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

搜索文档
杭汽轮B与海联讯重组获证监会批复:业务协同筑根基,转A破局启新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1:20
并购重组方案 - 杭汽轮B与海联讯并购重组获证监会批复 同意海联讯增股吸收合并杭汽轮 [1] - 交易完成后形成以工业透平机械为核心、电力信息化为辅助的"一主一辅"业务格局 [2] - 重组获股东高度支持 杭汽轮股东大会议案赞同率87.57% 海联讯达93.99% [6] 业务协同效应 - 杭汽轮工业透平机械与海联讯电力信息化形成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海联讯电力调度数据可支撑杭汽轮机组的远程运维与性能优化 [3] - 双方客户资源互补 杭汽轮聚焦工业企业 海联讯深耕电网系统 实现渠道共享 [3] 杭汽轮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47亿元 归母净利润1.53亿元 [2] - 整体毛利率26.27% 同比提升6.86个百分点 [2] - 工业汽轮机及配套备件营收占比80.99% 同比增长6.25% [2] - 水轮发电机组业务同比增长39.60% [2] - 境外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6.39% 营收占比从6.04%提升至10.72% [2] 技术研发实力 - 构建150MW以下工业驱动汽轮机和200MW以下工业发电汽轮机研发体系 [2] - 与西门子能源合作SGT系列燃气轮机 拓展至SGT-300、SGT-700等多机型 [2] - 2024年首台自主知识产权HGT51F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 [2] - 2025年5月50MW重型燃机连续运行试验成功 [2] 海联讯业务优势 - 深耕电力信息化二十余年 业务覆盖电网建设全链条 [3] - 2024年参与多地低压线路改造、变电站扩建等项目 [3] - 受益于2024年电网基建投资6083亿元 同比增长15.26% [3] B转A资本价值 - B股折价率平均数高达60%以上 严重制约融资功能 [4] - 杭汽轮自1998年B股上市后仅通过IPO募资1.71亿港元 [4] - 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约为B股市场的50倍 [4] - A股高端装备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约35倍 杭汽轮B当前估值显著低于此水平 [4] 未来发展战略 - 加快自主燃气轮机技术攻关 目标成为世界一流工业驱动服务商 [6] - 借助海外业务增长势头 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6] - 整合资源发展综合智慧能源业务 探索氢能、储能与传统发电设备协同应用 [6] 成本控制与盈利优化 - 杭汽轮上半年锅炉及原动机营业成本同比缩减17.12% [6] - 海联讯2024年毛利率约35% [6] - 重组后公司整体盈利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 [6] 资本运作规划 - A股平台提供股权融资、可转债、定向增发等多元化融资工具 [4] - 杭州资本承诺在特定条件下投入不超15亿元增持 锁定期36个月 [4] - 通过产业并购拓展业务 提升行业集中度 [5]
“并购六条”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海联讯吸收合并杭汽轮获证监会批复同意
全景网· 2025-09-28 09:39
交易概况 - 证监会批复同意海联讯以新增1,174,904,765股股份吸收合并杭汽轮 批复自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1] - 本次交易系资本市场少有的"A吸B"案例 也是首个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构成重组上市的案例[2] - 交易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对杭汽轮和海联讯进行重组整合 是贯彻落实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3] 业务布局 - 交易前海联讯主要从事电力信息化建设业务 提供技术及咨询服务 解决方案覆盖发电 输电 变电 配电用电和调度等电力行业全产业链环节[1] - 杭汽轮主要设计制造工业汽轮机 燃气轮机等旋转类工业透平机械装备 产品应用于炼油 化工 化肥 建材 冶金 电力 轻工 环保等工业领域[1] - 交易后存续公司将形成以工业透平机械业务为主 电力信息化业务为辅的业务格局 承继杭汽轮全部资产 负债 业务 人员及权利义务[1][2] 战略意义 - 存续公司将整合双方产业资源 优化产业布局 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1][2] - 交易完善国有上市公司产业布局 提升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 - 积极响应国务院和证监会鼓励并购重组政策 推动上市公司内强质地 外塑形象 提升投资价值[3] 政策背景 - 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 紧紧围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顺应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2] - "并购六条"坚持市场化方向 通过改革举措破除资源流动壁垒 引导资本技术向优质企业和科创领域聚集[2] - 政策实施一年来充分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使资本市场作为企业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3] 行业地位 - 杭汽轮是国内领先的工业透平机械装备和服务提供商 核心产品工业汽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皇冠" 是我国高端装备工业汽轮机领域的领军企业[2] - 以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正积极利用并购重组手段提高发展水平[3] - 围绕科技创新 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并购已成为市场主旋律[3]
AI算力“饥渴”点燃全球燃机潮 博盈特焊越南基地锁定HRSG红利
全景网· 2025-09-26 13:19
公司海外扩张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博盈特焊(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在越南设立博盈特焊越南制造有限公司并建设生产基地 越南生产基地一期厂房已正式投产运营[1] - 越南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50,000平方米 主要生产燃气轮机余热回收装置[1] - 越南基地一期专注重型余热锅炉核心承压部件 已有客户提出锁定未来两年产能[1] 行业需求增长 - AI革命带来巨大电力需求 据国际能源机构测算到2030年仅AI服务器年耗电就将新增6060亿度[1] - 2024年全球燃气轮机装机达57GW 同比增长30% 未来五年全球燃机市场呈持续增长态势[1] - 每台燃机必须配套一台HRSG(热回收蒸汽发生器) 行业预计2026年起年均短缺15GW 交付周期从12个月拉长到18-20个月 价格年涨幅6%-8%[1] 战略影响 - 公司通过重点布局越南生产基地建设 进一步提升国际订单承接和交付能力[2] - 产品线实现有效拓展 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2] - 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2]
OpenAI宣布与甲骨文和软银合作,在美国增设五个星际之门数据中心,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加快可调度发电互联进程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6 12:10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详细总结: 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但基于核心观点和投资建议,整体对新能源、数据中心、核电及电网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积极看法[1][4] 核心观点 - AI算力需求爆发推动数据中心及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例如Oracle云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54%,剩余履约义务规模达4550亿美元[8] - 美国电力需求进入高增长阶段,官方预测全国电力需求增长从2.8%上调至8.2%,预计到2029年需求增加15.8%[18]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成为AI数据中心关键能源解决方案,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加速核电审批,目标到2050年核电产量翻两番[46][47] - 美国电网投资加速,已批准超过500亿美元新输电扩建投资,但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仍滞后,2023年仅建造55英里超高压输电线路[21] - 全球变压器市场景气度高,韩国2025年8月变压器出口同比增30.33%,中国对欧洲变压器出口同比大幅提高150%[2][33] 全球基建与建筑装备 - 北美主要数据中心市场空置率降至1.6%的历史新低,250-500千瓦机柜平均要价上涨2.5%,10兆瓦以上部署机柜平均要价上涨19%[7] - 加拿大数据中心市场呈指数级增长,规划项目规模接近9GW,其中6.9GW处于早期阶段[9] - OpenAI宣布在美国新建五个数据中心,作为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的一部分,目标获得7GW IT容量[10] 全球电气与智能装备 工业设备价格指数 - 美国2025年8月燃气轮机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43%,环比下降0.416%[13] - 美国电力及特种变压器生产价格指数2025年8月为440.55,环比持平,同比增长2.5%[24] - 欧洲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制造和配电生产价格指数2025年8月为120.7,环比微增,同比增长1.43%[25] - 美国机械制造工业品价格指数2025年8月为191.61,环比微增0.1%,同比增长3.6%[29] 工业设备出口指数 - 中国2025年8月变压器出口金额47.21亿元,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9%;1-8月总出口金额337.76亿元,同比增长23%[33] - 韩国2025年8月变压器出口1.94亿美元,同比增加30.33%,环比下降17.87%;其中10兆伏安以上液体介质变压器出口同比增87.9%[34] 电气及智能装备公司产能扩张 - GE Vernova投资至少4100万美元扩建纽约州发电机产能,并向魁北克业务投资2220万加元扩大水电和电网设备生产[40] - 西门子能源投资2.2亿欧元扩建德国纽伦堡变压器工厂[40] - 日立宣布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电网制造工厂,包括弗吉尼亚州变压器工厂,预计2028年投入运营[40] 全球能源工业 能源装备 - 英美签署"跨大西洋先进核能伙伴关系",合作涵盖燃料端供应安全及SMR为数据中心供电解决方案[42] - Urenco USA新墨西哥州浓缩设施扩产项目第二条扩建级联投运,计划2025–2027年新增70万SWU产能[43] - ENTRA1 Energy与TVA合作开发电厂,部署六座SMR电厂提供高达6GW核电发电能力[44] 能源发展 - Constellation重启三哩岛核电站,为微软AI数据中心供电,工程耗资约16亿美元[50] - Talen与亚马逊签署1920兆瓦无碳电力购电协议,支持AI运营,并探索部署SMR技术[51] - 美国2025年预计新增63GW公用事业规模发电容量,其中太阳能占一半以上,计划新增21GW[57] 美国电力市场 - 2025年7月美国新增装机容量3107MW,以太阳能为主;退役装机容量90MW,以化石燃料为主[78] - 2025年7月批发电价波动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路易斯安那州因夏季热浪电价达161-166美元/兆瓦时[73] - 加州和德克萨斯州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10%,占全国清洁能源发电总量20.4%[83] 欧洲电力市场 - 欧洲电力市场日前交易价格整体向下,英国周均价58.40EUR/MWh(-18.48%),德国50.97EUR/MWh(-45.19%)[90] 石油天然气市场 - 截至2025年9月22日,NYMEX天然气期货价格报2.81美元/百万英热,周环比下跌7.9%;Henry Hub现货价格报2.90美元/百万英热,周环比下跌3.3%[91] - 美国天然气供给量周环比下降0.5%,消费量环比下降0.7%[97] 全球新材料 - 2025年8月全球铀现货价格75.13美元/磅,环比上涨6%,同比下降4%[3] - 氧化镝周均价1625元/千克,环比持平;氧化铽均价7175元/千克,环比下跌0.2%[3] - 钢管、不锈钢价格指数2025年8月为144.16,环比增长0.58%,同比增长7.85%[3] 投资建议 - 关注AI电力运营商:Entergy、Talen Energy、Constellation Energy、Vistra[4] - 关注能源装备公司:Oklo、NuScale Power、Centrus Energy、Cameco、中广核矿业[4] - 关注电网基础设施公司:GE Vernova、Siemens Energy、Howmet Aerospace[4] - 关注工业机器人需求提升受益公司:ABB[4] - 关注天然气供需平衡受益公司:WMB、KMI、尼索思[4]
格外仰赖进口,美国万亿AI基建潮急缺这“四宝” 谁能生产?
36氪· 2025-09-25 09:57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项目和投资在近期官宣和落地,美国万亿AI基建潮中的部分领域可能将严重 依赖外国供应商的问题,似乎也逐渐被置于了聚光灯下…… 在美国,AI的尽头显然是电力。市场领先的供应链人工智能公司Exiger首席执行官Brandon Daniels表 示,建设传统的发电厂——无论是燃气电厂还是核电站,目前都亟需一系列美国无法大量生产的专业部 件。 Daniels警告称,"有四大类设备和商品极其昂贵又主要依赖外国来源,而这种依赖正值美国电力建设已 面临严重积压和短缺之际。" 燃气轮机 Exiger供应链数据显示,全球重型公用事业级燃气轮机市场由三大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主导:美国 通用电气旗下Vernova、德国西门子以及日本三菱重工。 Daniels指出,这三家企业掌控着新型涡轮机的供应,其中美国近50%的供应来自国外进口。 他指出,"这些公司对于支撑如此大规模的AI基础设施的电力供应,将是不可或缺的。" 超大型核电站锻件和组件 Daniels指出,美国已不再生产大型一体式反应堆压力容器及配套硬件。例如,位于佐治亚州、美国近 二十年来首座新建的核电站沃格特勒核电站,其近期建造的反应堆所使用的压力容器 ...
格外仰赖进口!美国万亿AI基建潮急缺这“四宝” 谁能生产?
财联社· 2025-09-25 06:16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项目和投资在近期官宣和落地,美国万亿AI基建潮中的部分领域可能将严重依赖外国供应商的问题,似乎也逐渐被置于了 聚光灯下…… 在美国,AI的尽头显然是电力。市场领先的供应链人工智能公司Exiger首席执行官Brandon Daniels表示,建设传统的发电厂——无论是燃 气电厂还是核电站,目前都亟需一系列美国无法大量生产的专业部件。 Daniels警告称,"有四大类设备和商品极其昂贵又主要依赖外国来源,而这种依赖正值美国电力建设已面临严重积压和短缺之际。" 燃气轮机 Exiger供应链数据显示,全球重型公用事业级燃气轮机市场由三大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主导:美国通用电气旗下Vernova、德国西门子 以及日本三菱重工。 Daniels指出,这三家企业掌控着新型涡轮机的供应,其中美国近50%的供应来自国外进口。 钢材 钢铁及钢材则是这条供应链中可能增加成本的第四类商品。 他指出,"这些公司对于支撑如此大规模的AI基础设施的电力供应,将是不可或缺的。" 超大型核电站锻件和组件 Daniels指出,美国已不再生产大型一体式反应堆压力容器及配套硬件。例如,位于佐治亚州、美国近二十年来首座新建的核 ...
AIDC之燃气轮机:烈焰雄心,未来已来
2025-09-22 01:00
燃气轮机行业与市场概况 * 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2024年约为215亿美元 预计到2033年将增至34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5% [1][8] * AI应用普及带来的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1][3] * 2024年至2027年间 AI优化服务器带来的新增用电需求 每年将增加100至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9]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发电 油汽行业(占比32%)及船用动力系统等 [8] 数据中心需求驱动 * 数据中心是耗能大户 IT设备占比约50% 其中服务器是核心 占比约80% [1][5] * 高等级数据中心(三级或四级)对备用发电设备有严格要求 推动了对清洁 高效 响应迅速的燃气轮机的需求 [1][7]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 相比煤电更清洁 在双碳目标下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1][13] * 相比风能和太阳能 燃气轮机提供稳定调峰能力 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 [1][13] * 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燃气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实现推力 作动或发电 [10] * 中小型燃气轮机在舰船动力系统(以军用为主)中应用广泛 如巡洋舰 驱逐舰 护卫舰等 其动力系统75%采用了燃气轮机 [1][14] * 根据功率划分 50兆瓦以上称为大型或重型燃气轮机 50兆瓦以下称为中型或轻型燃气轮机 [11] * 发展趋势包括单机功率持续增大和工作温度不断提高 主流重型燃气轮机功率通常在300兆瓦以上 工作温度达到1,400度(对应F级)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 * 国内燃气轮机技术相对不成熟 导致其在发电业务中的占比不高 [2] * 海外市场由于技术成熟且天然气成本较低 燃气轮机的应用更为广泛 市场需求旺盛 [2] * 海外OEM龙头厂商如三菱动力 GE能源 西门子订单增长显著 2024年单季度平均增长率约为30% 西门子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1][15][17] * 国内企业主要通过外贸转包形式与海外燃气轮机主机厂配套 从而带动整体行业的高景气度 [2] * 国内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进展 如中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燃气轮机于2023年下线 航发燃机研制的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取得技术突破 [3][18] * 中国重燃专注于大型重型燃气轮机(300兆瓦及以上)研发 中国航发依托航空发动机技术储备输出轻型(50兆瓦以下)和部分重型(110兆瓦)产品 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19] 产业链与成本结构 * 发动机构件中 动力涡轮占比最高为31% 叶片占比约36% 叶片是核心零件 [20] * 从成本拆分来看 原材料占比约50% 劳动力成本约25% 制造成本约25% 原材料中高温合金占35% 钛合金占30% [21] * 国内企业通过海外链条传导效应受益 如应流股份 万泽股份(供应透平叶片) 豪迈科技(提供铸件及零部件加工) 航亚科技(涉足轻型燃机)等 [1][22] * 产业链正逐步走向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投资方向将逐步从依托海外配套向自主可控配套过渡 [24]
创新体系深化 一组数据看中国清洁能源装备如何“装备世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8 01:28
记者昨天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绿色转 型成效明显。 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清洁能源装备多种产品产量同比明显增长,正在加速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和新型电力 系统建设。今年前7个月,太阳能电池产量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6%。不仅如此,清洁能源装备已成 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高达89.9%。同时, 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也广泛服务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发展,前7个月,我国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 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人表示,面向"十五五",我国将深化清洁能 源装备创新体系,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我们将系统推进燃气轮机、新型储能、氢能装备、智能变电站等重点 领域的技术攻关,目标到2030年,在400兆瓦级重型燃机、液氢储运装备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重大跨越 清洁能源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的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清洁能源 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了重大跨越。 四川德阳是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主 ...
应流股份20250915
2025-09-15 14:57
**应流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为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商 核心业务包括高温合金及精密铸件 核电及其他中大型铸钢件 新型材料与装备[3] * 2024年高温合金业务营收占比59% 毛利占比63% 是最大业务板块 核电业务营收占比26% 毛利占比24% 新型材料业务营收占比9% 毛利占比8%[2][6] * 2015至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7.2%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16% 2024年毛利率达34.24% 净利润率突破10%[2][9] **二 核心业务板块发展现状** * 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 占其价值比例约50%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生产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大型机匣的民营企业[3][11] * 高端装备零部件业务年收入规模稳定在11~12亿元 毛利润约3.5亿元[10] * 核能新材料业务自2021年起年收入超3亿元 毛利润超1.2亿元 复合增速9.6%[10] * 两机业务(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发展迅速 2020年收入3.2亿元 此后连续快速增长 已成为公司最重要业务板块[10] **三 市场前景与增长驱动** * 航空发动机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20年全球民航发动机交付量预计8.7万台以上 价值1.5万亿美元 中国市场预计交付1.9万台 价值超3000亿美元[4][12] * 国产大飞机交付加速 从2024年50架提升至2029年200架 公司将受益于交付量提升和国产化率提高[4][12] * 燃气轮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2024年公司订单增幅达102.8% 2025年预计爆发性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为AI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和全球能源转型[4][13] * 核能发电占比仅4.86% 远低于法俄美加等国 发展空间广阔 十四五规划目标2035年占比达10% 公司是华龙一号主泵泵壳供应商 2024年交付10台 占全国份额30%[14] **四 客户与订单情况** * 前五大客户为艾默生(17%)贝克休斯(8.76%)格兰富(5.5%)卡特彼勒(4.42%)中国航发(3.8%)均为国际知名企业 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7] * 在手订单总额22.74亿元 其中美国订单0.82亿元 仅占总订单3.6% 对美销售采用FOB形式 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关税 故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较小[2][8] **五 发展战略与产业链延伸**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 从高温合金扩展至燃气轮机 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通过价值链延伸 从硬件制造延伸至相关涂层服务 以提升产品价值和利润率[2][5] * 计划投资15亿可转债项目 其中5.5亿元用于叶片及涂层加工 形成年产10万片叶片和3000件涂层能力 另约5亿元用于升级核能材料产能[13][14][15] **六 低空经济等新业务布局** * 低空经济业务目前体量小 但有望成为高增长点 公司2016年收购德国SBM切入航空发动机研发 累计投入约4.7亿元(含2亿元用于直升飞机研发)[16] * 应流航空累计投入1亿元用于涡轴发动机和涡轮动力研发 已建成8栋高标准厂房及试车中心 拥有完整发动机配套线和无人机装配线[17] * 公司掌握直升飞机 涡轮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制造技术 2021年完成无人机4200米高原试飞 2023年开发出270公斤及1000公斤无人直升飞机[18][19] * 与易飞航空合作研发ES-1000混合动力系统无人机 航程1200公里 商载1500公斤 顺丰已订购百架 南康无人机公司订购50架[20] **七 未来业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9.4亿元 35亿元 48.1亿元 同比增长17% 19% 37%[21] * 预计同期利润分别为4亿 5.3亿 7.4亿元 同比增长40% 32% 39% 每股收益(EPS)预计分别为0.59元 0.78元 1.08元[21]
AIDC燃气轮机:燃气轮机海外需求强劲,中国供应链加速切入
2025-09-15 14:57
**行业与公司** 燃气轮机行业 全球市场由三菱重工、西门子能源和GEV主导 中国企业如应流股份、豪迈科技、航亚科技等正切入全球供应链[1][4][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 三菱重工、西门子能源和GEV合计占据75%以上份额 其中50兆瓦以上重型市场三者占比约90%[1][6] - 2024年全球装置容量约70GW 预计2025-2027年达80GW 2028-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每年增长20GW[1][7] **需求驱动因素** - 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预计从2023年4%升至2028年超10% 风光发电无法满足稳定需求 核电建设周期长 燃气轮机成短期主供电源[10] - 2025-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累计需求超20吉瓦 全球需求量和装机量预计达50吉瓦[1][11] - 能源转型(油改气、煤改气、调峰)及数据中心需求共同推动市场增长[4][12] **成本结构与供应链** - 制造成本中叶片占比35%(涡轮叶片占叶片成本六成) 控制系统占18% 涡盘占17% 外壳体占6%[1][8] - 核心供应链由PCC、Howmet、IHI、GEV等海外企业主导 中国供应商规模较小但具切入机会[9] **中国企业机会与表现** - 应流股份涡轮叶片占成本约30% 供货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 在手订单超8亿元 预计交付量10~20亿元[4][14] - 豪迈科技全球重型燃气轮机钢铁部件市占率40% 大型铸造产能26~27万吨 计划扩产7万吨 2026-2028年保持高增速[15][16] - 杰瑞股份成立美国数据中心发电业务团队 连得股份向卡特彼勒供货近亿元产品 墨西哥工厂年底投产[17][18]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30兆瓦以下技术成熟 30兆瓦以上技术薄弱[5] - GEV 2023年签单量20吉瓦但出货仅十几吉瓦 计划扩产至每年80台 三菱重工计划产能翻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