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冷却液
icon
搜索文档
液冷新纪元:AI算力驱动下的冷却介质机遇
西部证券· 2025-09-28 11:11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超配 前次评级为超配 评级变动为维持 [6] 核心观点 - AI算力升级驱动散热技术革新 芯片功耗持续攀升 CPU散热设计功耗达350~500W GPU散热设计功耗超过800W 传统风冷系统散热上限一般为20kW/柜 液冷可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实现节能20%-30%以上 将数据中心PUE降低至1.2以下甚至更低 [1] - 各类冷却介质市场空间大幅提升 2024年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12.6亿美元 冷板式方案占比95%以上 单相冷板液冷可将PUE降低至1.20~1.25 乙二醇/丙二醇溶液在成本、成熟度和兼容性等方面表现优异 双相冷板技术成为未来演进方向 R134a与氢氟醚类有望获得更大应用 [2] - 浸没式液冷工质路线存在分歧 硅油凭借性价比和材料兼容性已在部分场景实现量产应用 天然油、合成油等因低成本具备切入机会但存在易残留等问题 氟化液在关键性能指标上优势显著 全氟聚醚和全氟烯烃综合性能最佳 随着芯片功耗持续提升 浸没式液冷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 [3] - AI算力迭代驱动液冷成为算力基础设施标配 冷却工质价值量占比高 工质市场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4] 算力跃升驱动散热技术迈向液冷 - 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底座 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810万标准机架 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3% [14] - 芯片散热设计功耗持续攀升 CPU达350~500W GPU超过800W 芯片功率密度提升直接制约散热和可靠性 [17] - 整机柜功率密度持续增长 8kW以上单机柜功率密度成为新建数据中心主流选择 通算最大功率密度超30kW/柜 智算功率达100kW/柜 [20] - 传统风冷系统散热上限一般为20kW/柜 液冷技术采用液体替代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散热效率大幅提升 [22] - 液冷相较风冷优势显著 液体体积比热容是空气1000-3500倍 导热系数是空气20-30倍 可确保CPU核温低至65℃以下 比风冷方式降低约25℃ 节能20%-30%以上 浸没式液冷机房噪音可降至60dB以下 支持高密度部署节省主机房空间50%-80% [24] - 液冷技术显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政策要求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 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1.25以下 液冷技术可实现PUE降低至1.2以下 [25] 冷却介质方案分析 - 冷板式液冷是当前主流解决方案 占比95%以上 因成熟度高、商用基础好且对传统数据中心改造要求较低 [2] - 单相冷板液冷工质方案包括乙二醇溶液(25%±5%) 成本较低工业化供应链成熟 但挥发性较高 丙二醇溶液毒性较低但价格偏高 去离子水传热性能良好但冰点为0℃需考虑防冻问题 [53] - 双相冷板技术成为未来演进方向 R134a适合中低温环境 GWP值高达1430长期面临禁用 当前R134a供需紧平衡 2025年预测需求20.62万吨 配额20.83万吨 氢氟醚(HFE)具备高热导率与低粘度特性 GWP<10 六氟丙烯二聚体易于大规模制备具备成本优势但毒性不确定 [56][58] - 浸没式液冷冷却介质多元化 单相浸没式液冷选择沸点较高冷却液 氟碳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均可使用 双相浸没式液冷常用氟碳类化合物 [61][64] - 硅油是综合性价比良好浸没式液冷工质 热导率较高能快速浸润电子元件表面 电绝缘体化学性质稳定 对常见材料无腐蚀性 低毒性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但存在挥发性污染、表面张力低难密封、生产成本高、材料兼容性问题、不易清洗、无法自然分解等缺点 [67][68] - 天然油及合成油低成本切入但长期可靠性较差 矿物油价格低廉环境友好但热传导性能较弱粘性较高易残留 合成油低温流动性和氧化安定性好挥发性低但需注意密封材料匹配性 [69][71] - 氟化液在关键性能指标优势显著 化学惰性不腐蚀电子元件 高绝缘性防止电路短路 不可燃性保障安全运行 材料兼容性好低粘度 全氟聚醚安全性能环保合规性强但GWP值>5000 全氟胺类合成壁垒较高 全氟烯烃(PFO)电绝缘性能高传递性能好GWP值较低符合绿色环保标准 [72][75][77] 市场空间与规模预测 - 2024年全球液冷系统市场规模约65亿美元 预计2034年增至130亿美元 2025-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约7.3% [41] - 预测2025-2027年全球服务器液冷产品市场规模达242亿元、425亿元、568亿元 其中AI服务器液冷市场规模2025年达242.4亿元 2027年达568.18亿元 [46] 投资建议关注公司 - 巨化股份(氢氟醚、全氟聚醚、R134a) 新宙邦(氢氟醚、全氟聚醚、六氟丙烯低聚体) 东阳光(全氟聚醚和六氟丙烯低聚体) 三美股份(R134a) 昊华科技(电子氟化液YL-10和YL-70、R134a) 永和股份(全氟聚醚、六氟丙烯低聚体、R134a) 东岳集团(全氟聚醚、氢氟醚、六氟丙烯低聚体、R134a) 八亿时空(全氟胺) 华谊集团(全氟聚醚) 统一股份(碳氢类合成油) 润禾材料(硅油) 集泰股份(硅油) [4]
润滑油巨头嘉实多押宝液冷,瞄准中国数据中心能效升级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6: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新 英国石油公司(BP)旗下润滑油巨头嘉实多正在押宝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近日,嘉实多宣布,面向中国市场发布其端到端液 冷解决方案,推动液冷在中国数据中心从设计到交付完整落地。 数据中心行业被形容为"不冒烟的钢厂",一直受高能耗问题困扰,人工智能应用爆发下,能耗问题更加突出。嘉实多热管理事 业部全球总裁黄建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近两年数据中心市场,高端GPU/AI芯片功耗已从约500–700W跃升至 1000W,甚至2000W级,机柜功率密度轻松越过50kW,头部AI机柜普遍达100kW以上。为在此密度下控制散热与PUE,七八十 千瓦尚可采用液/风混合,但一旦超过100kW,风冷基本失效,液冷将成为唯一可行路径,其根本原因在于液体比热容与导热能 力远高于空气、可从芯片源头高效带走热量。 (嘉实多热管理事业部全球总裁黄建棠 图片来源:嘉实多) 黄建棠进一步分析,在训练与大规模推理场景中,算力主要由GPU芯片承担,CPU更多负责调度与通用负载。目前,数据中心 的IT功耗/资本开支明显向GPU芯片倾斜,常见情况下有60%–80%的IT功耗集中在GPU加速节点,其余分配给CPU、存储与 ...
行业分析框架:国信化工、数据中心及AI服务器液冷冷却液
国信证券· 2025-09-25 05: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随着数算中心规模、功率不断提升,高效冷却技术快速发展,液冷主要解决高能耗、高发热难题,2024年我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68%[2] - 主流液冷技术为冷板式与浸没式,冷板式液冷由于技术方案相对成熟,是目前主要的液冷应用方案,液冷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2] - 不同基质的冷却液一般用于不同场景,水基冷却液一般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制冷剂可用于双相冷板式液冷,油基冷却液与含氟冷却液可用于单相或多相浸没式液冷[2] - 冷却液市场空间测算显示,2028年全球新增AI数据中心装机量将达59GW,预期或将催生出约8.9万吨冷却液需求,传统服务器新增装机量或将带来1.9万吨冷却液需求[2] - 数算中心机架功率持续提升,液冷方案可解决数算中心高能耗、高散热难题,当前液冷板块处于发展早期,各类液冷方案各具优劣势,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既定的最优液冷方案[2] 主流冷却路径梳理 -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为465.5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632.5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3.4%[13] - 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提升,散热问题愈发显著,全国在用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达1.46,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13] - 风冷散热效率难以匹配,液冷方案成为数据中心散热更优选择,2027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或突破1000亿元,2019-2027年复合增速高达51.4%[17] - 液冷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液冷换热效率更高,液体的体积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22] - 液冷路径主要包括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冷板式液冷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式,2022年冷板式液冷应用比例达91%,浸没式液冷应用比例达8%[23] - 液冷技术商用条件逐渐成熟,实践案例不断增多,阿里巴巴、中科曙光、华为、联想、京东、浪潮、中国联通等企业已有成熟的液冷技术应用案例[28] 水基冷却液 - 水基冷却液主要用于单相冷板液冷,具有传热好、成本低等优点,水基冷却液分为纯水液和配方液,主要应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技术中[50] - 水基冷却液具有比热容大、沸点高、起泡性低、低温下性能良好等优点,但需添加防冻剂和防腐剂,或有滋生细菌、微生物、藻类风险[49] - 国内主要的水基冷却液生产商包括康普顿、统一股份,终端应用案例包括京东云冷板液冷解决方案、阿里云携手英特尔开发高性能的浸没式液冷散热器方案[50] 油基冷却液 - 矿物油、合成油、合成烃冷却液主要应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矿物油具有价格低、高沸点、无毒、不易挥发等优点,但可燃、粘性大、流动阻力大、设备清洗难[55] - 合成油具有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等优点,但成本较高,合成烃具有抗氧化性好、材料相容性好等优点,但闪点较低[55] - 硅油冷却液主要应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硅油具有介电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低、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低、散热能力较差、粘度较高、阻力大、存在清洁困难等问题[60] - 目前矿物油、合成油、合成烃的主要供应商包括统一股份、中国石油、奥吉娜化工、陶氏、壳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卫星化学等,硅油冷却液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晨化股份、宏达新材、兴发集团、润禾材料、新安股份、长先新材、陶氏化学、瓦克化学等[55][60] 含氟冷却液 - 氟化液优势显著,是理想的数据中心用冷却液,氟化液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热传导性、理想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的材料相容性、良好的流动性、非危险品不燃不爆、无毒无害无刺激性等优点[70] - 单相浸没式液冷使用的氟化液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全氟烯烃等,全氟聚醚、全氟胺的绝缘性能较好,全氟烯烃中等,氢氟醚较差[72] - 相变浸没式液冷使用的氟化液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氢氟烃、氢氟烯烃、全氟烯烃等,全氟烯烃、全氟胺的绝缘性能较好,全氟聚醚中等,氢氟醚、氢氟烃、氢氟烯烃较差[78] - 六氟丙烯多聚体是一类高性能氟碳化合物冷却液,其中二聚六氟丙烯HFPD具有沸程低、材料兼容性好、热稳定性强等优点,是近年来国内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型双相浸没式冷却液[88] - 氢氟醚环保性能较好,绝缘性较差,可用于单相、相变浸没式,氢氟醚普遍具有较低的GWP值,环保性能较好,但由于H元素的引入,其介电常数较高,且体积电阻率较低,绝缘性能较弱[93] - 全氟胺性能优异,是一类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电绝缘性能高、热传递性能好的优点,但其GWP值较高,一般大于5000[96] - 全氟聚醚性能优异,常温下为无色、无味、透明液体,只溶于全氟有机溶剂,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耐辐射、耐腐蚀、低挥发、不燃烧等特性[103] - 3M退出PFAS生产,国产替代持续推进,3M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商之一,其氟化学品部门在比利时、美国和德国均设有工厂,电子氟化液代表产品包括Fluorinert™、Novec™、Fluere等[113] 市场空间测算 - 冷却液市场空间测算显示,2024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达7GW,预计2028年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将达59GW,期间复合增速高达70%[119] - 2024-2028年全球冷却液需求量分别为1.4万吨、2.0万吨、5.0万吨、7.9万吨、10.8万吨,其中AI数据中心冷却液用量分别为1.3万吨、1.6万吨、3.8万吨、6.2万吨、8.9万吨,传统数据中心冷却液用量分别为0.1万吨、0.4万吨、1.2万吨、1.8万吨、1.9万吨[119]
国信证券:数算中心规模、功率提升带动液冷需求 关注下游服务商液冷方案及产品选择
智通财经· 2025-09-25 03:49
行业背景与需求 - 数算中心机架功率持续提升 液冷方案可解决高能耗和高散热难题[1] - 2024年中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总用电量1.68%[2] - 国家政策要求2023年6月起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4 2025年起不高于1.3[2] - 芯片功率超过300W时传统风冷系统散热失效 液冷技术利用液体比热容优势实现精准散热[2] 市场规模预测 - 2028年全球新增AI数据中心装机量将达59GW 预计催生约8.9万吨冷却液需求[1] - 传统服务器新增装机量将带来1.9万吨冷却液需求[1] 技术方案分析 - 冷板式液冷技术相对成熟 是目前主要应用方案 但解热能力上限不如浸没式[3] - 浸没式液冷解热能力更高且噪音最小 但专用机柜管路要求高 维护复杂 冷却液成本高昂[3] - 液冷按接触方式分为间接冷却(冷板式)和直接冷却(浸没式/喷淋式) 按介质相变分为单相与双相[3] 冷却液产品特性 - 水基冷却液用于单相冷板式 具有高比热容和低成本优点 但易滋生藻类和细菌[3] - 油基冷却液用于浸没式 绝缘性好且成本较低 但存在黏度大和影响信号传输问题[3] - 含氟冷却液(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等)用于浸没式 流动性好/毒性低/绝缘性好 但售价较高[3] 行业发展阶段 - 液冷板块处于发展早期 各类方案各具优劣势 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最优方案[1] - 需密切关注下游服务商选择的液冷方案路径与对应冷却液产品[1]
行业分析框架:国信化工:数据中心及AI服务器液冷冷却液
国信证券· 2025-09-25 02:57
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规模及功率持续提升,高效冷却技术快速发展,液冷主要解决高能耗和高发热难题,2024年中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1.68%[2] - 液冷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液体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节能效果达20-30%,浸没式液冷PUE可低至1.1以下[17][22] - 主流液冷技术为冷板式与浸没式,冷板式技术成熟且应用比例达91%,浸没式解热能力更高但成本较高[2][23] - 冷却液按基质分为水基、油基和含氟冷却液,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含氟冷却液性能优异但售价较高[2] - 冷却液市场空间快速扩张,预计2028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达59GW,催生约8.9万吨冷却液需求,传统服务器新增需求约1.9万吨[2][118] 主流冷却路径梳理 -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从2017年465.5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1632.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3.4%[13] - 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突破1000亿元,2019-2027年复合增速达51.4%[17] - 风冷散热效率不足,芯片功率超300W时风冷失效,液冷成为必然选择,三大运营商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液冷应用比例超50%[2][17] - 液冷技术按接触方式分为间接冷却(冷板式)和直接冷却(浸没式、喷淋式),按相变分为单相与双相[2][22] - 冷板式液冷兼容性好、成本低、维护方便,但解热能力不如浸没式;浸没式液冷散热效率高但运维复杂且冷却液成本高[23][25] - 微通道冷板式液冷技术兴起,热流密度超500W/cm²,英伟达等厂商推动其发展,但制造难度和成本较高[38][40] 水基冷却液 - 主要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具有高比热容、低成本等优点,但易滋生藻类和细菌[2][48] - 分为纯水液和配方液,纯水液以去离子水为主,配方液添加防冻剂、缓蚀剂等,最佳浓度区间为20%-30%[48][50] - 国内生产商包括康普顿、统一股份等,终端应用案例有京东云冷板解决方案和阿里云浸没式方案[50] 油基冷却液 - 包括矿物油、合成油和合成烃,主要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矿物油成本低但黏度大,合成油性能好但成本高[53][55] - 硅油冷却液介电强度高、化学稳定,但散热能力较差,改性硅油提升性能,供应商包括晨化股份、兴发集团等[57][59] - 终端应用案例涵盖新华三、英特尔、中国石油等企业的浸没式液冷方案[58] 含氟冷却液 - 氟化液具有优异电绝缘性、热传导性和化学惰性,是理想冷却液,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等[63][64] - 全氟聚醚售价40-50万元/吨,分子量低于2500适用于冷却液,巨化股份、晨光博达等推动国产替代[103][108] - 氢氟醚环保性好但绝缘性较差,售价25-80万元/吨,生产商包括3M、巨化股份、东岳集团等[92][93] - 全氟胺绝缘性优异但GWP值高,3M主导市场,南通詹鼎等尝试国产替代[95][96] - 3M退出PFAS生产,国产替代加速,新宙邦、巨化股份等企业有望填补市场空缺[112][113] 市场空间测算 - 2024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7GW,传统数据中心46GW,预计2028年分别增至59GW和64GW[118] - 液冷渗透率从2024年14%提升至2028年85%,浸没式渗透率从9%增至60%,推动冷却液需求增长[118] - 冷却液总需求从2024年1.4万吨增至2028年10.8万吨,年复合增速显著[118]
国信化工·数据中心及AI服务器液冷冷却液行业分析框架
国信证券· 2025-09-25 02:1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规模及功率持续提升 高效冷却技术快速发展 液冷主要解决高能耗和高发热难题 2024年中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kWh 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68%[2] - 液冷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 液体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 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 液冷相比传统风冷节能20-30%以上 冷板式PUE可低至1.2以下 浸没式PUE可低至1.1以下[2][17][22] - 主流液冷技术为冷板式与浸没式 冷板式液冷技术方案相对成熟 是目前主要的液冷应用方案 2022年冷板式液冷应用比例达91% 浸没式液冷应用比例达8%[2][23][24] - 不同基质冷却液适用于不同场景 水基冷却液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 油基冷却液与含氟冷却液可用于单相或多相浸没式液冷[2] - 冷却液市场空间快速扩张 根据SemiAnalysis预测 2028年全球新增AI数据中心装机量将达59GW 预期催生出约8.9万吨冷却液需求 传统服务器新增装机量带来1.9万吨冷却液需求[2][118] 主流冷却路径梳理 -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为465.5亿美元 预计2027年将达到1632.5亿美元 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3.4%[13] - 数据中心PUE要求持续提升 2023年6月起要求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4 2025年起要求不高于1.3 全国在用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达1.46 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2][10][13] - 风冷散热效率难以匹配高功率需求 当芯片功率超过300W时传统风冷系统散热能力失效 芯片热流密度超过120W/cm² 远超风冷散热极限[2][17] - 液冷技术商用条件逐渐成熟 实践案例不断增多 阿里巴巴、中科曙光、华为、联想、京东、浪潮、中国联通等企业已有成熟应用[27][28] - 2027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或突破1000亿元 2019-2027年复合增速高达51.4%[17] 水基冷却液 - 水基冷却液主要用于单相冷板液冷 分为纯水液和配方液 具有高比热容、低成本等优点 但存在易滋生藻类、细菌等问题[2][48][50] - 水基冷却液最佳浓度区间应控制在20%-30% 25%的乙二醇/丙二醇水溶液是较为理想的选择[50] - 国内主要生产商包括康普顿(纳米改性水冷液)、统一股份(工业级水冷液)[50] 油基冷却液 - 油基冷却液包括矿物油、合成油、合成烃和硅油 主要应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53][55][57] - 矿物油具有价格低、高沸点、无毒等优点 但存在可燃、粘性大、流动阻力大等问题[54][55] - 合成油具有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等优势 但成本较高[54][55] - 硅油冷却液介电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 但比热容和导热系数较低 粘度较高[57][59] - 主要供应商包括统一股份、中国石油、奥吉娜化工、晨化股份、宏达新材、兴发集团、润禾材料等[55][59] 含氟冷却液 - 含氟冷却液主要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全氟烯烃等 具有流动性好、毒性低、绝缘性好等优势 但售价相对较高[2][63][64] - 全氟聚醚(PFPE)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低挥发、不燃烧等特性 当前售价约40-50万元/吨[103] - 全氟胺(PFA)电绝缘性能高、热传递性能好 但GWP值一般大于5000[95][96] - 氢氟醚(HFE)环保性能较好 GWP值较低 但绝缘性能较弱 售价约为25-80万元/吨[91][93] - 六氟丙烯多聚体包括二聚体(HFPD)和三聚体(HFPT) 具有低GWP值、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售价约为20-30万元/吨[88] - 3M宣布退出PFAS生产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等国内企业快速占据市场份额[109][113] 市场空间测算 - 2024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达7GW 预计2028年达59GW 期间复合增速高达70%[118][119] - 2024年AI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14% 预计2025年提升至33% 2025年将成为液冷需求启动元年[118][119] - 2024-2028年全球冷却液需求量预计分别为1.4万吨、2.0万吨、5.0万吨、7.9万吨、10.8万吨[118]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巨化股份(全氟聚醚、氢氟醚等)、东岳集团(全氟聚醚、氢氟醚、六氟丙烯低聚体、改性硅油等)、中国石油(矿物油、合成油等)[2][122]
新宙邦:一直高度重视冷却液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并布局了多种技术路线的冷却液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9-22 08:16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品进展 - 公司高度重视冷却液技术研发与创新 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冷却液产品 [2] - 凭借氟化液领域技术积累和质量管理体系 已参与制定多项液冷领域标准及规范 [2] - 应用于IDC数据中心不同场景产品已成熟 正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主流厂商认证工作 [2] - 各类新型冷却液正在积极布局中 [2] 市场前景与战略规划 - 公司看好未来数据液冷方向市场潜力 [2] - 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液冷产品竞争力 产能保障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2] - 致力于提升公司在液冷领域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2]
新宙邦:公司已参与制定了多项液冷领域标准及规范,应用于IDC数据中心不同场景的产品已成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07:24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品进展 - 公司高度重视冷却液技术研发与创新 并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冷却液产品 [2] - 凭借氟化液领域技术积累和质量体系 已参与制定多项液冷领域标准及规范 [2] - 应用于IDC数据中心不同场景产品已成熟 正积极推进国内外主流厂商认证工作 [2] 公司战略与价值导向 - 公司管理层坚信长期价值源于技术积累 产品质量 客户服务及持续业绩成长 [2] - 未来将继续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致力于以良好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 [2] - 公司产品布局情况需关注巨潮资讯网定期报告披露信息 [2]
龙蟠科技股东将股票由港股通(沪)转入港股通(深) 转仓市值8191.2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00:24
股东持股变动 - 股东于9月19日将股票由港股通(沪)转入港股通(深) [1] - 转仓市值为8191.2万港元 [1] - 转仓股份占比5.69% [1] 产品价格变动 - 2025年上半年润滑油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7.20% [1] - 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8.45% [1] - 冷却液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19% [1]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6.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