人次 ...
猛砸万亿做基建,越南在布什么“棋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3:07
越南基建投资规划 - 越南政府宣布启动和竣工250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128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美元)[1] - 基建投资被视为越南未来10至2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序幕[1] - 公共投资支出同比激增40% 截至2023年6月30日达到268.1万亿越南盾(103亿美元) 占2025年核定预算的32.5%[6] 基建现状与挑战 - 越南公路质量全球排名109位(2019年) 东盟国家中垫底 仅60%国道为沥青路 70%公路为双向两车道[2] - 铁路系统主要使用法国殖民时期遗留的米轨(轨距1000毫米) 平均时速仅50公里[2] - 2023年全国大停电导致鸿海、三星、立讯精密等企业损失14亿美元 2024年8月仍实施全国轮流停电[3] - 世界银行统计显示15个基建项目落后计划五年 投资成本达最初预估的两倍[7] 重点基建领域进展 - 公路:港口至大城市高速公路数量增加 大城市到工业园区高速骨架基本建成[4][5] - 铁路: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对接 老街—河内—海防跨境铁路力争2024年底开工[5] - 机场:河内与胡志明市均规划建设第二机场以缓解航线饱和问题[5] - 能源:越南向中国广西购电 并在三星等大型厂商附近建设配套电厂[3] 资金筹措模式 - 250个基建项目中政府资助129个(478万亿越南盾/180亿美元) 私人及外资支持121个(305亿美元)[7] - 私人及外国直接投资占比达63% 采用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7] - 越南财政资金有限源于经济规模约束及税收优惠政策[8] 中资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深圳地铁承建的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成为越南首条通车轻轨(2021年)[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中标胡志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额1754亿越南盾/4700万元人民币)[10] - 中国电建越南公司合作开发风电设备工厂 山东高速集团承建河内至海防高速公路及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10] - 中资企业转向以小而美项目为主 更多采用承包模式而非直接投资以控制风险[11] 中资企业发展建议 - 需形成战略联盟避免内部竞价 防止压低价格竞标[11] - 应选择技术优势领域切入 如新能源、电力、通信等 规避传统基建领域的保护主义壁垒[12]
广深地铁谁更挤?比拼之外,大湾区交通格局正在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9:20
深圳地铁客流量表现 - 8月深圳地铁客流量达30013万人次 超过广州的28899万人次 位列全国第三 [2] - 深圳地铁客运强度达1.63万人/每公里·日 连续21个月居全国首位 [2] - 深圳8月客流量同比增加904万人次 广州增加189万人次 北上成均出现下降 [5] 客流量增长驱动因素 - 深中通道开通促进珠江西岸城市与深圳联通 中山/珠海/江门人流涌入 [6] - 跨境出行推动口岸客流增长 暑运期间福田/皇岗口岸客流同比增9.2%/7.6% [7] -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达612.4万人次 同比增16.7% 双城通勤族占比30% [7] - 大型活动密集举办 后海/松岗/岗厦北站客流同比增23.5%/21%/19.3% [7] 城市基础设施对比 - 深圳运营里程505.1公里 远低于广州743.8公里 但线网密度显著更高 [5] - 深圳TOD模式普及 住宅区与地铁衔接紧密 提升出行便捷度 [5][3] - 深圳日均客运量达895.27万人次 单日超千万客流达50次 远超历年累计15次 [5] 人口与经济结构特征 - 深圳常住人口2237.88万人 年增74.11万人 增量全国第一 [2] - 15-59岁人口占比79.53% 平均年龄32.5岁 老龄化率7.7%远低于全国22% [8][9] - 科技创新产业主导 跨区域通勤需求旺盛 对比广州商贸业活动半径相对集中 [10] 区域协同发展效应 - 轨道交通推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 加速生产要素流动 [3][7] - 广深地铁将通过东莞连通 并向香港/惠州延伸 形成全国最大地铁网络 [13] - 交通一体化降低通勤成本 促进产业跨城布局(如深汕合作区比亚迪产业园) [13]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增强产业协同效应 [14]
贾康:政府有效投资的界定及其重点领域 在哪里
搜狐财经· 2025-09-20 02:50
政府有效投资概念框架 - 政府有效投资在扩大内需和逆周期调控阶段具有关键意义 强调与市场投资不同的公共产品属性[1][8] - 投资有效性需从七个层次深化认识 涵盖政策组合效应、结构优化、超前建设规律等维度[9][11][12] 政府投资有效性层次 - 第一层次:政府投资聚焦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领域 区别于企业竞争性投资[9] - 第二层次:超常规政策组合(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产生就业增加和订单需求拉动效应[9] - 第三层次:通过财政收支优化结构 增强发展后劲 但超长期国债效益量化存在全球性难题[11] - 第四层次:基础设施建设需"适当超前" 中国主要问题为超前度不足而非过度(如沈大高速、首都机场案例)[12][14] - 第五层次:重视正外部性效益 如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超越财务回报[15] - 第六层次:政府投资通过提升景气度拉动企业投资信心[16] - 第七层次:具体项目需可行性研究和高水平操作方案保障管理有效性[16] 重点投资领域 - 当前重点领域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17] - 海绵城市与海绵流域建设需加速推进 配套地下综合管廊(如北京王府井案例)[17][18] - 轨道交通网建设需突破临界点(如北京地铁PPP模式) 并配套停车场建设(全国缺5000万个车位 投资需求超5万亿元)[21][22] - 其他领域包括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新区开发等 均存在巨大投资潜力[22] 资金与实施机制 - 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50年期)形成闭环资金支持 弱现金流项目可通过年费机制实现平衡[18][23] - 推广PPP模式(如北京地铁4号线、16号线)激活社会资本参与[21] - 中国具备钢材、水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充足条件 需创新机制解决现实问题[23]
“赛博师傅”默契协同 智能决策推动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迈入全要素协同智能化新阶段
央视网· 2025-09-17 06:43
智能工厂层级与标准 - 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 其中卓越级代表智能制造最高标准 [1] 中联重科智能工厂实践 - 工厂使用近1000个工业机器人分布在60条高度柔性化智能产线 覆盖钢板下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调试六大核心生产环节 [4] - 机器人可实现毫米级精度加工 支持24小时无人化黑灯工厂作业 并配备智能仓储和空中物流系统 [4] -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协调机器人协同作业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体系 [6][7] - 上下车身合体工序通过智能装置实现无人化操作 从原需5名员工减少至仅需1人监督 [2] - 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担任分拣、拧螺丝、取放高温板材、焊接调节等工种 目前已有十多位上岗 [8][9][10] - 建设具身智能平台和近百工位训练场 通过云端超脑和算法模型实现机器人互联互通与自主进化 [12] - 目标从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进化至单件个性化定制 打造自感知、自适应的新型智能工厂 [14] 高铁制造智能工厂应用 - 车轮生产线每日可生产5列高铁加4列地铁车轮 单个车轮重达800斤且需满足120万公里质量要求 [15] - 数据驱动系统实时监控每个操作细节 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核验全程数据记录与校验 [19] - 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人机互动状态并直接指挥调度 [20] - 智能算法解决车轮与轮轴压装精密难题 自动匹配零件尺寸并计算黄金比例 确保结合牢固度一致 [22] -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 数据贯穿工艺、制造、执行及反馈环节 [24] - 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0% 人员投入减少30% 制造周期平均压缩5天 [26] - 工厂生产全国43%高速动车组、90%城际动车组和30%地铁车辆 [26] 卓越级智能工厂行业影响 - 全国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31个省区市 涵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27][29] - 工厂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各环节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智能管控 [29] -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全业务流程 包括智能研发设计、排产调度、经营决策和供应链优化 [29]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31]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32]
长春搭建轨道交通装备对接平台 助供应链企业拓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4:30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国内市场占比超过35% 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出口超9000辆 [3] - 长春是中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与生产基地 中车长客是中国地铁、动车组和磁浮列车的"摇篮" [1]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建设 - 绿园区拥有整车制造、核心部件、技术服务全产业链条 形成以中车长客为龙头、70余家企业为重点配套的产业集群 [3] - 对接会吸引北京湖南江苏等地百余户产业链企业参会 现场搭建"链主"与"链属"企业合作桥梁 [1][3] - 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政府、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中车长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4] 产业协同与发展规划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株洲时代新材、北京纵横机电等企业代表分享轨道客车产业发展与未来规划 [3] - 长春哈尔滨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地铁城轨运营公司公布采购计划、车辆维保和更新改造计划 [3] - 对接会搭建产学研平台 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和金融资本 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环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