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基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凤阳县鑫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29 01:25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凤阳县鑫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沈学群,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科技中介服务;生物基材料制造;耐火材料生产;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 息咨询服务);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建筑用石加 工;建筑材料销售;涂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涂料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生产(不 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金属矿石销售;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除许可业务 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公司问答丨凯赛生物:公司正在开发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电池上盖的应用
格隆汇APP· 2025-09-28 08:15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正在开发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电池上盖的应用 [1] - 公司同步建设相关生产线 [1] - 公司材料尚未用于固态电池封装 [1]
又一生物基材料企业,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DT新材料· 2025-09-25 16:05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www.bio-basedlink.net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 获悉,近日, 象生科技近期宣布连续完成两轮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AI催化技术平台建设、产品研发、产线拓展 及智能工厂建设。 象生科技成立于2024年1月,团队成员来自布朗大学、剑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创始人于超2020年作为江苏特聘教授回国,投入到AI纳 米催化和多相流微反应器的工程化研究与落地。 象生科技从一开始瞄准 高阻隔包装场景 ,并通过自研的多相微流矩阵反应平台降低生产成本,为 复杂化学反应设计高度集成化系统 。 平台通过 构建 起 AI催化材料设计平台及实验数据库 , 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并 通过 流体模拟 的手段,提升混合效率并减少压力损失,最终 实现FDCA的 一步法制备 ,提升收率、产率和工艺稳定性,并降低生产和三废处理成本。 象生科技基于自研平台,研发 生物酶及纳米催化剂 , 实现FDCA、PEF量产,并为多家产业客户提供微流工艺开发及量产服务 。目前产品及技术服务 已在 功能聚酯薄膜及纤维、纳米涂料、有机光电等领域落地 , 与多家五百强企业供应链达成产品合作意 ...
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交付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3:05
产品创新与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在上海寰宇青岛箱厂正式交付 关键部件采用凯赛生物研发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 实现国内生物基材料在冷藏集装箱领域应用突破 [1] - 材料以生物基聚酰胺为基体树脂 与高比例连续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制备而成 相比传统石油基产品单位碳排放减少50% [1] - 材料密度仅为钢铁的1/4 铝材的2/3 具备接近金属的机械强度与塑料的轻量化优势 [1] 材料性能优势 - 化学性能稳定且耐腐蚀性能优异 可抵御酸、碱、盐侵蚀 无需额外防锈处理与喷涂环节 实现一次成型即装即用 [1] - 表面具备抗污和抗凝露特性 特别适合冷链运输环境 [1] - 材料可设计性强 可通过调整纤维铺层角度、顺序与类型精确设计零件力学性能 [1] 成本与规模化前景 - 随着应用市场扩大和生产规模提升 材料关键单体生物制造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成本持续下降 [2] - 量产规模从千吨级扩展至万吨甚至数十万吨级后 经济性将显著增强 [2] - 在钢、铝等材料被纳入碳关税机制背景下 生物基材料的低碳属性具备成本优势 [2]
国内首个AI+MGI干湿法一体生物基新材料(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创新中心启动
新华网· 2025-09-05 06:59
实验室启用与战略意义 - 国内首个AI+MGI技术驱动的干湿一体多糖生物基材料创新实验室在浙江台州黄岩启用 填补多糖类生物基材料数字模拟与实体实验协同研发空白 [1] - 实验室采用政府引导、平台运营、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路径 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黄岩样本 [1] - 黄岩区政府将实验室视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的战略引擎 目标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基材料创新高地和绿色制造示范区 [1] 技术模式与研发效率 - 实验室构建干实验(计算模拟)与湿实验(实体合成测试)一体化流程 替代传统依赖经验试错的研发模式 [2] - 合作企业三黍生物表示 实验室将耐高温可降解包装材料研发周期从过去一两年上千次实验大幅缩短 通过快速提供最优方案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2] 运营机制与生态协同 - 实验室由知耕平台运营 采用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模式 平台提供AI工具与实验环境 政府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 [1] - 通过生态反哺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短期提供研发服务与技术转让 长期通过产业化成果反哺区域经济形成人才与资本流入的良性循环 [1]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指出实验室是连接政产学研用的创新枢纽 加速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 行业影响与推广价值 - 实验室验证了从经验试错到AI驱动、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创的新材料创新范式 [2] - 鸿之微认为实验室为AI+MGI技术规模化落地提供中国式解决方案 实现政府、平台、企业、产学研各方协同发力 [2] - 这一模式有望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复制推广 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生态演进的重要案例 [2]
凯赛生物,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9-03 23:31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凯赛太原公司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和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设计方案公示 位于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2] - 公司现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年产能11.5万吨 生产线分布于金乡、乌苏和太原基地[4] - 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5万吨位于乌苏材料基地 主要用作聚酰胺生产原料 少量销售于环氧固化剂领域[4] - 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年产能10万吨 其中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于2023年11月结项[4] 新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正式交付 采用连续纤维增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 填补国内该领域应用空白[4] - 生物基哌啶许可证办理完成并开始生产销售 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进行商业化验证[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2,319.85万元 同比增长23.13%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7.37%[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 同比增长15.68% 创历史新高[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9亿元 同比增长24.74%[5] - 扣非净利润2.96亿元 同比增长23.67%[5] 产品线拓展 - 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2022年投产 作为聚合单体用于长链尼龙生产[4] - 研发项目涵盖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高温聚酰胺及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等领域[4]
全球首个!凯赛生物,绿色复合材料新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9-03 01:20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正式交付 采用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生产 填补国内生物基材料在冷藏集装箱领域应用空白 [1] - 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首次应用于箱体关键部件 包括内顶板和内侧板 材料以低碳高性能为核心优势 [3] - 材料密度仅为钢材的1/4和铝材的2/3 但能实现与金属材料相当或更优的力学性能 兼具轻量化 高强耐磨和耐腐蚀特性 [3] - 材料表面无需额外处理即可满足功能需求 通过免喷涂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 [3] - 材料在高湿 低温等严苛环境下表现稳定 耐腐蚀性强 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3] -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传统金属材料大幅降低 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 [3] 合作与产业链 - 合作单位包括招商局集团招商轮船旗下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及中远海发集团上海寰宇物流旗下上海寰宇青岛箱厂 [1] - 安徽凯酰时代承建的宁德时代-凯赛(合肥)生物基电池壳制造基地项目落地 总投资5亿元 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50万套生物基电池壳的生产能力 [3] 行业影响与竞争优势 - 为全球集装箱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1] - 通过"以塑代钢 以塑代铝"显著降低箱体重量 减少运输能耗 助力物流效率提升 [3]
全球首个!凯赛生物,绿色复合材料新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02 16:05
产品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正式交付 采用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生产 填补国内生物基材料在冷藏集装箱领域应用空白[2] - 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首次应用于箱体关键部件如内顶板和内侧板 材料以低碳高性能为核心优势 兼具轻量化 高强耐磨 耐腐蚀等特性[4] - 材料密度仅为钢材的1/4 铝材的2/3 却能实现与金属材料相当或更优的力学性能[4] 性能优势 - 轻量化革命通过以塑代钢和以塑代铝显著降低箱体重量 减少运输能耗 助力物流效率提升[4] - 材料表面无需额外处理即可满足功能需求 采用免喷涂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4] -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传统金属材料大幅降低 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4] - 耐腐蚀性强 在高湿低温等严苛环境下表现稳定 延长产品使用寿命[4] 产能建设 - 宁德时代-凯赛(合肥)生物基电池壳制造基地项目落地 由安徽凯酰时代承建 总投资5亿元[4] - 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50万套生物基电池壳的生产能力[4] 合作生态 - 项目合作单位包括招商局集团招商轮船旗下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及中远海发集团上海寰宇物流旗下上海寰宇青岛箱厂[2]
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银行授信担保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21:01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为控股子公司长鸿生物提供人民币6,000万元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担保期限为2025年8月6日至2026年8月5日 [2][3] - 担保协议由公司与平安银行宁波分行签署,保证范围包括主合同项下债务本金、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等,最高本金余额为6,000万元 [6] - 本次担保已通过2025年3月董事会及4月股东会审议,属于2025年度预计担保额度33.57亿元范围内的授权事项 [4] 被担保人信息 - 被担保人长鸿生物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注册资本11.7亿元,主营生物基材料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5] - 长鸿生物注册地址为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经营范围涵盖危险化学品生产与经营(需审批)等许可项目 [5][6] 担保累计数据 - 截至公告日,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9.21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96.39%,其中对全资子公司担保余额12.08亿元,对全资孙公司担保余额7.13亿元 [8] - 公司及子公司当前无逾期担保情况 [8]
海正生材20250820
2025-08-20 14:49
海正生材2025年上半年经营及行业分析总结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08亿元,同比下降5.28%,净利润318.15万元,同比下降87.32%,扣非净利润234.61万元,同比下降88.82%[2][3] - 利润下滑主因:产品售价同比下降7.5%,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减少[2][3] - 二季度毛利率提升因产量增加及原料价格略降,聚乳酸价格逼近成本底线,预计不会大幅下跌[8][17] **产品产销与产能** - 纯聚乳酸产量约2.5万吨,子公司海诺5万吨产线负荷率88.45%[2][4] - 纯聚乳酸销量同比增长超7%,改性聚乳酸略降[2][4] - 3D打印领域销量占比提升至20%,热成型领域增长显著(挤出热成型增长55%)[2][5] - 当前聚乳酸总产能6万吨,新项目7.5万吨处于调试阶段[7][2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主要PLA厂商:海正(6万吨)、金发(3万吨)、普利斯/联恒(各5万吨)、汇通(较小产能)[7] - 3D打印领域90%份额由海正、NatureWorks等三家占据,国内其他厂商因性能要求占比极低[24][25] - 丙交酯生产技术仍为壁垒,NatureWorks、道达尔和海正掌握核心技术[20] **3D打印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3D打印机台销量增长40%-50%,预计2026年聚乳酸需求达10万吨级[6][23] - 聚乳酸在3D打印中主导地位稳固,增速第一,但应用集中于低附加值产品(如模型、玩具)[10][17] - 3D线材消费市场分布:美国/欧洲各占30%,国内10%-20%[13] **出口与海外市场** - 上半年出口受中美贸易影响严峻,美国关税15%导致客户观望,欧洲采购未达预期,印度市场表现良好[11][12] - 海外3D线材加工集中在国内,消费市场以欧美为主[13] **其他关键信息** - 纤维抗菌材料需求增长20%,但行业总量不足1万吨[15][16] - 医美领域暂无计划,因需医疗级认证[14] - 10万吨木头项目进展:7.5万吨设备调试中,土建完成[22] - 国内外聚乳酸产能过剩(在建26万吨 vs 需求12万吨),禁塑令执行不及预期[17] **未来展望** - 聚乳酸应用扩展至特种纤维、建材等领域,技术突破是关键[18] - 与国际企业(如NatureWorks)相比,海正性能指标相当,价格受原材料(玉米)成本主导[18][19] - 3D打印需求爆发不会导致价格上涨,供需仍供大于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