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月内新发权益类基金超百只彰显市场信心
证券日报· 2025-09-23 16:16
本报记者 彭衍菘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升温。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按基金成立日统计),9月份以来新成立基金143只(仅 统计主份额)。 具体来看,9月份以来多只新成立基金呈现"认购热"特征。主动权益类产品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于9月2日首发时设置50 亿元募集上限,最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56.67%,成立规模接近上限,成为年内最受关注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之一;被动指数型 产品则聚焦细分赛道,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A、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A等产品,凭借对机器人、 港股科技、创业板等领域的垂直布局,吸引大量资金参与,反映出投资者对细分赛道的专业化配置需求较大。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9月份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中,40余只基金聚焦科技领域,覆盖AI产业链、机器人、科创板等细 分方向;13只基金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标的,涵盖港股通科技、恒生生物科技等主题。 相关基金对于科技赛道的布局也与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富荣基金基金经理郭梁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 AI算力需求正从训练向推理场景大规模迁移,这一趋势正在驱动硬件设计发生根本性变革。这影响了PCB(印制电路板)、连 接器、散热 ...
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新浪财经· 2025-09-18 23:37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老罗话指数投资) 近一年指数走势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15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 资须谨慎 面对如此强劲的涨幅,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希望借道指数产品布局港股科技。然而,一查才发现,港 股通科技指数琳琅满目: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恒生港股通中国科 技…… 这些指数看起来都是"港股通科技",名字相似,表现却差异较大,到底该怎么选?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全面梳理,从编制方案、成份股、行业分布、历史表现等多个维度,帮你找出那只 心仪的指数。 过去一年,港股市场迎来久违的"春天"。随着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 示,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涨幅42.7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73.68%,而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涨幅高达 109.25%,大幅领先主流宽基和科技指数。 一、指数编制:不同的选股逻辑造就不同特质 为什么都是港股科技指数,表现却不一样?根源在于编制方案的差异。 从成份数量和权重上限来看,除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50只成份股,其他指数都是30只成份股,其中恒 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 ...
8月26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份额增加5100.00万份,最新份额214.52亿份,最新规模306.4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1:09
基金表现 -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8月26日下跌1.17% [1] - 当日成交额达5.81亿元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2.68% [1] - 自2022年6月30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50.00% [1] 规模变动 - 当日基金份额增加5100万份至214.52亿份 [1] - 近20个交易日份额累计增加17.55亿份 [1] - 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306.49亿元 [1] 产品特征 - 跟踪标的为经汇率调整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现任基金经理为赵栩和刘伟琳 [1]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ETF今日起发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01:34
基金产品信息 -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101)将于2025年8月18日至2025年8月22日进行发售 [1] - 现金募集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 [1] - 场内简称为港股通科技ETF基金 [1] 基金管理团队 - 基金管理人为华夏基金 [1] - 基金经理由徐猛担任 [1] 业绩基准 - 业绩比较基准为经估值汇率调整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 [1]
8月12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份额增加6500.00万份,最新份额203.40亿份,最新规模272.1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13 01:11
基金表现 - 8月12日港股通科技30ETF下跌0.44% [1] - 当日成交额达5.79亿元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5.07% [1] - 自2022年6月30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40.47% [1] 份额变动 - 当日份额增加6500万份 [1] - 最新份额规模为203.4亿份 [1] - 近20个交易日份额累计增加13.21亿份 [1] 资产规模 - 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72.13亿元 [1] 基金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经汇率调整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赵栩和刘伟琳 [1]
聚焦港股科技核心资产,华夏港股通科技ETF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7:30
基金产品获批 -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获批 [1] - 基金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 [1] - 基金聚焦港股科技核心资产 [1] 指数编制规则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选取30只港股通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样本筛选标准包括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 [1] - 指数反映港股通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8月1日港股通科技ETF(159262)份额增加1700.00万份,最新份额24.77亿份,最新规模26.4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04 01:12
基金表现 - 8月1日港股通科技ETF下跌0.28% 成交额达2.17亿元[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6.93% 成立以来总回报率达6.57%[1] 份额变动 - 当日份额增加1700万份 总份额达24.77亿份[1] - 近20个交易日份额大幅增加11.36亿份[1] 资产规模 - 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6.40亿元[1] 基准与运作 - 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收益率[1] - 基金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为夏浩洋[1] - 基金成立日期为2025年6月26日[1]
股票型基金新发首次成主流,保险产品结构转型趋势初显
华创证券· 2025-07-31 07: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2 - 25日,银行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持平,结构分化明显,固收类和封闭式产品为主,理财公司新发占比提升[1][10] - 同期,公募基金新成立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股票型成主导类型,反映投资者对股市预期乐观,资金向权益类迁移[7] - 保险产品新发数量大幅减少,人寿保险和年金险传统产品新发减少、分红险增加,行业协会下调预定利率,推动分红型产品转型[7][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发1290款理财产品,较上期基本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5%,与上期一致[10] - 固收类产品新发1253只,占比97.13%;封闭式产品新发989只;理财公司新发962只,占比74.57%,较上期提高,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1%为最高[10] 新发市场趋势总结 - 产品类型特征: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高,“固收+”型为主,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倾向稳定收益产品[16] - 期限选择特征:1年(不含) - 3年(含)期限产品占比最高,投资者关注长期配置,可锁定较高收益率,发行机构利于资产配置和降低流动性风险[19] 代表性新发理财产品分析 - 华夏理财固定收益增强型封闭式理财产品181号:华夏理财发行,公募产品,面向个人和机构,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1092天,业绩比较基准3.40% - 5.40%,可分红[20] - 浦银理财益臻封闭式18号理财产品:浦银理财发行,私募产品,面向个人,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440天,业绩比较基准2.40% - 4.20%,覆盖主要省市[21] 基金产品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69只,发行规模490.89亿份,较上期增长62.83%,第3周新发份额多于第2周[7] -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分别增加280.86%和539.03%,股票型占比48.62%成主导类型[7] 基金新发规律总结 - 股票型基金代替债券型基金成新发主导,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受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政策支持等因素驱动,与股市上涨形成正循环[24] - 热门行业主题赛道吸引资金布局,新发权益基金多聚焦“人工智能”“科创板”“港股通科技”等高景气赛道[25][26]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 - 汇添富稳惠6个月持有A(024582.OF):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中债AA+信用债指数+可转债”策略,发行规模37.41亿份,“固收+”契合避险需求,管理人有优势[27] - 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联接A(024367.OF):被动指数型基金,跟踪“自由现金流”因子,发行规模26.97亿份,筛选现金流健康企业[27] 保险产品 人寿保险 - 2025年7月12 - 25日,新发12款人寿保险,较上期下降29.41%,传统型寿险新发3款,占比降至25.00%,分红型从6款增至7款,占比58.33%,万能型从3款降至2款[7][32] 年金保险 - 新发产品从19只降至6只,传统型年金从12只骤减到3只,分红险从6只降至3只,万能型连续四期无新发[7][33] - 近期销售的年金保险产品有中信保诚、同方全球、合众人寿等公司的多款产品[33]
本周36只新基来袭:股混债QDII全品类上线 朱红裕、袁航、农冰立等名将“对决”
新浪基金· 2025-06-03 08:50
新发基金概况 - 本周新发基金36只,涵盖股票、混合、QDII等多种类型,涉及26家基金公司[1] - 股票型基金13只,混合型基金11只,债券型基金10只,FOF基金1只,QDII基金1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合计占比66.7%[1] - 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华富基金各发行3只产品,博时基金等6家公司各发行2只,其余20家各发行1只[3] 股票型基金特点 - 以ETF和指数产品为主,覆盖科创板人工智能、港股通科技、汽车产业、创新药、国证大盘成长等热门板块[4] - 博时国证大盘成长ETF(159203)等13只产品认购起点1000元或更低,业绩基准涉及国证大盘成长指数等[5] - 基金经理包括博时尹浩、工银瑞信焦文龙、汇添富乐无穹等知名人士[4] 混合型基金特点 - 11只产品认购起点低至1元,业绩基准涵盖中证800指数、恒生指数等综合指标[6] - 招商朱红裕、鹏华袁航等老将,景顺长城农冰立等中生代基金经理同台竞技[6] - 东方阿尔法科技优选A(024423)等产品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等主题[7] 债券型基金特点 - 10只产品包含混合二级债(鹏扬合利A)、纯债(惠升和盛纯债)、同业存单指数型(中信保诚7天持有)等[8] - 泓德裕惠A(023809)等产品采用中债综合指数为主的多资产基准[9] - 认购起点普遍为1元,持有期从7天至12个月不等[9] 其他基金类型 - QDII基金时隔10周再度发行,长城恒生科技指数A(未列代码)投向恒生科技指数,认购1元起[10] - FOF基金1只未披露具体信息[10]
中概成分股持续反弹,每经品牌100指数巩固千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5 10:53
市场表现 - 五一节前A股市场维持震荡整理,港股市场延续反弹,每经品牌100指数微跌0.12%,报收1052点 [1] - 中概成分股领涨,小米集团、京东集团、拼多多分别周涨11.32%、6.7%、6.64%,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市值增长千亿元左右 [2] - 4月份每经品牌100指数呈现"V"字行情,尚未完全回补4月7日跳空缺口 [2] 经济与政策支撑 - 政策措施加力扩围,存量与增量政策共同显效,推动一季度国内经济"开门红" [3] - 政治局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各方持续稳定资本市场,为基本面提供支撑 [3] 基金持仓动态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31.62万亿元,环比减少1.93% [4] - 主动权益基金重仓前10名包括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阿里巴巴-W等 [4]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持仓规模增加显著,分别增224.7亿元、223.7亿元、150.08亿元 [4] - 阿里巴巴一季度股价涨幅55.34%,公司剥离非核心资产并聚焦通义千问大模型迭代 [4] 港股市场与ETF布局 - 2025年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优于沪深两指 [5] -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覆盖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三者在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权重占比约45% [6][7]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化收益12.34%,Sharpe比率0.52,风险收益较高 [12] 指数成分股详情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前三大权重股为阿里巴巴-W(16.56%)、腾讯控股(14.07%)、小米集团-W(13.02%) [7]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前三大权重股为小米集团-W(13.65%)、阿里巴巴-W(11.16%)、比亚迪股份(10.9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