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另类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2025 年多元资产配置新思路:股票、债券与黄金的平衡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8-21 02:44
全球市场投资环境 - 投资者面临通胀预期反复、利率政策转向与地缘格局重塑三重考验 [1] - 港股结构性品种和新兴行业标的成为平衡组合风险收益比的重要配置方向 [1] 股票市场表现 - 数字经济标的年内录得45%涨幅 [1] - 传统周期股呈现明显分化行情 [1] - 结构性行情突显组合配置重要性 [1] 投资工具建议 - 通过跨行业ETF建立基础仓位 [1] - 辅以特色板块个股增强收益 [1] - 采用宽基指数产品作为核心资产且配置权重不低于50% [3] - 利用行业轮动品种捕捉超额收益 [3] - 通过另类资产平抑波动 [3] 债券市场配置 - 短久期品种提供3.8%票息保护 [2] - 可转债品种兼具股债特性且在震荡市中展现独特配置价值 [2] 黄金投资策略 - 实物黄金配合黄金ETF组合既规避持仓风险又保持流动性优势 [2] - 当前金价在1950美元/盎司附近形成强支撑 [2] - 黄金与矿业股形成联动效应 [2] 组合构建架构 - 多资产标的组合近三年年化波动率较纯股组合降低38% [3] - 建议保持动态再平衡并每季度评估持仓品种风险敞口 [3] - 在利率敏感型资产中重点关注久期适配品种 [3]
海外政策周聚焦:如何看待美国的养老金新规?
西部证券· 2025-08-17 06:02
美国养老金新规政策影响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允许另类资产进入401(k)计划,旨在提升回报率和资产多样性[1] - 截至2025Q1美国固定缴款型退休计划总规模达12.2万亿美元,其中401(k)占8.7万亿美元(71%)[1] - 401(k)当前61.3%资产投资于共同基金,其中48.3%配置美国国内权益[24] 另类资产市场机会 - 私募股权年化回报率13%显著高于公开股票8%(2000年以来)[2] - 美国私募股权和REITs总规模分别达2万亿/4万亿美元(2023年底)[2] - 43%另类投资经理预计DC计划未来五年将配置超5%资金至另类资产[2] 潜在风险与挑战 - 另类资产平均费用0.26%远低于私募"2%+20%"收费结构[32] - 私募股权存在流动性差、估值不透明、合规差异大等系统性风险[32] - 数字资产监管缺口和房地产政策变化可能造成重大损失[32] 政策后续影响 - 401(k)试点成功后可能推广至403(b)/457(b)等计划,潜在新增资金达数万亿美元[33] - 英国LTAF和欧盟ELTIF模式或成为美国另类市场发展方向[33]
下半年配什么?理财公司看好这两类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20
行业环境与挑战 - 低利率与高波动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传统资产配置逻辑面临挑战 合意资产缺乏且波动性加大 [1] - 资产端收益率普遍下行 5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 银行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1.7%区间震荡 [2] - 固收类资产收益挖掘难度越来越大 需通过多元策略和大类资产配置拓宽收益来源 [1] 资产配置策略转变 - 从单一资产转向多元策略 从简单资产构建转向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 [1][2] - 初期通过信用挖掘、杠杆策略和久期策略获取收益 但各类利差全面收窄后这些策略盈利空间基本消失 [2] - 采用全球多元资产配置思路选品 在捕捉收益机会同时分散风险 [2] 重点布局资产类别 - 下半年重点看好另类资产与权益类资产 [1][3] - 加大类固收增强型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布局力度 [2] - 股债金均衡配置更具优势 通过黄金对冲不确定性 在低通胀高流动性环境中捕捉机会 [3] 具体配置方向与工具 - 优化交易策略 积极配置红利低波组合、市场中性策略和REITs等具有收益增强特性的类固收资产 [2] - 科技与红利策略仍具优势 政策驱动的新消费等领域可能成为超额收益来源 [4] - 通过优选可转债、打新策略、定增对冲策略等工具提升权益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 [4] - 黄金配置价值持续显现 但当前价格处于高位限制其作为单一配置资产的空间 [3][4] 市场预期与逻辑 - 对下半年市场持乐观态度 认为股债金仍有上涨空间 [3] - 核心逻辑在于低通胀与流动性宽松环境将持续 资金充裕有望推动资产价格上行 [3] - 债券市场将受益于持续的低通胀环境 股市在政策引导下有望迎来资金推动型上涨行情 [3]
不信股债组合,这届年轻人正在“重塑华尔街”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13:42
投资者结构变化 - 年轻高净值投资者(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传统股债组合持怀疑态度 正将资金转向另类资产 包括IPO前独角兽企业、房地产、加密货币和收藏品 [1] - 美国银行零售客户持有另类资产数量自2020年以来翻倍 平台每年新增约50只基金 [1] - 美国银行研究显示43岁以下富裕投资者中近四分之三认为传统股债组合无法实现超额回报 93%计划增加另类资产配置 [1] 传统投资策略式微 - 60/40股债组合因2022年通胀驱动市场动荡导致吸引力减弱 股票和债券同步下跌削弱分散化效益 [2] - 富国银行指出投资顾问正改变对另类资产的态度 过去依赖60/40组合的顾问开始引入另类资产 [2] 产品供给创新 - 80%的另类资产管理人计划推出面向零售投资者的产品结构 是三年前近两倍 [4] - 摩根士丹利申请推出多资产基金 覆盖风险投资、私募债务、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全品类投资 [4] - 黑石和阿波罗全球管理等公司将机构级投资策略打包为ETF和半流动性基金向大众推广 [1] 投资风险与挑战 - 另类资产结构复杂、费用较高且流动性较差 黑石房地产信托基金在2022年利率飙升期间触及赎回限制 [4][5] - 摩根大通建议客户降低私募股权和信贷配置 预计其将连续第三年落后公开市场 [5] - 学术研究称另类资产为"昂贵且低效的投资" 穆迪警告向散户开放私募市场可能带来流动性恶化等系统性风险 [5] 零售化驱动因素 - Forge Global Holdings将最低投资门槛降至5000美元后 每日注册人数激增至原来三倍多 主要吸引关注AI浪潮的年轻用户 [5] - 文化层面的"错失恐惧"(FOMO)推动投资者参与科技浪潮早期投资 [5] - 投资者认为传统股债组合无法实现财富目标 尤其在资产价格高企环境下 [6] 投资偏好扩展 - 另类资产投资趋势从年轻世代扩展至更广泛人群 包括45岁投资者将资金集中于初创企业和比特币 [8] - 美国银行报告显示房地产、数字货币和私募股权成为新兴财富人群主要选择 被视为远离政府干预且能获取超额收益的途径 [8] - 投资者对公开市场存在不信任感 认为60/40策略脆弱且可能被操控 [8] 配置差距与资金需求 - 大型机构平均配置约20%资金于另类资产 而个人投资者仅配置7% [8] - 另类资产零售化部分源于传统买家(养老金、捐赠基金等)可能资金告罄 [8] 差异化投资策略 - 年长投资者偏好私募信贷和基础设施等稳定现金流资产 年轻世代更倾向高风险私募股权 [9] - 先锋集团指出部分年轻投资者因IRA账户默认设置为现金类资产 未能实现充分多元化投资 [9] - 美国银行强调投资者偏好与产品供应形成互补 推动另类资产配置进入顺周期增长阶段 [9]
瑞银揭示富人资金流:高净值客户加码另类资产 备战市场动荡与滞胀
智通财经网· 2025-05-28 07:15
富裕客户资产配置趋势 - 瑞银亚太地区总裁康瑞博表示富裕客户正大幅增配另类资产以分散风险并实现避险战略 [1] - 另类资产在瑞银整体财富组合中占比仍非常低 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1] - 亚太地区拥有900多位专业财富顾问 是最大国际财富管理机构之一 但面临汇丰和星展等竞争对手追赶 [1] 另类资产定义与特征 - 另类资产涵盖私募股权 私募信贷 对冲基金 房地产基金 基础设施基金 商品及艺术品等 [1] - 共同特征为流动性低 估值不透明 与传统资产相关性低 在公开市场动荡时具备避险价值 [1] 利率与滞胀环境展望 - 康瑞博预计全球利率将持续下降 美国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在增长 [2] - 特朗普政府激进政策及威胁美联储独立性行为加剧投资者对滞胀和深度衰退的担忧 [2] - 地缘政治动荡推动瑞银交易部门一季度业绩创纪录 [2] 瑞银高层重组与整合进展 - 康瑞博被任命掌管亚太区业务 罗伯·卡罗夫斯基接管美国业务并共同监管私人银行业务 [3] - 两人均被视为2027年CEO塞尔吉奥·埃尔莫蒂潜在接班人选 [3] - 收购瑞信后已裁员超1万人 实现130亿美元协同节省目标中的75亿美元 [3] 瑞士监管环境争议 - 瑞士政府拟对瑞银实施更严格资本规则 可能多次修改提案 [3] - 瑞银高管认为过度监管将削弱瑞士金融竞争力 游说团体警告或迫使总部迁往海外 [4]
家族办公室为何青睐香港
华尔街见闻· 2025-05-18 00:29
香港作为全球家族办公室中心的吸引力 - 香港凭借金融实力、战略位置、税收优惠、稳健监管和全面支持生态成为家族办公室首选地 [1] -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连接49个全球交易所和50多家跨国基金公司,提供数千种金融产品 [3] - 金融行业雇佣26.3万人,占总就业6.8%,对GDP贡献达19.7% [3] 金融基础设施与地理优势 - 香港位于东西方交汇处,是通往中国和亚太的战略门户,"一国两制"政策保障独立法律和货币体系 [3] - 亚洲最大私募股权中心(管理资产1596亿美元)和对冲基金中心(管理资产690亿美元) [3] - 自由港地位和高效物流网络增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吸引力 [3] 税收政策与监管环境 - 无资本利得税、离岸利润税、股息或利息预扣税,企业所得税率仅16.5% [4] - 2023年通过家族办公室税收豁免条例,最低投资门槛24亿港元可享利润税优惠 [4] - 与43个国家/地区签订双重征税协定,普通法体系和独立司法机构保障法律透明性 [4] 支持性生态系统与行业规模 - 拥有24小时交易系统、成熟资本市场和专业服务网络,涵盖贵金属、房地产等多样化资产 [5] - 截至2023年12月香港有27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是新加坡(1400个)的近两倍 [5] - 政府计划2025年前吸引200个新家族办公室,预计管理资产达2000亿美元 [5] 政府政策与历史积淀 - 2023年发布政策宣言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吸引全球家族办公室 [6] - 家族办公室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发展为亚洲最大跨境财富管理中心之一 [6] 家族办公室服务内容 - 投资解决方案涵盖股票、债券和另类资产 [7] - 遗产规划、财富教育、风险管理、慈善管理和生活方式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7][8][9] 未来发展趋势 - 香港政府目标打造全球领先家族办公室中心,亚太经济增长将巩固其地位 [9] - 行业快速发展中出现以销售为导向的伪家族办公室,可能威胁行业声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