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

搜索文档
小米17,4499元起售!雷军最新演讲: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我曾陷入严重内耗;拆了3辆Model Y,真的是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58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公司坚定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以应对行业竞争和外部偏见 [7][8] - 公司汽车业务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旨在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项目曾经历砍掉后重启的波折 [9][11] - 公司自研芯片战略历经波折,2014年启动后曾暂停SoC研发,2021年重启并投入上百亿资金,于2024年取得突破 [8][9] 产品发布与特点 - 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为4499元,产品跳过16系列直接命名以体现其强劲性能 [3][11][15] - 小米17系列主打质感升级、极窄边框和轻量化设计,性能对标iPhone 17 Pro,在游戏帧率和温控表现上宣称更优 [11][13][15] - 小米17 Pro系列全系搭载创新妙享背屏,方便用户自拍和预览,提供6.3英寸和6.9英寸两种尺寸版本 [17] - 小米17系列提供多款颜色选择,标准版售价4499-4999元,Pro版售价4999-5999元,Pro Max版售价5999-6999元 [18][19][21] 市场反应与公司动态 - 公司股价在演讲当日午后大幅拉升,收涨4.48%,报每股59.45港元,总市值达1.55万亿港元 [6] - 公司前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密被辞退后,于演讲当晚被发现在收看直播 [5] - 公司V8s超级电机由自有工厂生产,旨在避免被外界质疑为依赖供应商技术 [3] 行业竞争与认知 - 公司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等强大竞争对手,行业竞争激烈 [7] - 公司主动研究竞争对手产品,如购买并拆解特斯拉Model Y进行学习,并承认其是一款好车 [11] - 公司呼吁苹果用户体验小米手机,并承诺做好兼容iPhone的配件,如磁吸充电宝 [21]
雷军年度演讲讲了啥?
证券日报· 2025-09-25 13:4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坚定迈向智能制造新战场 重塑公司骨骼和灵魂 [2] - 2020年十周年之际明确未来十年发展道路 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 - 自研手机SoC芯片是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投入上百亿元且绝不动摇 [2] 芯片研发进展 - 历时三年研发 2024年5月22日自研3nm芯片玄戒O1首次回片并成功点亮系统 次日全模块调通 [3] - 2025年5月22日正式发布玄戒O1芯片及搭载该芯片的手机和平板产品 [3] - 芯片研发至少持续10年 总投入至少500亿元 [3] 汽车业务发展 - 造车与造芯项目同步启动 每个项目需投入五六百亿元 对公司造成巨大资金压力 [3] - 2021年12月小米SU7 Ultra正式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3] - 通过21封邮件联系德国纽博格林赛道 最终获得合作机会 SU7 Ultra成功冲击纽北赛道 [3] 产品市场表现 - 小米SU7获得空前成功 小米YU7项目发布后三分钟大定订单超过20万辆 成为爆款产品 [4] - 新发布的小米17系列手机直接对标iPhone17系列产品 [5] 企业核心理念 - 公司通过五年脚踏实地努力实现彻底蜕变 强调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的核心理念 [2][5] - 持续努力和不断成长被视为团队实现逆天改命的关键因素 [5]
小米发布会雷军携《愤怒的小鸟》经典回归
新浪科技· 2025-09-25 13:34
核心事件 - 小米新品发布会宣布《愤怒的小鸟》重返中国市场 通过雷军现场展示及游戏经典画面呈现 [2] - 该游戏以预置应用形式回归小米生态 延续双方自2011年起的IP合作历史 [2] 产品背景 - 《愤怒的小鸟》由芬兰Rovio公司2009年推出 属于休闲益智类移动游戏 [2] - 游戏以简单明快设计哲学改写移动游戏史 截至2022年累计下载量超50亿次 [2] 合作历史 - 2011年小米发布会雷军穿着联名帆布鞋登场 开启IP与小米生态首次深度联结 [2] - 2012年小米手机2发布时 MIUI系统首个定制主题即为《愤怒的小鸟》 [2]
【西街观察】认知升级不只是小米的“窍门”
北京商报· 2025-09-25 13:33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以回应外界对其缺乏技术的偏见 [1] - 公司通过自研芯片和冲击纽北等行动展示科技实力 作为高端化战略的支撑 [2] - 决策层认知转变驱动公司系统性升级 涉及产品定位与技术创新方向 [1][2] 商业模式演进 - 早期以性价比为核心的互联网模式 通过接近成本价销售硬件并依靠软件服务盈利 [2] - 消费升级背景下 性价比策略面临低价低质标签挑战 需向高端市场突破 [2] - 公司采用Ultra系列产品冲击高端市场 同时持续投入研发以保障长期竞争力 [2] 行业竞争态势 - 价格战被视作低门槛竞争策略 小米需通过技术投入建立差异化优势 [2] - 科技行业普遍存在认知蜕变过程 腾讯阿里等企业均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 - 企业需通过产品力提升和市场互动 逐步拉升发展下限并应对竞争压力 [2][3] 长期发展路径 - 认知升级需要技术投资和产品落地支持 是长达三至五年的持续过程 [2] - 打破自我认知天花板被视为践行长期主义的关键 推动企业上限提升 [3] - 认知转变涉及内外系统化升级 需与用户交互及市场动态保持协同 [2][3]
小米17Pro系列搭载第五代高通骁龙8至尊版
第一财经· 2025-09-25 13:32
产品发布与技术合作 - 小米集团发布小米17Pro系列旗舰机 搭载第五代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2] - 芯片采用台积电3nm工艺(N3P)制造[2] - 高通与小米签订多年期协议 "骁龙8"系列芯片将持续供应小米多代高端手机产品[2] 公司战略与研发进展 - 雷军回顾总结松果芯片失败原因[2] - 玄戒芯片距离最终成功仍有很远距离[2]
小米17系列4499元起,雷军:电池容量是iPhone17的两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3:26
芯片战略 - 公司认为芯片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需自研手机SoC [1][3] - 自研芯片至少需要坚持10年时间 [1][3] - 自研芯片至少需要投入500亿元资金 [1][3] -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引发市场关注 [1]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SU7 Ultra于2021年12月正式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4] - 2022年春节后为保障SU7成功而暂停Ultra项目 [4] - 2022年5月SU7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后重启Ultra项目 [4] - 公司内部购买三台特斯拉Model Y进行拆解研究 [5] - 雷军公开表示不选小米YU7可考虑特斯拉Model Y或理想i6 [5] - 将小米YU7定位为公司最后底牌 [5] 新产品发布 - 推出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 [6] - 12GB+512GB版本售价4799元 16GB+512GB版本售价4999元 [6] -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6] - 采用第三代3nm制程工艺 主频达4.6GHz [6] - 搭载70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 [6] - 电池容量达苹果17的两倍 [6] - 小米17 Pro比标准版贵500元 比iPhone 17 Pro便宜4000元 [6] - 同期发布Xiaomi Pad 8系列平板及众多科技家电新品 [2]
热搜第一!今夜,雷军刷屏!
中国基金报· 2025-09-25 13:20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5] - 公司经历5年大反思 通过复盘明确发展方向 [3] - 改变涉及造车 芯片和高端化 重塑公司骨骼与灵魂 [13] 芯片研发进展 - 公司11年前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研SoC芯片 [7]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投入超百亿元 [7] - 玄戒O1芯片于2024年5月22日成功回片并点亮系统 [7] - 首款旗舰SoC进入市场第一阵营 表现出色 [11] - 自研芯片需要至少10年时间和500亿元投入 [9]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SU7 Ultra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2] - 2021年12月SU7 Ultra立项 后曾暂停又重启 [12] - 2024年10月28日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下纪录 [12] - YU7 SUV项目定位豪华高性能 为驾驶者设计 [13] - YU7标准版续航从620公里提升至835公里 定价不变 [13] 产品发布动态 - 雷军年度演讲发布小米17系列 小米平板8系列及科技家电新品 [1] - 发布会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1] - 演讲主题为"改变" 分享近五年发展历程 [1]
小米17系列4499元起,雷军:电池容量是iPhone17的两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3:18
9月25日晚7点,雷军发表第6次年度演讲,分享近5年小米经历的"改变",再谈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雷军谈及造芯时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 功的必由之路,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10年、至少投入500亿元。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小米17系列、全新平板 Xiaomi Pad 8 系列,以及众多科技家电新品也在同场发布。 谈造芯: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 雷军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 记者丨 雷晨 编辑丨张嘉钰 曾静娇 视频丨杨浩凯 陈泽 锴 提到小米YU7与特斯拉Model Y的对比, 雷军表示,今年年初,内部买了三台特斯拉Model Y拆解,确实是一辆好车。 "如果大家不选小米 YU7,可以选Model Y,明天理想i6发布大家也可以关注。" 此外雷军还称 小米YU7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50岁仍是闯的年纪。 小米17系列手机发布,起售价4499元 雷军在发布会上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此外,12GB+512GB版本售价为4799元,16GB+512GB版本 售价为4999元。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 ...
雷军动情复盘小米造芯,“难以言说的焦虑,压力让人窒息”
证券时报· 2025-09-25 13:0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于5年前进行战略反思 决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并计划未来投入千亿元研发资金[3] - 公司引入大量人才并重组核心管理团队 12位高管中9位为新面孔 包括卢伟冰等[3] - 公司同时推进造车和芯片两大核心业务 将前十年积累的资源全部投入 面临巨大资金压力[10] 芯片研发历程 - 公司芯片业务始于2014年 2018年曾暂停SoC芯片研发但保留小芯片业务[3] - 2021年重启芯片项目 2022年因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营收下降15% 为15年来首次下滑[4] - 2023年5月面临同行芯片团队解散困境 公司坚持推进项目 2024年5月获得3纳米芯片样品并一次性投片成功[9] - 2024年5月22日正式发布首款旗舰SoC玄戒O1 目前已应用于四款产品且供不应求 第二代产品将考虑车载应用[10][12] 技术突破与规划 - 玄戒O1芯片采用3纳米工艺 达到第一阵营技术水平 第二代产品XRingO2将继续采用3纳米工艺并保持旗舰定位[9][12] - 芯片研发每个项目需投入超500亿元 公司承诺至少持续十年投入五百亿元[3][4] - 芯片研发过程中曾面临超10亿元潜在损失风险 最终实现所有模块调通和系统点亮[9] 行业竞争环境 - 行业头部企业包括苹果 三星 华为 形成较高竞争壁垒[3] - 公司面临外部质疑包括"只会营销"、"组装厂"、"缺乏技术"等评价 通过技术投入重塑企业基因[3] - 2023年5月某手机厂商解散3000人芯片团队 行业整体面临研发压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