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等
icon
搜索文档
资产总额超90万亿元,央企“家底”更厚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05:44
中央企业资产与效益增长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59.4万元/人年增至81.7万元/人年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20%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2][3] - 2024年战新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3]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成果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实施"AI+"专项行动布局超800个应用场景 [2] -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8% 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3.9% [2]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份额超20% [3] 产业布局与重组 - 聚焦9个战新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 形成梯次拓展发展格局 [3] - "十四五"期间重组6组10家企业 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4]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加速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3]
我国已布局建设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华财经· 2025-09-12 06:31
行业布局 - 中国已布局建设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六大行业 [1] - 80个国家级集群分布于26个省级行政区 形成国家级集群为骨干 省级集群为基础的梯次发展体系 [1] 产业资源 - 产业集群汇聚2200余个国家级创新载体 主导及参与国际标准2100余项 [1] - 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3万亿元 [1]
沈阳启动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
辽宁日报· 2025-09-05 02:15
近年来,沈阳市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强化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通过组建非公有制领域 高级职称评委会、突出实际贡献评价、落实省级人才破格申报政策以及推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自主评 审试点,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2024年,全市有21家民营科技型企业的210人通过"直通车"获得 职称。 据悉,沈阳将实施以"评审专车、服务专场、贯通专线"为核心的"三专行动",到年底服务60家民营科技 型企业,为重点产业集群培育5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持续为"瞪羚""小巨人"等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 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报讯 记者姜雪报道 9月2日,沈阳市2025年度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活动启动,首场"瞪羚和专精 特新小巨人企业"职称评审专场同步召开。233名来自芯源微、拓荆、富创、和研科技、三一重型等43家 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直通车"参评职称,其中申报高级职称98人、中级职称91人、初级职称44 人。 本次评审覆盖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七 大重点产业集群,其中,高端装备、新材料和集成电路领域企业最为集中。参评专业均聚焦于电气、自 动化、机械、材料等企业急 ...
二〇二五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十一日开幕 首设三千多平方米对接洽谈区
南京日报· 2025-09-02 02:40
大会概况 -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会期两天 [1] - 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 由江苏省科技厅主办 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 [1] - 大会将集中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100多项 企业技术需求3600多项 组织4000多家企业与专家教授 技术经理人 金融机构对接洽谈 [1] 重大成果展示 - 集中发布近三年江苏产业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200余项 以组群方式呈现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 新能源 新材料 低空经济 深海深空深地等领域创新突破 [2] - 重点展示成果包括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3项成果 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 我国首个柔性太阳翼平板式可堆叠卫星 国内首台10MW纯氢燃气轮机整机 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 国内业载最大的大型无人货运飞机W5000无人机 [2] 活动安排 - 首次设置3000多平方米对接洽谈区 聚焦国际国内产学研合作对接 [2] - 举办4个专场活动包括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对接 高新区新质转型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 港澳产学研对接 科技金融对接服务 [2] - 围绕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主题举办10场技术路演活动 [2] -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9月11-12日召开主题大会并举办专场活动 第二阶段9月13日起组织160多位产业专家赴500多家企业开展专家江苏行活动 [3] 前期筹备 - 会前举办走进大院大所大学大实验室对接创新资源活动 组织80多家地方科技局和园区 200多家企业走进全国70多家高校院所征集高水平科技成果 [3]
A股主要指数低开高走,中证A500ETF摩根(560530)、A500增强ETF摩根(563550)双双拉升翻红,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新浪财经· 2025-08-15 02:19
市场表现 - 中证A500ETF摩根(560530)上涨0.28% 成交额2144.08万元 [1] - A500增强ETF摩根(563550)上涨0.37% 成交额139.32万元 [1] - 跟踪指数中证A500指数(000510)上涨0.22% [1] - 成分股衢州发展(600208)上涨10.04% 菲利华(300395)上涨8.82% 中国巨石(600176)上涨7.17% 东方电缆(603606)上涨7.04% 金发科技(600143)上涨6.78% [1] 指数特征 - 中证A500指数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指数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机构观点 - 中金公司认为乐观情绪下本轮行情尚未结束 今年A股市场更像"增强版2013" [1] - 估值抬升与增量资金入市背景下指数波动可能加大 [1] - 宽松流动性结合盈利修复及叙事扭转 自去年"9·24"以来的行情仍在延续 [1] 产品布局 - 摩根资产管理推出国际"红利工具箱"系列优选基金 [2] - 产品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覆盖A股、港股及亚洲市场的多元化红利投资解决方案 [2] - 相关场外联接基金包括摩根中证A500ETF联接A(022436)、C(022437)、I(022759)、Y(022911) [2]
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出台 2030年底特色产业营收破1.5万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7-18 07:56
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 核心目标 - 到2030年底特色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度达80%以上,特色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占全市比重60% [1][5] - 建成12个以上特优产业市级特色产业园、16个以上新兴产业市级特色产业园、2个以上未来产业市级特色产业园 [1] 产业布局与差异化发展 - 围绕"6+9+10"现代化工业体系,在2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内选取区域培育"园中园",2025年遴选认定3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 [1][2] - 城市新区聚焦创新策源转化,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攻关未来产业高端产品 [5] - 中心城区五城区发展现代都市工业,新兴七区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承载地,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 [5] - 县市新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布局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赛道 [5] 重点任务实施路径 - 增强显示度辨识度:开展梯度培育、创新培育路径、能级提升及完善产业生态,建立年度综合评价机制 [2] - 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国有平台转型为产业投资运营商,引进优质园区运营商,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及创业孵化载体 [2] - 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承接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培育"独角兽"、"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自动驾驶、无人机配送等场景样板 [3] - 推动智慧绿色发展:规划中提及但未展开具体措施 [2] - 产城融合示范:规划中提及但未展开具体措施 [2] 关键数据与节点 - 2025年首批认定3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 [2] - 特色产业园定义:以产业细分领域为主攻方向,需明确四至边界的"园中园"形态 [5]
基础化工2025年Q2业绩前瞻:Q2化工品价格探底后修复,行业供给扰动增多,底部信号明确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7 06: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看好”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2关税冲击情绪,油价同环比显著下行,化工品探底后修复,行业供给扰动增多,底部信号明确。当前化工大部分产品价差基本见底,行业新增产能增速边际放缓,应关注未来供需格局有望好转的细分赛道 [5][6] - 传统行业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长景气底部上行板块关注巨化股份、赛轮轮胎等;成长标的关注雅克科技、瑞联新材等 [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Q2行业情况 - 25Q2行业开工率抬升,下游需求跟进,但前期补库充足,4月关税冲击下游需求致行业景气下行,后贸易摩擦缓和,板块景气修复。二季度行业供给扰动增多,支撑部分品种价格回暖 [5] - 25Q2 Brent现货均价68.03美元/桶,同环比分别-20%/-10%;NYMEX天然气期货价格3.51美元/百万英热,同环比分别+52%/-9%;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均价643元/吨,同环比分别-25%/-13% [5] - 预计25Q2加权平均EPS 0.24元,同比下滑2.87% [5] 各领域公司业绩预测 - **白马标的**:预计万华化学2025年Q2归母净利润25.00亿元(YoY -38%,QoQ -19%);华鲁恒升8.50亿元(YoY -27%,QoQ +20%)等 [5] - **氟化工标的**:预计巨化股份2025年Q2归母净利润12.50亿元(YoY +139%,QoQ +55%);三美股份6.00亿元(YoY +162%,QoQ +50%)等 [5] - **轮胎标的**:预计赛轮轮胎2025年Q2归母净利润9.00亿元(YoY -19%,QoQ -13%);森麒麟2.30亿元(YoY -60%,QoQ -36%)等 [5] - **周期品领域**:预计博源化工2025年Q2归母净利润3.00亿元(YoY -53%,QoQ -12%);盐湖股份16.00亿元(YoY +25%,QoQ +40%)等 [5] - **新材料领域**:预计雅克科技2025年Q2归母净利润2.80亿元(YoY +2%,QoQ +8%);新宙邦2.70亿元(YoY +8%,QoQ +17%)等 [5] 重点关注方向 - **传统行业领域**:关注万华化学,煤化工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地产链纯碱远兴能源等 [6] - **长景气底部上行板块**:氟化工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等;轮胎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 [7] - **成长标的确定性修复**:半导体材料关注雅克科技、鼎龙股份等;面板材料关注瑞联新材、莱特光电等 [7] 重点公司估值情况 - 报告给出海利尔、广信股份、扬农化工等多家公司的市值、归母净利润、PE、BPS、PB等估值数据 [16][17]
释放国家级经开区活力,应对国际经贸冲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8:26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1984年的14家增长至2024年的232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1] - 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人民币,拥有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吸纳就业超2400万人,形成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完整产业体系 [1]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实力 - 国家级经开区拥有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8.3% [2] - 区内设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1.5万家 [2] - 通过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 [4] 外贸外资核心地位 - 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外资企业超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9.9万家 [2] - 实现外贸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总额24.5% [2] - 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3.4% [2] 区域协调发展作用 - 2024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5万亿元人民币,工业生产总值3.73万亿元人民币,分别达东部地区的67%和74% [2] - 通过产业转移承接和园区合作共建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 [2] 改革创新四大方向 - 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 [4] - 提升开放型经济: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强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4] -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5] -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6]
更好发挥外贸外资“第一梯队”作用
人民日报· 2025-06-01 19:29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 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达到232个,遍布31个省(区、市) [1] - 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9.9万家 [1]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进出口10.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23.4%和24.5% [1] 开放型经济贡献 - 国家级经开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 [1] - 外贸外资"第一梯队"地位进一步巩固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形成规模庞大、分工明晰、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2] - 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吸纳就业超过2400万人 [2] 区域协调发展 -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5万亿元和工业生产总值3.73万亿元,分别达到东部地区的67%和74% [2] - 加强产业转移承接、园区合作共建,拓展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腹地 [2] 管理体制优化 - 约60%的国家级经开区内设机构数量不超过10个,提供全流程、高质量政务服务 [3] - 与30多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和60多家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形成制度创新成果 [3] 未来发展方向 - 商务部将出台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措施 [3] - 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3]
政策精准抵达 “益企”暖风持续护航中小企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18:11
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开展情况 - 央地联手在优化环境、创新强企、政策惠企等方面开展高水平服务,持续护航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 - 各地在融资促进、拓展市场、引才育才、管理提升等方面开展服务,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 - 河北省衡水市举行"一起益企 金融问诊"银企对接活动,为423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 - 贵阳市举办"一起益企"AI赋能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升活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1] - 海南开展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和"优企进校 招才引智"专项行动,促进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 [2]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 - 2024年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持续优化,大部分城市发展环境较上年呈现不同程度改善 [2] - "一起益企"行动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政策精准抵达,全面提升实施质效 [2] 创新驱动活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多家机构举办"创新驱动 播种未来"创新成果播种活动,38个科技成果进行专场路演对接 [3] - 金融机构将配套发布专属金融创新产品,助力"金种子"落地扎根 [3] 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 - 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布8个支持鼓励方向,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 [4] - 江苏省出台14条举措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4万家 [4] 普惠性政策举措 - 四川举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讨会,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条款转化为"四川实践" [5] - 辽宁印发《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重点措施清单》,开展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等活动 [5] - 湖北省发布《关于加力助企解难推动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五大核心难题出台破解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