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截至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3:23
能源政策与规划 - 国家能源局统筹谋划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1] 新型储能发展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1] - 5年增长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备"巨型充电宝" [1] 氢能产业规模 - 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1]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过全球一半 [1] 人工智能赋能能源领域 - 人工智能成为能源技术革命的"新引擎" [1] - 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作业、油气新资源发现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1] - AI加持下能源产业展现巨大潜力并焕发"新活力" [1]
储能业务驱动 广州智光电气上半年营收增逾三成明显减亏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08:28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约16.43亿元 同比增长31.71%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15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3508万元 减亏幅度38.88%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 同比大幅改善310.74% [3] 业务结构分析 - 储能业务实现营收约11.77亿元 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板块 [6] - 储能设备销售及系统集成业务营收10.60亿元 [4] - 清远独立储能电站实现营业收入11724.84万元 净利润7408.20万元 [4] 产能建设进展 - 广州黄埔永和新型储能产业基地一期投产 二期试产 [4] - 云埔、南沙、永和、增城(在建)四个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大型储能系统产能将达12GWh [6] - 清远独立储能电站二期、三期和梅州平远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处于收尾调试阶段 [4] 技术优势领域 - 在高压级联型储能技术领域出货量居全国前列 [6] - 自主研发储能PCS、BMS、EMS、电池PACK等核心技术与产品 [4] 行业发展态势 - 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 电源新增装机保持快速增长 [5] - 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增加电力供应不确定性 推动新型储能需求 [5] - 构网型储能项目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有效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5] - 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6]
专家解读丨坚持规划引领与创新驱动 积极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8-23 01:20
行业发展成就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从"十三五"末约300万千瓦跨越式增长至2024年底7376万千瓦,行业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3] - 构建新型储能发展政策"四梁八柱",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并针对项目管理、调度运用等领域制定专门政策[4] - 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持续提升,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实现商业化应用,建成30万千瓦、10万千瓦和单体兆瓦级示范项目[5]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接近1000小时,较2023年提升约300小时,迎峰度夏期间发挥重要电力保供作用[6] - 建立央地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绿色新引擎[7] 行业面临挑战 - 电力现货市场价差有限且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单一,无法充分体现新型储能调节资源价值,需加快完善价格机制与容量补偿机制[9][10] - 产业链条长且社会资本投资热情高涨,大量跨行业企业进入需加强产业布局和产能规划引导[11] - 国际竞争加剧且各国加强自主产品研发,需持续鼓励技术创新以保持产业竞争力[12] 未来发展举措 - 编制《"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并统筹源网荷融合[14] -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跟踪宣传试点项目和典型案例,推动各类技术研发应用[15] - 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拓展辅助服务市场品种,建立适应新型储能的容量补偿机制[16] - 推动新能源基地科学配置储能,探索光伏直流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及绿电直连等新模式应用[17]
第十三届能源科学家论坛在包头举行
内蒙古日报· 2025-08-23 00:23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第十三届能源科学家论坛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大会在包头开幕 主题为"智启能源革命·数绘零碳未来" [1] - 吸引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400多位与会代表参加 共同探讨能源创新实践与绿色转型发展 [1] - 包头市能源发展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推动前沿科技成果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1] - 论坛搭建跨领域、多层次的创新合作平台 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 大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共同主办 [2] - 开展主题报告、圆桌对话、平行分论坛、墙报展和项目对接交流活动 [2] 技术成果与产业应用 - 4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能源领域核心议题作权威报告 提供绿色发展建议和战略指导 [1] - 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2位专家推介34项科技创新成果 [2] - 成果覆盖清洁能源、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2] - 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与包头产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为能源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区域资源与战略定位 - 内蒙古拥有"风光双优"的可再生能源禀赋和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 [1] - 为风光制氢、固态储氢等前沿技术落地提供"资源+产业"双重保障 [1] - 正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 [1]
中国电建: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至7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09:22
业务类型经营情况 - 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金额4720.68亿元 同比增长12.94% 其中水电1130.88亿元(增70.03%) 风电1572.26亿元(增68.40%) 抽水蓄能427.69亿元(增3.78%) 太阳能发电1185.09亿元(降29.96%) 火电199.15亿元(降63.82%) 新型储能285.04亿元(无可比数据) [1] - 水资源与环境业务新签合同750.39亿元 同比下降23.31% 其中水利476.34亿元(降23.22%) 水务104.16亿元(增23.28%) 水环境治理53.51亿元(降71.80%) [1] -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业务新签1516.22亿元 同比下降4.82% 其他业务377.05亿元(增22.09%) 其中数字化业务103.37亿元 [1] - 公司新签项目总数5085个 合同总额7361.33亿元 同比增长4.30% [1] 地区分布情况 - 境内市场新签合同5800.50亿元 同比增长0.61% 境外市场1560.83亿元 同比增长20.78% [2] - 境外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境内 境外占比约21.2% [2] 重大签约项目 - 呼伦贝尔阿荣旗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2] - 盐池县耀泰275MW/1100MWh储能发电项目总承包合同 [2] - 华能塔城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施工设备采购合同 [3] - 吴忠聚能300兆瓦/6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及330千伏输变电EPC项目 [4] - 伊宁市卓浩200MW/800MWh升压储能EPC总承包合同 [4] - 国家电投塔城250兆瓦/1000兆瓦时储能配套800兆瓦风电PC承包合同 [4]
新型储能从“拼规模”加速走向“价值深耕”
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 [1][2] - 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2]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固态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在商业应用规模上不断突破 [2] - 宁德时代587Ah储能电芯、阳光电源684Ah储能电芯量产交付 [3] - 远景动力500Ah+储能电芯下线,海辰储能量产全球首款千安时储能电池 [3] 盈利能力与市场表现 - 8家储能上市公司中5家业绩预喜,杉杉股份净利润预计增长810.41%-1265.61% [4] - 上半年储能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高,部分企业订单供不应求 [4] - 1-6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 [4] 资本市场与融资 - 上半年20家相关企业加速资本化进程,募资总额突破1089.3亿元 [5] - 5家储能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5] 市场驱动与转型 - 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不再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前置条件 [6][7] - 行业从"拼规模"走向"价值深耕",技术创新向系统级解决方案拓展 [7] 国际化发展 - 储能企业"出海"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企业超50家 [4][8] - 需推动业务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品牌-全周期服务"升级 [8]
北京前7月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速8.6%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14:41
北京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1] - 汽车制造 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 新型储能 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带动工业稳健增长 [1] 汽车产业 - 汽车产业作为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 [1] - 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2万辆 同比增长1.4倍 [1]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1万辆 超越去年全年总产量 [1] 电子信息产业 - 1-7月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2% [1] - 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产量达169.9亿块 同比增长17.8% [1] - 中芯国际 长鑫集电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1] 智能装备产业 - 1-7月增加值增速达8.6% 持续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1] - 呈现复苏向好 稳步增长发展态势 [1] 高端及新兴产业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38.6%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6倍 [1] - 高端及新兴产业领域持续释放增长活力 [1]
发挥金融力量 绿色转型跑出“加速度”
金融时报· 2025-08-20 02:36
政策支持体系 - 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市分行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健全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倾斜[1] - 该行提出从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产品服务和标准激励四个方面推进措施并梳理配套机制[2] - 推动肥城市出台专项建设方案聚焦盐穴储能、钢铁、化工、锂电新材料等产业转型需求[2] 金融资源配置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肥城市新型储能产业授信规模近200亿元[1] - 绿色贷款余额90.1亿元较年初增长8.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 - 金融机构为新型储能产业审批授信近200亿元保障项目推进[4] 产品创新与融资支持 - 创新"绿色项目贷""碳减排挂钩贷款"等专项产品并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 - 中国银行泰安市分行为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提供7.5亿元绿色项目贷款利率远低于常规项目[4] - 组织金融机构组建"绿色金融业务顾问团"开展企业走访宣讲政策[4] 产业项目进展 - 肥城市落地新型储能产业链项目22个总投资达340亿元[4] - 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于2024年4月首次成功并网发电[4] - 盐穴储能基地建设成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典型示范[1] 组织机制建设 - 与肥城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金融服务管理协作机制[3] - 开展绿色金融特色支行创建活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并纳入评估体系[3] - 建立业务骨干挂职交流机制强化人才保障[3]
人口净增长超11万,青年人为什么选择南沙?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4:56
政策支持 - 南沙区实施"图南筑梦"计划 围绕大学生乐游 乐学 乐业 乐创 乐居提出五大行动共13条措施 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首选地 [3] - 出台"青出于南""图南之智"等专项人才政策 以就业补贴形式推动企业聘用青年人才 [5] - 累计提供32708晚次大学生住宿服务 2025年计划举办不少于12场校园招聘和12场公益活动 [5] 人才增长 - 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底南沙区人口净增长11万人 实有人口近130万 [1] - 2010-2020年青年人口增长16.9万人 增幅达147% 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者从7089人升至17894人 [1] - 2025年已举办94场招聘会 吸引3579家次企业参与 实际招聘14692人 其中大学生7186人 [5] 产业布局 - 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人工智能 半导体 生物医药 新型储能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5] - 龙头企业提供高薪岗位 如广船国际"副总信息师" 广州远正智能"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等百万年薪岗位 [7] - 紫川电子科技公司团队从6人扩至100多人 产值突破亿元规模 服务120多个城市300多个行业客户 [7] 科创平台 - 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 冷泉大科学装置 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等科创载体 [5]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累计孵化师生创业项目超150个 注册公司70余家 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10] - 建成19家港澳青创基地 入驻企业超2600个 其中港澳台侨项目超1300个 带动就业超7000人 [10] 港澳协同 - 实施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 258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南沙执业 27名港澳工程人才获评内地职称 [10] -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与南沙管委会签署联合招才引智备忘录 强化区域协同与资源整合 [8] - 庆盛枢纽构建"环港科大创新区为核心"的科创生态系统 吸引港澳青年与科创企业聚集 [10]
人民日报丨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1.6%
国家能源局· 2025-08-12 09:31
能源投资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 [3] - 东、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 [3] - 新增能源投资呈现"向绿向新"聚集趋势 [3] 新能源发电投资 - 广西、新疆陆上风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翻番 [3] - 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5% [3] - 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70% [3] - 光热发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3] 电力供应保障投资 - 煤电、核电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3] - 华东、华中、内蒙古西部一批电力保供重点煤电项目建成投产 [3] - 电网、抽水蓄能等领域投资保持稳步增长 [3] 能源新业态投资 -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 [3] - 吉林多个在建绿氢项目加快推进 [3] - 充换电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近70% [3] - 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均超过30% [3] 民营企业能源投资 - 上半年民营企业能源投资额同比增长27.8% [3] - 民营企业在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领域投资同比增长均超过40% [3] - 民营企业在充换电基础设施、集中式光伏领域投资同比增长约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