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火箭飞行试验任务失利,“中国版Space X”蓝箭航天道歉!公司估值200亿元,已启动IPO辅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5:11
公司近期事件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于8月15日飞行试验失利 具体原因正在分析排查 [1][2] - 公司就任务失利向客户致歉 承诺基于飞行数据全面开展故障归因与技术改进工作 [2][3] - 公司致力于液氧甲烷火箭研制和发射能力建设 持续推进后续型号研制与发射工作 [3] 公司业务与技术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同时掌握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关键技术及研制保障能力的民营企业 [8] - 拥有全球首款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 并完成两次垂直起降回收试验 [7][8] - 自主研制我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三号" 预计2025年具备首飞能力 [8][9] 公司财务与资本运作 - 公司估值达200亿元 位列《2025全球独角兽榜》第418位 [7] - 2023年及2024年净亏损额分别达11.77亿元和10.15亿元 [7] - 已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竞逐"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 [6] 股权结构与战略调整 - 创始人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持有公司14.68%股份 [7] - 碧桂园于2024年4月以13.05亿元对价出售所持11.063%股份 完成后不再持有公司权益 [8] 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 公司是国内首家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 [8] - 具备从关键技术、产品到试验设施的全产业链交付能力 [8] - 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最早完成民商火箭发射链路及液体火箭发射的企业之一 [9]
突发!火箭飞行试验任务失利,最新情况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5 13:44
任务执行情况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于8月15日9时17分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 但火箭飞行异常导致任务失利 具体原因正在分析排查中 [1] - 本次任务是朱雀二号改进型的又一次飞行检验 航天工程具有高复杂性和高挑战性 每一次任务都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工程成熟的重要实践 [1] - 公司将基于全部飞行数据全面开展故障归因与技术改进工作 并在调查过程中保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1] 公司回应与承诺 - 公司向任务客户表示诚挚歉意 向提供支持的相关部门及合作伙伴表示衷心感谢 [1] - 公司始终致力于建设覆盖设计、制造、试验、发射的液氧甲烷火箭研制和发射能力 [2] - 公司将与产业链伙伴一道推进中国商业航天能力建设 秉持严谨务实态度稳步推进后续型号研制与发射工作 [2] 行业背景 - 公司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
突发!火箭飞行试验任务失利,最新情况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5 13:14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失利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于8月15日9时17分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 但火箭飞行异常导致任务失利 具体原因正在分析排查 [2] - 本次任务是朱雀二号改进型的又一次飞行检验 航天工程具有高复杂性和高挑战性 每一次任务都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工程成熟的重要实践 [2] - 公司将基于全部飞行数据全面开展故障归因与技术改进工作 并在调查过程中保持信息公开与透明 [2] 蓝箭航天的发展战略 - 公司始终致力于建设覆盖设计、制造、试验、发射的液氧甲烷火箭研制和发射能力 [3] - 公司与产业链伙伴一道不断推进中国商业航天能力建设 [3] - 公司将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稳步推进后续型号研制与发射工作 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
ST华通:全资子公司参与投资私募基金 主要投资商业航天、卫星通信等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1:01
公司投资动态 - ST华通全资子公司无锡七酷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投资无锡苍穹一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认缴出资1400万元 占出资总额的45 16% [1] - 合伙企业主要投资方向为商业航天和卫星通信技术产业相关领域 [1] 行业布局 - 此次投资显示公司正通过基金形式布局商业航天及卫星通信技术产业赛道 [1]
超捷股份:公司商业航天领域主要方向为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包括壳段、整流罩、燃料贮箱,发动机阀门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6:27
公司与中科宇航的合作 - 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主要方向为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包括壳段、整流罩、燃料贮箱,发动机阀门等,属于大型部件产品 [2] - 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行业头部商业航天火箭公司 [2] 投资者关注点 - 投资者询问中科宇航上市是否对公司的商业航天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2]
【掘金行业龙头】服务器+商业航天,服务器电源模块供货行业头部品牌,细分产品销量全国第一,全球前三,这家公司系火箭院合格供应商
财联社· 2025-08-15 04:12
行业与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于服务器电源模块和商业航天领域 在服务器电源模块领域供货行业头部品牌 细分产品销量全国第一 全球前三 [1] - 公司与火箭院建立合作关系 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1] - 公司通过战略入股方式与德国百年名企达成合作 [1] - 公司控股子公司是电源行业领先企业之一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服务器电源模块领域具有显著市场地位 细分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在全球市场也位居前列 [1] - 公司产品和技术能力得到行业头部品牌认可 成为其供应商 [1] 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拓展商业航天领域 与火箭院建立合作关系 [1] -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方式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 提升国际竞争力 [1]
微光启航获数千万融资,用碳纤维技术革新火箭,挑战2万元单公斤入轨成本|硬氪首发
36氪· 2025-08-15 01:16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北方某产业机构 资金用于组建团队和加速核心技术落地[1] - 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液氧甲烷核心技术的WG-1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复用运载火箭 同时是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1] - 核心团队由火箭总师 发动机总师等国家级研究员领衔 累计完成50多种重点型号飞行试验 创始人高欢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项目负责人[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2020-2024年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22.9% 预计2025年产值达2.8万亿元[1] - 全球各国加紧布局商业航天领域 太空资源遵循先到先得原则 行业预计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成熟期[1][2] - 运载火箭成本下降将解锁10倍应用场景 目前全球运力严重不足 存在同质化竞争 高成本低效率 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三大痛点[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华光一号发动机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液氧甲烷技术 燃料燃烧效率达99%以上 火箭运载能力提升30%[5] - 发动机比冲达323秒(海平面) 室压25MPa 技术参数对标SpaceX猛禽2代[6] - 创新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覆盖90%火箭结构 使运载能力提升10% 经济效益提升25%[6] - 已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测试 正推进3.8米直径贮箱研制[7] 成本控制目标 - 通过3D打印 自动铺丝等增材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7] - 目标将单公斤入轨成本降至2万元以下(一次性使用) 回收复用成本降至5000元以下 综合成本降低50%[7] 产品研发进展 - 微光一号火箭已完成贮箱样机制造 水压试验 密封试验 液氧试验等关键测试[8] - 发动机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及多次迭代 计划2024年底进行半系统试车[8] - 火箭首飞时间定为2028年 2030年实现回收复用目标[8] 投资机构评价 - 投资方认可大航天时代发展机会 认为团队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革命性创新能力 技术路线符合发展趋势[9]
商业航天领域近半月内的第三家,中科宇航启动上市辅导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22:39
公司IPO进展 - 公司于8月12日在广东证监局办理科创板IPO辅导备案 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 - 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 - 是近半月内第三家启动IPO的商业航天企业 此前有蓝箭航天和屹信航天[1] 政策支持背景 -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重启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 首次将商业航天纳入支持范围[1] - 2025年7月国家航天局发布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通知 要求构建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体系[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 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孵化的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火箭企业[2] - 主营业务包括系列化中大型火箭研制 定制化宇航发射 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2] - 已形成设计-试验-生产-发射全链条体系 拥有国内唯一自主建设运营的固体与液体火箭共用综合性厂房[2] - 2022年7月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成功首飞 实现一箭6星发射[2] - 力箭一号累计将63颗卫星超6吨载荷送入预定轨道[2] - 在民商火箭发射服务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 业务覆盖中国 欧洲 北美 南亚 中东等区域[2] - 2023年启动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研制 2025年8月6日力擎二号11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半系统试车[2] 财务与融资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43亿元 净利润-7.48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24.13万元 净利润-3.11亿元 经营状况稍有好转[3] - 累计完成8轮融资 2023年C轮融资6亿元 2024年C+轮融资6000万元[3] - 2024年12月注册资本从4685万元增至3.6亿元 增幅668%[3] -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股权转让项目计算 公司估值超百亿元[3] - 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公司估值达110亿元[3] 股权结构变化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全资子公司中科力森转让公司285.4054万股股份 占比0.7928%[3] - 转让底价8800.08万元[3] - 新增5名董事强化公司治理[3]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看中国经济之“新”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3
实验正进入关键环节——经透射电镜5000倍放大,固态电池内部短路的全过程被精准捕捉。今年7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王春阳带领团队成功揭示固态电池短路机理,为新型固态电池的开发提供 了理论依据。 向新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城市更新……这些都是向新向好之"表"。细究其"里",则是发展理 念之新、发展格局之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 局"。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中国,活力澎湃;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 造。" 打造新引擎——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3年前,由政府推动、产业主导的创新创业平台"科大硅谷"在安徽合肥创办。如今,这里集聚科技型企 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7000家,引育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突破2500亿元。 "我们加速培育'基 ...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验正进入关键环节——经透射电镜5000倍放大,固态电池内部短路的全过程被精准捕捉。今年7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王春阳带领团队成功揭示固态电池短路机理,为新型固态电池的开发提供 了理论依据。 "我们发现,在锂离子输运过程中,固态电解质中的缺陷会诱导锂枝晶生成,并贯通形成微米级导电通 道,使'软短路'最终演变为'硬短路',导致电池失效。"王春阳说。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中国,活力澎湃;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 造。" 打造新引擎—— 向新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城市更新……这些都是向新向好之"表"。细究其"里",则是发展理 念之新、发展格局之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 局"。 近期,国内固态电池研究取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