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住房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银行“十四五回望”之信贷结构变迁
招商证券· 2025-09-29 07: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信贷结构在"十四五"期间发生显著变迁 对公贷款占比提升并成为信贷增量主要来源 零售贷款占比下降 信贷资源分配与国家战略导向和经济周期高度相关 [5][16] - 零售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占比回落 消费贷整体平稳 经营贷先升后降 [5][17] - 对公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 广义基建 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及科技服务业贷款占比提升 [5][18] - 不同板块银行信贷结构变化存在差异 国有行 股份行 城商行和农商行各有侧重 [5] 上市银行整体信贷结构变迁 - 截至2025年6月末 42家上市银行总贷款规模184万亿元 其中对公贷款121万亿元 占比65.74% 零售贷款63万亿元 占比34.26% [16] - 零售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从2020年的41.22%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34.26% 下降6.96个百分点 对公贷款占比从58.78%提升至65.74% 提升6.96个百分点 对公贷款实现了期间78%的信贷增量 [16] - 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从2020年的20.18%下降6.07个百分点至2025年6月末的14.11% 信用卡贷款占比从4.96%下降至3.39% [17] - 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比5% 较2020年下降1.39个百分点 广义基建相关占比提升5.20个百分点 制造业贷款占比提升0.73个百分点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占比提升1.20个百分点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占比提升0.65个百分点 [18] 分板块银行信贷结构变迁 - 国有行零售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相对更快 但经营贷占比与上市银行整体差距收窄3.05个百分点 对公端广义基建占比提升幅度小于整体 制造业贷款占比提升幅度大于整体 [5] - 股份行零售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幅度小于整体 但信用卡贷款占比下降更快 对公端制造业 传统基建 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贷款占比提升快于整体 [5] - 城商行零售端个人住房贷款和信用卡占比下降幅度小于整体 但经营贷增长弱于整体 对公端广义基建贷款占比提升9.01个百分点 高出上市银行增幅3.81个百分点 贡献了城商行42%的信贷增量 [5] - 农商行零售端占比最高 [5] 各家银行信贷结构变迁 - 报告详细列出了42家上市银行包括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浦发银行 民生银行 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平安银行 浙商银行 江苏银行 北京银行 宁波银行 上海银行 南京银行 杭州银行 成都银行 长沙银行 重庆银行 贵阳银行 郑州银行 青岛银行 苏州银行 齐鲁银行 兰州银行 西安银行 厦门银行 渝农商行 沪农商行 青农商行 常熟银行 紫金银行 无锡银行 张家港行 苏农银行 江阴银行 瑞丰银行的信贷结构及变化数据 [10][12][13]
资产质量十五年:上市银行不良出清与拨备压力观察
国信证券· 2025-09-29 05:2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5] 核心观点 - 银行资产质量在过去15年通过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实现软着陆 当前整体不良生成率约0.7% 虽高于历史水平但较2015年峰值有所回落 [1][2] - 银行通过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例如压降制造业与批零行业贷款占比 [1] - 拨备计提机制有效平滑利润 多数年份超额计提拨备 存量拨备可释放至少8000亿元净利润 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36%-57% [1][11] - 非信贷领域不良资产已出清或占比极小 表内非标占贷款比例仅1.4% ABS占0.9% 企业债占4.1% [1][10] - 大行及部分城商行在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方面表现更优 [2] 不良贷款出清历程 - 制造业与批零行业不良率已回落至2010年水平 批零行业不良率峰值达7.79%(2016年) 制造业峰值达6.12%(2018年) [8][12] - 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2023年达峰值4.42% 目前边际生成已过峰但未完全出清 [8] - 城投贷款不良率2020-2023年处于高位 2024年后明显回落 城投债信用利差2024年下台阶 [8][10] - 零售贷款风险正在暴露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2021年以来持续上升且未见顶 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2024年快速上升 [8] 贷款结构调整 - 2014-2020年银行降低制造业与批零行业贷款占比 转向个人贷款领域 [8] - 2020年末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比仅6% 广义口径(含企业债和非标)占比11% 远低于2010年制造业与批零行业24%的占比 [8] 拨备机制分析 - 上市银行拨贷比2.98%(2025年中) 拨备覆盖率240% 超额拨贷比1.74% 均处于历史中间水平 [10] - 2022年以来超额计提力度降低 通过新增拨备平滑利润的空间收窄 [8] 重点公司推荐 - 建议关注资产质量与拨备压力表现较好且估值较低的成都银行(总市值735亿元 2025E PE 5.3x)、长沙银行(总市值357亿元 2025E PE 4.4x)、张家港行(总市值106亿元 2025E PE 5.4x)、瑞丰银行(总市值104亿元 2025E PE 5.1x) [2][3] - 推荐基本面有望率先走出拐点的优质顺周期个股宁波银行(总市值1741亿元 2025E PE 6.2x)、常熟银行(总市值230亿元 2025E PE 4.9x) [2][3]
透视城商银行半年报:房地产贷款超8成投向个人住房,不良率绝大多数低于2%
金融界· 2025-09-25 01:54
行业整体表现 - 28家城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资产总计38.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6% [1] - 贷款总额19.41万亿元,存款总额23.02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1.05万亿元 [1] - 行业贷款整体增长8.66%,存款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4] 资产规模排名 - 江苏银行以47884.8亿元资产规模位居首位,北京银行以47478.19亿元紧随其后 [2] - 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构成第一梯队 [2] - 江苏银行资产同比增速达21.16%,重庆银行增速14.79%,北京银行增速12.47% [2][3] - 九江银行资产增速最低,仅0.62%,从5164.59亿元微增至5196.54亿元 [2][3] 贷款业务表现 - 宁波银行贷款总额从14760.63亿元增长至16732.13亿元,同比增长13.36% [3][4] - 西安银行贷款增速最为亮眼,达22.94%,从2372.54亿元增至2916.87亿元 [3][4] - 中原银行贷款增长近乎停滞,同比仅增0.08%,从7144.55亿元微增至7150.16亿元 [4] - 泸州银行贷款增速达13.13%,从1032.71亿元增至1168.29亿元 [3] 存款业务表现 - 江苏银行存款增长最为迅速,从21606.55亿元增至25897.23亿元,同比增长19.86% [5] - 杭州银行存款从12895.15亿元增长至13561.24亿元,增速5.17% [5] - 重庆银行存款增速14.77%,泸州银行增速14.61% [5] - 九江银行存款出现0.45%的微幅下调 [5] 房地产贷款分布 - 贵阳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最高达15.36%,苏州银行9.89%,兰州银行9.47% [6][7] - 江苏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最低为2.8%,重庆银行1.95%,江西银行1.86% [6][7] - 宁波银行房地产贷款金额最高达1548.93亿元,北京银行1244.94亿元,上海银行1229.61亿元 [6][7] - 宜宾市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金额最低为28.26亿元,江西银行67.93亿元,泸州银行78.68亿元 [6][7] 房地产贷款质量 - 江西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最高达19.07%,郑州银行9.75%,贵州银行9.80% [7] - 宁波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12%,苏州银行0.22%,宜宾市商业银行0.02% [7] - 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方面,威海银行36.26%最高,中原银行17.8%,北京银行13.87% [8] - 多数城商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低于2%,宜宾市商业银行为4.47% [8]
利率不动如山:中国经济的“稳”与“进”
搜狐财经· 2025-09-22 11:39
《利率不动如山:中国经济的"稳"与"进"》 9月22日公布的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这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有的放矢"。在全球利率起伏、通胀阴晴不定的背景下,中国坚持"稳中有 进",让资金既要能托底,又要防泡沫。今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约3.1%,个人住房贷款也降到3.1%左右,实打实地为企业减负、为居民省钱。 为什么不继续降?因为利率不是"万能胶"。太低可能刺激盲目借贷,推高资产泡沫;太高则会压制消费投资。此刻最需要的是精准施策:通过结构性工具、 定向再贷款等"细腻手法",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 稳,是底气;进,是智慧。一个低而稳的利率环境,正为中国经济积蓄力量,迎接下一轮高质量增长。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 ——LPR维持不变背后,是稳健货币政策的深层逻辑与信心释放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买房贷款利率低得像打折促销,但央行却"按兵不动",LPR一动不动地站在3%和3.5%,仿佛在说:"我很稳,你随意"。 ...
深圳8家金融机构集体“官宣”:披露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8:54
深圳银行业公布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 - 深圳首批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布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 包括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 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 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 招商银行深圳分行 北京银行深圳分行 微众银行 招联消金[1] - 第三方合作机构主要涵盖三类业务:营销获客(包括信用卡汽车分期 信用卡家装分期 个人住房贷款 互联网贷款等) 担保增信 催收服务[1] - 金融机构将持续更新合作机构名单 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最新信息[1] 监管背景与行业乱象整治 - 公布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是落实监管要求 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规范银行业与第三方合作行为的举措[2] - 近年来不法贷款中介问题突出 2023年7月15日深圳约20家银行披露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假冒银行合作方揽客 使用"降息优化""携手XX银行"等虚假宣传[2] - 非法贷款中介常见套路包括:假冒正规金融机构 以超低息费诱惑消费者 进行虚假服务承诺 导致消费者面临财产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 信用记录受损等风险[2] 监管政策与专项打击行动 - 2025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开展为期六个月的金融"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专项工作 重点打击贷款 保险 信用卡等领域的非法存贷款中介服务 恶意逃废金融债务 非法代理退保理赔 不正当反催收等[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对平台运营机构 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并通过官方渠道披露名单[3] - 该通知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外国银行分行 信托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参照执行[3]
今年前8个月我国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水平
央视新闻· 2025-09-13 01:16
贷款规模与增长 - 8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69.1万亿元 同比增长6.8% [2]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 [3]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6% 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 企业新增融资需求对信贷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2] - 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资源配置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2] 贷款利率水平 - 8月新发放企业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为3.1% 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3] - 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3] - 利率下降减少企业和居民利息支出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3] 消费贷款与政策支持 - 8月暑期消费旺季推动个人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受内生增长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外生推动 [2] - 惠民生、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 包括育儿补贴、消费贷款贴息及新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2]
商业银行或成房屋的最大出售方
数说者· 2025-09-07 23:33
个人住房贷款市场集中度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37.74万亿元,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合计占比66.48%,余额25.09万亿元;若加上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8家银行合计占比73.17%,余额27.61万亿元,显示市场高度集中于头部银行 [2]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位列前四,2025年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6.05万亿元、6.15万亿元、4.94万亿元和4.09万亿元,占全国比例分别为16.02%、16.28%、13.08%和10.82% [2]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重要性 - 个人住房贷款是头部银行最大的单一贷款品种,例如工商银行该业务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0.1% [3] 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 - 主要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持续攀升,工商银行2025年6月末不良率达0.86%,较2024年末的0.73%上升13个基点,较2019年末的0.23%上升近4倍 [4] -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2025年6月末不良率均超过0.7%,较5年前大幅上升 [5] 不良贷款证券化处置规模 - 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加速处置个人住房不良贷款,2024年全年处置金额701.11亿元,2025年上半年处置金额495.86亿元 [11] - 证券化单数从2020年的6单增至2024年的29单,2025年上半年已达19单,参与银行从2020年的3家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4家 [8][13] 证券化对应的房产处置量 - 2025年上半年通过证券化处置8.38万笔不良房贷,对应8.38万套住房,超过万科2025年上半年4.5万套的交付量 [16] - 2022年至2024年通过证券化拟出售住房数量分别为4.25万套、11.36万套和13.22万套,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6] 证券化运作机制 - 个人住房不良贷款证券化本质是融资行为,银行将未来收益(依靠处置抵押房屋的现金流)打包出售给投资者,需在短期内(通常5年内)完成偿付,迫使银行快速处置房产 [19][20][23] - 以邮储银行2022年证券化项目为例,资产包涉及5633套住房,加权平均剩余年限19.73年,但证券化要求优先档投资者在2.5年内获得偿付 [23][24][25] 行业潜在风险循环 - 若房市持续低迷,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可能进一步上升,证券化处置规模扩大或对房价形成压制,导致"越处置不良率越高"的负反馈循环 [26]
围绕住房生态做精做优金融服务
经济日报· 2025-09-07 22:16
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稳步下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 3.1%,较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高点下降约2.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低位。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在近期举 行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将抓好系列政策落实,延伸住房金融服务链条,巩固房地产 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房地产金融服务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生态系统工程,不是"发放贷款、赚取利息"这么简 单。以消费者购房或租房的全流程需求为例:在服务初期,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是"去哪儿找房、哪个 房子适合我";在服务中期,消费者要在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之间作出抉择;在服务后期,消费者还 将面临装修、购置家电等消费需求,而具体到每项需求,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又有着各自的差异化期待。 消费者的全链条、个性化需求,就是住房金融服务改进、优化的方向。接下来,金融机构要以住房生态 为切入点,做精做优金融服务,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与易得性。 破解"配套少",主动授信、精准对接。长期以来,消费者购房后的一系列配套服务需求并没有得到金融 机构的充分重视与挖掘,如装修、购置家具、购买家电等,部分机构没有变坐商为行商,缺乏对各类消 费场景的深度挖掘 ...
上半年19家大中型银行按揭贷款扫描:“提前还房贷”现象缓解 14家房贷余额上升
新浪财经· 2025-09-04 13:58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变动趋势 - 2025年上半年19家主要上市银行中14家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加,较2023年同期14家减少的情况显著改善[1] - 国有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减少1078.33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3254.71亿元的降幅大幅收窄[3] - 10家股份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合计增加1534亿元,其中中信银行增加384.36亿元为单家最高增幅[3] - 3家城商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全部实现增长,合计增加159.54亿元[4] 主要银行具体贷款余额变动 - 四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均减少但降幅收窄:建设银行减少423.6亿元[2]、工商银行减少366.3亿元[2]、农业银行减少491.61亿元[2]、中国银行减少39.77亿元[2] -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延续增长趋势:邮储银行增加213.16亿元[2]、交通银行增加29.79亿元[2] - 股份制银行表现分化:招商银行增加209.29亿元[2]、民生银行增加203.37亿元[2]、平安银行增加201.1亿元[2]、浦发银行增加175.74亿元[2]、光大银行增加137.54亿元[2] 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变化 - 14家披露数据的大中型银行中10家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上升,3家下降,1家持平[1] - 国有大行不良率普遍上升:工商银行上升0.13个百分点至0.86%[5]、建设银行上升0.13个百分点至0.76%[5]、农业银行上升0.04个百分点至0.77%[5]、中国银行上升0.13个百分点至0.74%[5] - 股份制银行出现分化:招商银行不良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至0.46%[5][6]、兴业银行下降0.06个百分点至0.54%[5][6]、平安银行下降0.19个百分点至0.28%[6] - 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实现不良"双降":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减少2.29亿元[5]、兴业银行减少6.24亿元[5] 银行业务发展新动向 - 建设银行二手房贷款投放量同业第一,较2023年同期提升超20%[4] - 建设银行二手房贷款余额达1.89万亿元,位居同业首位[4] - 建设银行上半年贷款新增较2023年同期多增436亿元[4] - 银行业预计2025年房贷业务表现将优于2024年[4]
上半年信贷资金投向哪里
经济日报· 2025-09-01 22:17
信贷投放总量增长 - 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2.7万亿元 同比多增2796亿元 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5.8% [2] - 工商银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万亿元 人民币债券投资增加1.23万亿元 两项指标均同比多增 [2] - 建设银行二手房贷款新增同比多增436亿元 为总体贷款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6] 重点领域信贷结构 - 工商银行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普惠 绿色 民营和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速均超10% [2] - 工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6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1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7000亿元 [2]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增加9164亿元 总量达10.77万亿元 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40.9% [3] 五篇大文章领域表现 - 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6.81% 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4.88% [4] - 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9.8%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24亿元 较年初增长13.44% [4] - 建设银行建信养老金二支柱资产管理规模突破6500亿元 年金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53.96% [4] 三农与乡村振兴金融 - 农业银行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 增速23.7% [3] - 农业银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2.7万亿元 增速21.3% 乡村建设贷款余额2.44万亿元 增速8.5% 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3] - 农业银行下半年将推动县域和涉农贷款占比稳步提升 并加大重点帮扶地区信贷投放 [8] 消费金融政策落地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 前者为当前利率水平1/3 后者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 [5] - 工商银行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超10% 下半年将继续加大投放力度 [7] - 建设银行新发放房贷利率从一季度3.11%降至二季度3.08% 预计全年房贷业务表现将好于去年 [6][7] 房地产与住房金融 - 建设银行二手房贷款投放量同业第一 较去年同期提升超20% 余额达1.89万亿元居同业首位 [6] - 工商银行积极对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房地产开发贷款稳中有进 [2] - 建设银行将延伸住房金融服务链条 完善住房金融生态布局 [6] 下半年信贷策略方向 - 多家银行将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方向 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可持续增长 [8] - 农业银行将紧扣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调整信贷策略 加大科技创新和低碳领域融资支持 [8] - 工商银行将推动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落实两重两新和促消费等宏观政策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