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小锋:加强三地工商对接,涵养湾区城市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36
外贸表现 - 广东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产业合作方向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包括家电、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 通过应用先进技术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 [2]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 强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2] - 布局未来产业 瞄准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赛道 整合制造、科研、人才、金融优势 [2] 区域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外贸规模持续增长 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1] - 大湾区具备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的基础条件 [1] - 会议机制旨在推动三地工商对接融合 已在广州、东莞、香港、珠海等地举办活动 [2]
A股新纪录!“20cm”10连板,人气股狂飙5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06:37
上纬新材股价飙涨及控制权变更 - 上纬新材连续10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超519%,成交超14亿元,刷新A股"20cm"个股连板纪录 [1] - 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取得公司控制权,合计受让29.99%股份及表决权 [1] - 智元恒岳以协议转让取得24.99%股份,致远新创合伙受让5%股权,后续拟通过要约收购增持至37% [1] 智元机器人背景及交易影响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由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联合创立,专注具身智能领域,估值达150亿元,股东包括腾讯、京东等巨头 [2]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成为实控人,公司否认"借壳上市"传闻且未来12个月无重大业务调整计划 [2] - 上纬新材复牌后股价持续上涨,截至7月22日涨停价报48.19元/股,总市值跃升至194亿元 [2] 上纬新材基本面数据 - 公司主营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2020年登陆科创板 [2] - 2024年营业收入14.94亿元(同比+6.73%),归母净利润8868.14万元(同比+25.01%)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2]
惠誉下调美国25%行业前景评级至“恶化”;住房租赁,有“法”可依了;京东两个月投4家具身智能公司;深圳“东方金钰大厦”被拍卖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22:03
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央行开展34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3] - 国务院公布《住房租赁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共7章50条规范租赁市场[8] - 商务部强烈反对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8] - 海南发布跨境资产管理试点细则,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自贸港内金融产品[10] 国际金融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跌0.04%,纳指涨0.38%,标普500涨0.14%[4] - COMEX黄金期货涨1.55%至3410.3美元/盎司,白银期货涨2.02%至39.24美元/盎司[5] - 国际油价微跌:美油跌0.41%至65.78美元/桶,布油跌0.36%至69.03美元/桶[6] - 欧洲三大股指分化:德国DAX涨0.08%,法国CAC40跌0.31%,英国富时100涨0.23%[7] 新能源汽车与科技 -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上半年国内销量211.3万辆(+31.5%),海外47.2万辆(+128.5%)[15] - 京东两个月内投资4家具身智能公司,包括千寻智能、逐际动力等[16] - 文远知行与联想合作推出HPC 3.0计算平台,自动驾驶套件成本降50%[26] 资本市场动态 - 东方电气H股盘中暴涨超700%后回落,市场质疑非"乌龙指"所致[19] - 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保荐机构含中金、瑞银等[24] - 中国石化资本投资凤登绿能环保,布局"无废园区"建设[23] 消费与零售 - 叮咚买菜发布"4G"战略,汰换4000支平庸商品,"好商品"SKU占比达40%[20] - 京东首家自营外卖门店"七鲜小厨"开业,已售超800单[17] - 靓家居宣布停止经营,启动债权登记程序[30] 上市公司公告精选 - 广哈通信拟定增募资7.5亿元用于智能调度系统建设[37] - 高德红外签订6.85亿元装备采购合同[38] - 沃华医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3.16%[38] - 中亚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27%股份[39]
大转折!中国VC/PE重启美元募资
搜狐财经· 2025-07-21 15:04
中国VC美元募资重启 - 多家头部VC机构集体重启美元基金募资,计划总额超20亿美元,若计入年初启明创投募资则接近30亿美元,为2019年后最大规模美元资本回流 [2] - 参与机构包括光速中国、Monolith砺思资本、黑蚁资本等,聚焦深科技、AI、新消费及出海赛道 [2] - 香港IPO市场复苏(2025年迄今融资额同比激增)及中国硬科技突破(如大模型、机器人)是主要动因 [2] - 机构调整募资策略:降低美资占比,引入中东、东南亚主权财富基金及家族办公室资金,利用香港SPV架构和QFLP通道 [2] 国内母基金与专项基金动态 - 广西首只工业创投类母基金落地,出资方涵盖政府引导基金、国有企业及社会资本,总规模可观 [3] -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完成三关募集,金额达7.28亿元,LP包括卓胜微、迈为股份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 [3] VC/PE管理费体系变革 - 传统"2%管理费+20%业绩分成"模式被多元化方案取代: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费降至1.5%,早期基金维持2%,成熟期基金1.5%成常态 [4] - 计费方式改为按实缴规模或"按项目扣款",管理费与投资进度、回报挂钩,业绩分成需年化收益达6%-8%才可计提 [4] - 国资占比88.8%的LP结构推动费率改革,多地通过收益让利、放宽返投等激励GP [4] 新能源与硬科技融资案例 - 锂泰新能源获中科创星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锂电池火灾抑制剂产业化及智慧消防系统研发 [5]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京东领投),资金用于VLA模型迭代和机器人硬件升级 [6] - 众擎机器人连获近10亿元融资(小鹏、京东等参投),资金用于人形机器人PX5量产及具身智能应用落地 [6] - 晶环嘉远能源获数千万A+轮融资(国家电投等投资),资金用于光伏回收产线建设及技术研发 [7] - 昆山协鑫光电完成近2亿元C+轮融资,资金用于钙钛矿技术研发及业务拓展 [7] IPO市场动态 - 北芯生命科创板IPO过会,计划募资9.52亿元用于心血管诊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建设 [9] - 悍高集团开启新股申购,发行价15.43元/股,募资投向智慧家居五金制造基地 [9] - 乐摩物联等3家公司港股招股书失效,需更新财务数据后重新递交 [10]
千寻智能获近6亿元PreA+轮融资
快讯· 2025-07-21 02:05
融资情况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 [1] - 京东领投本轮融资 [1] - 中网投 浙江科创母基金 华泰紫金 复星锐正等机构跟投 [1] - Prosperity7 Ventures和顺为资本等老股东超额追加投资 [1] - 高鹄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1] 公司背景 - 千寻智能为具身智能领域企业 [1] 投资方构成 - 本轮融资由产业资本京东领投 [1] - 国家级投资平台中网投参与投资 [1] - 地方政府基金浙江科创母基金参与投资 [1] - 知名金融机构华泰紫金和复星锐正参与投资 [1] - 国际风险投资机构Prosperity7 Ventures继续加码 [1] - 专业投资机构顺为资本持续增持 [1]
快讯|中国将在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夺冠;人形企业中标9051.15万元订单;日本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创五年新高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1 01:57
优必选中标机器人订单 - 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刷新业内单笔中标金额纪录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业务收获期,此前智元、宇树已拿下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订单 [1] 欧洲低重力四足机器人研究 - 挪威科技大学开发的四足机器人Olympus在模拟火星重力(地球重力的1/2.5)环境下测试跳跃能力 [4][5] - 机器人采用四条"双"腿结构,底部带爪状贴片,低重力下跳跃高度显著优于地球环境 [4] - 欧洲航天局ORBIT设施通过浮动平台实现二维微重力模拟 [5] 中国战队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突破 - 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包揽RoboCup类人组成人尺寸组冠亚军,首次实现中国战队夺冠 [7][9] - 两支战队均使用国产机器人加速进化T1,小型尺寸组决赛由清华大学TH-MOS队(使用国产K1机器人)对阵德国队 [9] maxon集团战略投资 - 瑞士maxon集团收购德国Synapticon少数股权,后者为智能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 [10][12] - 合作目标为开发集成功能安全的高性能驱动解决方案,现有客户已受益于双方技术组合 [12] 日本汽车行业自动化进展 - 2024年日本汽车行业将部署1.3万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11%,创2020年以来新高 [13][15] - 日本机器人产量占全球38%,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达1,531台/万名员工,全球第四 [15] - 全球70%机器人安装量集中于日本、中国、德国、美国、韩国五国 [15]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列举工业机器人、服务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超80家企业 [20][21][22][23][24]
大牛扎堆进入具身智能,智驾不香了吗?丨车圈脉动 Vol.6
虎嗅· 2025-07-21 01:28
自动驾驶人才转向具身智能领域 - 前华为车BU首席科学家陈亦伦、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负责人李震宇联合创立的"它石智航"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具身智能领域最大天使轮纪录 [1] - 地平线创始成员余轶南、原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刘方等人入局具身智能创业 [1] - 中国具身智能领域创业公司超过300家,创始团队多为企业的AI、自动驾驶技术高管 [1] 具身智能赛道吸引力 -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 [2] - 具身智能领域创业公司数量已超过300家,超过2018年创业造电动车的公司数量 [2] - 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岗位需求同比激增409%,5年以上经验者月薪5万仍"一人难求" [6] - 清华、北大学历只是面试门槛,美国卡耐基梅隆、普渡大学等院校毕业的博士更抢手 [7] 技术复用性 - 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都需要基于对环境的交互,借助海量传感器数据感知外部信息,实时构建环境模型 [3] - 特斯拉的机器人Optimus项目利用了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视觉、导航和AI算法技术 [4] - 机器人大脑模型的主流技术路线VLA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广泛应用 [5] 行业变革 - 2024年开始,端到端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模块化流程,车企缩减高阶智驾编制,尤其是感知团队 [8] - 智能驾驶已有较为清晰的技术实现路径,而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路径尚不清晰 [9]
140位投资人眼中的2025上半年
钛媒体APP· 2025-07-18 11:57
市场情绪与投资节奏 - 一级市场呈现"理性回暖"态势,投资人表现出"带着冷静的信心",出手节奏加快但标准更高[2] - 2025年上半年"零出手"机构比例大幅下降,部分活跃VC基金已投资接近15个或更多新项目[4] - 超过1/3投资人计划未来6个月内"显著增加"出手次数,"显著减少"比例较去年Q3下降超10个百分点[18] 赛道热度与估值变化 - AI与具身智能仍是最热赛道,但估值分歧加剧,部分具身项目A轮估值达10亿人民币但商业回报路径不清晰[6][7][20] - 消费、半导体、新能源板块呈现"低估中的机会",消费赛道因港股消费股反弹出现结构性抄底窗口[7] - 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赛道活跃度从第一位降至第三,新能源与新材料、新能源车与医疗赛道整体低迷[24] 退出路径与港股IPO - 港股超越A股成为最主流退出通道,过半人民币机构倾向推动被投企业港股IPO[8] - 推动港股IPO三大原因:流程确定性高、流动性改善明显、发行估值合理[13] - 近50%投资人预计2025年港股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将超去年同期,70%受访者已推动企业加快IPO准备[15] 医疗投资策略转变 - 医疗投资从"冷观"转向"精选",形成三大策略:聚焦盈利项目、关注AI+医疗交叉创新、采用PE+并购逻辑[25][27] - 仿制药、器械、专科医院等盈利项目受青睐,AI4S、AI制药、脑机接口等科技+医疗方向成为焦点[27] 出海战略与区域变化 - 北美市场关注度从17%降至8.8%,东南亚与欧洲成为重点区域,东南亚因市场准入灵活、并购机会丰富受关注[29] - 34%投资人关注绿地投资形式出海,新能源领域出现投资海外电站资产趋势[33] - 品牌与文化类出海项目受关注,如AI玩具、智能硬件等产品,要求收入达5亿以上且具备出海属性[33] 具身智能与AI领域 - 具身智能赛道因融合AI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吸引多家机构入局,但多数公司仍停留在demo阶段[20] - 投资人开始关注具身模型真实任务解决能力及商业化收入,同时聚焦芯片、关节等上游技术壁垒领域[20] - AI Agent方向关注度显著上升,尤其看好面向C端或Prosumer群体、具备出海能力的产品公司[22]
上纬新材7连板股价创新高
深圳商报· 2025-07-17 16:37
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7月17日收盘报27 89元/股 涨幅20 01% 成交额4355万元 总市值112 5亿元 [2] - 复牌后连续7个交易日"20cm"涨停 区间累计涨幅达259% [2] - 最新市盈率105 71倍 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23 78倍 [2] 控制权变更 - 智元机器人计划通过持股平台以21亿元收购公司控制权 采用"协议转让+主动要约"方式 [3]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邓泰华 [3] - 今年以来A股约75家公司筹划控制权变更 复牌后5日平均涨幅不足6% 仅3只个股涨幅超60% [3] 上涨驱动因素 - 智元机器人是具身智能领域"独角兽" 自带高成长性标签 明星公司入主带来想象空间 [3] - 交易方案采用"真金白银"实质性投入 与"杠杆买壳"模式形成鲜明反差 [3]
论具身智能的持久战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17 14:22
行业变革趋势 - 汽车行业技术变革分为三场:电动化接近尾声、智能化进行中、工厂无人化处于早期概念探索阶段[1] - 某头部车企成立无人工厂战略委员会,由CEO亲自领导,探索具身智能在工厂无人化中的应用[1] - 工厂无人化是大型工业企业的终极目标,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复杂度[1] 技术发展阶段 - 具身智能目前处于"不堪用"阶段,连可演示的demo都难以实现[2] - 技术成熟度划分为堪用、可用、好用三阶段,当前尚未达到最低标准[2] - 头部公司虽获融资但保持审慎,未大规模扩张团队[4][12] 硬件挑战 - 灵巧手存在成本与寿命矛盾:15自由度以上产品价格超万元但寿命仅数周[6] - 电机控制精度随使用时间下降,导致动作偏差[6] - 机器人本体存在散热问题,长时间任务可能导致失控或宕机[7] - 边缘算力不足,难以支持大参数模型部署[8] 软件与算法瓶颈 - 训练数据采集难度大、成本高,难以形成有效迭代闭环[9] - VLA模型在特定任务表现优异但缺乏跨场景泛化能力[10] - 算法在不同硬件平台间迁移困难,数据无法共享[11] 行业竞争格局 - 融资能力被视为核心竞争要素,算法壁垒易被突破[16][21] - 自动驾驶经验显示算法优势仅能维持6-12个月,通过人才流动快速扩散[17][18] - 头部公司通过资金储备实现永续经营,部分企业理财收入可覆盖运营成本[15] 发展策略 - 行业需采取持久战策略,避免重蹈自动驾驶领域盲目烧钱的覆辙[13][22] - 技术突破拐点尚未显现,探索周期充满不确定性[12] - 资本寒冬风险已被部分头部公司通过审慎财务管控规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