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银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融资融券每周观察(2025.9.1-2025.9.5)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812.51点,下跌1.18% [4] - 深圳成指收盘12590.56点,下跌0.83% [4] - 上海市场日均成交额11061亿元,环比减少12.1% [4] - 深圳市场日均成交额14615亿元,环比减少13.7% [4] 行业涨跌情况 - 申万一级行业中9个行业上涨,22个行业下跌 [5] - 涨幅前三行业为电力设备、综合和有色金属 [5] - 跌幅前三行业为国防军工、计算机和非银金融 [5] 两融业务数据 - 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22871亿元,较上周增加257亿元 [6] - 融资余额22713亿元,较上周增加258亿元 [6] - 融券余额157亿元,较上周减少1亿元 [6] 行业资金流向 - 超过半数申万一级行业净买入额为正 [7] - 有色金属行业位列累计净买入额排名前三 [8][9] - 社会服务、纺织服饰、建筑材料行业净买入额居前 [9] 个股融资活跃度 - 东方财富(300059.SZ)融资净买入额80629万元,居非银金融行业首位 [10] - 中芯国际(688981.SH)融资净买入37307万元,位列电子行业 [10] - 中航成飞(302132.SZ)融资净买入30497万元,属国防军工行业 [10] ETF资金动向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SH)获融资净买入19643万元 [11] - 华夏恒生科技ETF(513180.SH)获融资净买入11871万元 [11] - 博时中证可转债ETF(511380.SH)获融资净买入10123万元 [11] 市场运行特征 - 市场结束连涨进入技术整固阶段 [15] - 新能源和有色金属行业成为本周热点 [15] - 大盘蓝筹股表现相对抗跌 [15] - 两市日均成交额约25000亿元,较上周下降 [15]
大幅低开!创新药全线下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2:28
创新药板块大幅下跌 - 港股创新药板块全线重挫 基石药业-B低开15% 翰森制药低开14.98% 科伦博泰生物-B低开12.97% 德琪医药-B、和铂医药-B、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均跌超10% 百济神州跌超9% [1][5] - 跨境ETF同步大跌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跌6.10% 港股通创新药ETF T+0跌6.06%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 T+C跌6.04% 港股创新药50ETF T+0跌5.98% 港股通医疗ETF富国 T+C跌5.85%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跌5.89% 港股通创新药ETF嘉实跌5.75% 恒生生物科技ETF T+0跌5.56% [2] 板块下跌原因 - 直接触发因素为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实验性药物实施严格限制的行政命令草案 该消息由《纽约时报》报道 导致美股市场百济神州和再鼎药业前一交易日跌超9% [2] 其他板块表现 - 科网股普遍下跌 百度跌超3% 哔哩哔哩与联想跌超1% 美团、阿里巴巴、京东跌超2% [3] - 黄金股表现积极 潼关黄金涨超2% [3] - 云计算板块上涨 伟仕佳杰涨超5% [3] 机构后市观点 - 开源证券认为港股优质资产相对优势显现 互联网板块具备AI芯片自研与云业务扩张的业绩确定性 同时估值处于修复区间 [4] - 港股整体估值极低且资产质量优良 企业分红和回购力度增强 叠加外部流动性环境宽松 主动外资可能转为流入 [4] - 建议关注港股互联网、消费、医药及非银金融板块 把握盈利弹性与估值修复的双重收益机会 [4]
25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28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1:46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25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电子行业净买入额最高达20.75亿元 [1] - 计算机 机械设备 传媒 通信 非银金融等行业净买入金额均超过3亿元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1865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 其中81股净买入金额超5000万元 [1] - 28股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 工业富联以7.29亿元净买入额居首 [1] - 胜宏科技 东山精密 中芯国际 利欧股份 拓普集团等个股净买入金额均超3亿元 [1]
牛市整理期的市场特征——“策略周中谈”
2025-09-10 14:3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AI算力、通信、电子、电力设备、新能源、国防军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创新药、基础化工、非银金融、消费(包括新消费和传统消费如白酒)以及红利板块[1][4][6][15][17][18] * 公司提及阳光电源(新能源-储能领域龙头)和先导智能(新能源-固态电池领域龙头)[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状态与特征**:市场情绪处于亢奋区(情绪指数93左右)但未冲顶 类似2015年初和2019年3-4月 进入横盘整理期[1][2] 此轮牛市为慢牛 预计整理期持续1-2个月 指数最大回撤幅度7%-9%[1][3][9] 调整结束的信号需观察量能萎缩至最高成交额的30%-40%以及60日均线上升至当前点位[10] * **下跌原因**:交易过热(全A 5日平均换手率超过2%预示回调 若达3%可能大幅回调)和交易结构恶化(通信行业近5日成交额占比99.6% 电子行业占比95.6% TMT板块全A成交额占比接近40%预警线)[1][2][5] * **资金关注与轮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资金关注度最高 成交额分位数显著上升 同时有色金属、生物医药(最近一周分位数从36%提升)、消费板块也受青睐[6] 市场存在高低切换现象 前期表现差的个股后续潜力更大[11] * **配置建议与看好方向**: * AI算力仍是牛市核心主线 长期看好但短期可能调整[4][14] * 短期重点关注新能源(储能需求进入旺季、固态电池处于产业关键期)、创新药、有色金属(特别是贵金属)、基础化工、非银金融及红利板块[4][15][16][18][19] * 新消费领域(尤其港股龙头)和传统消费(如白酒)可能因中秋国庆节日带动回暖[17] * 风格上看好中盘和大盘成长股 因估值合理且景气度高[11][12] * **外部因素**: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9月兑现)若实现将提振市场 尤其利好创新药、贵金属 若中国经济复苏且美元疲软 外资可能配置港股恒生科技、互联网及A股非银金融和核心资产[7][18] **其他重要内容** * 国防军工板块在九三阅兵后热度迅速下降[2] * 超买超卖指标已降至7.35% 显示技术性调整压力得到充分释放[3][5] * 投资策略强调聚焦新兴、景气赛道 而非低估值方向[13]
关于A股市场 重要报告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13:41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自2024年9月24日起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领先 呈现显著上涨行情 [1] - 市场强势格局由政策红利释放 资产配置转向及地缘政治波动等多重因素驱动 形成"红利资产+科技成长+回购激励"三大主线共振 [3] 红利资产表现 - 红利低波指数2024年累计上涨17.84% 显著跑赢上证指数同期12.67%的涨幅 [4] - 银行板块年度涨幅达34.39% 为非银金融(30.17%)和通信(28.82%)后表现最佳行业 [5] - 煤炭行业平均ROE达12.88% 优质银行ROE稳定在15%-18%区间 高ROE成为红利板块的"护城河" [6] - 高股息、低波动板块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背景下成为资金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最优选择 [4] 科技成长板块表现 - 公募基金对电子行业配置比例从2019年底的9.87%升至2025年6月的16.65% 提升约7个百分点 [7] - AI算力和半导体设备成为机构"超配"方向 科技股高波动性吸引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 [7] - 电子行业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7.41% 净利润同比增长27.58% [9] - 半导体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速达74.67% 光学光电子板块净利润激增503.46% [9] 行业配置变化 - 公募基金对银行业配置比例从2019年7.62%降至2023年3.10%后 2025年6月回升至7.46% [8] - 非银金融配置比例呈现类似V型复苏 从2019年8.31%降至2022年4.06%后 2025年6月回升至7.30% [8] - 电力设备行业配置比例从2021年高点14.25%回落至2025年6月的8.35% [8] 回购与股权激励效应 - 股份回购公告发布日当天超额收益率平均达1.29% 产生脉冲式超额收益 [12] - 股权激励预案公告后20个交易日内累计超额收益约1.30% [14] - 股权激励预案发布200个交易日后累计超额收益达5.52% 300个交易日后回落至3.19% [14] 行业营收增长表现 - 电子行业2024年营收增长率17.41% 位居各行业之首 [11] - 非银金融行业营收增长16.48% 社会服务(6.99%)和汽车(6.87%)行业表现突出 [11] - 房地产行业营收下降21.15% 建筑材料(-12.41%)和钢铁(-9.58%)行业营收显著下滑 [11]
恒指站上26000点!波动加剧之际,港股哪些板块更值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10 12:31
9月10日,恒生指数迎来"四连阳",站上26000点,创下阶段性新高,年内已累涨近31%;与此同时,恒生科技指数也连续4个交易日录得上涨,年内上涨逾 30%。 在恒指成分股方面,联想集团(00992.HK)、京东物流(02618.HK)、新鸿基地产(00016.HK)今日涨逾4%,中芯国际(00981.HK)、舜宇光学科技 (02382.HK)等多股涨逾2%。 不过,相较于此前的涨势如虹,恒生指数近期的波动有所增大,且近日连涨期间的成交量也有所收缩,这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担忧。 港股后市如何走?哪些板块更值得关注?这些也是投资者所关心的关键问题。 业绩、资金层面表现如何? 从基本面来看,银河证券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部港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67%,增幅较2024年报小幅上升0.02百分点;全部港股归母净利润同比 增长3.59%,增幅较2024年报下降5.53百分点。 后市还能涨?哪些方向更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报披露完毕、市场波动加剧之后,有多家券商机构于近日发表了对于港股市场的最新看法。 中泰国际在每周策略建议中指出,港股近期于高位呈现整固态势,交投活跃但波幅收窄,整体估值修复至近年高位,随着 ...
2.3万亿元!A股两融余额再创新高,超越2015年牛市峰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1:36
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 2025年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22969.91亿元,首次突破2015年峰值 [1] - 截至2025年9月9日,两融余额进一步攀升至23197.18亿元,融资余额达23034.9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 两融标的数量与结构变化 - 两融标的数量从2015年6月18日的912只大幅增加至2025年9月9日的4239只 [5] - 创业板两融余额从2015年6月18日的1038.30亿元增长至2025年9月9日的4845.23亿元,增幅达367% [14][17] - 沪深300两融余额从2015年6月18日的13006.58亿元下降至2025年9月9日的7830.5亿元,降幅39.8% [16][17] 杠杆率与市值占比 - 2025年9月9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5%,远低于2015年6月18日4.27%的水平 [5][6] - 2025年8月25日至9月2日融资买入金额持续超3000亿元,占A股成交额比重约11% [7][8] - 2015年6月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多在12%以上,峰值达13.03% [8][9] 投资者结构与负债变化 - 2025年两融个人投资者数量超760万名,机构投资者超5万名 [9] - 2015年6月个人投资者数量约380万名,机构投资者超6800家 [10] - 2025年9月9日两融投资者人均负债128.4万元,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163.91万元 [12] 行业杠杆特征分化 - 2025年两融余额占比前十大行业均值为2.72%,计算机、社会服务、传媒位列前三 [18] - 2015年两融余额占比前十大行业均值为6.51%,综合、社会服务、轻工制造领先 [21] - 银行、轻工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当前两融余额占比较2015年高点下降超70% [22] 资金流向与行业表现 - 电子行业两融余额较2015年增长275.32%,计算机、电力设备、通信增幅均超68% [23] - 金融地产等传统产业两融余额显著下滑,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降幅分别达54.8%、29.5%、61.2% [23] - 杠杆资金从金融地产转向科创成长属性行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 [24][30] 板块热度与业绩支撑 - 2025年"AI+"龙头股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上半年平均业绩增速达207%,寒武纪扭亏为盈 [29] - 2015年"互联网+"龙头除东方财富外业绩平淡,平均增速50.6%,生意宝增速为负 [29] - 部分科技概念股估值高企,如淳中科技动态市盈率超千倍 [29] 市场资金结构差异 - 当前两融成为唯一合法加杠杆途径,场外配资受控,资金结构多元化 [30] - 公募、私募、北向资金等多路资金进场,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 [30] - 资金推动逻辑更注重长期可持续性,而非短期快速加杠杆 [31]
融资融券周报:主要指数全部震荡调整,两融余额继续上升-20250910
渤海证券· 2025-09-10 10:47
根据提供的融资融券周报内容,该报告主要描述了两融市场概况、行业及标的券的融资融券特征,并未涉及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测试及评价。报告内容聚焦于市场数据统计、排名及风险提示,未包含模型或因子相关的构建思路、具体过程、公式、评价或测试结果。因此,本总结中无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相关内容可提取。
【盘中播报】54只A股封板 通信行业涨幅最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06:40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上涨0.26% 个股方面2382只上涨其中涨停54只 2848只下跌其中跌停5只[1] - A股成交量1013.91亿股 成交金额16316.30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89%[1] 行业涨幅排名 - 通信行业涨幅3.42%居首 成交额1228.20亿元 较上日增长43.45% 元道通信以20.01%涨幅领涨[1] - 电子行业涨幅2.70% 成交额2660.86亿元 较上日增长6.48% 思泉新材以19.33%涨幅领涨[1] - 传媒行业涨幅1.67% 成交额571.93亿元 较上日增长15.06% 幸福蓝海以15.42%涨幅领涨[1] 行业跌幅排名 - 电力设备行业跌幅1.29% 成交额2193.34亿元 较上日减少12.65% 上能电气以8.98%跌幅领跌[2] - 综合行业跌幅1.17% 成交额48.00亿元 较上日减少4.46% 东阳光以2.50%跌幅领跌[2] - 基础化工行业跌幅1.06% 成交额746.27亿元 较上日减少20.65% 奇德新材以8.20%跌幅领跌[2] 成交额变化显著行业 - 石油石化行业成交额96.24亿元 较上日大幅增长39.96% 尽管行业整体下跌0.29%[1] - 非银金融行业成交额356.92亿元 较上日大幅减少27.72% 行业下跌0.19%[1] - 家用电器行业成交额228.97亿元 较上日大幅减少28.39% 行业下跌0.43%[1]
牛市中的主线轮动和切换
2025-09-09 14:5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半导体、光伏、锂电池、医疗研发外包 CRO、煤炭、国防军工(如造船业)、银行业、金融板块(非银金融和银行)、机器人、AI、TMT、医药、新能源、创新药[1][2][5][6][7][12][14] - 公司:未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核心观点和论据 方法论框架 - 主线轮动和切换基于两种方法论:自上而下(宏观经济场景划分)和自下而上(板块属性及财务数据)[2] - 自上而下:经济上行周期利好大盘成长和大盘价值 经济下行周期初期大盘价值具防守属性 盈利下行周期尾声小盘成长或主题成长表现较好[1][2][4] - 自下而上:关注ROE加速上行行业的成长机会(如半导体、光伏、锂电池、煤炭) ROE走平阶段视为价值阶段[1][2][4][5] 历史主线行情经验 - A股领涨板块多为景气上行行业:2019-2021年半导体、光伏、锂电池、CRO 2022-2023年煤炭行业(ROE持续向上) 2006-2007年造船业 2003-2008年银行业(财务数据向好)[1][2][5] - 主线行情需行业处于景气上升阶段 若财务数据未改善但短期行情变化则多为主题性行情[1][5] 历史风格切换案例 - 2000年:科技股(1999年5月-2000年3月)切换至材料股(水泥、钢铁) 与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间一致[1][6] - 2007年:可选消费品(纺织服装、家电、汽车)切换至资源品(煤炭、石油、有色金属) 受印花税上调(530事件)及经济过热影响[1][6][9] - 2014年底:金融板块(非银金融和银行)大涨后切换回科技成长板块 受央行降息及经济预期变化驱动[1][6][9] 2025年市场风格切换 - 2025年1-2月:成长股(机器人、AI)主导[1][7] - 2025年3-6月:金融股(银行)表现较好[1][7] - 2025年7月起:大盘价值股(防守属性)突出 标志主线转向价值类股票[1][7][8] 当前市场驱动因素 - 盈利周期及其预期变化是主线切换主因(如经济周期变化或预期变化)[3][9][10] - 事件性催化剂加速切换:降息、印花税调整、政策变化等[3][9] - 当前处于盈利下行周期尾声(阶段一) 逻辑偏向红利或主题投资 非顺周期投资[3][10][11] 当前市场环境判断 - 盈利下行周期尾声(阶段一) 类似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及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10][11] - 小盘股表现优异且收益率高 过去三年平均ROE越低当前收益率越高 类似2000年和2015年行情[11] - 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两融余额超2015年历史最高点[3][11][13] - 短期内系统性风格切换可能性低 偏成长或科技风格主线不变 PPI转正前四季度保持偏成长、偏科技方向[3][12] 投资策略与关注指标 - 关注行业财务数据(如ROE)及产业周期判断景气上行阶段[1][2][4][5] - 关注小盘股估值:市盈率相对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40%分位数 市净率相对估值约60%分位数[13] - 关注PPI是否转正(影响市场风格)及产业逻辑(如AI、新能源、创新药)[12][13][14] 其他重要内容 - 国防军工(如造船业)在06-07年因财务数据向好成为主线行情[5] - 银行业在2003-2007年间因成长属性成为主线板块[4][5] - 主题性行情需与系统性切换区分 需综合宏观环境及行业发展判断[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