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21-2025.7.27):理财市场半年报出炉,债市调整致理财收益普降-20250731
华宝证券· 2025-07-31 10: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增长显著 截至2025年6月末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30 67万亿元 同比增加7 53% 32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 48万亿 同比增加12 98% [3][10] - 理财产品负债端呈现拉久期倾向 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72 86% 较去年同期增加4 99个百分点 [3][10] - 固收类产品占绝对主导 存续规模29 81万亿元 占比97 20%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 40万亿元 占比25 79% 较去年同期减少7 09个百分点 [3][11] - 理财产品投资公募基金比重上升至4 2% 较一季度末上升1 2个百分点 投资信用债比重下降至38 79% 较去年同期减少2 34个百分点 [3][11][12] - 工银理财创新推出"固收+港股IPO打新"策略产品 运用20%以内仓位参与港股IPO项目 [4][13]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 35% 环比下行2BP 货币型基金收益率1 21% 环比下行1BP [4][14][17] - 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下降 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7BP至1 73% [4][15][18][21]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2 02% 环比上行1 23个百分点 信用利差走扩4 06BP [5][23][26] 同业创新动态 - 港股IPO重返全球募资首位 2025年上半年募资额达1067亿港元 为去年同期近8倍 [13] - 工银理财智悦私银尊享产品采用多策略组合管理 设置"目标止盈"机制 [4][13]
【银行理财】理财市场半年报出炉,债市调整致理财收益普降——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21-2025.7.27)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7-31 10:00
监管和行业动态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其中32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存款利率调降导致的"存款搬家"、产品创新及浮盈释放平滑净值波动 [2][6] - 理财产品负债端久期拉长,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占比达72.86%,同比增加4.99个百分点,反映利率下行背景下通过延长期限增厚收益的策略 [2][6]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0%维持主导地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降至25.79%,同比收缩7.09个百分点,主要受监管限制高息协议存款及收益率下行影响 [2][7] - 理财产品投资公募基金占比升至4.2%,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因其流动性管理效率高、久期策略灵活及具备免税优势 [2][7] - 信用债配置比例降至38.79%,同比减少2.34个百分点,主因估值整改推动转向高流动性资产及信托机构减持 [2][8] 同业创新动态 - 港股IPO募资1067亿港元重返全球首位,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打新"策略产品,配置20%以内仓位参与IPO及5%衍生品对冲,并设置目标止盈机制 [3][9]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1.35%,环比下行2BP,货币基金收益率1.21%,两者利差基本持平 [3][10] - 纯固收及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7BP至1.73%,信用利差走扩终结5月收敛趋势 [3][13] 破净率跟踪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升至2.02%,环比增加1.23个百分点,与信用利差走扩4.06BP同步,若持续或加剧赎回压力 [4][17] 市场趋势与策略调整 - 理财公司普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反映低利率环境下收益承压,配置重心向低波动资产倾斜以应对净值整改要求 [14] - 长期限产品因久期匹配能力更强,收益率通常高于短期限产品,但对利率波动敏感性更高 [14]
ESG产品月报(2025.8):权益类ESG产品业绩亮眼-20250731
国信证券· 2025-07-31 09:44
核心观点 - ESG公募基金新发数量波动显著,2024年11月、2025年1月及3月达高峰,2025年2月及7月骤降;近2年整体规模增长但分化明显,ESG策略与社会责任主题基金数量增速领先,纯ESG及公司治理主题发展平缓。ESG债券月度发行金额波动剧烈,2025年4月创峰值,7月第二高,1月低谷;高评级ESG债券13只,期限多为3年,票面利率多超2%。ESG银行理财产品月度发行呈“S型”,存续数量稳步增长,纯ESG主题稳增,社会责任主题显著提升,环境保护主题疲软 [2] - 公募ESG产品中,股基+偏股混基各主题7月多数产品正收益;债券基金2025Q2部分主题规模增长,7月表现较差;FOF基金规模波动,2025Q2达峰,7月部分产品收益率佳;REITS基金社会责任主题规模主导,7月仅2只正收益 [2] - 代表性产品中,华泰柏瑞质量精选、华宝核心优势、宏利绩优增长7月收益率分别为22.76%、21.46%、17.41%,各产品在权益仓位、重仓行业及ESG评级上各有特点 [2] ESG产品概况 ESG公募基金产品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月度新发数量波动大,2024年11月、2025年1月及3月达高峰,2025年2月和7月大幅下降 [8] - 2023年6月到2025年7月,只数和规模均增长,2025年上半年规模变化不大;ESG策略和社会责任主题基金数量增长明显,公司治理主题产品个数保持20个不变 [8] ESG债券产品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月度发行金额波动大,2025年4月以1901.55亿元创峰值,7月发行金额第二高(1511.59亿元,产品数131只),1月处于低谷(378.44亿元,产品数54只) [13] - 发行人ESG评级A以上的ESG债券有13个,涵盖4种类型,发行规模0.43 - 30亿元不等,期限多为3年,票面利率多超2%,主要为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13] ESG银行理财产品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月度发行只数呈“S型”,2024年12月达104只高峰后回落,2025年3月开始回升 [17] - 存续数量从2023年6月的368只增至2025年7月的1033只,纯ESG主题稳步增长,社会责任主题显著提升,环境保护主题增长不显著甚至下降 [17] 公募ESG产品分类跟踪 公募股基+偏股混基 - 纯ESG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平稳,头部集中,中欧责任投资和兴全社会投资占比约30%;7月所有产品正收益,“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收益率16.31%领先 [22] - 环境保护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下滑,鹏华碳中和主题C从0.35亿激增至87.32亿;7月422只产品正收益 [27] - 社会责任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先降后升,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激增;7月236只产品正收益,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 [32] - 公司治理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稳定,头部集中,汇添富价值精选A占比≥35%;7月所有产品正收益,“华宝核心优势A/C”收益率超21%领先 [38] 公募债券基金 - 2025Q2相较Q1,ESG策略基金规模增长56.49亿元(+21.32%)领先,纯ESG主题基金增19.74亿元(+12.46%) [43] - 7月表现较差,31只正收益,73只负收益,“红塔红土盛商一年A/C”收益率超7%领先 [43] 公募FOF基金 - 全部为ESG策略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波动,2025Q2因新成立产品规模达峰 [47] - 7月规模≥0.5亿产品中,13只收益率>1%,“汇添富经典价值成长一年持有”(7.82%)领先 [47] 公募REITS基金 - 社会责任主题规模268.89亿元(占比70%)主导,环境保护主题112.59亿元(占比30%) [51] - 7月仅2只产品正收益,“招商科创孵化器REIT”(7.74%)领跑 [51] 代表性产品情况 华泰柏瑞质量精选 - 7月收益率22.76%,年化Sharpe、Calmar分别为6.31、520.44,日度正收益概率63.64% [61] - 2024年四季度开始减少大盘持股,持仓以小盘成长为主 [61] - 5月以来权益仓位持续下降,7月18日后大幅加仓,股票投资比例平均约75% [61] - 2025年一季报前10大重仓股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占66.31% [61] - 整体ESG评级从BBB级下滑至BB级,公司治理ESG得分较多,重仓股ESG评级集中在BB级和BBB级,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ESG表现突出 [70] 华宝核心优势 - 7月收益率21.46%,年化Sharpe、Calmar分别为6.73、561.92,日度正收益概率54.55% [78] - 2025年半年报持股以大盘成长、大盘平衡为主 [78] - 股票投资比例平均约90%,5月以来权益仓位上升,6月大体不变,7月14日以来逐渐减仓,月底至60% - 65% [78] - 2025年一季报前10大重仓股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工业,占69.33% [78] - 整体ESG评级从A级下滑至BB级,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贡献ESG得分较多,重仓股ESG评级集中在BBB级和BB级,工业、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和房地产ESG表现突出 [90] 宏利绩优增长 - 7月收益率17.41%,年化Sharpe、Calmar分别为4.36、310.34,日度正收益概率59.09% [96] - 2025年半年报持股以大盘成长和小盘平衡为主 [96] - 股票投资比例均在90%以上,仅3月底、四月初时段减仓 [96] - 2025年一季报前10大重仓股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工业,占48.82% [96] - 整体ESG评级在BB级和B级之间震荡,环境保护ESG得分较多,重仓股ESG评级集中在BB级,工业ESG表现突出 [104]
股票型基金新发首次成主流,保险产品结构转型趋势初显
华创证券· 2025-07-31 07: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2 - 25日,银行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持平,结构分化明显,固收类和封闭式产品为主,理财公司新发占比提升[1][10] - 同期,公募基金新成立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股票型成主导类型,反映投资者对股市预期乐观,资金向权益类迁移[7] - 保险产品新发数量大幅减少,人寿保险和年金险传统产品新发减少、分红险增加,行业协会下调预定利率,推动分红型产品转型[7][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发1290款理财产品,较上期基本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5%,与上期一致[10] - 固收类产品新发1253只,占比97.13%;封闭式产品新发989只;理财公司新发962只,占比74.57%,较上期提高,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1%为最高[10] 新发市场趋势总结 - 产品类型特征: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高,“固收+”型为主,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倾向稳定收益产品[16] - 期限选择特征:1年(不含) - 3年(含)期限产品占比最高,投资者关注长期配置,可锁定较高收益率,发行机构利于资产配置和降低流动性风险[19] 代表性新发理财产品分析 - 华夏理财固定收益增强型封闭式理财产品181号:华夏理财发行,公募产品,面向个人和机构,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1092天,业绩比较基准3.40% - 5.40%,可分红[20] - 浦银理财益臻封闭式18号理财产品:浦银理财发行,私募产品,面向个人,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440天,业绩比较基准2.40% - 4.20%,覆盖主要省市[21] 基金产品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69只,发行规模490.89亿份,较上期增长62.83%,第3周新发份额多于第2周[7] -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分别增加280.86%和539.03%,股票型占比48.62%成主导类型[7] 基金新发规律总结 - 股票型基金代替债券型基金成新发主导,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受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政策支持等因素驱动,与股市上涨形成正循环[24] - 热门行业主题赛道吸引资金布局,新发权益基金多聚焦“人工智能”“科创板”“港股通科技”等高景气赛道[25][26]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 - 汇添富稳惠6个月持有A(024582.OF):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中债AA+信用债指数+可转债”策略,发行规模37.41亿份,“固收+”契合避险需求,管理人有优势[27] - 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联接A(024367.OF):被动指数型基金,跟踪“自由现金流”因子,发行规模26.97亿份,筛选现金流健康企业[27] 保险产品 人寿保险 - 2025年7月12 - 25日,新发12款人寿保险,较上期下降29.41%,传统型寿险新发3款,占比降至25.00%,分红型从6款增至7款,占比58.33%,万能型从3款降至2款[7][32] 年金保险 - 新发产品从19只降至6只,传统型年金从12只骤减到3只,分红险从6只降至3只,万能型连续四期无新发[7][33] - 近期销售的年金保险产品有中信保诚、同方全球、合众人寿等公司的多款产品[33]
有理财产品年内收益率超30%,啥情况?
经济网· 2025-07-31 06:32
业绩表现 - 截至7月24日 18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年内收益率超10% 其中部分产品收益率超30% [1] - 华夏理财天工日开8号(贵金属指数)以31.72%的年内收益率位居榜首 [1] - 市场上存续的46只理财公司发行公募权益类产品中 42只实现正收益 正收益产品占比达九成 [1] 机构分布 - 收益率超10%的产品中 华夏理财管理6只 光大理财与招银理财各管理4只 信银理财与宁银理财各管理2只 [1] 市场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其中权益类产品规模仅700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2] - 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29.81万亿元 占比达97.20% [2] - 权益类产品数量未出现明显增长 [2] 行业驱动因素 - 有色金属板块及公募REITs相关权益理财产品表现突出 [2] - 新能源、AI等政策受益赛道在资金抱团中出现快速估值重塑 高β策略成为收益放大器 [2] - 股票市场呈现慢牛、长牛态势 股指屡创新高 为权益类产品发展奠定基础 [1] 发展制约因素 - 银行理财客户以中低风险偏好为主 对净值波动敏感 权益产品高波动性容忍度较低 [3] - 理财公司更倾向于发行"固收+"和混合类产品 [2] - 银行在权益投资领域投研能力与风控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 优势仍集中在固收类资产配置 [3] - R4、R5风险等级产品需网点面签 客户购买便捷性不及线上基金 [2] 监管与行业趋势 - 监管部门鼓励理财资金进入权益市场 丰富长期耐心资本 [3] - 理财机构需陪伴投资者共同成长以应对实践中的难点 [3]
银行理财规模重回30万亿!1.36亿投资者创收3896亿元,增长14.18%
搜狐财经· 2025-07-31 00:2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同比增长7.53%,重新站上30万亿元关口 [1] - 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 [1] - 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1] 产品结构特征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占比97.2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 - 混合类产品规模0.77万亿元,占比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 [3] -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3] - 风险等级为中低及以下产品占比95.89%,四级(中高)及以上产品规模仅0.1万亿元,占比0.32% [3] - 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24.82万亿元,占比80.93%,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40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25.79%,较年初减少4.38个百分点 [3] - 封闭式理财产品中1年以上产品占比72.86%,较年初增加5.71个百分点 [3] 养老理财发展 - 个人养老金理财账户投资者超143.9万人,较年初增长46.2% [4]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购买余额达1103.6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超3.4% [4] - 上半年3家理财公司新发行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已有6家理财公司推出35只产品,管理规模超151.6亿元 [4] - 工银理财管理规模超千亿元,贝莱德建信理财作为唯一"双资质"合资理财公司已推出多款产品 [4] - 产品以低波动、低风险资产配置为主,投资周期通常5年或更长,政策层面提供税收递延优惠 [4] -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支持机构接入行业信息平台,推动业务规范发展 [4]
股市走高带动银行理财收益冲高6%,上车时机到了吗
贝壳财经· 2025-07-30 12:27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期表现 -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收益率普遍在5%以上 部分进取型产品达6%以上 大幅高于业绩比较基准 [1][3] - 具体产品表现:中邮理财某混合类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6.73% 光大理财某产品达6.49% 工银理财某混合型产品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7.17% [3] 收益率走高的驱动因素 - 收益率上涨主要源于含权产品底层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 近期股市上涨带动理财收益 [1][3] - 上证指数近60日上涨9.03% 深证成指上涨11.12% 形成小牛市行情 [1] - 政策面反内卷、强基建等政策有力支持 增强资本市场信心 [4]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提早布局权益类资产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77万亿元 占比2.51% 较年初增0.07个百分点 [5][6] - 二季度混合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400亿至7700亿 权益类产品增长100亿至700亿 [6] - 工银理财部分产品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最高达40% 光大理财部分产品权益头寸配置0-5% [3] 行业机构战略布局 - 工银理财通过打新、定增、红利、REITs等多策略提升收益 率先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产品 上半年参与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港股IPO项目 [6] - 光大理财表示将深度参与A股打新、定增投资、可转债投资 加大入市力度 [7] - 理财公司提升含权产品占比是大势所趋 但过程中可能出现震荡反复 [6] 投资者结构与产品选择 - 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保持低位 PR1和PR2风险等级产品合计占比96.6% PR3及以上产品不足3.5% [8] - 当前银行存款利率降至1%附近 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下降 部分投资者转向含权理财产品 [8] - 含权产品波动显著高于纯固收产品 投资者需具备较强投资定力和择时能力 [1][8] 市场前景与产品定位 - 下半年在资产荒背景下含权"固收+"理财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有望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点 [9] - 理财产品净值随底层资产价格变动 "固收+"产品呈现高波动高收益特征 [9] - 投资者需结合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周期选择产品 可通过"目标赢"类产品锁定收益 [9]
股市走高带动银行理财收益冲高6%,上车时机到了吗?
新京报· 2025-07-30 12:25
"最近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都在5%以上,甚至在6%以上。"家住北京的投资者张澜近期购买理财时发 现,原本收益率只有3%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出现了大幅上涨,她趁机把手头20万元闲钱都投进 去了。 贝壳财经记者从各家银行手机App上看到,稳定型的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或成立以来的收益率 普遍在5%以上;而不少进取型的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或成立以来的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该 收益率普遍大幅高于业绩比较基准。 有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近期收益率涨势较好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是含权产品,即产品 的底层资产普遍投资了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近期虽然债券市场走势不佳,但股市涨势相对较好,也带动 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实时收益率。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近60日上涨9.03%,深证成指近60日上涨11.12%,形成了 一波小牛市。 近期,区间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涌现。 如中邮理财一款短期持有180天的混合类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达到6.73%;光大理财 的"阳光橙量赢平衡日开(1年最短持有)"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6.49%。而工银理财一 款"全鑫权益鑫尊利科技创 ...
有理财产品年内收益率超30%,啥情况
金融时报· 2025-07-30 12:10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有色金属板块、公募REITs等相关行业或板块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涨势喜人。 "高收益率理财产品集中涌现,是权益资产短期弹性与市场机制套利的共同结果。"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 田利辉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A股结构性行情下,新能源、AI等政策受益赛道在资金 抱团中快速估值重塑,叠加并购重组等事件催化,高β策略成为收益放大器。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规模来看,权益类产品数量并未明显增加。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 年报告(2025年上)》,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其中,固定收益类产 品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20%;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仅700亿 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银行理财客户多数仍旧看重本金安全,因此理财公司更倾向于发行'固收+'和混合类理财产品,此外, 客户购买风险等级R4、R5的权益理财产品,大多需要到网点面签,不少客户觉得不如直接线上买基金 更方便。"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从业人员坦言。 近日,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十分亮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有18只权益理财产品年内收益率 超10%,其中 ...
银行理财半年度盘点③丨固收类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跌破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9:02
半年以内期限固定收益类理财业绩下限达标率超九成 分投资周期来看,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数量最多,达2,074只,占比35.1%;其次为3—6个月期限产品,有1,814只到期,占比30.7%;1—2 年期限的到期产品有1,378只,占比23.3%;其余投资周期到期产品数量占比不足10%。 人民币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到期年化收益率跌破3% 由于固定数值报价型产品和区间报价型产品数量较多,课题组主要对上述两类产品的达标率和到期收益水平进行分析。在剔除了因信息披露 不达标导致无法计算到期年化收益率的样本后,课题组以5,587只(按登记编码核算)到期产品为样本进一步分析。 2025年上半年31家理财公司合计有5,905款(按登记编码核算)封闭式公募产品到期,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5.44%。其中,固定收益类、混合 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理财分别到期5,759只、145只和1只。 分机构来看,兴银理财、中银理财、平安理财和工银理财到期产品数量位列前四,2025年上半年到期产品数量超300只。 混合类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27.14%,业绩中枢达标率为25%。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产品达标率相对较高,在80%及以上,不过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