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出台20条举措稳外资 支持优质外资长期投资省内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7:10
政策框架与核心措施 - 山东省推出《2025年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包含四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重点鼓励外资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及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 [1] - 方案结合国家稳外资框架与山东特色,提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争取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1] - 支持外资医药企业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允许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在山东进行临床试验,并实施"三通道"审批加速药品生产转移 [1] 外资投资促进与产业聚焦 - 抢抓新版《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机遇,组织上市公司与境外基金对接,优化外汇服务及税收协定待遇宣传 [2] - 重点支持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生物制药等领域外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动技术转化落地 [2] - 针对欧洲、新加坡、日韩、中国香港等主要投资来源地,利用国家级平台实施精准招商 [2] 开放平台与项目支持 - 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与外资监测,推动综保区发展"保税+"新业态 [2] - 建立重大外资项目调度机制,对年内拟到资过亿美元项目库全程跟踪服务 [3] - 深化"商务+金融"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绿色、普惠等领域外资企业的融资支持 [3]
军工板块或将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借道高端装备ETF(159638)布局行业轮动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7-03 05:58
指数表现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下跌0 07% 成分股中久之洋领涨18 64% 莱斯信息上涨6 88% 中国卫通上涨2 98% 中国海防领跌 中光学 北方导航跟跌 高端装备ETF(159638)下修调整 [1] ETF流动性及规模 - 高端装备ETF盘中换手2 07% 成交2411 56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8312 25万元 [3] - 高端装备ETF最新规模达11 58亿元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最新融资买入额236 44万元 融资余额2091 39万元 [3] 收益表现 - 高端装备ETF近1年净值上涨27 22%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9 30% 最长连涨月数2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29 39%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 55% [3] 行业增长曲线 - 军工行业三大增长曲线:国内需求聚焦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 无人系统及信息化智能化作战底座建设 军贸需求受区域冲突催化有望爆发 泛军工需求关注大飞机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 深海科技四大方向 [3] 国防支出与行业前景 - 中国国防支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未来或将长期高于GDP增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行业有望摆脱低迷期 迎来全面复苏景气拐点 军工板块或进入业绩改善与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阶段 [4] 指数权重股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5 22% 包括中航沈飞(6 48%) 航发动力(6 70%) 中航光电(7 23%) 中航西飞(4 57%) 中航机载(3 73%) 中国长城(3 78%) 海格通信(3 08%) 航天电子(3 28%) 中航成飞 西部超导(2 93%) [4][6] - 前十大权重股中中航光电跌0 36% 航发动力跌0 38% 中航沈飞跌0 12% 中航西飞跌0 19% 中国长城持平 中航机载跌0 08% 航天电子跌0 20% 菲利华跌1 23% 海格通信涨0 15% 西部超导跌0 41% [6] 投资布局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ETF联接基金(018028)布局行业轮动机会 [6]
杭州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 交出“亮眼答卷”
杭州日报· 2025-07-03 03:00
标准制度型开放阶段性成果 - 杭州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取得显著进展 重点聚焦智能网联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1] - 全市5641个企业产品参与"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 参与数量居全国186个试点城市首位 [1] - 主导或参与1928项国家标准 其中超半数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 国际标准话语权突破 - 重点布局集成电路 机器人 数字安防 网络通信四大领域产业链标准体系 [2] - 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49项 主导国家标准1185项 行业标准2552项 [2] - 主导的3项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国际系列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被18个国家等同采用 [2] - 承担7个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2] 标准化人才建设 - 首创"企业标准化总师"制度 拥有国际标准注册专家317名 [2] - 5人次获国际电工委员会最高荣誉"IEC1906奖" 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2] 高新区(滨江)创新实践 - 出台《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上线"滨江标准集成服务平台" [3]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65项 国家标准465项 行业标准401项 [3] - 10余个省级以上标准技术委员会 工作组落户该区 [3]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场景+协同”驱动长三角消费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7-02 00:12
长三角消费场景升级 - 长三角通过"文旅商体展"融合打造沉浸式、社交化消费新场景,如东方滨江大酒店"会议+文旅+消费"复合模式、蟠龙天地"夜经济+古镇活化"等标杆项目[1] - 浙江"节庆赛事+消费"模式成效显著:2025年电子体育大赛衍生消费超250万元,杭州国足世预赛拉动旅游消费3.08亿元,"体育+文旅商"融合产值2024年突破800亿元[1] - 江苏创新"赛事+文旅+夜购"路径:宿迁中超赛场外市集日均接待2万人次,扬州联票优惠带动餐饮消费增长31%,2024年1200家认证企业销售额增长18%[2] 区域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 - 上海实施"政策+场景"双轮驱动:2025年计划培育50个"首店经济示范区",南京路步行街AI导购覆盖率超90%,AI消费品产业年增长率超25%[2] - 长三角签署《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合作协议》,推动检测互认、标准统一,联合培育3000家放心消费单位,苏州"双保护"模式写入全国白皮书[3] - 安徽"守护消费"行动夯实基础:2025年市场主体达844.86万户(同比+3.75%),浙江物流网络覆盖率92%,江苏改造便民设施推进城乡融合[2][4]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 上海超导张江扩产实现"五证连发",年产能目标2万公里,占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80%以上份额[6] - 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投资146亿元,预计2027年产能10万辆,带动金山159家产业链企业协同[6] - 杭州"赛会之城"基金规模1亿元赋能体育会展产业,宁波舟山港"绿电码头"年减碳2.4万吨,绿电消纳率65%[7]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南京浦口1-5月签约114个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华天科技等聚焦集成电路领域[6] - 泰兴经开区布局"1+2+6"产业体系,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334.4亿元,目标建成国家未来产业示范区[6] - 芜湖打造"鸠兹科创湾",设立30亿元母基金,目标2027年引育2000家科创企业,集聚5万人才[7] 跨区域产业协作 - G60科创走廊发布60余项成果,成立三大产业联盟,九城签署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协议[6] - 中德智能制造对接会促成28个项目(总金额68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7]
靖江以“绿”润笔描绘长江美画卷
新华日报· 2025-07-01 23:46
生态环境修复成效 - 马洲岛成为国际候鸟迁飞重要驿站 观测到黑脸琵鹭 黄胸鹀等世界极度濒危物种 [1] - 长江靖江段江豚频繁现身 单次观测到10多头江豚跃出江面 [5] - 马洲岛鸟类种数从2021年55种增至223种 包含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和3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5] - 湿地保护率达60% 位居泰州第一 全省前列 [3] 沿江产业转型与生态治理 - 清理整治36个沿江岸线违规占用项目 清退沿江企业12家 腾退生产岸线7 1公里 [2] - 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 电镀集中区 喷涂中心等"绿岛"项目 实现中小企业"共享治污" [2] - 聚焦航空制造 金属材料 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增长"含金量" [2] - 靖江滨江风光带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区域特色资源调查试点 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核心示范点 [2] 水环境治理成果 - 长江岸线修复2 7公里 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3] - 完成479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3] - 推进生态降磷工程 通江支流水质Ⅲ类占比目标超90% [3] 生态旅游与城市发展 - 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等场所成为市民休闲热点 原工业区转型为足球场等公共设施 [2] - 打造滨江新城长江文化客厅 形成网红打卡地 [2] - "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 牧城公园等景观带展现"百里江岸"万物共荣景象 [5]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国际金融报· 2025-07-01 11:42
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 扩大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范围 联动产业园区未纳入重点行业名录的入园项目可简化环评手续(报告书简化为报告表、报告表实行告知承诺、登记表免于办理)[4] - 对青浦新城、张江科学城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 区域内符合管理清单要求的建设项目免于办理环评手续[4] - 支持集成电路研发中试项目、生物医药实验室就地转生产项目 污染物排放未超原环评范围的免于办理环评手续[4] - 对重大项目实行环评审批"绿色通道" 采取专人跟进、技术评估提前介入、容缺受理等措施[4] - 推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 符合条件的报告书(表)项目实行同步审批、一次办结[5] - 对集成电路、电子设备等重点产业符合条件的报告表项目免于办理环评和环保验收手续 直接申领排污许可证[5] 优化企业排污总量指标管理 - 对全市范围内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等单项年新增量小于0.1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 由区政府统筹[6][7] - 对临港新片区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单项主要污染物年新增量小于0.5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6][7] - 市重大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可在全市范围内统筹[6][7] - 对临港新片区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单项主要污染物年新增量0.5-1吨的建设项目实行总量指标容缺受理[7] 提升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效能 - 探索建设纸制品制造业环评和排污许可等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审批应用场景[8] - 加快实现新注册登记机动车环保认证、重型柴油车免予环保检验等事项免申办理[8] - 规范惠企政策制订程序 听取经营主体意见(中小企业代表比例一般不低于50%)[8] 强化惠企服务平台支撑作用 - 升级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完善绿色项目认定体系 提供免费智能识别服务[2][9] - 提升上海绿色低碳创新服务基地、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能级 举办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9] - 完善"E小二"环保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面向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环保业务咨询[9] 优化涉企监管执法模式 - 推行"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 建立"无感监管"对象清单与"无事不扰"事项清单[10] - 加强涉企检查计划统筹合并 严格落实"检查码"制度(无码不查、一码通查)[10] - 实施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 对程序性违法未造成实体性危害后果的免予处罚[10] - 全面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提示函同步送达 引导企业"纠错复活"[10]
搭平台、建通道、强链接 G60科创走廊构建从创新策源到产业应用全链条 九城协同 让彼此优势共振放大
解放日报· 2025-06-26 01:36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大会 核心观点 - 大会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构建从创新策源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1] - 松江区作为G60科创走廊策源地 持续引育重大项目 整合重点资源 推动超硅半导体 "曲率引擎"加速器等产业项目落地 [1] 重大科研成果 - 现场发布九城市科技创新重大成果60余项 涉及高端装备 绿色能源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智能物联等战略新兴领域 多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智者大模型2 0版正式发布 助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 为创新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对接服务 [2] - 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汇聚近百家国家级 省级 市级科创平台 打破地域与体制壁垒 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 [2] 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由九城百余家科研机构 企业与验证中心组成 聚焦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促成城市间技术合作与项目落地 [3] -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联合300余家上下游产业单位 围绕技术攻关 应用场景开发 金融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链条布局 [3] -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汇聚170余家专业机构 构建覆盖跨境贸易 海外拓展与配套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成立G60跨境贸易服务专业委员会作为运作抓手 [3] 产业链协作与金融赋能 - G60联席办与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汽车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要素高效对接 [6] - G60联席办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约 为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等七大细分领域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6] - 第六届科拍会成交额突破120亿元 支持200余支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中试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6] 机制建设与产业联动 - 优化G60科创走廊建设专项工作机制 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建立九城联席会议轮值机制 [7] - 推进重点产业链合作 九城80余家企业进入中国商飞供应链体系 [7] - 33家企业获基金投决 获批金额达10 17亿元 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20亿元 金融服务平台累计授信超1450亿元 [7]
郑州向“新”求质 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郑州日报· 2025-06-26 00:59
制造强基 - 郑州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并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1] -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装备制造、铝加工、耐材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3] - 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推进重点产业聚链成群 [3] 未来产业布局 - 锚定六大方向、十五条赛道,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4] - 强化创新引领,争取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加快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中原细胞和免疫治疗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 [4] - 强化金融资本赋能,将未来产业纳入市战略新兴产业母基金、天使基金支持范畴,统筹设立人形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氢能等未来产业相关子基金 [4] 农业与粮食安全 - 郑州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6] - 强化科技支撑,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6] -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3元,同比增长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3.6% [8] 乡村特色产业 -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中牟姚家镇和官渡镇的草莓产业、巩义鲁庄镇桑家沟的花卉产业、登封环嵩山乡村的民宿产业等 [7] - 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强镇1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黄河鲤鱼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观赏鱼锦鲤年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8] 农产品加工业 -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郑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8家,产值约千亿元 [10] - 郑州速冻食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方便面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枣制品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10]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近5000家,喜万年食品年出口脱水蔬菜9.3亿元,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32.2亿元 [1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大会首落临平
新浪财经· 2025-06-24 13:16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现状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连接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1] - 2024年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达170分(基期2018年=100分),年均增幅超9%,研发经费投入增幅82.4%(年均12.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6万家增至5.9万家(增幅2.8倍) [8] - 形成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物联等战略新兴领域60余项国际领先成果 [6] 三大联盟成立及作用 -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整合九城市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市级科创平台,打破地域壁垒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4] -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联合170余家专业机构提供国际化合作平台与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全球化 [6] -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聚集300余家产业链成员单位,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6] 临平区产业与区位优势 - 交通枢纽:40分钟高铁直达上海,58公里大运河实现江海河联运,推进沪乍杭铁路建设 [10] - 产业体系:拥有28家上市企业、810家规上工业企业,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未来工厂"6家(全省第一) [10] - 创新生态:R&D投入强度3.79%,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高新技术企业1467家,与上海形成"科研溢出+智造落地"模式 [10][11] 区域合作深化举措 - 建立长三角G60浙江(临平)科创基地,强化九城市在协同孵化、技术攻关合作 [10] - 配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引进领军人才159人、高水平工程师及高技能人才超10万名 [11]
星空科技入主中旗新材
上海证券报· 2025-06-20 18:41
控制权变更 - 星空科技通过协议获得中旗新材23.35%的有效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贺荣明成为实际控制人 [2] - 海南羽明华放弃所持9.35%股份(1710.44万股)的表决权,但保留利润分配等财产性权利 [3] - 原实控人周军及其一致行动人表决权降至15.11%,协议要求其通过减持保持与星空科技持股差距不低于8% [3][4] 股权交易细节 - 星空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此前以8.03亿元受让股份,每股均价26.34元,最终持股比例达23.74%(含可转债转股稀释影响) [2][3] - 陈耀民拟受让海南羽明华5.01%股权的计划仍在推进,但不影响控制权认定 [4] 战略转型方向 - 星空科技计划推动中旗新材从传统人造石材业务向半导体材料及高端装备领域拓展 [5] - 贺荣明提出分两步走:先提升传统材料技术档次,再向"高科技装备+材料"产品结构转型 [6] - 星空科技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股东含腾讯创投等机构,贺荣明持股74.43% [5] 公司背景 - 星空科技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广州,贺荣明为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创始人之一 [5] - 中旗新材为A股人造石材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此次易主涉及产业链横向整合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