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良资产处置
icon
搜索文档
批量转让 低至0.17折!消金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
国际金融报· 2025-09-27 04:18
据记者统计,9月以来,已有中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杭银 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兜售不良 资产。 消费金融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 9月26日,记者依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披露信息统计获悉,9月已有蚂蚁 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等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和招商公告, 整体呈现"量大价低"的特点。 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最为活跃,近期将批量转让第76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未偿本息总额 5.27亿元,借款人户数4674户,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46.16岁,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920.76天。以其9月17 日发布的2025年第38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来看,未偿本息总额 为3.27亿元,转让起始价为562万元。若按起始价计算,折扣低至0.17折。 "消金公司转让不良贷款,表明机构试图通过不良资产处置来及时化解潜在风险、减轻历史包袱。"受访 专家指出,不良资产转让能快速回笼资金、压降不良率、改善报表、释放资本占用;但也会形成资产损 失,影响 ...
发布会纪要丨高风险机构数量、高风险资产规模大幅压降,李云泽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9-22 11:49
一图速览 9.22 | 发布会纪要 国新办"十四五"时期 GG 金融业发展成就发布会 高风险机构数量 高风险资产规模 都较峰值大幅压降 李云泽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 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 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 固。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 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强银行 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我国占据6席。 ◦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 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 好,均处于"健康区间"。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 三五"时期增加超40%。 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 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 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 强资金穿透监管,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 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 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 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 ...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
北京商报· 2025-09-22 07:41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周义力)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9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 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 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 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我国占据6席。改革开放持 续深化。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大型机构主力军和压舱石地位和作用更加 突出,中小机构服务当地、特色发展取得实效。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 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 均处于"健康区间"。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 模超过50万亿元。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
压降不良资产 筑牢风险屏障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1
银行业总体运行与不良资产状况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二季度末为3.4万亿元 较一季度减少24亿元 [2]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二季度末为1.49% 较一季度下降0.02个百分点 [2]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二季度末为15.58% 较一季度上升0.30个百分点 [2] - 2024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达3.8万亿元 [2]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发展 - 截至2024年末共有337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立1004个业务账户 [4]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个贷不良领域布局提速 中信金融资产累计收购超百亿元个贷不良债权 [4] -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集中度降低 平均每笔交易吸引近5家意向受让方 [5] - 对公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初现规模 17家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受让批量对公业务 [5] 市场参与主体与结构变化 - 个贷不良出让方结构显著变化 国有大行、城商行和消金公司规模快速增长 [5]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形成良性互补 [5] - 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加快参与不良资产转让业务 [7] 行业挑战与完善方向 - 个贷不良资产存在标准化程度不足、信息不对称、催收成本高、估值定价困难等问题 [8] - 对公不良资产复杂度高 涉及多层债权债务关系 抵质押物处置周期长 [8] - 需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统一规范的资产评估体系 加强数字化转型 [8] - 银行应建立不良资产运行处置机制 强化贷后管理服务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7]
三大AMC纳入中投体系后,高层换防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8:40
股权划转与结构调整 - 财政部将持有的中国信达221.37亿股内资股(占股份总额58%)、中国长城376.7亿股(占73.53%)、中国东方488.3亿股(占71.55%)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5] - 股权划转完成后财政部不再持有三大AMC股份 中央汇金成为控股股东 三大AMC保持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属性且业务范围与核心职能不变 [5] - 股权划转是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的落实 将市场经营类机构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 [6] 高层人事变动 - 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原总经理宋卫刚赴任中国信达总裁 将完善公司决策管理架构 [1][2] - 中国信达原总裁梁强调任中国东方执行董事、董事长 梁强拥有25年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且曾在四家全国性AMC担任高管 [3] - 中国长城原董事长李均锋2024年12月到龄退休 新任董事长人选尚未披露 [3] 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 四大全国性AMC成立于1999年 初衷为剥离国有四大银行不良资产并化解金融体系风险 [5] - 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分别于2013年、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成为市场化运营的金融机构 [5] - 三大AMC并入中投公司体系后与中国银河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组成中投系金融架构 [4] 主业聚焦与战略调整 - 全国性AMC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的思路日益明确 中国长城资产以43.3亿元清仓转让所持长城华西银行40.92%股权以回归主业 [6] - 股权与人事调整同步推进 标志着AMC行业治理结构优化与战略重心转移 [4][6]
再获认可!远洋建管获评“2025中国房地产代建领先品牌”
新浪证券· 2025-09-15 08:46
核心观点 - 远洋建管凭借专业能力和定制化服务实现业务跨越式发展 荣获2025中国房地产代建领先品牌称号 新拓展代建面积562万平方米 跻身行业前八[3] - 公司通过思维转变和模式创新完成从开发商向服务商的转型 建立"双乙方"理念和扁平化管理机制 实现从行业TOP30到TOP20再到行业第八的三级跳[6] - 公司定位为"项目医生" 专注于创造价值增量 通过精准诊断和高效执行盘活复杂项目 典型案例包括乌鲁木齐雅山璟庐项目14个月完成重启交付 青岛繁花里项目4个月实现滞销盘清盘[7] - 公司坚持"五好体系"标准 通过90多项指标的缺陷清单严格把控产品品质 确保设计理念落地和经营目标实现[10] - 公司率先布局不良资产处置赛道 与多家AMC建立深度合作 构建覆盖法务金融代建资产管理的成熟能力体系 成功案例包括华东海盐都汇华庭项目化解数十起债务纠纷并跻身当地销售前三[11][13] - 采用完全融合发展模式 由同一团队统筹开发与代建业务 提供住宅商业不动产养老物业物流数据中心等多业态综合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包括天津京津国际中心和济南宾馆城市更新项目[15] - 形成清晰的三条项目获取路径 不设定不切实际目标 注重建立长效可持续的专业服务模式 坚持逐年健康增长[16] 业务发展 - 2025上半年新拓展代建面积562万平方米 成功跻身行业前八[3] - 2023年底推出远洋建管品牌 开启代建业务规模化发展新篇章[6] - 实现从行业TOP30到TOP20再到行业第八的三级跳[6] 运营模式 - 提出双乙方理念 集团是一线团队的乙方 一线是客户的乙方[6] - 集团职能从管控型转向服务型 建立扁平化机制 总部直接赋能项目前端[6] - 采用完全融合发展模式 同一团队统筹开发与代建业务 实现资源经验能力团队共享协同[15] 专业能力 - 早期为政府机构和股东方提供代建服务 参与打造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等城市地标[5] - 坚持五好体系标准 涵盖90多项指标的缺陷清单严格把控产品品质[10] - 提供覆盖住宅商业不动产养老物业物流数据中心等多业态综合解决方案[15] 项目案例 - 乌鲁木齐雅山璟庐项目14个月推动项目重启完成代销及交付[7] - 青岛繁花里项目通过精准定位和资源整合实现4个月滞销盘清盘[7] - 华东海盐都汇华庭项目帮助金融机构化解数十起债务纠纷 实现高质量交付并跻身当地销售前三[13] - 天津京津国际中心等城市地标项目展现全业态整合能力[15] - 济南宾馆城市更新项目秉持保护为主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改造策略 延续百廿商埠历史记忆[15] 战略布局 - 率先布局不良资产处置赛道 与多家AMC建立深度合作[11] - 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及企业化债需求持续释放 不良资产领域业务规模未来两三年会快速增长[11] - 形成三条项目获取路径 聚焦重点城市打造根据地 扬长避短开展游击战 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16]
中国银河金控宋卫刚即将出任中国信达总裁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8:52
人事任命 - 中国信达新任总裁宋卫刚原任中国银河金控总经理 为四大AMC历史上最年轻总裁(50岁) [2][5] - 宋卫刚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高级经济师职称 职业生涯横跨财政部 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核心岗位 [2][5] - 宋卫刚曾任财政部办公厅秘书 经济建设司处长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副董事长 银河基金董事长等职 [5] 股权结构 - 中国银河金控由财政部持股29.32% 中央汇金持股69.07%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1.61% [5] - 财政部近期将其控股的三家AMC(包括中国信达)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6月末总资产1.6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62% [6] - 上半年收入总额343.62亿元 同比下降2% 归母净利润22.81亿元 同比增长5.78% [6] - 总资产回报率(ROA)降至0.11%的历史最低水平 [6] 业务运营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9382.2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1% 收入总额184.91亿元 同比增长0.30% [6] - 上半年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265.81亿元 同比增长47.55% 其中96%增量来自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 [6] - 新增收购个贷不良资产34.2万户 涉及本金47亿元 取得突破性进展 [6] 行业挑战 - 经济增速趋缓及房地产等行业风险暴露 使依靠资产增值获利的运营模式难以为继 [7] - 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 需要通过主业拓展盈利 [7] - 行业处于从单一处置向生态化运营转型关键期 需打破传统边界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7]
中国信达,新总裁落定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8:24
人事任命 - 宋卫刚将出任中国信达新任总裁 其原任中国银河金控总经理[1] - 宋卫刚出生于1975年 现年50岁 将成为四大AMC历史上最年轻的总裁[4] - 宋卫刚职业生涯横跨财政部 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多个核心岗位 曾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级干部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副董事长等职[4] 公司股权结构 - 财政部近期将其控股的三家AMC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已完成过户登记[4] - 中国银河金控由财政部持股29.32% 中央汇金持股69.07%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1.61%[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资产总额达1.6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62%[5] - 上半年实现收入总额343.62亿元 同比下降2%[5] - 归母净利润为22.81亿元 同比增长5.78%[5] - 总资产回报率(ROA)降至0.11%的历史最低水平[5] 主营业务发展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为9382.2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1%[6] - 不良资产经营收入总额为184.91亿元 同比增长0.30%[6] - 上半年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265.81亿元 同比增长47.55%[6] - 其中96%增量来自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 收购规模持续领先同业[6] - 新增收购个贷不良资产34.2万户 涉及本金47亿元 取得突破性进展[6] 行业挑战与转型 - 经济增速趋缓 房地产等行业风险暴露 依靠资产增值获得处置收益的运营模式已难以为继[6] - 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 如何通过不良资产主业拓展盈利仍是AMC持续探索的重点[6] - 行业正处于从单一处置向生态化运营转型的关键时期 需要打破传统边界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7]
中国信达,新总裁落定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8:20
人事任命 - 中国银河金控原总经理宋卫刚将出任中国信达新任总裁 其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高级经济师职称 曾任中国银河金控党委副书记 执行董事 总经理及中国银河证券董事 [2] - 宋卫刚出生于1975年 现年50岁 将成为四大AMC历史上最年轻的总裁 [4][5] 高管背景 - 职业生涯横跨财政部 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 曾任财政部办公厅副处长级秘书 正处长级秘书 经济建设司粮食处调研员 处长 副司长级干部 [5] - 2014年至2016年任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党委委员 2022年5月起任中国银河金控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 工会主任 2022年5月至2024年7月任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5] 股权结构 - 中国银河金控由财政部持股29.32% 中央汇金持股69.07%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1.61% 共同发起设立 [5] - 财政部将其控股的三家AMC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已完成过户登记 [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资产总额达1.6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62% [7] - 上半年实现收入总额343.62亿元 同比下降2% 归母净利润22.81亿元 同比增长5.78% [7] - 总资产回报率(ROA)降至0.11% 为历史最低水平 [7] 业务发展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9382.2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1% 收入总额184.91亿元 同比增长0.30% [7] - 上半年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265.81亿元 同比增长47.55% 其中96%增量来自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 [7] - 新增收购个贷不良资产34.2万户 涉及本金47亿元 取得突破性进展 [7] 行业挑战 - 经济增速趋缓及房地产等行业风险暴露 使依靠资产增值获利的运营模式难以为继 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 [8] - 行业正处于从单一处置向生态化运营转型的关键时期 需打破传统边界以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8]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
齐鲁晚报· 2025-08-31 21:32
债权资产概况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公开处置8户债权资产 总本金金额约546.194百万元人民币 总利息金额约490.180百万元人民币[1] - 债权资产覆盖济宁 济南 枣庄等地区 涉及房地产 建筑 能源 贸易等多个行业[1] - 主要担保方式包括企业保证 个人保证及不动产抵押 抵押物类型涵盖土地使用权 在建工程及商业房产[1] 重点债权明细 - 东方文博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债权规模最大 本金130.928百万元 利息104.140百万元 由8家企业及个人共同担保 抵押物包括济宁土地使用权 在建工程及曲阜商业房产[1] - 济宁金城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债权本金250.640百万元 利息237.769百万元 附有济宁土地使用权及商业房产抵押[1] - 山东华金集团债权本金50.000百万元 利息6.987百万元 无实物担保 仅由山东冠洲股份及个人提供保证[1] - 枣庄市亚森实业债权本金50.000百万元 利息52.668百万元 由山东皇佳置业等企业及个人担保[1] 处置方式与条件 - 资产处置采用挂牌转让 公开竞价或拍卖方式 依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执行[2] - 要求买受人信誉良好 能按指定方式付款且资金来源合法 需接受资产瑕疵及风险[2] - 明确排除国家公务员 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 中介机构人员 债务人关联方等特定主体参与受让[2] 交易安排 - 公告期自发布日起7个工作日 期间受理异议及咨询[2] - 提供0531-86059767及0531-86059724作为业务咨询电话[3] - 设置0531-86059702 0531-86063100(财政部监管局)及0531-86192983(金融监管总局)作为阻挠征询举报电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