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

搜索文档
尚水智能再冲A募资缩水四成 高度依赖比亚迪关联收入占比66%
长江商报· 2025-06-23 00:55
IPO进展 - 公司从科创板转战创业板IPO 深交所于6月19日正式受理其创业板首发申请 [1] - 本次拟募资规模为5 87亿元 较前次科创板IPO的10 02亿元缩水约四成 [1][2] - 募投项目仍为高精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建设 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但各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规模均下调 [2] 客户集中度与关联交易 - 公司存在严重的大客户依赖症 2024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达89 79% 其中对比亚迪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31 73%升至65 78% [1][3] - 比亚迪及其员工跟投平台合计持有公司7 76%股份 比亚迪董秘担任公司董事 双方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3] - 公司解释客户集中度高与下游锂电池行业集中度一致 符合行业惯例 [4]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业绩高速增长 营收从1 09亿元增至3 97亿元 净利润从888 61万元增至1亿元 [6] - 2023年营收达6亿元 净利润2 34亿元 但2024年出现增收不增利 营收6 37亿元同比增长6% 净利润1 53亿元同比下滑35% [6]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48 10%升至2023年57 08%后 2024年回落至48 72% 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报价下降及成本上升 [6][7]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营新能源电池极片制造智能装备 产品应用于锂电池制造及新材料制备领域 [1] - 对比亚迪销售毛利率始终高于其他客户 2024年为50 41% vs 非比亚迪客户的46 05% [7] - 公司采取降价策略巩固循环式高效制浆行业第一的市场地位 [7] 公司治理 - 2022年9月控股股东金旭东曾通过定向分红405 71万元清理其对公司的资金占用 [7] - 2024年7月实施现金分红 每10股派2 68元 合计派发2010万元 [7]
不写论文也能毕业?山大一学生用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
中国青年报· 2025-06-21 15:23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 山东大学与17家国内头部企业共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长期机制,实行校企双导师制[3][5] - 培养方案明确要求研究生每月赴企业试验并汇报进展,校企联合制定课题并贯穿培养全过程[5] - 歌尔股份通过该模式实现技术突破与人才沉淀,加速了高校成果转化与企业文化融入[5] 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 - 研发成果"非球面树脂光学镜片精密胶合设备"将组装精度控制在1微米(头发直径1/60),效率较传统提升2倍[3] - 技术有效解决VR眼镜镜片变形扭曲、佩戴眩晕问题,整体水平达行业先进[3] - 歌尔股份VR眼镜精密胶合改进项目成为首批试点课题,成果将直接应用于生产线[3][5]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专业学位可按实践成果答辩,山东大学出台细则规范7类实践成果形式及全流程评审标准[6][7] - 评审委员会中企业专家占比超50%,王茜的4 5万字研发报告及设备视频通过创新性可行性双认证[7] - 全国首批试点专项中已有67名学生以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学位[7] 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 - 研究生通过工学交替模式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攻坚,校企联合申请专利及发表论文[5] - 歌尔股份为人才提供机械开发岗等实践平台,推动光学元件制造技术持续迭代[8] - 改革专项通过评价体系调整撬动产教融合,针对性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6]
“转战”创业板!尚水智能IPO获受理,募资额缩减超4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6-19 11:29
公司上市动态 - 尚水智能创业板IPO获得深交所受理 拟募集资金约5 87亿元 [1] - 公司曾于2023年6月30日申报科创板IPO 但于2024年6月撤回申请文件导致终止 [2] - 本次创业板IPO募资金额较前次科创板申报缩减4 15亿元(前次10 02亿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深耕智能装备行业十余年 构建"核心单机+智能控制系统+工艺包"技术体系 [1] - 主营业务覆盖微纳粉体处理 粉液精密计量 粉液混合分散 功能薄膜制备等核心工艺环节 [1]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 新材料 化工 食品 医药 半导体等行业 当前主攻新能源电池极片制造及新材料制备领域 [1]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 97亿元 6 01亿元 6 37亿元 [1]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9772 15万元 2 34亿元 1 53亿元 [1] 募投项目规划 - 本次募集资金5 87亿元拟投向:华南总部制造基地(2 28亿元) 研发中心(2 09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1 5亿元) [1] - 前次科创板募投项目中 华南基地和研发中心原计划投资额分别为5 06亿元和2 96亿元 [2]
尚水智能创业板IPO已受理 公司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在国内市占率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0:48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创业板IPO已受理,拟募资5.8739亿元,民生证券为保荐机构 [1] - 公司深耕智能装备行业十余年,主营业务围绕微纳粉体处理、粉液精密计量、粉液混合分散、功能薄膜制备等核心工艺环节展开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化工、食品、医药、半导体等行业,目前主要面向新能源电池极片制造及新材料制备领域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0%,排名第一,锂电池制浆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2.77%,排名第三 [1] - 自主研发的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实现了粉液混合与高速分散并行制浆,显著提升浆料一致性、制浆效率及能效 [1] 客户与合作 - 新能源电池领域客户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三星SDI、LGES、松下、SK On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2] - 新材料制备领域客户包括贝特瑞、恩捷股份、万华化学、华海诚科、三环集团等 [3] 业务布局与技术能力 - 公司构建了以"核心单机+智能控制系统+工艺包"为体系的综合技术能力 [1] - 在新材料制备领域形成光学膜精密涂布机、双传动包覆机、干法介质搅拌磨等智能装备体系,具备粉体工程整线交付能力 [2] - 建立了兼具通用性与可扩展性的新材料制备平台,覆盖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功能膜、半导体封装材料及功能陶瓷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亿元、6.01亿元、6.37亿元 [4]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9772.15万元、2.34亿元、1.53亿元 [4] - 2024年资产总额17.996亿元,资产负债率68.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9.70% [5][6] 募投项目 - 高精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投资5.0568亿元,拟募资投入2.2835亿元 [4]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2.9609亿元,拟募资投入2.0904亿元 [4] - 补充流动资金拟募资投入1.5亿元 [4]
Rime创投日报: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优化“募投管退”-20250619
来觅研究院· 2025-06-19 08: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6月18 - 19日国内外创投市场活跃,有多起募资、融资和IPO事件,同时政策聚焦培育壮大资本和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3][1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募资事件 - 幂方健康基金6月17日完成新一支美元VC基金募集,专注中国早期医药创新及生物医药前沿领域投资,已投资多个优秀项目 [3] - 6月17日郑州经开区首支产业创投母基金郑州经开赋豫战新创投母基金合伙企业完成备案,总规模50亿元,期限10年,首期5亿元,投资新能源等领域 [5] - 6月17日北京门头沟区举行京西瑞瓴基金启航仪式,目标规模30亿元,投向人工智能等产业 [6] 大额融资 - 6月18日帕西尼感知科技完成数亿元新一轮A系列融资,资金用于核心技术迭代等,产品线覆盖全链路并已批量商业交付 [7] - 6月18日欧冶半导体完成近1亿元B3轮融资,深化车载领域合作,拓展全球布局 [8][9] - 6月18日Multiverse Computing完成2.15亿美元B轮融资,用于加速量子软件技术采用,解决大语言模型成本问题 [10] 全球IPO - 6月19日海天味业登陆港交所主板,发行价36.3港元,认购额超4000亿港元,超购约695倍 [11] 政策聚焦 -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畅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循环,拓宽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 [12][13] - 6月18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意见,支持上海五至十年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4]
鄂尔多斯:全力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延链建群集聚成势
内蒙古日报· 2025-06-18 05:29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 围绕"装机+装备"协同发展战略 重点引进隔膜 胶膜 逆变器 塔筒 轴承等产业空白领域 [1] - 积极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 固态电池 液流电池等先进产能 构建全产业链矩阵 [1] - 依托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和绿电直供试验区试点 形成零碳低碳示范场景优势 [3] 煤机装备制造产业 - 基于10亿吨煤炭年产能基础 承接采煤 输送 支护 掘进等煤机装备制造及关联产业 [1] - 结合智慧矿山建设需求 构建集研发 生产 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1]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以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为契机 引进自动重矿卡整车(运输机器人)制造 [1] - 同步发展三电系统 汽车电子 线控底盘等配套产业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 - 全市重卡/矿卡保有量达33万辆 年更新超6000辆 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3] 智能装备产业 - 依托国家算电协同试点 引进电子信息 矿用智能装备 智能机器人等项目 [2] - 发挥数字产业基础 绿电资源等特色优势 推动智能装备发展 [2] 低空经济产业 - 拓展"低空+能源""低空+文旅"及飞行器试飞适航等特色场景 [2] - 引进新能源飞机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整机制造及配套零部件产业 [2] - 获批6万平方公里空域 形成"干支通 全网联"航空网络 被列为自治区改革试点 [3] 产业发展环境 - 制定系列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 形成多重比较优势 [2] - 连续5年保持内蒙古营商环境评估第一名 打造"暖城·五心"服务品牌 [3] - 副市长公开邀约企业投资 承诺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4]
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5亿元!六合经开区二季度招商引资再结硕果
新华日报· 2025-06-17 20:14
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 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举行2025年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8家优质企业正式落户,总投资额达15亿元 [1] - 今年以来开发区已累计招引项目16个,同比增长45% [1] - 签约项目包括中福冷链、圣拉德制冷、汉旗新材料、顺远大健康、盛世精密、金宁工装、汇巨塑电、力飞医疗等8个项目 [1] - 项目拟用地面积约170亩,达产后将形成超15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百亿级商贸业规模,年税收突破8000万元 [1] 产业发展现状 - 新能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速成链聚势 [1] - 国轩系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动力电池产能领跑南京 [1] - 日立集团安斯泰莫项目电机技术国际领先 [1] - 赛莱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国机集团等世界500强、央国企先后落地 [1] 招商引资策略 - 聚焦精准化招商,紧扣"3+1"先进制造业集群,靶向招引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 [2] - 发挥驻大湾区办事处等"触角招商"作用,创新"基金招商""中介招商""飞地招商"等多元模式 [2] - 深入推行"全员招商"模式,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都是招商员"的浓厚氛围 [2] 企业投资案例 - 顺远(南京)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顺远大健康产品研发与深加工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2.5亿元 [3] - 该项目将为顺远集团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并为六合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
“借力”控股股东跨界储能,泰禾智能意欲何为
北京商报· 2025-06-17 11:50
并购交易概述 - 泰禾智能拟以不超过5000万元现金收购阳光新能源持有的阳光优储100%股权,跨界进入工商业用户侧储能业务 [1][3] - 标的公司阳光优储主要从事储能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核心产品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3]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阳光新能源为泰禾智能控股股东(持股15.22%),实际控制人均为曹仁贤 [3][4]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阳光优储营收1977.61万元,净亏损613.21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570.29万元,净亏损扩大至2265.66万元 [2][5] - 截至2025年3月末,标的公司总资产34285.22万元,负债29973.62万元,净资产4311.60万元 [2] - 公司明确表示标的尚未盈利,对当前业绩无正向贡献 [1][6] 交易背景与战略考量 - 泰禾智能原有主业为智能分选装备,无储能业务经验和技术储备,承认存在跨界经营风险 [3] - 控股股东阳光新能源正处上市辅导阶段,曹仁贤在入主泰禾智能半年后即推动此次资产注入 [4] - 行业专家指出亏损资产注入需满足协同逻辑清晰、定价合理等条件,否则可能拖累估值 [6] 泰禾智能业绩表现 - 2017-2023年公司净利润从8745.92万元持续下滑至1130.61万元 [7] - 2024年营收5.64亿元(同比+10.68%),净利润2146.96万元(同比+89.89%)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5亿元(同比+10.19%),净利润208.97万元(同比+716.41%) [9]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估值多年全国第一,正构建长效生态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7 03:37
北京独角兽企业生态建设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2024年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 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如通用人工智能 智慧出行 新型储能 商业航天等 [1] - 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仅3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 [1] - 北京市设立总规模千亿元的8支产业投资基金 正积极投向独角兽企业 [1][3] 政府投资基金布局 - 北京市8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将形成千亿级投资规模 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2025年北京将重点发挥人工智能基金 信息产业基金 医药健康基金 机器人基金 新材料基金等8支政府投资基金作用 鼓励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 [3] 中国独角兽企业整体情况 -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 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 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近30% [3] - 独角兽企业分布于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智能装备 医药健康等12个领域 覆盖57个城市 [3] - 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 总估值5949亿美元 占全国"北上深杭广"城市群超六成份额 [3] 独角兽企业定义与特征 - 独角兽企业指创办10年以内 估值超10亿美元 获私募投资未上市的高成长性企业 通常具备颠覆性商业模式或前沿技术 [3]
基金经理来信:长城恒生科技指数QDII拟任基金经理雷俊、曲少杰
新浪基金· 2025-06-17 01:32
港股科技板块表现 - 截至6月11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初以来涨幅分别达21 47%和22 00%显著跑赢A股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同期表现-1 02%和-3 72% [1] - 港股科技板块行情始于AI技术突破引发的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浪潮增长动能有望延续 [1] 政策支持 - 国内科技自立自强政策持续加码芯片国产替代和软件自主可控领域支持力度提升 [1] - 九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半导体智能装备等卡脖子领域通过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等组合拳加速产业突围 [1] 产业发展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技术迎来突破性发展AI+推动科技企业盈利模式升级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 - 港股科技板块作为相关企业上市聚集地直接受益于AI产业周期上行 [2] 资金流动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达6755 53亿港元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在港股交易中占比持续提升 [2] 恒生科技指数优势 - 指数集结30只港股优质互联网及科技制造业龙头其中26只未在A股同步上市提供差异化布局中国科技资产工具 [2] - 采用季度调整与快速纳入规则确保成份股代表行业技术前沿涵盖硬科技和软科技企业契合内需提振和自主可控方向 [3] - 成份股均为具备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深度参与AI产业链AI商业化落地加速或进一步增强企业盈利兑现能力 [3] 长期展望 - 中国科技力量崛起是长期故事恒生科技指数有望持续焕发生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