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

搜索文档
对话雷军:过去小米走的有点快,今天我们要求把设计质量拿起来,认真把各品类做好
新浪科技· 2025-09-25 14:45
公司战略与使命 - 公司创办使命为坚持制造感动人心且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实现全球科技平权 [1] - 5年前因智能手机普及启动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进入高端领域 [1] - 当前推动全品类高端化 要求提升设计质量并认真打造各品类产品 [1] 高端化进展与成果 - 手机高端化投入大量功夫 汽车业务坚定定位高端市场 [1] - 第二季度小米汽车含税均价达28.9万元 已进入高端价格区间 [1] - 公司坚信通过技术研发投入和持续高端化推进 能够实现高端战略目标 [1] 业务拓展与学习 - 基于手机和汽车领域经验 公司正将高端化扩展至全品类 [1] - 承认过去发展速度较快 现阶段更注重全方位提升产品力 [1] - 公司持续学习提高 预期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1]
小米17,4499元起售!雷军最新演讲: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 我曾陷入严重内耗;拆了3辆Model Y 真的是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4:4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坚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7] - 公司15周年之际在汽车和芯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引发行业刮目相看[7] - 自主研发V8s超级电机 通过自有工厂制造以避免被质疑为供应商技术[2] 芯片研发历程 - 造芯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但澎湃S1发布后暂停SoC研发[7]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投入超百亿资金[8] - 2024年5月玄戒O1芯片成功回片并点亮系统 次年正式搭载于手机和平板[8] - 自研芯片需手机团队协同支持 且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7] 汽车业务发展 - 2021年12月SU7 Ultra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8] - 2022年春节后暂停Ultra项目 5月因项目突破进展而重启[10] - 团队拆解三辆特斯拉Model Y进行零部件级学习[10] - 公开认可竞争对手产品 建议用户考虑Model Y和理想L6[10] 新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 最高配置版6999元[2][10][11][12][14] - 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 包含标准版/Pro/Pro Max三个版本[10][11][14] - Pro系列搭载创新妙享背屏 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功能[11] - 提供多款配色:雪山粉/冰融蓝/经典黑白/森野绿/冷烟紫[10][12] - 性能对标iPhone 17 Pro 宣称游戏帧率更高且温度更低[10] - 512GB版本起售的Pro Max定价5999-6999元[14] 市场表现与舆情 - 9月25日股价收涨4.48% 达59.45港元/股 总市值1.55万亿港元[6] - 公司面临"组装厂/缺乏技术/只会营销"等舆论偏见[7] - 前高管王腾因泄密被辞退后仍关注发布会直播[4] - 公开呼吁用户反馈意见 并邀请苹果用户尝试小米产品[14] 产品生态拓展 - 推出兼容iPhone 17系列的磁吸充电宝[14] - 发布小米平板8系列及"小米科技家电"高端新品[10]
对话雷军:小米17非常炸裂,有很多超越iPhone17的地方
新浪科技· 2025-09-25 14:40
公司战略与品牌重塑 - 小米集团通过将产品名称从"小米16"更改为"小米17" 旨在推动市场重新认知品牌并展示挑战行业第一的决心 [1] - 公司承认改名引发外部争议 认为根源在于部分用户对品牌存在长达15年的刻板印象 [1] 产品竞争力分析 - 小米17实现跨代技术升级 产品力表现突出 在多项功能指标上超越iPhone17全系列机型 [1] - 公司五年前启动对标苹果战略 从完全跟随发展到当前部分技术实现反超 [1] 行业竞争定位 - 小米明确将苹果作为主要竞争对手 强调需要具备挑战全球顶尖企业的勇气才能实现逐步超越 [1] - 公司通过产品更名和技术升级双重举措 向市场传递高端化转型和全球竞争的战略意图 [1]
小米17系列发布,4499元起!雷军年度演讲:曾因质疑陷入严重内耗,内部买了三辆Model Y拆解学习;被辞退的王腾线上观看直播
搜狐财经· 2025-09-25 14:31
公司战略与反思 - 小米创办15周年之际通过汽车和芯片领域的突破实现重大改变 源于5年前触及灵魂深处的反思 [3] - 公司曾因行业巨头苹果 三星 华为的竞争压力以及外界质疑陷入严重内耗 [1][5] - 通过复盘找到破局道路 决定逆天改命 [5] 芯片研发战略 - 自研手机SoC是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至少需要坚持十年并投入500亿元 [1][5][6] - 造芯梦想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但澎湃S1发布后暂停SoC研发 复盘得出必须做最高端芯片才有一线生机的结论 [8]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面临上百亿投入压力 但公司态度坚决不动摇 [8] - 玄戒O1芯片于2024年5月22日首次回片并成功点亮 一年后正式搭载于手机和平板 [8]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SU7 Ultra于2021年12月立项 直接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9][10] - 2022年春节后曾暂停Ultra项目 5月因SU7项目取得突破进展而重启 [12] - 公司2024年初购买三台特斯拉Model Y进行拆解学习 承认其为好车 [1][12] - 公司高管团队现有12人 其中9人为新引进的外部顶尖人才 [13] 新产品发布 - 小米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 [16][17] - 小米17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采用3nm制程工艺 主频达4.6GHz [20] - 搭载7000mAh金沙江电池 续航达到iPhone 17(3692mAh)的近两倍 [17][20] - 在重载游戏测试中帧率更高 温度控制优于iPhone 17 [21] - Pro系列配备妙享背屏 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功能 [21] - 产品已于演讲当日开启预售 9月27日正式开售 [21] 人事变动 - 原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密被辞退 未出现在高管名单中 [14]
对话雷军:小米17绝大部分技术都是领先时代的
新浪科技· 2025-09-25 14:29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集团从互联网公司坚定转向智能制造和硬核科技公司 强调从机会驱动转向使命驱动 [1] - 公司制定并完成5年1000亿研发投入计划 实际投入1020亿至1050亿元 [1] - 新一轮5年规划将研发投入提升至2000亿元 体现技术立业的战略决心 [1] 研发投入成效 - 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为75亿元 对比千亿投入计划实现显著跨越 [1] - 海量研发投入促成技术突破 小米17产品体现多项领先时代的技术 [1] - 公司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技术引领者 产品竞争力获得根本性提升 [1] 发展历程反思 - 过去五年经历艰难转身阶段 面临外部批评和内部焦虑的双重压力 [1] - 在内外压力下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最终确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路径 [1]
雷军谈造芯历程:压力让人窒息
Wind万得· 2025-09-25 14:17
小米造芯历程 - 公司芯片业务始于2014年 2014年成立全资芯片类公司[3] - 2018年暂停SoC研发 转向小芯片开发 内部曾因芯片讨论陷入困境[3] - 2021年重启SoC研发 投入至少500亿元 计划坚持十年[3] - 2022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营收下降15% 芯片项目单次投入超500亿元[3] - 3纳米芯片一次性投片成功 2024年5月发布首款旗舰SoC玄戒O1[3] - 玄戒O1搭载于手机和平板 公司认定其达到第一阵营水平[3] - 公司强调将持续投入芯片研发直至成功[4] 新品手机发布 - 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 最高配置16GB+512GB售价4999元[6] - 小米17ProMax配备7500mAh金沙江电池 采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技术[6] - 电池含硅量16% 支持100W有线快充与50W无线快充[6] - 相机系统采用五焦段三摄设计 主摄50MP[9] 股价表现 - 9月25日股价单日上涨4.48% 报收59.45港元[10] - 市值达1.5万亿港元 接近历史最高点[10] - 年内累计涨幅达72.32%[10]
小米17,4499元起售!雷军最新演讲: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我曾陷入严重内耗;拆了3辆Model Y,真的是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58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公司坚定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以应对行业竞争和外部偏见 [7][8] - 公司汽车业务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旨在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项目曾经历砍掉后重启的波折 [9][11] - 公司自研芯片战略历经波折,2014年启动后曾暂停SoC研发,2021年重启并投入上百亿资金,于2024年取得突破 [8][9] 产品发布与特点 - 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为4499元,产品跳过16系列直接命名以体现其强劲性能 [3][11][15] - 小米17系列主打质感升级、极窄边框和轻量化设计,性能对标iPhone 17 Pro,在游戏帧率和温控表现上宣称更优 [11][13][15] - 小米17 Pro系列全系搭载创新妙享背屏,方便用户自拍和预览,提供6.3英寸和6.9英寸两种尺寸版本 [17] - 小米17系列提供多款颜色选择,标准版售价4499-4999元,Pro版售价4999-5999元,Pro Max版售价5999-6999元 [18][19][21] 市场反应与公司动态 - 公司股价在演讲当日午后大幅拉升,收涨4.48%,报每股59.45港元,总市值达1.55万亿港元 [6] - 公司前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密被辞退后,于演讲当晚被发现在收看直播 [5] - 公司V8s超级电机由自有工厂生产,旨在避免被外界质疑为依赖供应商技术 [3] 行业竞争与认知 - 公司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等强大竞争对手,行业竞争激烈 [7] - 公司主动研究竞争对手产品,如购买并拆解特斯拉Model Y进行学习,并承认其是一款好车 [11] - 公司呼吁苹果用户体验小米手机,并承诺做好兼容iPhone的配件,如磁吸充电宝 [21]
雷军年度演讲讲了啥?
证券日报· 2025-09-25 13:4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坚定迈向智能制造新战场 重塑公司骨骼和灵魂 [2] - 2020年十周年之际明确未来十年发展道路 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 - 自研手机SoC芯片是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投入上百亿元且绝不动摇 [2] 芯片研发进展 - 历时三年研发 2024年5月22日自研3nm芯片玄戒O1首次回片并成功点亮系统 次日全模块调通 [3] - 2025年5月22日正式发布玄戒O1芯片及搭载该芯片的手机和平板产品 [3] - 芯片研发至少持续10年 总投入至少500亿元 [3] 汽车业务发展 - 造车与造芯项目同步启动 每个项目需投入五六百亿元 对公司造成巨大资金压力 [3] - 2021年12月小米SU7 Ultra正式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3] - 通过21封邮件联系德国纽博格林赛道 最终获得合作机会 SU7 Ultra成功冲击纽北赛道 [3] 产品市场表现 - 小米SU7获得空前成功 小米YU7项目发布后三分钟大定订单超过20万辆 成为爆款产品 [4] - 新发布的小米17系列手机直接对标iPhone17系列产品 [5] 企业核心理念 - 公司通过五年脚踏实地努力实现彻底蜕变 强调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的核心理念 [2][5] - 持续努力和不断成长被视为团队实现逆天改命的关键因素 [5]
小米发布会雷军携《愤怒的小鸟》经典回归
新浪科技· 2025-09-25 13:34
核心事件 - 小米新品发布会宣布《愤怒的小鸟》重返中国市场 通过雷军现场展示及游戏经典画面呈现 [2] - 该游戏以预置应用形式回归小米生态 延续双方自2011年起的IP合作历史 [2] 产品背景 - 《愤怒的小鸟》由芬兰Rovio公司2009年推出 属于休闲益智类移动游戏 [2] - 游戏以简单明快设计哲学改写移动游戏史 截至2022年累计下载量超50亿次 [2] 合作历史 - 2011年小米发布会雷军穿着联名帆布鞋登场 开启IP与小米生态首次深度联结 [2] - 2012年小米手机2发布时 MIUI系统首个定制主题即为《愤怒的小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