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55.08亿 阿里巴巴(09988)再获内资加仓 芯片股继续遭抛售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0:00
港股通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买入55.0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32.02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23.07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个股为阿里巴巴-W(09988) 小米集团-W(01810) 美团-W(03690) [1] - 北水净卖出前三个股为腾讯控股(00700) 华虹半导体(01347) 中兴通讯(00763) [1] 个股资金明细 - 阿里巴巴-W单日获净买入17.95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6.94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24.88亿港元 [2][3][4] - 小米集团-W单日获净买入6.9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6.44亿港元 [2][3][5] - 美团-W单日获净买入5.7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2.15亿港元 [2][4][8] - 腾讯控股单日遭净卖出4.71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6222.51万港元但整体呈现净流出 [2][3][8] - 中芯国际单日遭净卖出6056.15万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出5028.62万港元 [2][3] - 华虹半导体单日遭净卖出4.05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出3.09亿港元 [2][4][6] - 中兴通讯单日遭净卖出2.03亿港元 [4][7] 公司动态与行业信息 - 阿里巴巴近三个交易日累计获北水加仓超108亿港元 建银国际认为其AI云和快速电商投资策略执行良好 [4] - 小米汽车8月交付量超3万辆 二期工厂已投产 产能处于爬坡阶段 [5] - 长飞光纤获北水净买入3.64亿港元 中泰证券指出空芯光纤未来6年复合增速有望达56.52% [5] - 石药集团获北水净买入3.58亿港元 海通国际预计其二季度为业绩底部 下半年创新药将放量 [5] - 优必选获北水净买入8925万港元 人形机器人月产能提升至300台 目标年交付超500台 [6] - 中芯国际收购中芯北方或将增厚归母净利润 满足大基金一期等股东退出需求 [6] - 富瑞将中兴通讯评级降至"跑输大市" 因其第二季业绩逊预期且估值缺乏吸引力 [7]
小红书遭TVB旗下公司起诉,公司暂无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9-03 08:33
法律诉讼案件 - 小红书运营方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被TVB旗下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起诉 案由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案号(2025)沪0101民初26542号 [1] - 案件将于2025年10月13日14:00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合肥路四楼中法庭开庭审理 审判长/主审人为胡古月 承办部门为商中审判庭 [1][2] - 原告为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 被告为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2] 公司背景信息 -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小红书关联公司 成立于2013年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位于上海市 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 [2] - 公司已于2024年完成E轮融资 [2] - 2025年6月4日被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案号(2025)沪0101执4932号 执行标的0元 组织机构代码91310114074***922G [2][3]
主力个股资金流出前20:山子高科流出8.24亿元、新易盛流出5.19亿元
金融界· 2025-09-03 02:40
主力资金流向 - 截至9月3日开盘一小时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20只股票合计流出规模达72.21亿元[1] - 山子高科以8.24亿元净流出位列首位 新易盛5.19亿元次之 太平洋4.83亿元位居第三[1] - 资金流出规模超过3亿元的股票包括华胜天成3.83亿元 利欧股份3.69亿元 万通发展3.53亿元 东方财富3.46亿元 海光信息3.27亿元 拓普集团3.19亿元 澜起科技3.18亿元[1][3] 个股表现与资金流向背离 - 万通发展股价上涨6.11%但主力资金流出3.53亿元 呈现明显背离[2] - 巨轮智能股价上涨4.83%同时主力资金流出4.64亿元[2] - 利欧股份股价上涨3.25%但主力资金流出3.69亿元[2] 行业资金分布 - 互联网服务行业有多只个股上榜 包括华胜天成3.83亿元流出 利欧股份3.69亿元流出 东方财富3.46亿元流出[2] - 半导体行业资金流出显著 海光信息流出3.27亿元 澜起科技流出3.18亿元 兆易创新流出2.75亿元[2][3] - 专用设备行业出现集中资金流出 巨轮智能流出4.64亿元 长城军工流出4.43亿元[2] - 通信设备行业新易盛流出5.19亿元 中兴通讯流出2.43亿元[2][3]
主力资金流入前20:岩山科技流入24.24亿元、紫光股份流入14.00亿元
金融界· 2025-09-03 02:40
主力资金流向 - 截至9月3日开盘一小时,主力资金流入前20的股票总额达89.96亿元,其中岩山科技以24.24亿元居首,紫光股份以14.00亿元次之[1] - 资金流入超1亿元的股票共20只,涵盖互联网服务、光伏设备、文化传媒、化学制药、通信服务、汽车整车、电池、汽车零部件、造纸印刷、商业百货、贵金属、银行及酿酒行业[1][2][3] - 电池行业有多家公司获资金青睐,包括宁德时代(2.80亿元)、亿纬锂能(2.70亿元)、欣旺达(1.89亿元)和圣阳股份(1.50亿元)[1][3] 个股表现与资金动向 - 岩山科技涨幅达10.04%,主力资金流入24.24亿元,位列互联网服务行业[2] - 紫光股份涨幅6.64%,主力资金流入14.00亿元,同属互联网服务行业[2] - 人福医药涨幅9.99%,主力资金流入3.39亿元,属化学制药行业[2] - 吉视传媒涨幅9.94%,主力资金流入4.66亿元,属文化传媒行业[2] - 国光连锁涨幅9.98%,主力资金流入1.96亿元,属商业百货行业[3] - 景兴纸业涨幅10.00%,主力资金流入2.18亿元,属造纸印刷行业[3] 行业资金分布 - 互联网服务行业资金集中度最高,岩山科技和紫光股份合计流入38.24亿元[1][2] - 电池行业资金流入活跃,四家公司合计流入8.89亿元,其中亿纬锂能涨幅13.55%表现突出[2][3] - 化学制药行业恒瑞医药和人福医药分别流入4.17亿元和3.39亿元,涨幅分别为4.14%和9.99%[2] - 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表现分化,赛力斯涨幅1.80%流入3.47亿元,新泉股份涨幅5.69%流入2.25亿元[2][3] - 金融板块中农业银行虽下跌0.28%,仍获1.70亿元资金流入[3]
消费维权这四大投诉平台帮你解决纠纷
新浪财经· 2025-09-03 01:46
黑猫投诉平台 - 作为新浪旗下第三方投诉平台 具备便捷性 透明度 影响力三大优势 成为处理日常消费问题的首选平台[2] - 覆盖外卖 电商 快递 打车 直播带货等高频消费场景 提供高效解决方案[2] - 通过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操作 3分钟可完成投诉 包含填写投诉对象 描述问题 上传凭证等步骤[3] - 投诉内容脱敏公开 优质案例通过新浪新闻 微博热搜转载 形成舆论监督压力[4] - 企业响应率达85% 平均处理时长仅2.3天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4] - 受理网购纠纷超过90% 包括手机屏幕漏光 临期护肤品等问题[5] - 处理服务违约场景包括美容店关门 民宿不符 快递丢失等问题[5] - 解决金融与出行问题如网贷乱收费 共享单车押金拖欠 网约车绕路等[5] 12315全国消保平台 - 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设立的官方平台 具备法律效力强 监管层级高优势[6] - 处理金额较大 性质严重的消费纠纷 包括假冒伪劣家电 价格欺诈 保健品虚假宣传等[6] - 覆盖全品类消费场景 通过官网 APP或微信小程序提交投诉[6] - 案件接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系统 执法人员实地调查 立案处理[6] - 对违法行为进行罚款 吊销执照等处罚 例如对销售2万元假冒床垫商家处以5万元罚款[6]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平台 - 作为全国性消费者组织 处理行业普遍性问题如汽车变速箱故障 培训机构骗钱 直播带货货不对板等[7] - 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提交投诉 协调企业解决个人诉求[7] - 汇总分析典型案例 通过3・15晚会 消费警示公告等形式公开曝光 推动行业规范整改[7]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 由各地市政府设立 整合市场监管 城管 文旅等多部门职能 作为政府服务总入口[8] - 处理跨界消费问题如商场停车场乱收费 餐馆油烟扰民 旅游景区强制消费等[8] - 通过电话或当地政务服务APP提交诉求 转至对应部门处理 专人跟进回访[8] - 例如处理景区强制消费问题 文旅局当天介入调查 追回款项并对导游和旅行社处罚[8]
南向资金净流入站上万亿港元关口 重仓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01:40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突破1万亿港元,达到10002.2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 - 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合计达4.7万亿港元 [3] - 2024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达8079亿港元,是2015年1271.77亿港元的6.35倍 [3]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 - 南向资金每日成交额占港股比重从沪港深通开通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35% [1] - 南向资金为港股市场注入流动性,改变和优化了港股市场的投资结构和定价逻辑 [1] - 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的"稳定器",内地投资者话语权显著提升 [2] 南向资金配置方向 - 南向资金重点持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高股息价值股及创新生物医药公司 [2]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为南向资金持有市值增长前三,分别增加2169.2亿港元、1517.5亿港元、1004.7亿港元 [2] - 南向资金偏好高股息资产,配置金融、能源、电信股,近两年这些板块估值显著提升 [2] 南向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估值水平显著低于A股市场,存在明显折价,吸引投资者购买 [4] - 2020年起新经济巨头赴港上市,内地资金南下抢筹 [4] - 2022年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港股低估值叠加高股息资产吸引力,推动资金流入新高 [4] 南向资金主体结构变化 - 南向资金从散户主导变为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 [6] - 专业机构投研能力和价值发现专业性大幅提升 [6] - 南向资金对港股上市的内地公司更熟悉,持续发挥"价值发现者"功能 [6] 南向资金未来展望 -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涌入港股,改变和优化港股投资结构和估值逻辑 [5] - 2025年港股市场在估值中枢修复与盈利预期改善双轮驱动下具备较大收益空间 [5] - 南向资金涌入是对中国经济未来产业方向进行长期战略配置的体现 [5][6]
焦点科技(002315):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26% 贸易服务及AI业务持续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9-03 00:39
财务业绩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15.91% [1] -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26.12%,扣非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24.17% [1] - 单二季度营收4.76亿元,同比增长16.32%,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6.44% [1] - 综合毛利率80.05%,同比略降0.11个百分点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39亿元,同比增长57.33% [2] 业务表现 - 中国制造网主业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7.14% [1] - 收费会员数达28699位,同比增长11.53% [1] - 整站流量同比增长35%,中东、南美及欧洲地区增长更优 [1] - AI业务收入2174万元,同比增长92.4% [1] - 购买AI麦可的会员累计超13000位 [1] 运营效率 - 销售费用率34.16%,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7.49%,同比下降1.98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9.39%,同比下降0.73个百分点 [2] - 费用优化及收入规模效益提升 [2] 战略发展 - 中国制造网会员服务体系完善及价值提升驱动业绩增长 [1] - AI+贸易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1] - 下半年拟推出全新升级的Sourcing AI以精准响应海外买家需求 [1] - 公司持续提升中国制造网综合贸易服务能力并丰富买家端流量资源 [2] - AI工具领先布局强化差异化优势 [2] 行业前景 - 中国产业优势凸显及海外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推动企业出海长期发展趋势 [2] - B2B贸易平台获得较好客户增长资源 [2] - 公司有望承接出海红利并提升市场份额 [2]
京沪楼市8月成交量回升,A股融资余额创历史新高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9-03 00:30
互联网行业 - 1-7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收入11352亿元 同比增长3.5% 增速较1-6月提升0.4个百分点 [2] - 同期利润总额938.8亿元 同比下降1.8% 但降幅较1-6月收窄6.5个百分点 [2] - 京津冀地区增长最快 前五大区域(北京/广东/上海/浙江/贵州)收入占比达84.6% [2] - 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 传统广告电商增长乏力 企业收缩非核心业务聚焦AI/云/出海等新赛道 [2][3] - 三大互联网巨头加码折扣超市业务 阿里"超盒算NB"更名后扩张17店 美团"快乐猴"及京东折扣超市同步落地 [8][9] 物流行业 - 8月物流业景气指数50.9% 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连续六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4] - 业务总量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扩张 铁路/航空/邮政快递新订单指数均超55% [4] - 多式联运和水上运输新订单环比大幅增长 高端制造业物流需求形成支撑 [4] - 头部企业通过提价改善盈利预期 行业"反内卷"定调后经营压力有望缓解 [5] 房地产行业 - 上海8月二手房网签19912套 环比增2.76% 同比增11.34% 为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 [6] - 北京8月新房成交3135套 二手住宅成交13331套 较上月增加547套 [6] - 1-8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6056亿元 同比增长28% 央国企占拿地金额前十中八席 [6] - 核心地段优质项目回暖提振拿地信心 三四线城市政策空间不足仍需提振 [6][7] 新能源汽车行业 - 8月零跑汽车交付5.71万辆 同比增88% 连续六个月居新势力榜首 [10] - 小鹏汽车交付3.77万辆 同比激增169% 小米汽车连续两月交付超3万辆 [10] - 鸿蒙智行交付4.46万辆 同比增12% 理想汽车因销售体系调整交付量下降 [10] - 市场整体增速放缓 特斯拉率先降价加剧"金九银十"竞争态势 [11] 企业战略动态 - 京东提出22亿欧元要约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 标的公司在欧洲12国运营超1000家3C零售门店 [12] - 京东海外采取深度本地化模式 依托标的公司零售网络加速欧洲布局 [12][13]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融资余额达2.2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较前日增加353.57亿元 [14] -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约2.34% 处于近年高位但低于2015年4.27%的历史峰值 [14] - 9月2日沪指跌0.45% 深成指跌2.14% 创业板指跌2.85% 两市成交额2.87万亿元 [16] - 黄金/固态电池/机器人概念逆势走强 科技板块集体回调超4000只个股下跌 [16][17]
对话沈乐:从藏獒圈到微信生态,96编辑器的流量大佬华丽转身
搜狐财经· 2025-09-02 14:07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核心产品96编辑器服务上千万公众号用户 被称作排版神器 [2] - 公司业务涵盖办公工具网站和知识产权业务 近期重金收购96.cn域名 [2] - 当前战略重点为深耕微信生态 包括公众号 小程序和推客板块 [7] - 团队年度核心目标为优化投放模型 提升投放效率并减少试错成本 [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微信生态被视作能长期发展的赛道 不同于短期风口模式 [7] - 当前经济环境下 市场关注低投入高回报的赚钱赛道 [5] - 小程序变现存在合作机遇 曾通过电商合作实现双方盈利 [10] 社群价值与网络 - 行业闭门会议被视为高质量信息源 能获得AI等前沿领域实战经验 [3] - 社群核心价值在于成员间共情力 能高效交流创业难点与转型经验 [3] - 资源获取逻辑强调先提供价值 通过分享流量运营经验建立合作 [9][10] - 建议建立分省青年创业者网络与资源通讯录体系提升对接效率 [10] 发展历程与定位 - 公司创始人从流量网站起步 曾跨界运营藏獒信息网 [2] - 企业定位为紧跟机会的实干派 持续转型至互联网工具领域 [2] - 创始人从业超20年 将微信生态布局视为最成功战略决策 [7]
腾讯开启新一轮回购!连续11日累计回购超60亿港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10:18
腾讯回购情况 - 8月18日至9月1日连续11个交易日实施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60.57亿港元 每笔回购金额约5.5亿港元 [1][2][3] - 2025年初至今累计回购金额约461亿港元 居港股第一 [6][10] - 8月以来累计回购金额60.57亿港元 居同期港股第一 [1][8] 腾讯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至1845亿元 超出市场预估的1789.4亿元 [5] - 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至692.5亿元 [5] -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45.26% 超过2024年全年43.26%的涨幅 [6] 港股回购市场格局 - 2025年港股超222家公司实施回购 总金额超1171亿港元 [10] - 汇丰控股累计回购241亿港元 友邦保险累计回购176亿港元 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10] - 互联网和金融头部公司为港股回购主力 包括腾讯、快手、哔哩哔哩、美团及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等 [1][10] 行业背景分析 - 大规模回购需要充沛现金流支持 有助于增厚EPS和提高ROE水平 [6]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反映港股科技板块配置性价比 [7] - 互联网龙头和金融巨头近年加大股票回购行为 获得较高回购收益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