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大涨35.21%!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持续放量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13.3% [1] - 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上升30.1%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上升31.4% [1] - 研发投入6055.06万元,同比增长35.21%,占营业收入比例7.81%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748.94万元,同比下降59.36% [2]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增长27.78%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8%,同比增加0.24个百分点 [2] - 总资产246.90亿元,同比增长29.8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75.64亿元,同比增长52.64% [2]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系长链二元酸持续放量,销售收入及销售毛利增长 [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上升39.91% [3] - 2024年营业利润5.52亿元,同比上升21.41%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同比上升33.41% [3] 产品与产能 - 主要产品包括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等 [3] - 截至2024年底各类生物基材料总产能近30万吨 [3] - 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0~DC18)产能11.5万吨/年 [3] - 戊二胺产能5万吨/年 [3] - 乌苏材料产能10万吨/年生物基聚酰胺 [3] - 乌苏技术产能2万吨/年生物基长链聚酰胺 [3] - 万吨级生物基哌啶于2024年底投产并开始形成销售 [3] 行业竞争格局 - 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法长链二元酸自2015年底逐步退出市场 [3] - 生物制造方法生产的长链二元酸因经济性及环保优势主导市场 [3] - 公司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全球主导供应商 [3] 产品应用领域 - 长链二元酸(LCDA)下游用途广泛,如癸二酸用于聚酰胺610、医药行业等 [2] - 月桂二酸(DC12)用于聚酰胺612、高级香料、润滑油等 [2] - 长链二元酸在合成医药中间体等领域有广阔用途 [2]
“五一”假期,山东多地重点项目不停工,建设者奋战一线抢工期
大众日报· 2025-05-05 01:1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 青岛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正在建设240米超高层综合体,建成后将吸引航运、贸易、金融等企业总部进驻 [2] - 项目采用"三柱合一"创新结构,施工团队通过BIM建模和应力模拟将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 [2] - 潍坊诸城东晓生物高端智能化大健康精深加工项目新建膳食纤维、益生元、淀粉糖等生产线,总产能达12万吨 [3] - 枣庄高新区复兴路项目已完成85%进度,预计7月竣工通车,建成后将提升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效率 [3][4] 行业技术应用 - 青岛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首创"工人科技服务站",利用VR技术进行安全培训 [4] - 智能巡检机器狗、AI摄像头和塔吊传感器等技术在工地应用,提升施工智能化和安全性 [4] 公司战略布局 - 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多产品、跨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3]
新签约产业招商项目677个 预计投资总额2274.9亿元 广州首季招商引资“开门红”
广州日报· 2025-04-30 21:30
招商引资总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广州新签约产业招商项目677个,预计投资总额2274.9亿元,新引进高质量产业招商项目422个,内资项目投资总量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二 [1] - 十亿级乃至百亿级项目持续涌现,体现招商引资侧重"聚链成群"、精准落子的思路 [1] 现代服务业发展 - 一季度广州在生物制造领域引进科赛睿生物中国总部、瑅盛生物子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引入海康威视广东总部项目、微纳米机器人项目微纳动力全球总部 [2] - 重点攻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2] - 字节跳动斥资12亿元建设抖音华南创新基地,新"BAT"(字节跳动、阿里、腾讯)均在广州布局 [2] - 推动猫眼、得物等14家平台企业新设15个主体,小红书启动广东首个孵化中心,阿里影业在黄埔成立新公司,蚂蚁集团华南数字运营中心、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落户广州 [2] 制造业发展 - 一季度制造业"明星项目"包括投资549亿元的藏粤直流输电项目(全国首个跨经营区±800千伏四端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广汽集团投资15亿元设立的华望汽车技术公司、领为汽车智能视觉产品大湾区总部生产研发基地(总投资24.8亿元) [4] - 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拟在增城建设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基地,预计总投资100亿元,产值有望超200亿元 [4] - 从化区、番禺区及花都区制造业项目投资额比重均超70%,南沙区及增城区制造业项目投资额比重均超60%,黄埔区及白云区制造业项目投资额比重均超45% [4] 外资投资情况 - 一季度广州新设外资项目1701个,同比增长3.5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7.8亿元,同比增长1.1% [7] - 制造业利用外资49.02亿元,增长86.8%,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比重45.5% [7] - 海瑞克、赛默飞、三菱重工、德国慕贝尔等外资企业新设业务主体或增资扩产 [7] - 广州思肯德电子测量设备有限公司将在广州知识城投资中国生产研发中心、市场运营中心、生产基地 [8] 招商生态优化 - "广州市招商土地超市"上线,提供420宗、近19平方公里优质地块信息 [9] - 联合国家和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社会资本等投资机构,首期形成85家机构组成投融资服务矩阵 [9] - 出台政策从10个领域优化产业版营商环境,包括推行"拿地即动工"模式、降低用地取得成本等 [9]
凯赛生物一季度营收7.76亿元,同比上升13.3%!长链二元酸产品持续放量
synbio新材料· 2025-04-30 09:30
凯赛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13.3% [2][3] - 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上升30.1% [2][3] - 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上升31.4% [2][3] - 研发投入6055.06万元,同比增长35.21%,占营业收入比例7.81%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748.94万元,同比下降59.36% [3]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增长27.78% [3] - 总资产246.90亿元,同比增长29.80%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75.64亿元,同比增长52.64%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净利润增长主要系长链二元酸持续放量,销售收入及销售毛利增长 [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营业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21.41% [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33.41% [6] 长链二元酸行业与产品 - 长链二元酸(LCDA)指碳链上含十个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 [5] - 不同碳原子数的二元酸下游用途不同:十碳癸二酸用于聚酰胺610、医药等行业;十二碳DC12用于聚酰胺612、高级香料等 [5] - 生物制造法长链二元酸因经济性及环保优势逐步主导市场,替代传统化学法产品 [5] - 公司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全球主导供应商 [5] 产能布局 - 现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0~DC18)产能11.5万吨/年 [7] - 戊二胺产能5万吨/年 [7] - 乌苏材料产能10万吨/年生物基聚酰胺 [7] - 乌苏技术产能2万吨/年生物基长链聚酰胺 [7] - 万吨级生物基哌啶于2024年底投产并开始销售 [7]
凯赛生物20250429
2025-04-30 02: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凯赛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2024 年营收 29.58 亿元,同比增长 39.91%;毛利 9.24 亿元,同比增长 51.83%;净利润 4.89 亿元,同比增长 33.41%;扣非净利润 4.65 亿元,同比增长 51.6%。2025 年一季度营收 7.76 亿元,创单季新高,同比增长 13.33%;净利润 1.37 亿元,同比增长 30.11%。总资产和净资产因定向增发大幅增长,2025 年一季度末总资产 246.9 亿,较上年末增长 29.8%;净资产 175.64 亿,较上年末增长 52.64%[2][3][5] - **海外市场与贸易战影响**: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约 40%,因主要产品不在中美贸易战负面清单且美国市场占比小,贸易战影响有限。一季度毛利率良好,癸二酸生产销售推动提升[2][6] - **合作进展**:与招商局集团合作加速,在公路桥梁和建筑领域找到大规模应用并开展试点,重点推广建筑模板等应用,在六个区域试点并推动材料认证;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安徽凯显时代,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及材料开发,多个项目同步验证,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部分产能实现[2][7][8][9] - **项目投产与销售**:万吨级生基派定项目 2024 年底投产,2025 年启动销售,客户认可,应用于硫化剂等领域,国内市场有望年底加速生产并占较大份额[2][12][13] - **研发与技术应用**:投资分子之心布局 AI 领域,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等,控制生物转化过程;建设合成生物高通量研发平台,今年投入使用提升研发效率;开发长链二元酸新品种,有扩产计划[4][15][16][17] - **产品毛利率与成本**:Q1 毛利率环比 Q4 提升约 5 个百分点,因癸二酸开工量高;癸二酸与传统长链二元酸有毛利率差距,公司有信心提高;聚酰胺满负荷生产可大幅降本[18][19][26] - **市场需求与产能规划**:传统长链氨基甲酸项目销量饱和,将增加新品种并扩展产能;长链羧酸及其衍生产品市场需求大于产能,有扩产计划;生物基聚醛胺项目产能利用率低,规划较大[20][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电池壳中动力电池金属材料占比约 70%,热固型材料占比约 30%,凯赛生物热塑性可回收解决方案受国外客户欢迎,有减重等优势且阻燃性能突出[10] - 合资项目与招商局在合肥的合资公司设备采买基本完成,土建招标中,计划 2025 年投产;改性和复材成型工厂计划年底全面投产,产能和聚酰胺消耗量投产后明确[11][14] - 公司开发两套秸秆利用技术,为长期产业化做准备;2025 年完成生物基聚酰胺采购协议变更手续,联合起草行业标准认证文件[27][28] - 长链二元酸与下游客户保持稳定关系,正开发新应用领域;长碳链尼龙聚酰胺需合纤改性,部分客户端已商业化订单,其余在验证阶段[29]
中国985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学院诞生!
学院成立背景与意义 - 天津大学成立中国985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学院 旨在应对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 - 学院整合多学科资源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科研 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2] - 合成生物学被列入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属于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未来产业[4] 行业发展前景 - 麦肯锡预测全球60%物质可通过生物合成生产 潜在经济价值达30万亿美元[4] - 合成生物学致力于设计改造生物体系 以应对材料、能源、环境和健康等全球性挑战[4] 科研实力与成就 -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近五年研究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一 拥有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珠峰计划前沿科学中心[5] - 科研团队由院士领衔 牵头承担3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 - 制药工程专业2024年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025年获评A+等级[5] 人才培养体系 - 在国际上率先创建合成生物学专业 建立首个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5] - 设有合成生物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 - 2017年国内率先招收合成生物学本科生 2024年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一[5] 未来发展规划 - 科研目标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突破 为医药健康、能源材料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科技支撑[5] - 将建立交叉学科课程及实践课题 所有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5] - 通过重大任务开展项目式教学 为拔尖学生接触国际科研前沿创造条件[5]
最高支持1.5亿!天津“生物制造十条”发布!12大项目签约!
政策发布与目标 - 天津港保税区发布《行动方案》和"生物制造十条",旨在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到2027年目标建成"空港科技研发区、临港规模生产区",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物制造+"和"+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3] - 到2030年目标建成全球研发引领、创新转化活跃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格局 [3] - 力争未来五年内产值规模超10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超100亿元、区级预算投入超10亿元 [4] 政策支持措施 - 对年度研发费用达500万元且增长10%以上的企业,按上一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额的50%给予支持 [4] - 对新引进的技术技能型、工匠型人才提供每人每年1.2万元生活补贴,最长3年 [4] - 对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企业按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10%给予支持,后续每年最高400万元 [4] - 对注册资本5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按实际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1.5亿元 [4] 重点项目与签约 - 12个生物制造领域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涉及健康糖、骨化二醇、菌丝蛋白产业化等项目 [5] - 怡和生物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6项,国际专利32项 [5] - 瑞合生物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化二醇生物合成工艺突破 [5] - 瑞普生物的菌丝蛋白营养价值优于传统肉类,应用场景广泛 [5] - 国投集团投资60亿元成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支持酶制剂、氨基酸等科研成果转化 [6] - 中合基因已完成两轮近亿元融资,预计6月实现产能5倍提升,今年营收有望超1500万元 [6] 产业布局与成果 - 构建"空港科技研发+临港规模生产"空间布局,实现从"0到1到10"和"10到100到规模化"的全链条支撑 [4] - 已涌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健康糖、菌丝蛋白、骨化二醇、DNA合成仪等标志性产业化项目 [6]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已达成技术合作12项,合同交易额近8000万元 [6] - 7个生物创新项目展现底盘细胞、发酵制备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潜力 [6]
圣湘生物一季度迎“开门红” 将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力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23:17
文章核心观点 - 圣湘生物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经营业绩稳健增长,2024年技术布局和AI应用成果显著,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且连续开展资本运作,未来将加大多领域布局和国际市场投入 [1][2][5] 2024年经营业绩 - 全年实现营收14.58亿元,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均符合预期,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82% [1] - 年末拟每10股派息2.75元(含税),合计现金分红约1.58亿元,将年度总分红推升至超3亿元 [1] 2024年技术布局与AI应用 技术布局 - 全年研发总投入达3.61亿元,同比增长53%,占营收比约四分之一,新获国内外注册准入证书、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均超200项 [2] - 呼吸道领域,副流感病毒1、2、3型核酸检测试剂、人偏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批上市,完善呼吸道“6+X”门急诊快速核酸检测方案 [2] - 妇幼健康领域,HPV产品发货人份数同比增长近50%,HPV13+2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宫颈癌筛查资质认证 [2] - 血源领域,HBV RNA检测试剂获批上市,两款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产品完成性能参数升级 [3] - 测序领域,SansureSeq1000高通量测序仪获批上市,检测技术应用于结核诊断及耐药防控等领域 [3] - 药物基因组领域,连续获批上市六款产品,搭建常用药物基因检测产品矩阵 [3] AI应用 - 投入AI医疗领域,构建AI+医疗生态闭环,推出传染病数智化系统并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项目评审立项 [3] - 2025年2月,传染病数智化系统接入DeepSeek - R1模型,提升检索和数据挖掘能力 [3] - 依托传染病数智化系统和检测技术,合作建立“三端合一”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分级诊疗 [4] - 2025年1月以来,合作推出的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上门服务在多省市多家医院上线 [4] 2025年一季度业绩 - 实现营收4.75亿元,同比增长22%;归母净利润9173.55万元,同比增长13%;扣非净利润9049.78万元,同比增长23% [5] 2025年资本运作 - 1月,拟以8.075亿元收购中山海济100%股权,切入生物制药生长激素领域 [5] - 2月,合计投资7560万元拟获得红岸基元54%股权,入局血球仪市场 [5] - 3月,拟1.3亿元加码投资真迈生物,完善基因测序领域产业链布局 [6] 未来规划 - 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生命科技关键底层技术等领域布局,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完善产业链布局 [6] - 加强项目管理及投后整合,搭建平台型创业孵化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6] - 加大国际市场投入,沿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递中国经验,实现本土化发展 [6]
中国底气 青年志气(时代之问 青春作答)
人民日报· 2025-04-28 22:36
生物制造行业 - 聚维元创生物科技利用AI算法开发智能酶挖掘平台,从秸秆中高效提取糖,替代粮食作物,降低对进口纤维素酶制剂的依赖 [6][7] - 公司在山东与江苏建设了十万吨级秸秆基生物制造基地,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技术体系 [7] 能源装备行业 - 南方电网储能公司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全国产化抽水蓄能核心控制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8] - 团队走访70多家制造企业,攻克直流灭磁开关、调速器等关键技术,国产设备精度超越进口产品 [8] - 截至3月底,"国产大脑"已在多个抽水蓄能电站安全启停超7100次,累计运行时长超4.9万小时 [9] 外贸行业 - 浙江义乌五金工具公司通过开拓全球市场应对关税挑战,前几个月贸易额保持20%以上增长 [10] - 公司链接国内100多家上游工厂,生产销售1800多种五金工具,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物流行业 -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公司市场开发团队开通"青岛—临清"铁矿石运输通道,降低钢厂物流成本 [12] - 团队通过优化运输路线设计,为企业提供便捷、环保、低碳的物流解决方案 [12] 农业科技行业 - 北大荒垦丰种业大豆研究院培育的"龙垦3092"累计推广面积超400万亩,"龙垦324"创下亩产467.24公斤的高产纪录 [13] - 公司牵头成立种业创新联合体,汇集34家单位推进种业创新 [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二氧化碳人工从头合成蛋白质」在天工所启动!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二氧化碳人工从头合成蛋白质"项目 该项目融合化学与生物技术 开创二氧化碳和铵盐高效合成蛋白质的全新路径 通过解析碳氮固定原理 设计人工杂合系统 有望将蛋白质合成速率提升数十倍以上 [2] - 该项目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球碳资源利用和粮食可持续供应提供"中国方案" [2] 二氧化碳合成技术积累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2021年在国际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设计出11步主反应的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 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2] - 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碳化合物方面拥有领先经验 此次蛋白质合成项目有望延续技术优势 为国家"双碳"战略与粮食安全需求做出贡献 [2] 产业交流平台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提供产业链链接服务 涵盖绿色化工/生物基/食品和农业/美丽健康等领域 已有10000+产业同行加入 [4] - 社群提供品牌推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企业专访、项目尽调、投资融资等多元化服务 促进产业上下游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