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贷款风险

搜索文档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大扫描:地产风险持续出清 零售贷款承压
证券时报· 2025-09-07 18:26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保持优秀水平 其中35家银行资产质量平稳或优化 仅7家银行不良率较年初小幅反弹 [1] - 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不良资产拨备计提 近七成银行拨备覆盖率出现下滑 [1] - 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保持1.21%的行业均值 优于行业平均水平0.28个百分点 [2] 不良贷款率改善银行情况 - 20家银行不良率较年初下降 降幅介于0.01至0.12个百分点 另有15家银行保持持平 [2] - 西安银行不良率降幅最大 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6% 该行信用减值计提23.93亿元 同比增长91.94% [2] - 16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 其中成都银行最低为0.66% [2] - 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下降0.03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下降0.02个百分点 中行/建行/工行均下降0.01个百分点 [2] 对公贷款资产质量改善 - 房地产领域风险持续出清 房地产业仍是境内新发不良第一大行业 但实质新增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4] - 农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4] - 兴业银行对公房地产新发不良同比下降45.7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现零新发不良 [5] - 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融资平台客户数量和债务规模实现"双下降" [4] 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承压 - 零售领域资产质量压力上升 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出现增长 [1] - 10余家银行个贷不良率较年初上升 包括华夏银行和渝农商行等 [7] - 工商银行确认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出现下迁 与市场整体情况一致 [7] - 招商银行指出消费降级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给信用卡和个贷风险带来巨大挑战 [7] 行业展望与预期 - 随着房地产供需政策协同发力 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实现"止跌回稳" [4] - 消费贷款贴息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财政新工具落地 预计银行经营指标下半年继续改善 [8] - 个人消费贷款劣变势头预计逐渐放缓 但资产质量最终取决于居民现金流状况和房地产市场复苏进度 [7][8]
大行高歌猛进中小银行疲态尽显,零售银行二元分化格局已确认
凤凰网· 2025-09-04 09:03
零售业务增长分化 - 六大行零售业务齐头并进 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均实现明显增长 建设银行个人经营贷款增幅20.38% 个人消费贷款增幅16.35% 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0.2% 农业银行个人经营贷增加17.2% 个人消费贷增加8.5% 交通银行个人经营贷增长6.5% 个人消费贷增加16.82% [1][4] - 股份行个贷增长疲弱 光大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5% 但个人经营贷和信用卡均为负增长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余额36,781.88亿元 较上年末仅增长0.92% 中信银行个贷(不含信用卡)增长0.82%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总额下降2.3% [5] - 城商行零售业务表现最为疲弱 杭州银行个贷总额减少64.70亿元 降幅2.12% 青岛银行个贷总额降幅达3.2% [6] 不良风险判断分歧 - 部分银行高管认为零售不良拐点已现 平安银行行长表示零售贷款不良生成拐点已至 浦发银行副行长称信用卡不良拐点已至 [1] - 更多银行认为风险上升趋势未见拐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坦言零售贷款风险上升趋势未见拐点 杭州银行副行长表示大零售整体风险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拐点尚未出现 [1] 中小银行面临挑战 - 大行全线出击对中小银行形成明显压力 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后中小银行在经营贷和消费贷增量难有突破 信用卡业务空间非常有限 [3] - 中小银行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对 通过加大外部合作渠道提高消费贷增长 开发地方国企和公务员客群的专属消费贷产品 与地方国企房企合作加大房贷增量 [7][8] 未来业务发展重点 - 大行将继续深耕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 建设银行明确表示将优化流程提升体验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经营贷款稳定增长 [4][8] - 股份行聚焦高质量资产组织 平安银行重点发展基石类贷款、中收益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 招商银行重点加强信用卡贷款、零售小微、消费贷款和住房贷款 [8] - 城商行主攻房贷业务 青岛银行表示将积极满足个人客户刚需和改善性住房贷款需求 杭州银行虽未入选贴息政策名单 但仍将消费贷和经营贷作为主战场并向地方政府争取类似贴息政策 [8][9] 区域市场影响因素 - 房地产成交情况直接影响零售业务表现 上半年杭州二手房市场成交48,926套 同比上涨13% 创近4年同期新高 [6] - 大行通过做大规模稀释不良比率 中小银行则加大出售和处置零售不良为新增腾挪资源空间 [2]
银行半年报观察:信贷扩张分化明显,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第一财经· 2025-09-04 07:57
信贷增长与结构特征 - 银行业整体信贷增速放缓 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7.98% 增量达10.2万亿元 同比多增9188亿元 [4][6] - 区域分化显著 9家城商行实现两位数贷款增长 西安银行以22.75%增速领跑 江苏银行(16.38%)、重庆银行(13.79%)、宁波银行(13.47%)和成都银行(12.61%)表现突出 [4][5] - 对公贷款成为绝对主力 贡献新增贷款84.6% 基建、制造业、科技金融等政策支持领域为主要投向方向 [6] 银行类型表现差异 - 城商行增速领跑行业 同比增长12.82% 但环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6] - 国有大行贷款同比增长8.88% 增速环比提升0.17个百分点 [6] - 股份行和农商行增速较低 分别仅增长3.81%和6.39% [6] 盈利能力与息差压力 - 净息差持续收窄 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39%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7] - 国有大行息差降幅最大(-15BP) 六大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约2% 仅交通银行实现正增长 [7] - 城商行净利息收入保持高增长 西安、南京、江苏、宁波等银行因规模增速快+息差韧性强 实现10%以上增长 [7] 资产质量分化 - 整体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23% 对公贷款不良率改善9个基点至1.26% 实现余额与比率双降 [9] - 城商行对公不良率最低(0.76%) 国有大行最高(1.35%)但环比改善10个基点 农商行改善幅度最大(下降18个基点) [9] - 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经营贷不良率环比上升19个基点至1.67% 其中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上升21BP、39BP、43BP [10] 资本充足率与未来展望 - 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承压 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监管底线(7.5%)不足1个百分点 [11] - 未来息差仍有5BP~10BP收窄空间 但优质区域银行有望继续受益于基建、制造业及绿色转型融资需求 [11] - 2025年全年信贷增速预计小幅下降至6.7% 区域分化特征延续 四川、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保持较高增速 [11]
招商银行2024年零售不良率上升 零售贷款风险仍在暴露
新华网财经· 2025-04-18 08:4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1483.91亿元 同比增长1.22% [1] - 营业收入3374.88亿元 同比下降0.48% [1] - 总资产12.1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19% [1] 资产质量总体情况 - 不良贷款余额656.10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0.31亿元 [1] - 整体不良贷款率0.95% 与上年末持平 [2][3] - 正常类贷款占比97.76% 较上年97.95%略有下降 [2] 零售贷款风险分析 - 零售不良贷款余额351.35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5.48亿元 [1] - 零售不良贷款率0.96% 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1] - 零售贷款占总贷款比例52.91% 仍为核心业务支柱 [3][5] - 母行口径零售贷款不良率0.98% 环比上升4个基点 [5] 细分零售产品风险暴露 - 小微贷款不良率0.79% 环比上升14个基点 [5] - 消费贷款不良率1.04% 环比上升5个基点 [5]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0.48% 环比上升2个基点 [3][5] - 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75% 与上年持平 [3] 对公贷款质量变化 - 公司贷款不良率1.06% 较上年1.19%有所改善 [3] - 固定资产贷款不良率1.62% 较上年1.78%下降 [3] - 贸易融资不良率0.04% 保持低位稳定 [3] 区域风险分布特征 - 东北地区不良率从1.10%上升至1.73% 风险显著上升 [4] - 长三角地区不良率从0.73%上升至0.89% [4] - 珠三角及海西地区不良率从0.67%上升至0.75% [4] - 境外地区不良率从1.06%下降至0.43% 明显改善 [4] 前瞻性风险指标 - 关注类贷款占比1.29% 较上年1.10%上升 [2] - 关注率和逾期率分别上升8个基点和3个基点至1.79%和1.74% [5] - 经营贷和消费贷资产质量压力较大 [5] 管理层应对措施 - 实施差异化区域经营策略 优化区域布局 [4][5] - 优化风险管理模型和客户群体选择 [5] - 通过缓释工具减轻风险压力 [5] - 预计随着居民收入好转将出现零售风险拐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