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Robotaxi新牌照发放在即?业界人士:概率很大,商业化运营或将进入新阶段
快讯· 2025-07-25 03:57
上海Robotaxi新牌照发放 - 市场消息称上海将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1] - Robotaxi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信息看发放概率很大 [1] - 牌照发放后相关服务方可在上海部分路段开展无人化收费运营 [1] Robotaxi商业化进展 - 上海Robotaxi商业化运营或将进入新阶段 [1] - 示范运营牌照的发放是商业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1]
防范伦理风险!科技部为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立规矩”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5 01:59
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发布 -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旨在规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和应用,防范科技伦理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 - 《指引》分为目的、术语、基本原则、一般要求、不同类型驾驶自动化技术的伦理规范要求、科普宣传6个部分[3] 驾驶自动化分级与定义 - 驾驶自动化分级从0级至5级分别为应急辅助、部分驾驶辅助、组合驾驶辅助、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3] - 对先进驾驶辅助功能、自动驾驶功能给出了明确定义[3] 基本原则与要求 - 强调以人为本、增进福祉、安全优先、尊重生命、公平公正、避免偏见、知情保障、信息公开4个基本原则[4] - 提出合法合规、效益提升、控制风险、及时调整、隐私保护5项一般要求[4] - 要求避免技术垄断,防止系统成为部分群体道德观念的表达载体[4] 分阶段伦理规范 - 先进驾驶辅助阶段(2级及以下)由人类驾驶员与系统共同完成行车过程[4] - 有限制阶段自动驾驶(3级和4级)责任主体因具体运行场景而异[4] - 无限制阶段自动驾驶(5级)由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完成车辆控制[4] 科普宣传要求 - 要求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时坚持客观准确、实事求是,避免夸大或隐匿风险[4] - 需明确告知产品功能分级、使用条件等注意事项,及时澄清误导信息[5] 行业影响与背景 - 《指引》为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规范,对行业、企业和科研人员起到引领作用[7] - 2025年上半年行业经历快速发展与争议,多起事件引发对智能驾驶功能安全性的讨论[7] - 主管部门已发布多项规范文件,企业宣传趋于审慎[7][8] - 行业人士认为《指引》及时规范了行业发展,强调对安全的敬畏[9]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上海将发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23:17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2025年7月至9月在全国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 [1] - 集中整治明确5个重点举措:强化CCC认证监管、加强质量监督抽查、全面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召回工作力度、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1] - 此次整治正值暑期出行高峰,是对消费者安全关切的及时回应,将显著提升市场准入门槛与产品安全底线 [1] 上海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 上海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2] - 2024年发放的是示范应用许可,允许上路测试但不能收费,2025年发放的运营牌照意味着Robotaxi可向公众提供收费服务 [2] - 示范运营牌照的发放标志着Robotaxi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2] 美方公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保持对华领先 - 美国总统公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巩固美国在AI领域主导地位并保持对华领先 [3] - 中国外交部回应强调应推动AI开放包容、普惠向善,主张共享智能红利而非对抗竞争 [3] - 中美在AI发展路径上存在根本分歧:美国选择封闭竞争,中国倡导开放共享 [3]
两部门发声规范智能驾驶 行业乱象有望得到整治
证券日报· 2025-07-24 15:54
行业政策规范 - 公安部明确当前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 驾驶员是最终责任主体 若出现危险驾驶行为将面临三重法律风险 [2] -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 划分不同阶段责任主体:辅助驾驶阶段为人类驾驶员 有限制自动驾驶阶段视场景而定 无限制阶段以系统为主 [2] - 两部门表态核心一致:鼓励技术进步同时坚守安全底线 以明晰责任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 市场现状与问题 - 2025年被视作全民智驾元年 头部车企全面进军智能驾驶市场 高阶技术加速下放至基础款车型 [1] - 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NOA等功能快速普及 但技术成熟度与市场热度存在偏差 从可用到好用仍有差距 [1] - 车企宣传边界模糊导致用户认知偏差 误用辅助驾驶引发事故频发 部分企业刻意混淆自动驾驶概念 [1][3] 企业行为变化 - 销售端出现明显转变:销售人员谨慎回答自动驾驶问题 用户主动追问法律责任归属 部分要求企业出具书面承诺 [4] - 车企内部强化宣传规范:禁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术语 统一使用"辅助智能驾驶"表述 撤换误导性宣传物料 [4] - 头部企业表态转变:上汽通用五菱强调安全是技术基础 岚图汽车指出需明确能力边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4] 监管措施与行业倡议 - 工信部4月要求车企不得夸大宣传 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 [3] - 公安部建议车企建立用户培训机制 帮助快速掌握辅助驾驶使用规范 [3] - 中汽协联合学会发布倡议 要求严格按《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命名功能 杜绝误导性表述 [3]
上海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财联社· 2025-07-24 12:49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发放 - 上海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期间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1] - 2024年上海已发放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允许Robotaxi上路测试但不能收费运营 [1] - 2025年示范运营牌照的发放意味着公众可以在服务范围内打到Robotaxi [1] 运营模式创新 - 传统出租车企业将与科技企业合作运营Robotaxi [1] - 这种合作模式结合了传统出租车企业的运营经验和科技企业的无人驾驶技术 [1] - 上海在管理上进行了创新,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1]
上海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快讯· 2025-07-24 12:11
智能网联汽车牌照发放进展 - 上海将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期间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1] - 2024年上海已发放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 [1] 牌照类型差异 - 2024年示范应用牌照允许Robotaxi上路测试但禁止运营收费 [1] - 2025年示范运营牌照将允许公众在服务范围内付费乘坐Robotaxi [1] 运营模式创新 - 上海采用传统出租车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运营的创新模式 [1] - 该模式结合传统企业的运营经验与科技企业的无人驾驶技术优势 [1]
把“运城特色”转化为“城市名片” 山西运城培育打造“好运诚品”区域公用品牌
区域公用品牌战略 - 运城市推出"好运诚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旨在将"运城特色"转化为"运城名片",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形成区域新优势 [1] - 品牌涵盖一、二、三产产品及服务,包括优质农产品、智能网联汽车、文创非遗产品等,并允许山西省质量奖和山西精品企业产品使用该品牌 [1] 品牌培育体系 - 评定过程严格审核企业条件,要求近3年无不良记录,并征求多方意见,通过数据比对、专家评价和网上公示 [2] - 从运营成绩、质量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和企业文化4个维度衡量,确保产品具有代表性和高质量 [2] 品牌宣传策略 - 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矩阵和网络达人代言,加大宣传力度 [2] - 开展网络评选活动,通过互动方式为品牌造势 [2] 品牌保护机制 - 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打击侵权行为 [2] - 对获证企业实施动态监管,加强产品抽检和舆情监测,确保品牌形象 [3]
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驱动产业闯“新”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5:56
科技创新与产业聚集 - 重庆两江新区作为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0家、科技型企业700家,总量分别达到1140家、6000家 [2] - 两江新区聚焦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生命健康、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方向,迭代升级"行动方案+支持政策+应用场景"协同模式 [2] - 梧桐车联科技由长安汽车联合腾讯成立,前瞻布局AI座舱领域,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赢得先机 [2] - 思灵机器人在两江新区设立西南总部基地项目,以具有协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为核心产品 [3] 医疗技术创新 - 海扶科技研发的"海扶刀"设备通过超声波聚焦实现体外精准"杀灭"体内肿瘤,具有不开刀、不流血、保器官的治疗效果 [4] - 海扶刀技术已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累计治疗患者超32万例 [4] - 海扶科技主导或参与制定聚焦超声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项 [4] 汽车产业技术突破 - 中国汽研建设华为+诺基亚双核心网整车级蜂窝网络仿真实验室,可模拟全球100余个国家、300余家运营商的网络信号 [5] - 中国汽研构建"典型海外路试场景数据库"和"海外路试最佳实践数据库",归纳超600个海外道路典型场景,收集超10000个海外路试问题事件 [5] 创新平台建设 - 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布《明月湖协同创新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不低于3家,行业引领性成果不低于50项 [5] - 计划组建500人专业服务队伍,每年举办双创活动超100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亿元 [5] - 明月湖科创基金丛林总规模达1000亿元,累计孵化引育企业10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5]
寻求合作新机遇 成都经开区“组团”亮相链博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4:21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 设置先进制造、绿色农业、数字科技、健康生活、智能汽车、清洁能源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2] - 吸引7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651家企业参展 [2] 四川及成都经开区参展情况 - 29家四川企业亮相链博会 延续"链链有川企"特色 [2] - 成都经开区企业"组团"参展 深度展示本地企业核心产品和区域产业优势 [2] - 成都经开区考察团拜访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天津云遥宇航科技、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黑芝麻智能科技、湖南视比特机器人等重点企业 围绕人工智能、医疗科技、自动驾驶、XR芯片等领域对接合作意向 [3]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展 - 成都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点企业易控智联展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无人化三大方向最新成果及落地场景 吸引越南、俄罗斯等国家整车厂和外贸公司对接 [2] - 易控智联专注传统能源电控系统、AMT动传一体控制系统、新能源电驱系统、氢燃料系统、智能网联等多个板块领域 成为商用车领域核心零部件排头兵 [2] - 成都经开区建成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 引进信通院、西门子、德赛西威、易控智联等权威机构和重点企业 [3] - 成都经开区率先出台"低速无人车测试与运营管理办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运营管理办法" 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城市道路全域开放 [3] 产业链发展策略 - 成都经开区以产业链思维重塑特色产业优势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 - 成都经开区将持续推动企业"走出去""请进来" 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注入新动能 [3]
用好“稳定器” 耕好“试验田”(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20 21:52
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 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1][2] - 通过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1][2] - 立法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发挥"稳定器"作用 [2] 地方立法与改革实践 - 上海利用浦东新区地方立法权,出台《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商事调解规定》,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商事调解制度 [1] - 2023年立法法修改确认浦东新区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为地方立法先行先试提供法律依据 [1] - 浙江嘉兴通过《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将行政检查改革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 [2] 立法适应改革需求 - 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为改革创新提供底气 [2] - 地方立法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业态提供法律依据,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2] - 对不适应改革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时修改或废止,防止束缚改革步伐 [3] 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 - 地方立法需落实上位法规定,同时突出地方特色、积累改革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3] - 把握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的功能定位,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