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面板
icon
搜索文档
JDI或退出苹果供应链 惠科接盘OLED工厂
犀牛财经· 2025-09-23 10:18
此次接手JDI工厂的惠科(HKC)是中国显示面板领域的重要厂商,此次收购JDI部分液晶设备,被视为惠科扩张产能和技术布局的举措。惠科通过接手成熟 OLED设备,可快速提升自身在高世代线领域的生产能力,同时降低研发成本。 据悉,JDI的未来战略将聚焦于车载显示器、传感器及半导体封装等高附加值领域,并转型为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通过外包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此 外,JDI车载业务已分拆为独立公司,试图通过专业化运营开拓新客户。 JDI近年来经营压力持续加大,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2024财年营收同比下滑超两成,传统LCD业务收入减半,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在收缩。而被JDI寄 予厚望的下一代OLED技术量产计划多次推迟,逐渐落后于中韩面板企业。为缓解压力,JDI已启动全球裁员计划,日本国内员工规模缩减近六成。 近日有消息称,JDI将旗下负责Apple Watch OLED面板生产的茂原工厂出售给中国惠科公司,这座原计划明年停产的工厂可能提前至年内关闭。此次JDI资 产处置被业界视为缓解长期财务压力的行为,同时也表明JDI或许将退出这个曾经全盛时期3800亿日元收入的苹果智能手表屏幕供应链。 ...
群智咨询: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约1.2亿片 同比增长5.6%
智通财经· 2025-09-23 10:00
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总量达1.2亿片 同比增长5.6% 其中前装市场占比88.5% [1] - 季度备货节奏变化 一二季度基本持平 市场规模维持高位 反映汽车行业需求韧性及平稳调整期特征 [1] - 汽车行业销量增速放缓制约面板需求大幅增长 但智能座舱作为核心竞争卖点推动高端化需求释放 [1]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头部高度集中、梯队界限清晰"特征 第一梯队京东方及天马双雄领跑 第二梯队差异化突围 中小厂商依靠细分领域优势生存 [1] - 京东方上半年出货量2160万片 同比增长8.2% 市占率18.1% 产品覆盖a-Si LCD/LTPS LCD/Oxide LCD/OLED/Mini LED等多技术方向 [1] - 天马上半年出货量2100万片 同比增长24.7% 市占率近20% 产品从仪表盘延伸至电子后视镜/HUD等新兴场景 [2] - 友达通过收购BHTC完成产业链整合 上半年出货1240万片 同比增长6.5%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营收增长 [2] - LG显示依托LTPS LCD及OLED产线出货970万片 日本显示JDI出货量缩减至890万片 同比下降15.8% [3] - 其他厂商包括龙腾光电/群创/夏普/信利/TCL华星/三星显示等依靠细分领域或成本控制寻求差异化突围 [3] 厂商具体表现数据 - 京东方前装市场出货量1530万片 总出货量2160万片 同比增长8.2% [4] - 天马前装市场出货量2100万片 总出货量2100万片 同比增长24.7% [4] - 友达前装市场出货量1240万片 总出货量1240万片 同比增长6.5% [4] - LG显示前装市场出货量960万片 总出货量960万片 同比增长12.3% [4] - 日本显示JDI前装市场出货量890万片 总出货量890万片 同比下降15.8% [4] - 其他厂商前装市场出货量3810万片 总出货量4550万片 同比增长0.9% [4] 未来市场展望 - 2025年全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增长4.0% 达2.4亿片 [6] - 市场面临短期需求脉冲式增长与长期发展不确定性交织局面 车企下半年或加码冲量策略拉动面板需求 [6] - 2026年汽车市场受政策/消费/供应链三重变量制约 可能呈现增速放缓与结构优化态势 [6] - 面板厂商需警惕被动扩产风险 避免库存积压与价格战 需优化产能布局并构建柔性供应链 [6]
面板价格观察 | 9月电视面板价格持平,笔电面板需求第三季预估将季增5.1%
TrendForce集邦· 2025-09-23 09:04
2025年9月面板价格趋势 - 电视、显示器、笔电面板价格全面持平 与8月相比无变化[5][7][8][9] - 电视面板需求动能转强 品牌客户为年末促销预作准备 代理商增强备货[5] - 面板厂积极生产应对需求回暖 但同步拟定10月减产计划以应对后续动能放缓[7] 面板细分市场动态 - 电视面板价格全面持平 65英寸Open-Cell均价173美元 55英寸124美元 43英寸64美元 32英寸35美元[4] - 显示器面板需求动能放缓 面板厂不愿生产处于亏损状态的主流尺寸规格 FHD等主流尺寸供应吃紧[8] - 笔电面板需求维持强劲 第三季预估季增5.1% 品牌客户忽略关税议题影响 优先稳固面板数量[9] 价格数据详情 - 27英寸显示器(IPS)均价63美元 23.8英寸(IPS)均价49.9美元[4] - 17.3英寸笔电(TN)均价38.3美元 15.6英寸(Value IPS)均价40.3美元 14英寸(TN)均价26.9美元 11.6英寸(TN)均价25.1美元[4] - 所有尺寸面板月度价格变化均为0.0% 维持稳定态势[4] 行业展望 - 第四季面板需求可能出现显著下滑 若需求明显下滑 笔电面板跌价压力可能浮现[9] - 面板厂目前优先稳固客户关系 不敢贸然提出涨价想法[9]
不停机、不投料,今年液晶电视面板龙头企业拟国庆放假约一周
第一财经· 2025-09-23 00:36
行业动态 - 中国大陆液晶电视面板厂商计划在国庆假期期间对生产线放假约3至7天 以主动控制产量 [3][4] - 行业龙头TCL华星部分生产线放假5至7天 京东方部分生产线放假5至7天 惠科三条8.6代线放假5天 夏普广州10.5代线计划放假8天 [3] - 10月液晶电视面板整体产能利用率预计从9月的90%左右下降至80%以下 [3] 价格走势 - 面板厂商通过国庆放假控产 旨在稳定10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 预计环比9月维持持平 [1][3][5] -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于8月止跌企稳 9月价格环比8月持平 [5] - 行业希望第四季度面板价格有机会上行 目前处于横盘阶段 [4] 产能利用率变化 - 2021年10月液晶电视面板产能利用率为88% 2022年10月因减产降至68% [3] - 2023年10月产能利用率为77% 2024年10月预计为79% 今年10月预计同样维持79% [3] - 放假期间生产线不停机 仅不投料 [3] 市场背景 - 中国大陆面板龙头企业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占比已超过70% [4] - 9月中国大陆面板厂电视面板出货量预计达年内高点 国庆控产有助于双11大促备货关键窗口期的价格稳定 [4] - 行业防范四季度电视面板采购需求回落对面板价格形成压力 [4]
和辉光电-U大宗交易成交1000.00万股 成交额274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3:32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22日大宗交易成交量1000.00万股,成交金额2740.00万元,成交价2.74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0.72% [2] - 买方为中信建投证券总部,卖方为国泰海通证券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营业部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3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8300.00万元 [2] 股价及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2.76元,下跌0.72%,日换手率1.90%,成交额3.02亿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66.80万元 [2] - 近5日股价累计下跌0.36%,资金合计净流出9870.50万元 [2] 融资余额数据 - 最新融资余额3.72亿元,近5日减少42.58万元,降幅0.11%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注册资本138.09亿元人民币 [3]
2025年9月面板价格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2 09:08
面板价格趋势 - 2025年9月电视、显示器、笔电面板价格均与前月持平,与预期一致[2] - 65吋电视面板均价173美元(最低167美元,最高176美元),55吋均价124美元(最低118美元,最高127美元),43吋均价64美元(最低62美元,最高66美元),32吋均价35美元(最低34美元,最高36美元)[4][5] - 27吋IPS显示器面板均价63美元(最低57.6美元,最高65.8美元),23.8吋IPS均价49.9美元(最低47.1美元,最高51.4美元)[4][6] - 15.6吋Value IPS笔电面板均价40.3美元(最低38.6美元,最高41.9美元),14.0吋TN面板均价26.9美元(最低26.4美元,最高28.1美元),11.6吋TN面板均价25.1美元(最低24.2美元,最高26.5美元)[4][7][8] 行业技术论坛议程 - 论坛涵盖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MiP与COB技术对超高清显示发展的机会解析、玻璃基Micro LED显示技术创新路径等议题[9][10] - 参与机构包括雷曼光电、国星光电、晶芯科技、时代华影、TCL华星、晶能光电、诺瓦星云、鸿石智能、爱思强中国、影目科技等企业[9][10] - 议题涉及LED电影屏现状与前景、硅衬底GaN技术加速Micro LED微显商用化、AI助力AR眼镜破圈、全球LED显示屏市场机遇与挑战等方向[9][10]
最新面板价格趋势(2025年9月)
TrendForce集邦· 2025-09-22 09:04
| 1 In Active Pr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用别 | 尺寸 | 分辨率 | 出货型态 | | | 液晶显示屏价格 | | | | | | | | 作 | 皇 | 均价 | 与前月差异(%) | | | | 65" W | 3840x2160 | Open-Cell | 167 | 176 | 173 | 0.0 | 0.0% | | 电视 | 55" W | 3840x2160 | Open-Cell | 118 | 127 | 124 | 0.0 | 0.0% | | | 43" W | 1920x1080 | Open-Cell | 62 | ୧୧ | 64 | 0.0 | 0.0% | | | 32"W | 1366x768 | Open-Cell | 34.0 | 36.0 | 35.0 | 0.0 | 0.0% | | | | | 1 | | | | 4 | | | 桌上显示器 | 27"W (IPS) | 1920x1080 | LED | 57.6 | ...
不止三折叠,中国给高端屏立标杆|供应链隐形冠军
钛媒体APP· 2025-09-22 07:08
中国显示面板行业全球地位 - 中国大陆显示面板市场规模达3962亿元 全球占比68.2% 在LCD领域实现绝对领先 [1] - 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中国厂商出货量份额占比51.7% 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4] - 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完成从"缺屏少芯"到"全球最大面板制造基地"的跨越 [1] OLED技术发展趋势 - AMOLED智能手机面板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约4.2亿片 同比增长0.2% [4] - OLED在手机、车载显示等行业加速渗透应用 更多高端旗舰产品选择中国屏 [3] - 车载OLED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4.8亿美元扩大到2027年21.8亿美元 [9] - 全球OLED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2028年预计达900万片 [9] 天马公司市场表现 - 柔性OLED手机显示市占全球第三、国内第二 LTPS手机显示模组市占自2018年起保持全球第一 [3] - 2025年上半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6.6% 市场份额10.8% 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4] - 实现柔性AMOLED旗舰手机显示产品在国内头部品牌全覆盖 [10] 天马技术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15.7亿元 主要应用于柔性AMOLED等技术产品 [10] - 开发G形态三折显示屏 搭载SLOD显示技术 功耗降低30% 寿命是Single的4倍以上 [11] - TM18工厂投入480亿元 是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第6代柔性AMOLED工厂之一 [15] 天马盈利能力改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74.75亿元 同比增长9.93% 归母净利润2.06亿元 同比扭亏 [20] - 柔性AMOLED手机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改善超50% [15] - AMOLED业务需要继续推进降本 提升盈利水平 [20] 天马高端技术突破 - 推出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 主打护眼、高刷及通透显示 [16] - 全局高亮度达2500nits 峰值亮度达8000nits 广色域覆盖95% BT.2020 [17] - 量产能力支持165Hz 研发能力可拓展至240Hz 搭载LTPO 3.0技术 [19] - 有害蓝光占比降至4.7% 实现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 [16]
深天马新一届核心管理团队正式确立 年内多家电子深企高管变动
深圳商报· 2025-09-22 07:07
公司高管变动 - 天马微电子董事会选举成为担任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 其持有公司7700股股份 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无关联关系[1] - 天马微电子聘任王磊担任公司总经理 其持有公司7800股股份 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双学位及工商管理硕士学历[1] - 中国电子集团任命李立功担任党组书记及董事长 公司拥有18.9万员工和25家上市公司 总资产达4336亿元[2] - 康佳集团正式成为华润集团旗下业务单元 新一届董事会6名非独立董事中4名有华润背景 5名高管中2名有华润背景[2] 公司业务概况 - 天马微电子为全球提供客制化显示解决方案 核心业务为手机显示和车载显示 IT显示为快速增长业务[1] - 中国电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网信事业骨干企业 业务覆盖全球6大洲60多个国家地区 连续14年入选世界500强[2] - 康佳集团举行专业化整合发布会 与重要合作伙伴签署深化合作协议[2] 高管背景信息 - 天马微电子董事长成为2007年加入公司 从技术岗位逐步晋升 职业生涯覆盖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领域[1] - 天马微电子总经理王磊1993年加入公司 历任主任工程师 工程总监 子公司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等职务[1]
手机厂商与面板巨头加深捆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4:47
行业合作模式转变 - 手机厂商与面板供应商关系从传统采购转向深度共创 手机厂商深度介入屏幕技术定义 研发和生产环节 与面板厂商形成联合研发 深度定制和独家供应的战略伙伴关系 [2][4] - 合作模式加速技术迭代并重塑全球显示面板行业权力格局 推动供应链从线性单向链条重构为网状双向产业联盟 [2][8] 具体合作案例 - OPPO与天马独家定制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 采用双产线模式 OPPO投入超10亿资金建立显示科学产线 掌控屏幕设计 发光材料定制 驱动芯片研发到封装生产调试全流程 [1][4] - 小米与TCL华星成立创新显示联合实验室 形成技术预研 标准定义 联合开发到规模量产闭环 实验室二期于2025年7月揭幕 缩短新技术落地周期 [5] - 苹果通过严苛标准和巨大订单牵引三星显示技术创新 主导行业技术走向 例如推动LTPO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并采用供应商多元化策略引入LG Display和京东方制造控制下竞争 [5][6] 技术竞争焦点变化 - 屏幕竞争从分辨率 刷新率等宏观参数转向底层微观技术 例如天马和OPPO通过自研算法和芯片级校准实现1nit超低亮度精准控光 [10] - 联合研发模式将市场需求与技术实现路径对齐 大幅缩短从实验室到货架的时间 [10] 市场份额与产业格局 -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突破70% 为手机厂商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强议价能力 [8] - 国产手机品牌与国产面板厂商深度捆绑 既是商业选择也是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举措 [10] 合作模式特点 - 新模式形成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手机厂商提供市场需求 产品定义和海量订单 面板厂贡献材料工艺专业能力 [9] - 深度合作将屏幕从外部采购黑盒转变为完全自主可控可深度定制的白盒 构建手机厂商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