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料

搜索文档
大越期货PTA、MEG早报-20250729
大越期货· 2025-07-29 01: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内PTA价格跟随成本端震荡,基差区间波动,需关注宏观商品氛围及下游聚酯负荷波动;短期乙二醇价格重心偏强运行,需关注海外装置恢复进度;短期商品市场受宏观面影响较大,关注成本端,盘面反弹需关注上方阻力位 [5][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日回顾 未提及 每日提示 - PTA方面,上周五夜盘国内商品氛围转冷,PTA期货跟随回调,现货市场商谈氛围清淡,基差偏弱;现货4845,09合约基差33,盘面贴水;PTA工厂库存3.99天,环比增加0.13天;20日均线向上,收盘价收于20日均线之上;主力持仓净多且多减;8月部分PTA装置计划检修,供需预期改善,上周聚酯产销大幅放量,聚酯工厂库存压力缓解 [5] - MEG方面,周一乙二醇价格重心弱势震荡,基差走强;周五夜盘商品大幅回调,日内市场延续弱势氛围;低价运行过程中场内买盘跟进尚可,中午附近现货基差逐步走强;美金方面,乙二醇外盘重心回落明显,场内买盘观望为主,交投偏弱;现货4499,09合约基差63,盘面贴水;华东地区合计库存46.88万吨,环比减少2.52万吨;20日均线向上,收盘价收于20日均线之上;主力持仓主力净空且空增;上周乙二醇主港到货表现集中,预计本周初显性库存可适度回升,7 - 8月乙二醇供需转向紧平衡,较此前市场预期明显好转 [6] 今日关注 - 利多因素为近期乙二醇供应端意外频发,沙特几套装置因电力问题意外停车,涉及产能170万吨左右,浙江一大型生产商负荷降至低位,连云港一125万吨/年裂解装置计划8月检修,乙二醇重启大概率推后 [7] - 利空因素为需求端抢出口尾声 + 内需淡季,终端需求走弱趋势确定 [7] 基本面数据 - PTA供需平衡表展示了2024年1月 - 2025年12月PTA产能、负荷、产量、进出口、总供需、库存等数据及同比变化 [9] - 乙二醇供需平衡表展示了2024年1月 - 2025年12月乙二醇开工率、产量、进出口、总供需、港口库存等数据及同比变化 [10] - 价格数据展示了2025年7月25日 - 27日石脑油、PX、PTA、MEG等现货价、期货价、基差及加工费、利润等变动情况 [11] - 还展示了瓶片现货价格、生产毛利、开工率、库存,PTA和MEG的月间价差、基差、现货价差,以及各类库存、开工率、加工费、利润等历史数据图表 [12][22][39]
联科科技(001207):高压电缆用纳米炭黑进入放量期
东北证券· 2025-07-28 11: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压电缆用纳米炭黑开始放量,2024 年 6 月底纳米碳材料一期 5 万吨导电炭黑产能投产,2025 年 1 月 110 千伏国产导电炭黑屏蔽料电缆投运;海缆用纳米炭黑项目开始募资,二期工程推进中,计划建 2 条 2.5 万吨/年生产线;绿色轮胎提升高分散二氧化硅需求,采用高分散二氧化硅的绿色轮胎更环保且能更多替代炭黑;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0.95/37.04/47.8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5/4.18/5.69 亿元 [1][2][3] 各目录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前身为 2001 年 4 月的联科有限,2018 年股份制改造,2021 年深交所上市,从事二氧化硅和炭黑产品研产销,下游涉及多领域;2024 年纳米碳材料一期投产,2025 年启动二期定增计划 [16]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晓林和吴晓强,二人直接和间接持股占总股本 51.46% [19] 公司财务分析 - 2017 - 2024 年炭黑业务占比降,二氧化硅占比升,其他业务占比约 5%;二氧化硅业务毛利率 25 - 35%,高于炭黑业务;营收规模从 2017 年约 5 亿元增至 2024 年超 20 亿元,CAGR 达 22.5%,归母净利润波动大,2023 - 2024 年盈利能力修复 [21][23][27] 绿色轮胎提升高分散二氧化硅需求 - 公司橡胶用二氧化硅分通用型和高分散型,有 2 大系列 17 种型号产品;2024 年二氧化硅产能 23 万吨,产量 21.24 万吨 [31][32] - 公司非橡胶用二氧化硅有 13 种型号产品,用于饲料添加剂等领域 [35] - 二氧化硅按制造方法分沉淀法和气相法,中国 90%以上是沉淀法;2024 年全球沉淀法二氧化硅市场规模约 45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达 65 亿美元,CAGR 达 7.5%,中国需求增速 8 - 10% [35][39] - 中国二氧化硅行业“低端过剩、高端依赖进口”,分国际企业、国内企业、中小产能三个梯队 [47] 炭黑 - 公司炭黑产品超 80%用于橡胶生产,分橡胶用和非橡胶用,橡胶用又分轮胎用和工业橡胶制品用,有多种型号产品;2024 年炭黑产能 22.5 万吨,产量 16.54 万吨 [48][50][54] - 公司非橡胶用炭黑有 3 大系列 7 种型号产品,用于油墨等行业 [52][54] - 2024 年国内炭黑总产能 912.7 万吨,产能利用率 56.1%,高端特种炭黑依赖进口,行业未来发展重点是节能减排等,小产能或出清,集中度将提升 [56][59] 二氧化硅和炭黑下游应用领域 - 轮胎是二氧化硅和炭黑最大应用领域,绿色轮胎渗透率提升带动高分散二氧化硅需求增长,受内生因素和海外轮胎标签法推动 [60][66] - 中国炭黑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格局分国际企业、国内企业、中小产能加速出清三个特点 [72] 纳米碳黑步入达产期 - 纳米碳黑材料在多领域重要,导电炭黑分普通、超导、特导,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用于高压电缆屏蔽材料 [73] - 导电炭黑生产工艺分油炉法和后处理法,核心设备反应炉设计影响产品质量 [74][75] - 电线电缆分五大类,电力电缆按电压等级分不同类别;半导电屏蔽料是高压电缆重要组成部分,导电炭黑是高压/超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卡脖子环节,我国高压电缆用导电炭黑曾依赖进口 [76][79][91] - 特高压输电受政策支持,2024 年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和输送电量增长,不同电压等级电缆屏蔽料需求不同 [95][103] - 电力电缆上下游包括原材料生产、电缆研发生产、电网和铁路等领域,各领域对电缆有不同要求,2025 年电网投资额增长 [105][106] - 2024 年纳米碳材料一期 5 万吨产能试生产,二期定增募资推进中;产品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垄断;海缆市场规模扩大刺激屏蔽料用导电炭黑需求增长,公司实现产业化可进口替代 [116][117][12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0.95/37.04/47.8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5/4.18/5.69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124]
全球丙氨酰-谷氨酰胺行业集中度高!TOP5厂商占据86%市场份额
QYResearch· 2025-07-28 07:41
产品定义与特性 - L-丙氨酰-L-谷氨酰胺(Ala-Gln)是由L-丙氨酸和L-谷氨酰胺组成的二肽,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水溶性,克服了游离谷氨酰胺化学不稳定和热敏感的局限性 [1] - 广泛应用于医学营养、运动补充剂及动物饲料等新兴领域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2031年全球丙氨酰-谷氨酰胺市场规模达2.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6.1% [2]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86.0%,主要企业包括协和发酵、赢创、江苏诚信药业、Fresenius Kabi、味之素等 [6] 产品类型与应用分布 - 酶促合成法为最主要的生产工艺,占细分产品份额的59.4% [7] - 运动营养与补充剂是核心需求来源,占应用份额的60.7% [8] 行业驱动因素 - 消费者对预防性健康关注度提升,推动高品质营养成分需求增长,尤其在运动营养和临床营养领域 [13] - 医院将L-丙氨酰-L-谷氨酰胺纳入治疗方案,用于创伤、胃肠道疾病等患者的营养支持,其减少肌肉萎缩和增强氮平衡的效果获临床验证 [14] - 运动补充剂领域因其促进恢复、减轻疲劳的特性,在粉状和即饮型产品中需求显著 [15] - 成分配方技术进步推动其在饮料、胶囊等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化学稳定性优势延长保质期 [16] 行业挑战 - 合成工艺复杂且质量控制严格导致生产成本高,限制其大众市场普及 [17] - 普通消费者对其相较于标准L-谷氨酰胺的优势认知不足,影响零售市场需求 [18] - 各国监管差异和合规流程冗长可能延迟市场准入,尤其在新兴市场 [19] - 特殊配方需求增加生产难度和成本,例如静脉注射液等给药形式的技术挑战 [20] 行业发展趋势 - 运动营养领域需求增长,制造商将L-丙氨酰-L-谷氨酰胺加入能量饮料和功能性食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恢复和耐力的需求 [21] - 临床营养领域因重症监护肠外营养使用增加而扩张,其溶液稳定性适合静脉注射制剂 [21] - 亚太地区成为高增长市场,受益于医疗支出增加和补充剂行业发展;欧美在创新和监管支持方面保持领先 [21] - 可持续生产和清洁标签趋势兴起,企业注重高纯度、无过敏原的GMP标准生产 [22] 重点企业与地区 - 主要厂商包括味之素、济南诚汇双达化工、协和发酵等,重点关注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市场 [25]
全球甘草酸二钾(DPG)主要生产商排名:2024年TOP5企业占据68%市场份额
QYResearch· 2025-07-28 07:41
甘草酸二钾行业概述 - 甘草酸二钾是甘草酸的二钾盐,具有抗过敏和抗炎特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日化、食品等行业 [1] - 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达0.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0% [2] - 化妆品级产品占据68.4%市场份额,化妆品和皮肤护理应用占比60.6% [7][10]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据68.0%市场份额,主要企业包括泛植制药、MAFCO Worldwide、Nikko Chemicals等 [6] - 重点厂商覆盖中国、日本、欧美地区,产品类型分为食品级、医药级和化妆品级 [27] 核心驱动因素 - 绿色提取工艺(酶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技术)推动纯度突破98%,满足国际认证要求 [13]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生物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甘草主产区推进规范化种植 [13] - "纯净美妆"理念普及推动甘草酸二钾成为高端化妆品黄金添加成分 [14] - 制药应用从肝炎治疗向特应性皮炎、口腔溃疡等新兴赛道拓展 [15] 技术发展趋势 - 通过抑制神经肽活性表达修复皮肤屏障功能,0.2%浓度制剂可改善皮肤瘙痒 [22] - 消费者偏好天然植物成分,甘草酸二钾作为草本提取物需求增长 [23][24] 行业挑战 - 需应对制药和化妆品行业的严格监管标准 [16] - 供应链易受天气、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 [17] -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波动和产品差异化压力 [20] - 需控制产品剂量以避免过量使用引发的健康问题 [21] 区域与产业链动态 - 重点关注北美、欧洲、中国、日本等区域市场 [27] - 头部企业通过纵向整合(种植-提取-制剂)构建成本壁垒 [13] - 横向联合药企/妆企开发专利复配技术提升附加值 [13]
暴跌81%、亏超78亿,国际巨头们怎么了?
搜狐财经· 2025-07-26 14:17
国际化工巨头业绩下滑 - 陶氏化学2025年Q2净销售额101 04亿美元(约724 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 GAAP净亏损8 01亿美元(约57 41亿元人民币) 上半年合计亏损10 91亿美元(约78 20亿元人民币) [4][5] - 陶氏化学本地价格同比下降7% 所有地区与业务板块均下滑 欧洲投资组合调整导致800个岗位受影响 为1月宣布10亿美元(约71 68亿元人民币)成本节约措施的补充 [7] - 巴斯夫上半年销售额下降2 1% EBITDA下降9 7% 净收入从去年同期4 3亿欧元(约36 18亿元人民币)降至0 8亿欧元(约6 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81 4% [7] 美妆行业裁员与关停 - 欧莱雅美国子公司SalonCentric将关闭肯特伍德仓库并裁员79人 该仓库占地125 000平方英尺 为欧莱雅2008年创立的分销商 拥有550+业务合作伙伴及845家门店 [8][12][14] - 唇部品牌Fempower Beauty宣布关闭 产品以50%折扣清仓 该品牌由两位美容行业从业者创立 累计投入近100万美元(约716 79万元人民币) 拥有110万TikTok粉丝 [15][17][18] 美妆产业链并购动态 - 私募股权公司TPG以8000亿韩元(约41 6亿元人民币)将韩国包材商Samhwa出售给KKR 该交易为2024年韩国最大私募交易之一 Samhwa预计2025年销售额2800亿韩元(约14 56亿元人民币) EBITDA 620亿韩元(约3 22亿元人民币) 60%收入来自雅诗兰黛/LVMH等国际客户 [21][24][25] 高管变动与品牌战略 - 红人美妆品牌R e m Beauty任命欧莱雅前高管André Branch为CEO 其曾担任欧莱雅美国电商高级副总裁及MAC北美总经理 品牌由Ariana Grande创立 2023年从破产的Forma Brands获得控制权 [26][27][30] - 法国香水巨头Interparfums上半年销售额4 47亿欧元(约37 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 8% Coach/Lacoste香水分别增长24%/42% 公司将推出高端子品牌Solférino Paris并与Longchamp签署香水许可协议至2036年 [31][33][36]
曾走过并购“弯路”,如今要并购实控人妹妹的公司……
国际金融报· 2025-07-26 07:38
收购交易 - 公司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同晟股份100%股权,交易价格尚未确定[1] - 拟向实际控制人卢元健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1亿元配套资金推进交易[1] - 同晟股份为新三板挂牌企业,专注二氧化硅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橡胶、蓄电池PE隔板等多个领域[3] - 同晟股份2024年营收2.68亿元(同比+23.86%),净利润5096万元(同比+175.82%)[3] 关联交易与协同效应 - 同晟股份实控人卢元方与公司实控人卢元健为兄妹关系,构成关联交易[3] - 公司生产的硅酸钠是同晟股份生产二氧化硅的重要原材料,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3] - 2023-2024年同晟股份向公司采购固体硅酸钠金额分别为511.90万元和1235.36万元[4] - 交易完成后可减少关联交易、规避潜在同业竞争、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4]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2011年上市时主营活性炭、白炭黑、硅酸钠等化工产品[5] - 2016年以2.36亿元收购广州创娱100%股权进军游戏行业[5] - 2017年以1.6亿元收购广州冰鸟100%股权拓展游戏业务[5] - 2016-2018年游戏业务收入占比从3.68%提升至50.71%[6] - 因行业监管趋严,2019年起陆续出售游戏子公司,重新聚焦化工主业[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8.8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19.9%)[6] - 扣非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7.6%)[6]
A股资金面涌动:这些板块正在被悄悄加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7-25 21:07
市场表现 - 自4月8日至7月25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16.05%、19.26%、29.48% [1] - 融资余额增加843.76亿元上市公司合计回购542.38亿元两路资金合计加仓A股近1400亿元 [1] - 北向资金二季度持仓市值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2.38%持股数量1235.10亿股增长3.18% [4] 资金动向 - 融资客对医药生物、汽车、有色金属行业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为150.60亿元、143.34亿元、98.76亿元 [2] - 融资客对比亚迪、江淮汽车、新易盛加仓金额居前分别达42.59亿元、29.14亿元、25.48亿元 [3] - 83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542.38亿元贵州茅台、徐工机械、美的集团回购金额居前 [3] 行业偏好 - 龙虎榜中机构专用席位成交额2208.9亿元同比增长180.1%偏爱通信、跨境支付、数字货币板块 [4] - 券商营业部最青睐化工原料板块红宝丽、尤夫股份等化工股频繁出现在买入前三名单 [5][6] - 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有望缓解内需潜力释放国际市场份额具备提升空间 [6] 增量资金预期 - 居民储蓄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保险、养老等长期资金加快入市外资回流预期增强 [7] - ETF可能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增量资金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比例有望提升 [7] - 权益类公募基金扩容中长期资金入市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加速再配置趋势明确 [8]
2024年全球一水肌酸市场格局:前五大厂商占据81.0%份额
QYResearch· 2025-07-25 07:54
一水肌酸基本概念 - 一水肌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存在于肉类、鱼类及人体肝脏、肾脏和胰腺中,可转化为磷酸肌酸储存在肌肉中,为高强度短时运动提供能量[1] 全球市场规模 - 2031年全球一水肌酸市场规模预计达5.7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3.9%[2]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占率达81.0%,头部企业包括AlzChem、诚信永安、上海宝穗化工等[5] 产品类型与应用结构 - 化学合成类产品占据95.2%的市场份额[6] - 运动营养与补充剂应用占比78.0%,为主要需求来源[10] 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健康健身热潮推动需求增长,尤其在健身爱好者、运动员群体中显著[13] - 产品创新如微粉化肌酸、软糖等新剂型提升便利性,解决口感问题[14] - 电商平台扩张及社交媒体营销加速市场渗透[14] 市场阻碍因素 - 低收入地区价格敏感性可能限制增长[15] - 原材料(氰胺、氯乙酸)供应链波动影响生产成本[16] - 地缘政治及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17] 行业创新趋势 - 配方升级:肌酸盐酸盐等新型产品提高生物利用度[18] - 清洁标签与纯素产品需求上升,推动植物基肌酸开发[19] - 消费群体扩展至女性、老年人及青少年,应用场景多元化[20] - 多成分复合补充剂(如结合BCAA、维生素)成为研发方向[21] 重点厂商与区域 - 主要厂商包括AlzChem、宁夏恒康科技、山东鲁宁药业等[23] - 重点关注中国、欧洲等生产与消费区域[23] 研究机构背景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提供细分行业调研服务[29][30] - 报告被BBC、陶氏化学、日本经济新闻等权威机构引用[32][33]
纯苯苯乙烯日报:下游开工小幅回升-20250725
华泰期货· 2025-07-25 07: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化工板块主题是投产超20年以上装置的整改预期,纯苯和苯乙烯有一定占比装置产能投产超20年 [3] - BZ期货维持升水幅度,纯苯港口库存有同期压力,下游需求短期尚可,需关注苯乙烯及CPL开工能否持续坚挺;供应上韩国出口中国压力仍存,国产开工偏高,纯苯加工费延续弱势盘整 [3] - 苯乙烯港口库存加速上升,国内EB开工处于偏高位,三大硬胶开工有所回升,PS库存压力减缓,ABS仍有库存压力 [3] - 策略方面,纯苯和苯乙烯单边均观望;基差及跨期上近月BZ纸货 - 远端BZ2603期货逢高做反套,EB2509 - 2510跨期反套;跨品种上EB - BZ价差逢高做缩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纯苯与EB的基差结构、跨期价差 - 纯苯主力基差 -246元/吨(-40),苯乙烯主力基差10元/吨(-43元/吨) [1] - 策略提到近月BZ纸货 - 远端BZ2603期货,逢高做反套;EB2509 - 2510跨期反套 [4] 二、纯苯与苯乙烯生产利润、内外价差 - 纯苯CFR中国加工费177美元/吨(-8美元/吨),纯苯FOB韩国加工费163美元/吨(-6美元/吨),纯苯美韩价差119.9美元/吨(+2.0美元/吨) [1] - 苯乙烯非一体化生产利润 -44元/吨(+13元/吨),预期逐步压缩 [1] - 跨品种策略为EB - BZ价差逢高做缩 [4] 三、纯苯与苯乙烯库存、开工率 - 纯苯港口库存17.10万吨(+0.70万吨),苯乙烯华东港口库存150700吨(+12200吨),苯乙烯华东商业库存56200吨(+11200吨),处于库存回建阶段 [1] - 纯苯下游己内酰胺开工率90.90%(-0.83%),苯酚开工率78.00%(-3.00%),苯胺开工率73.66%(+0.77%),己二酸开工率64.80%(+0.00%) [1] - 苯乙烯开工率78.8%(+0.5%) [1] 四、苯乙烯下游开工及生产利润 - EPS生产利润175元/吨(+0元/吨),PS生产利润 -126元/吨(-50元/吨),ABS生产利润216元/吨(-9元/吨) [2] - EPS开工率55.21%(+2.02%),PS开工率51.60%(+1.00%),ABS开工率66.82%(+0.92%),下游开工季节性低位 [2] 五、纯苯下游开工与生产利润 - 己内酰胺生产利润 -1875元/吨(+15),酚酮生产利润 -693元/吨(+0),苯胺生产利润 -113元/吨(-16),己二酸生产利润 -1482元/吨(+9) [1]
东兴证券晨报-20250725
东兴证券· 2025-07-25 07:13
核心观点 - 对宁波高发拟设立海外子公司拓展国际市场进行点评,看好其长期发展并维持“推荐”评级;对美格智能进行首次覆盖,认为其在智能网联车通信模组领域领先,给予“推荐”评级 [8][13] 经济要闻 - 农业农村部支持海南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 [2] - 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意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放 [2] - 发改委就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涉及完善政府定价等三方面内容 [2] -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中欧领导人,强调中欧关系应坚持相互尊重等原则 [2] - 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生育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等医保相关数据 [2]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印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培育新兴赛道和未来产业 [2] - 美联储召开银行资本监管公开会议,探讨人工智能在金融监管中的潜在影响 [2] - 我国服装消费市场向好,物流与供应链多元融合且加速国际化 [2][5] - 商务部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推进会 [5] - 河南省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月31日前完成调整工作 [5] 重要公司资讯 - 新北洋子公司荣鑫科技中标中国建设银行出纳机具采购项目 [6] - 安琪酵母拟5.06亿元收购晟通糖业55%股权 [6] - 国科天成可转债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6] - 蔚来建成高速换电网络,解决用户补能焦虑问题 [6] - 英特尔推进Intel 18A制程量产,计划推出相关处理器 [6] 东兴证券研究所金股推荐 - 推荐中广核技、国轩高科、劲仔食品等多只证券 [4] 每日研报-宁波高发 - 公司拟设立海外子公司投资摩洛哥生产基地,完善全球布局,打破国外市场空白 [8] - 2024年产品进入雷诺、斯特兰蒂斯等车企供应体系,此次设厂是“走出去”战略体现 [8] - 公司经营稳健,净利润率稳定,现金资产充足 [9]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2.21/2.56/2.99亿元,对应EPS0.99/1.15/1.34元,维持“推荐”评级 [10] 每日研报-美格智能 - 公司历经三阶段,坚持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双轮驱动,在多行业建立先发优势 [11] - 智能网联车通信模组市场规模增长,2020 - 2024年复合增速21%,预计2024 - 2029年复合增长率26% [12] - 公司5G智能模组在智能座舱领域出货量领先,2024年出货量88.1万颗,市场份额35.1% [13]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37.86、45.59、54.05亿元,归母净利润2.29、3.04、3.93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