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上半年24家理财子净利156亿,“存款搬家潮”下有黑马规模增近5倍
第一财经· 2025-09-07 13:09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 [1] - 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2.79万只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4%同比增12.98%占全市场89.61% [4] - 二季度市场出现修复迹象但部分机构仍面临规模收缩压力 [5][6] 理财公司盈利分化格局 - 24家理财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156.67亿元头部与尾部机构差距拉大 [1][2] - 6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招银理财13.64亿元居首但同比下降5.74% [2] - 浦银理财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超70%渤银理财增37.35%渝农商理财增28.26%华夏理财增21.73% [2] - 平安理财净利润7亿元同比下滑41.28%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浙银理财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3] 资产管理规模分层 - 招银理财规模2.46万亿元领跑兴银理财信银理财首次跻身2万亿梯队 [5] - 中银理财浦银理财平安理财民生理财建信理财华夏理财光大理财规模均超万亿 [5] - 外资理财公司快速扩张法巴农银理财规模75.69亿元同比增近5倍高盛工银理财95.51亿元增364%贝莱德建信理财120.78亿元增200% [5] - 汇华理财规模同比缩水23.46%青银理财规模1894.80亿元同比下降8% [6] 产品结构变化与市场挑战 -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降至6.74万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超5000亿元平均收益率约1.35% [6] - 债市震荡与净值化转型导致"净值下跌—赎回—被动减持"负反馈链部分机构固收类产品未恢复至2024年底水平 [6] - 头部机构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负债渠道和对冲工具缓解波动尾部机构因产品单一负债不稳陷入恶性循环 [7] 资产配置新方向 - 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报3812.51点但权益类产品规模仅0.07万亿元占比仍低 [1][8] - 信银理财含权产品规模2070.80亿元较2024年末增185.79亿元占比从9.68%升至9.83% [9] - 黄金成为新配置方向瑞银上调2026年金价预测至3700美元/盎司央行增持与美元地位下降形成长期支撑 [9] - 理财公司需开发存款替代型与收益增强型产品通过固收+与含权产品布局控制风险回撤 [8][9] 资金流动与行业驱动因素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1] -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储蓄资金向净值型理财转移理财公司通过提升权益配置比例优化固收+策略增强吸引力 [3][8] - 外资机构凭借差异化投研能力与全球资源成为行业结构变化重要推手 [5]
“万亿俱乐部”扩容!理财公司半年报出齐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10:05
32家银行理财公司的上半年"成绩单",已全部揭晓。 截至6月末,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稳居前三;国有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 品存续规模分化显著,中邮理财以超18%的增幅跻身存续规模"万亿俱乐部",该阵营成员也随之扩至13 家;城商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增幅普遍较大。 "万亿俱乐部"成员扩至13家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前三名仍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规模分别 约为2.46万亿元、2.30万亿元和2.11万亿元。与年初相比,招银理财规模下降0.5%;兴银理财和信银理 财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6.54%和8.25%。 目前披露数据显示,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有存续规模的银行理财公司仅有两家,分别为招银理财与 兴银理财。 尽管银行理财公司权益投资规模未见显著提升,但其正积极拓展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通过打新、定增 及指数投资等多种方式持续布局。例如,今年以来,光大理财、宁银理财均以A类投资者的身份参与网 下打新。 同时,银行理财市场对指数化投资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9月4日招银理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招银理 财湾区全球资产优选配置指数"。该指数通过量化模型对 ...
投顾周刊: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升温
Wind万得· 2025-09-06 22:28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稳步攀升 出现单日募集超50亿元的盛况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 有望成为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2] 社保基金税收政策 -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四项免税举措 自2024年4月1日起执行 包括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免征印花税及证券交易印花税先征后返 [2] 公募基金公司业绩 - 28家公募基金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情况曝光 8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11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 易方达基金净利润18.77亿元领跑 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和11.23亿元 [3][4] 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 - 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合计收取管理费达623.13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8.44亿元 同比增长1.37% 较2023年7月份费率改革前同期的713.05亿元减少89.92亿元 [4] 韩国产业支持基金 - 韩国将设立1万亿韩元基金(约合7.16亿美元) 支持受到美国关税打击的关键产业 超过60%的资金用于支持汽车制造、石化、钢铁制造和其他三个领域 [5] 对冲基金仓位动向 - 对冲基金在8月整体减仓离场 进入9月并未重新进场 9月历来是美股最具挑战的月份之一 道指9月平均下跌1.1% 上涨概率仅42.2% [5] 全球股市表现 - 最近一周全球主要股市涨跌不一 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达1.36% 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累计跌幅分别为1.18%和0.83% 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累计涨幅分别为1.14%和0.33% 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跌幅为0.32% 印度SENSEX30指数累计涨幅为0.88% 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上涨0.23% [6][8] 国债收益率变化 - 最近一周1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累计上涨2.61个BP 5年期和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跌2.01个BP和1.19个BP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跌13个BP [8][9] 基金指数表现 - 最近一周万得全基指数累计下跌0.29% 万得股票型基金总指数和万得混合型基金总指数分别累计下跌0.66%和0.54% 万得债券型基金总指数微涨0.05% [9][10] 商品及外汇市场 - 最近一周COMEX黄金累计上涨3.52% COMEX白银累计上涨1.93% ICE布油累计跌幅达2.68% 美元指数累计下跌0.11% 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分别微跌0.07%和0.06% [11][12] 银行理财市场格局 - 最近一周银行理财发行市场呈现固收类主导格局 固收+型基金数量301只占比49.10% 规模369.97亿元占比58.78% 纯债固收型产品数量95只占比15.5% 规模174.6亿元占比27.74% [12][13] 银行理财子公司优势 - 最近一周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数量456只占比74.39% 规模607.86亿元占比96.57% 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规模占比分别为2.18%和1.25% [13][14][15] 理财产品基准收益率 - 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基准收益率表现突出 贝莱德建信理财收益中位数达3.7% 农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均表现突出 [15][16][17] 美国就业数据及黄金走势 - 美国8月非农新增就业仅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万人 失业率升至4.3%为2021年以来最高 现货黄金突破3600美元/盎司关口刷新历史纪录 高盛预测金价到2025年底将达到3700美元 到2026年中期将达到4000美元 [18][19] 股市配置策略 - 科技股、通信服务、金融、消费必需品和公用事业是偏好板块 科技板块从现在到年底依旧是重点受益板块 银行业高股息特征对保险机构资产端OCI账户具有配置需求 [20]
有产品年内赚超40%,理财再现高收益!入手前先看懂这些!
南方都市报· 2025-09-05 06:02
高收益理财产品表现 - 近百只理财产品年内收益率超10% 其中招银理财招越私人银行中证500指数增强尊享22号产品年内收益超40% [2] - 超20%收益产品多为权益类或混合型 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普遍超50% 部分超90% [3] - 宁银理财含权益类开放式产品近6个月年化平均收益率达7.73% 显著高于行业2.12%的平均水平 [3][7] 理财市场收益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 较去年末下降0.53个百分点 [3] - 固收类产品占理财市场存续规模97.2% 但收益持续承压 [8] - 国有行一年期定存利率2025年5月首次跌破1%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1.8%区间波动 [3][4] 机构权益资产配置动向 - 保险机构年内26次举牌21家上市公司 通过权益投资弥补利差损 [5] - 理财公司通过三种方式参与权益市场:发行含权产品、间接购买基金、直接参与定增及新股申购 [6] - 宁银理财新股申购入围数量居理财子公司首位 积极利用政策红利入市 [5][6] 理财公司权益投资能力建设 - 宁银理财组建20人股票投研团队 覆盖全部一级行业和数百家重点公司 [6] - 权益产品实行绝对收益考核 投资经理跟投机制与差异化费率安排 [6] - 打造PR2-PR4风险等级产品线 提供全视野/红利/科技等主题策略产品 [6][9] 投资者配置行为特征 - 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 97.2%资金配置于固收类产品 [8] - 低利率环境下客户风险偏好提升 权益市场回暖激发含权产品需求 [9] - 权益类理财产品最大回撤普遍控制在20%以内 但波动显著高于固收产品 [8]
存续规模分化!理财公司如何应对“存款搬家”?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14:58
行业格局 - 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头部集中、外资崛起、区域分化特点 头部机构优势明显 [1][4] - 全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38% 同比增长7.53% [4] - 理财公司万亿俱乐部共13家 包括6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和7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 [3] 机构规模 -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占据规模前三 招银理财2.46万亿元 兴银理财2.32万亿元 信银理财2.13万亿元 [3] - 地方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分化显著 青银理财规模1894.80亿元 与头部机构相差十余倍 [3] - 多家理财公司实现高增长 华夏理财规模增长19.18% 渝农商理财增长18.68% [3] 盈利能力 - 20家理财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151.79亿元 [3] - 招银理财净利润13.64亿元位居首位 中银理财13.58亿元 农银理财12.73亿元 [3] - 新开业浙银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74亿元 总资产21.02亿元 [3] 业务重点 - 理财公司聚焦实体经济支持 招银理财相关业务余额1.93万亿元 平安理财超2800亿元 [5] - ESG投资成为重点方向 平安理财ESG资金余额超1100亿元 [5] - 代销业务快速扩张 兴银理财合作中小银行超540家 代销余额2379.63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78.01亿元 [6] 业务策略 - 产品端通过分层设计匹配多元需求 采用稳健+弹性的组合策略提升吸引力 [6] - 渠道端深度拓展城农商行代销网络 渗透下沉客群 [6] - 服务端通过降费让利和投教陪伴体系增强投资者信心 [6] 市场趋势 - 市场利率下行导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与收益双降 [4] - 存款利率走低催生资金流向理财市场的比价效应 固定收益类产品吸引资金流入 [4] - 理财产品结构向固收类集中 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低 [4]
金价创新高后,黄金理财“热浪”再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3:18
黄金价格走势 - 伦敦金现价格于9月3日盘中达到3546.9美元/盎司 突破3500美元关键点位 [1] - 4月30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达3508.49美元/盎司 4月10日COMEX黄金期货突破3400美元/盎司 [3] - 5月31日价格回落至3328.16美元/盎司 6-7月呈现高位震荡格局 [4] 理财产品动态 - 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发行挂钩黄金理财产品 目前市场共存16只相关产品 [1] - 招银理财9月2日成立"招睿焦点联动黄金5号"产品 8月中旬已发行同类产品 [1] - 光大理财"阳光青臻盈7期"于9月4日处募集期 [1] - 6-7月期间中邮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等13只黄金挂钩产品触发自动到期或提前终止条款 [4] 机构配置策略 - 银行理财配置黄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固收+"产品黄金配置比例约5% 结构化产品主要投资黄金衍生品 [1] - 黄金在投资组合中承担风险对冲功能 部分产品通过黄金上涨获得显著收益 [2] - 机构认为黄金中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但短期不建议追高入场 [8] - 瑞银财富管理上调2026年金价预测:2026年3月目标3600美元/盎司 6月目标3700美元/盎司 [5] 驱动因素分析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全球央行增持推动金价上涨 [3] - 美国实际收益率下降降低黄金持有机会成本 [6] - 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下降趋势及央行配置行为形成中长期支撑 [8] - 美元实际利率目前接近2% 黄金回报最佳区间出现在实际利率从高向低转换过程 [8] 市场情绪变化 - 4-5月全球股票市场表现不佳 黄金成为唯一上涨资产 [4] - 5月起各类资产开始反弹 黄金出现走弱 [4] - 海外投资者在6-7月将基准目标定于3500美元/盎司并开始获利了结 [4] - 机构认为黄金难连续三年大涨 需要时间消化前期涨幅但不会大幅回撤 [4]
黄金涨疯了,但多数人已提前下车
搜狐财经· 2025-09-04 12:03
桥水基金业绩表现 - 桥水中国私募产品2023年初至2024年末收益达47% 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7.3% [1] - 桥水基金通过全天候策略配置黄金 2022年中至2023年末国内金价从395元/克涨至480元/克 期间黄金贡献收益至少21.62% [4] - 桥水旗下纳斯达克上市ETF配置14%黄金 另持有76%多国国债、42%多市场股票及30%通胀挂钩债券 [4] 黄金资产配置价值 - 黄金2023年涨17% 2024年涨28% 2025年至8月19日涨26% 跑赢全球多数资产 [5] - 过去十年黄金累计涨幅200.75% 显著高于全球股票(127.73%)、债券(20.67%)及原油(42.15%)等资产 [9] - 日兴资产智能组合基金黄金配置达19.8% 过去一年黄金贡献4.84%收益 成为主要收益来源 [5][6] 机构资金增配趋势 - 国内FOF产品中45%持有黄金ETF 其中24只产品配置比例超5% [10] - 保险资金投资黄金试点启动 10家险企总资产20万亿元 预计带来2000亿元增量资金 [10][11] - 银行理财推出"黄金+"策略产品 招银理财部分产品配置7.5%-10%黄金 信银理财在合规范围内增加黄金配置 [12] 黄金需求结构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全球黄金投资需求达1029吨 同比暴增118% [15] - 中国市场金条金币销售239吨 创2013年以来新高 黄金ETF持仓增长86.02吨至200.86吨 [16] - 黄金回收量不及预期 上半年仅692吨 与去年同期持平 反映民众持金观望心态 [17] 黄金价格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利率下行及美元走弱推动金价上涨 2023年以来涨幅达92% [8] - 全球央行连续三年净购金超1000吨 2022年购金1136吨创55年新高 形成长期价格支撑 [8] - 瑞银第五次上调金价预期 2026年6月目标价升至3700美元/盎司 主因降息预期及去美元化趋势 [19]
黄金涨疯了,但多数人已提前下车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10:19
桥水基金业绩与黄金配置策略 - 桥水中国私募产品2023年初至2024年末收益达47% 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7.3% [3] - 桥水全天候策略中黄金配置比例达14% 通过杠杆和衍生工具使资产类别配置比例合计超100% [8][9] - 2022年中至2023年末国内金价从395元/克涨至480元/克 为桥水贡献至少21.62%收益 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2.51% [8] 黄金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3年以来黄金涨幅达92% 跑赢全球股票债券原油房地产等多数资产 [11] - 过去10年黄金累计涨幅200.75% 显著高于中国股票49.22%和全球股票127.73%的收益 [12] - 全球央行连续三年净购金超1000吨 2022年购金量1136吨创55年新高 成为金价重要支撑 [11] 资管机构黄金配置趋势 - FOF产品中45%持有黄金ETF 234只产品配置黄金 其中24只产品配置比例超5% [14] - 保险资管试点允许10家保险公司投资黄金 账面余额不超过上季度末总资产1% 预计带来2000亿元增量资金 [15][16] - 银行理财推出"黄金+"策略产品 招银理财"稳金"系列配置7.5%或10%资金于黄金 [17] 黄金投资需求变化 - 上半年全球黄金投资需求达1029吨 同比暴增118% 中国市场金条金币销售239吨创2013年以来新高 [20][21] - 中国黄金ETF持仓2024年新增53.71吨 总规模达200.86吨 一年超越过去十年积累规模 [21][22] - 黄金回收量不及预期 上半年仅692吨 与去年同期686吨持平 显示大部分投资者已提前变现 [22]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世界黄金协会建议将黄金作为长期战略配置 配置5%以上可平抑波动提升收益 [7] - 瑞银第五次上调金价预期 2026年6月目标价从3500美元/盎司升至3700美元/盎司 [24] - 日兴资产智能组合基金黄金配置达19.8% 过去一年黄金贡献4.84%收益 成为主要收益来源 [9]
掘金县域市场“新蓝海” 理财公司频频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22:35
银行理财公司代销渠道下沉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加速与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 包括农银理财、北银理财、上银理财、信银理财、渤银理财等机构8月以来密集与多地农商行签署代理销售协议 [1][2] - 国有行理财公司加入拓展行列 农银理财于8月14日与东莞农商行签订理财产品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该行此前已与兴银理财、宁银理财、杭银理财等建立合作 [3] - 农商行市场被视为新增长引擎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且理财意识增强 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崛起 县域市场成为行业规模增长重要支点 [3][6] 下沉市场战略动因 - 农商行区域具有蓝海特征 地方农商行因人员数量与科技能力限制 此前较少与理财公司合作 目前多处于代销业务刚开展或拟开展阶段 竞争强度较低 [1] -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庞大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达60.16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2.9% 为理财销售提供广阔客群基础 [3] - 农商行可通过代销实现多元化营收 在净息差低位背景下 代销理财可丰富产品线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凤阳农商行明确将此作为存款利率下行时期的客户资产配置替代方案 [4][5] 业务合作模式特点 - 产品策略聚焦低风险偏好 县域客群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理财公司主要以R1、R2风险等级的固收类产品为主 并控制资产久期与杠杆水平 [6] - 从单纯代销向生态合作升级 理财公司需根据区域客群属性定制专属理财方案 并与代销银行在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沟通 向"代销+赋能"综合服务模式转型 [6] - 中小银行转向代销应对监管 对于无法申请理财公司牌照的中小银行 由自营理财转向代销成为符合监管要求且维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1]
金融中报观|24家理财公司净利超156亿元 万亿头部玩家喜忧参半
北京商报· 2025-09-02 15:22
行业整体表现 - 24家银行理财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56.67亿元,呈现多数增长、少数下滑格局 [1][2] - 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达2.79万只,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4%,同比增长12.98%,占全市场比例89.61% [5]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深化趋势,头部机构凭借投研、风控、渠道优势巩固地位 [7] 公司盈利表现 - 招银理财以13.64亿元净利润居首位,中银理财13.58亿元、农银理财12.73亿元、兴银理财12.62亿元、信银理财11.96亿元、光大理财10.63亿元构成第一梯队 [2] - 浦银理财净利润同比增幅达76.19%,上银理财增37.35%,渝农商理财增28.26%,中银理财增22.23%,华夏理财增21.73% [3] - 平安理财净利润同比下降41.28%至7亿元,青银理财降35.68%至1.19亿元,建信理财、杭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渤银理财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4] 管理规模情况 - 招银理财以2.46万亿元管理规模稳居榜首,较上年末微降0.04%但较一季度增长971.29亿元 [5] - 兴银理财规模约2.32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34%,信银理财规模突破2.1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跻身2万亿俱乐部 [6] - 宁银理财规模60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95%,中邮理财、杭银理财等公司规模增速超10% [6] 发展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储蓄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迁移 [3] - 机构通过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优化固收+策略提升收益水平 [3] - 母行资本+渠道+投研三位一体优势支撑大型机构发展 [6] - 权益市场回暖及养老理财市场认可度提升带来新机遇 [7]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强化多资产投研能力、产品差异化创新能力、数字化运营效率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7] - 可推出低波动权益系列产品及目标日期/目标风险养老理财产品 [7] - 加强与券商、基金合作开发ETF或指数增强策略降低成本 [7] - 中小机构需通过差异化、精细化和科技化实现突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