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车
icon
搜索文档
大和:升小米集团-W(01810)目标价至76港元 次季收入及经调整纯利大致符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6:52
财务表现 - 小米集团第二季收入及经调整盈利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1] - 第二季电动车毛利率达到26.4% [1] - 预期第三季电动车毛利率将进一步上升至28% [1] - 上调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2%至9% [1] 汽车业务 - SU7 Ultra等较高平均售价及规模经济带动电动车毛利率提升 [1] - 汽车业务可能在下半年实现单季或单月盈亏平衡 [1] 手机业务 - 第三季出货量预期为4220万部 [1] - 全年出货量预期为1.72亿部 [1] - 公司全年出货量目标为1.7亿至1.75亿部 [1] 投资评级 - 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72港元上调至76港元 [1]
大行评级|大和:上调小米目标价至76港元 下半年汽车业务或实现单季或单月盈亏平衡
格隆汇· 2025-08-20 05:47
财务表现 - 小米第二季收入及经调整盈利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1] - 第二季电动车毛利率达到26.4%,主要受SU7 Ultra等高平均售价及规模经济带动 [1] - 预期第三季电动车毛利率将进一步上升至28% [1] - 电动车业务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单季或单月盈亏平衡 [1] - 上调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2%至9% [1] 手机业务 - 由于产品发布有限,对第三季手机出货量持审慎态度 [1] - 预期第三季手机出货量为4220万部 [1] - 全年手机出货量预期为1.72亿部,接近公司1.7亿至1.75亿部的目标区间 [1] 投资评级 - 目标价由72港元上调至76港元 [1] - 重申"买入"评级 [1]
高盛:降小米集团-W目标价至65港元 次季业绩大致符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8-20 05:43
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0% [1] -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4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分别2%及8% [1] -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7%至13% [1] - 电动车销售抵消智能手机销量疲软影响 [1] 财务预测 - 维持2025至20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 [1] - 因研发投资和所得税增加 将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 [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市场表现与担忧 - 过去三个月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 年内累计上涨54% [1] - 高盛自2025年初以来对小米的预测持续低于市场预期 [1] - 市场担忧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放缓 因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 [1] - 电动车制造产能自7月以来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 [1] - 经过两年连续超预期后 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转为温和 [1]
高盛:降小米集团-W(01810)目标价至65港元 次季业绩大致符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5:41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0% [1] -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7%至13% [1] -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4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分别2%及8% [1] 业务板块 - 电动车销售抵消智能手机销量疲软 [1] - 智能手机收入及毛利率预估被下调 [1] - 电动车制造产能自7月以来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 [1] 预测与估值 - 高盛保持小米2025至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 [1] - 因研发投资和所得税增加 将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 [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市场表现与担忧 - 过去三个月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 年内累计上涨54% [1] - 市场担忧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放缓 因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 [1] - 经过两年连续超预期后 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转向温和 [1]
高盛:小米次季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目标价下调至65港元
金融界· 2025-08-20 03:37
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收入按年增长30%,调整后净利润按年增长75%,超出该行和市场预测7%至13% [1] - AIoT业务表现强劲,收入按年增长45%,超出该行和市场预测分别2%及8% [1] - 电动车销售抵消了智能手机销量疲软 [1] 股价表现 - 过去三个月公司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年内至今累计上涨54% [1] - 股价表现受智能手机收入/毛利率预估下调影响 [1] - 市场对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放缓存在担忧 [1] 业务展望 - 电动车制造产能提升相对缓慢,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 [1] - 公司2025至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但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 [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评级维持"买入" [1] 市场预期 - 自2025年初以来对公司预测一直低于市场 [1] - 收入/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温和,过去两年连续超预期后进入平稳期 [1] - AIoT增长担忧源于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 [1]
大行评级|高盛:小米次季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目标价下调至65港元
格隆汇· 2025-08-20 03:27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2] - 收入同比增长30% 符合预期[1] - 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75% 超出预期7%至13%[1][2] 业务分部表现 - AIoT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45% 超出预期2%及8%[1] - 电动车销售抵消智能手机销量疲软[1] - 智能手机收入及毛利率预估被下调[1] 股价与市场预期 - 过去三个月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 年内累计上涨54%[1] - 2025年初以来对公司的预测一直低于市场[1] - 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温和[1] 财务预测调整 - 维持2025至20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1] - 因研发投资和所得税增加 将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1] 潜在担忧因素 - 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可能放缓 因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1] - 电动车制造产能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1]
Model Y L中国上市日,英国特斯拉打5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0 02:27
特斯拉全球市场策略分化 - 中国推出加长六座版Model Y L,起价33.9万元人民币,瞄准本土家庭需求[4][23][25] - 英国通过租赁渠道隐性降价,Model 3月供低至252英镑(约2446元人民币),Model Y部分平台低于400英镑(约3883元人民币),降幅近40%[9][11][14] - 美国采用金融激励,7月EV平均补贴达成交价17.5%(约9768美元),特斯拉同步推出零利率方案[26][28][31] 欧洲市场销量与竞争态势 - 英国7月注册量同比暴跌60%至987辆,市占率仅0.7%,德国下滑55%,瑞典跌86%,10个核心市场合计下滑45%[6][13][18] - 中国品牌通过密集新品和低价策略抢占欧洲增量市场,挤压特斯拉份额[18] - 公司通过租赁端折扣消化库存,维持公开指导价,避免残值体系受损[10][14][21] 法律与监管压力 - 美国佛罗里达州Autopilot案件判决赔偿2.43亿美元,可能引发诉讼潮[20] - 股东集体诉讼指控自动驾驶风险披露不充分,导致市值两日蒸发680亿美元[20][21] - 法律纠纷延缓自动驾驶商业化预期,迫使公司强化短期销量策略[21][33] 区域差异化战术 - 欧洲:租赁渠道让利+金融方案,缓解产品周期弱势[14][28][31] - 中国:快速响应本土需求,推出六座车型强化产品竞争力[4][23][25] - 美国:高额补贴+零利率,维持规模效应[26][28][31] 经营核心挑战 - Q2全球交付38.4万辆,基本面仍处调整期[32] - 需平衡价盘、产品节奏与合规压力,欧洲若新品乏力则租赁降价或成常态[32] -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产品力突破与自动驾驶合规路径明确化[33]
特斯拉被迫40%甩卖,电动车泡沫破了?
36氪· 2025-08-20 00:18
核心观点 - 特斯拉在英国面临需求疲软和库存积压 被迫向租赁公司提供高达40%折扣 同时7月销量同比暴跌60% [1][9][15] - 电动车市场正从早期尝鲜者转向主流消费者 价格敏感度和实用性成为关键制约因素 [3][5][11] - 竞争加剧 传统车企和中国品牌在车型多样性 价格和本土化方面构成巨大威胁 [8][18][20] - 公司利润率受降价策略严重挤压 同时面临产品周期老化 技术优势缩小和领导力分散等多重挑战 [30][36][38] - 资本市场反应剧烈 股价年内下跌超18% 反映市场对增长预期和估值逻辑的重构 [40][42][43]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特斯拉英国7月销量仅987辆 同比暴跌60% 去年7月为2462辆 [1] - 公司向英国租赁公司提供高达40%的折扣以清理库存 [1][9] - 全国范围内出现新车存储空间不足 表明严重库存积压 [1][15] - 欧洲市场份额连续六个月下滑 [17] 行业阶段与需求转变 - 电动车市场结束早期尝鲜者阶段 转向主流消费者 [3][11] - 主流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 更关注实用性 充电便利性和成本 [5][6] - 早期用户多为环保和科技爱好者 对价格不敏感 但该群体已近饱和 [2][3] 竞争格局 - 传统车企如大众 宝马 奔驰加速电动化 凭借品牌忠诚度和本土化设计分流客户 [8][18] - 中国制造商如比亚迪在10-25万人民币主流价格区间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8] - 竞争对手在智能座舱 充电网络和电池技术方面快速追赶 [38] - 欧洲市场车型偏好多样(旅行车 两厢车) 特斯拉产品线相对单一 [8][18] 公司特定挑战 - 大幅降价策略严重挤压毛利率 削弱盈利能力 [30][31] - 主力车型Model 3/Y已上市多年 仅进行中期改款 廉价车型(Model 2)推迟 [36] - Cybertruck定位小众 量产缓慢 难成销量支柱 [37] - FSD商业化落地遥远 面临技术和监管障碍 [38] - 欧洲政策补贴退坡 潜在关税成本上升 [35] 领导力与品牌因素 - 马斯克个人争议言论在欧洲市场引发品牌声誉风险 [25][26] - 其精力分散于SpaceX X平台和xAI 引发领导力专注度担忧 [28] - 投资者开始评估"马斯克风险溢价" [43] 财务与资本市场影响 - 库存积压冻结巨额现金 并面临减值风险 [15] - 利润下滑削弱公司投资未来技术的能力 [32] - 股价年内累计下跌超18% 跑输大盘 [40] - 市场对高增长预期和科技光环进行重新定价 [42][43]
小牛电动上涨2.55%,报4.625美元/股,总市值3.61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9 14:37
股价表现 - 8月19日盘中上涨2 55% 报4 625美元/股 成交25 22万美元 总市值3 61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 收入总额19 38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34 08% [1] - 归母净利润-3296 42万人民币 同比增长58 65% [1] - 2025财年中报归属股东应占溢利-3296万人民币 同比增长58 65% 基本每股收益-0 21人民币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4年 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城市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中国城市出行领域第一家lifestyle品牌公司 传播科技 潮流 自由的品牌理念 [2] - 已推出NQi MQi UQi三个系列电动车和周边文化产品NIU POWER及专业户外运动自行车NIU AERO [2] - MQi UQi是过去20年中仅有的两款获得全球7项最主要设计奖项大满贯的出行产品 [2]
后悔已经晚了!中国重锤加拿大之后,全球超160国接到中方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25
贸易争端背景 - 中方于2025年8月15日向世贸组织起诉加拿大钢铁等产品进口限制措施[1][13] - 加拿大政府于2024年10月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加征100%关税[4] - 加拿大同时对钢铁行业实施配额限制和附加关税[4][7] 加拿大限制措施细节 - 钢铁进口配额降至2024年水平的一半[7] - 对超出配额部分征收高达50%的附加关税[7] - 对所有含中国元素的钢铁产品征收25%额外关税(包括经越南转口或墨西哥加工)[7] - 官方理由为保护本地产业[7] 中方反制措施 - 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反倾销保证金[15] - 对水产品、猪肉、豌豆等农产品大幅提升关税率[19] - 对钢铁超限量部分征收25%-50%额外税款[19] - 启动多领域进口歧视调查[19] 行业影响数据 - 加拿大油菜籽产业失去20亿美元产值中国市场[15] - 加拿大对美贸易顺差达1023亿美元(其中40%为能源出口)[23] - 2025年加拿大失业率升至7.4%[29] - 2025年加拿大GDP增长率仅1.2%[29] 地缘政治背景 - 加拿大政策被视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7][9] - 特朗普时期对加拿大钢铝征收25%-35%高额关税[26] - 加拿大农业巨头因亏损出现高层集体请辞[17] - 加拿大部分支柱产业濒临崩溃[24] 贸易转移效应 - 加拿大油菜籽转出口至东南亚和韩国[17] - 出口商被迫降价处理库存[17] - 市场适配率有限导致农场主收益锐减[17] - 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谈判进展迟缓[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