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特斯拉、华为与新势力决胜:世界模型大战
36氪· 2025-09-12 02:45
行业技术路线争议 - 智驾行业对"世界模型"定义存在分歧 多家公司提出不同技术路径并相互质疑 [1][3] - 小鹏汽车宣称其是中国唯一真正实现VLA量产的公司 并计划9月通过OTA在全新P7车型上线VLA功能 [3][7] - 华为明确反对VLA路径 提出WA方案直接通过视觉信息控车 跳过语言转换环节 [3] - 元戎启行支持VLA路径 称VLA模型下限已超过端到端上限 强调思维链和长时序推理为核心能力 [5] 技术架构差异 - 理想汽车采用车端快慢双系统:快系统为端到端E2E 慢系统VLM部署参数为22亿参数 云端基座模型作为仿真训练系统 [7] - 小鹏汽车研发720亿参数云端大模型"小鹏世界基座模型" 通过云端蒸馏方式部署到车端 [8] - 华为WEWA方案中云端WE作为"AI驾校" 车端WA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 总参数80亿但实际激活等效20亿参数 算力消耗降低75% [15][17] - 蔚来世界模型NWM采用云端训练+车端推理双架构 直接通过生成式模型生成轨迹规划 跳过语言中间层 [12][13] 技术演进脉络 - VLA是在端到端+VLM基础上的技术进化形态 解决原有方案局限性但存在空间感知能力弱的问题 [5] - 世界模型概念由特斯拉最早提出 通过在感知与决策间嵌入AI大模型构建虚拟环境进行自动驾驶验证 [9][11] - 行业从两段式端到端进化到一段式端到端 VLA和世界模型均处于试错阶段的新方法 [8] - 视频生成技术分为GAN、扩散模型、自回归模型和掩码四大类型 其中扩散模型又分SVD和SD两种 [14] 企业战略布局 - 小鹏全新P7车型搭载三颗图灵芯片 硬件配置大幅升级以支持VLA功能 [7] - 理想在英伟达2025春季GTC大会宣布从零训练基座模型 支持MindVLA算法量产上车 [7] - 蔚来2024年NIO IN发布NWM 宣布智驾从"感知驱动"转入"认知驱动" 2025年5月底实现全量推送 [12][15] - 地平线认为所有新技术本质都是端到端 最终评判标准是产品实际收益 [17]
佑驾创新携座舱大模型BamBam亮相慕尼黑车展:迈入全链路出海新阶段
IPO早知道· 2025-09-12 01:36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推出新一代座舱大模型智能管家BamBam 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跨越 重新定义人车共生的温度[3] - BamBam聚焦旅行搭子、生活助理、情感陪护三大核心场景 提供个性化主动式服务 实现智能座舱从功能工具向智能陪伴的进化[5] - 公司展示全栈产品矩阵包括iPilot 4系列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和DMS一体机iCabin Lite等 覆盖从辅助驾驶到高阶智驾的全场景需求[5] - 公司推出符合E-NCAP2026要求的DMS&OMS解决方案 支持AOI视线追踪功能 精准捕捉驾驶员视线落点与停留时长[6] - 乘员监测方案可检测乘客占位、姿态、安全带佩戴、儿童及儿童座椅状态 新增体型分类功能可动态调整安全气囊弹出力度[6] 海外市场拓展与合规 - 公司以法规先行为战略锚点 形成海外法规适配核心优势 是中国首批帮助整车厂获得欧盟ADDW及DDAW认证的DMS供应商之一[7] - 公司是首家帮助中国整车厂获得E-NCAP五星评级的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7] - 截至上半年累计与42家车企达成量产合作 产品已搭载多款出口车型销往欧盟、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全球多个地区[8] - 通过与国际Tier1供应商深度合作 成功切入国际主机厂供应链体系[8] - 此次德国博览会首秀展示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决心 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合作网络[8] 行业地位与发展前景 - 公司凭借技术积淀与前瞻性布局 在全球汽车智能化升级浪潮中有望占据更重要地位[8] - 将继续推动AI大模型技术落地 与全球车企共同开拓智能汽车发展空间[8]
佑驾创新(02431)慕尼黑车展首秀:新一代座舱大模型重磅发布,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1:08
公司产品发布 - 新一代座舱大模型智能管家BamBam首次亮相 聚焦旅行搭子 生活助理 情感陪护三大核心场景 实现从功能工具向智能陪伴的进化 [1][4][6] - 采用四大技术框架:端云结合实现个性化与流畅体验 大模型+小模型兼顾效率与复杂决策 EQ+IQ突破情感交互瓶颈 单车+多车数据分析挖掘群体需求 [2][4][5] - 全栈产品矩阵包括iPilot 4系列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DMS一体机iCabin Lite等 覆盖辅助驾驶至高阶智驾全场景 [7] 技术合规与安全 - DMS&OMS解决方案符合E-NCAP2026新规 支持AOI视线追踪功能 精准判定驾驶员注意力状态并智能区分分心行为 [9] - 乘员监测方案可检测乘客占位 姿态 安全带佩戴 儿童危险行为等 新增体型分类功能可动态调整安全气囊弹出力度 [9] - 公司是中国首批帮助车企获得欧盟ADDW及DDAW认证的DMS供应商 首家助中国车企获E-NCAP五星评级的智能座舱供应商 [11] 全球化战略 - 以欧洲为起点推进全面出海 产品已搭载多款出口车型销往欧盟 澳大利亚 墨西哥 新加坡等地区 [11] - 截至上半年累计与42家车企达成量产合作 通过与国际Tier1供应商深度合作切入国际主机厂供应链体系 [11] - 此次参展旨在拓展海外合作网络 依托海外合作经验与本地化布局加速全球化进程 [11][13]
佑驾创新慕尼黑车展首秀:新一代座舱大模型重磅发布,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智通财经· 2025-09-12 01:06
核心观点 - 公司首次亮相IAA MOBILITY 2025展会 推出新一代座舱大模型智能管家BamBam 展示覆盖智驾与智舱的全栈产品矩阵 并以欧洲为起点启动全面出海战略 [1] 新一代智能座舱技术 - 采用"端云结合"技术框架 打破传统座舱固定规则执行局限 实现更拟人化、更易落地的智能交互体验 [2] - 通过"大模型+小模型"架构平衡效率:小模型专攻疲劳检测等标准化功能 大模型支撑复杂场景决策与定制化交互 [4] - 端侧处理用户个人数据确保隐私与实时响应 云端提供更大算力支持复杂功能并整合实时路况等海量信息 [5] - 引入情感计算能力 使系统能根据用户情绪选择"热情陪伴"或"简洁响应"模式 [5] - 通过多车数据汇总分析挖掘用户群体共性需求 [5] 三大核心应用场景 - 旅行搭子场景:联动智驾系统规划路线 介绍景点 自动生成旅行Vlog [5] - 生活助理场景:支持后备箱自动开合 日程提醒 自动缴停车费等实用功能 [5] - 情感陪护场景:通过情绪识别及时安抚用户 主动推送舒缓内容或调整座舱氛围 [5] 全栈产品矩阵与合规能力 - 展示iPilot4系列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DMS一体机iCabin Lite等产品 覆盖从辅助驾驶到高阶智驾全场景需求 [7] - 针对E-NCAP 2026新规推出DMS&OMS解决方案 支持AOI视线追踪功能 精准判定驾驶员注意力状态 [10] - 乘员监测系统可检测乘客占位 姿态 安全带佩戴 儿童危险行为等 新增"体型分类"功能动态调整安全气囊弹出力度 [10] - 现场演示E-NCAP 26版本新功能 获得海外客户认可 [10] 全球化战略布局 - 累计与42家车企达成量产合作 产品已销往欧盟 澳大利亚 墨西哥 新加坡 韩国 迪拜 土耳其等多个地区 [12] - 成为中国首批帮助整车厂获得欧盟ADDW及DDAW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 [12] - 首家帮助中国整车厂获得E-NCAP五星评级的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12] - 通过与国际Tier1供应商深度合作 成功切入国际主机厂供应链体系 [12] - 以IAA MOBILITY为平台拓展海外合作网络 迈入全链路出海新阶段 [13]
智能汽车: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2 00:51
产业变革趋势 - 汽车行业正处于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关键变革期 [1][3] - AI大模型技术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1][3] - 智能化对汽车行业的改造贯穿产业全链条 [2] 产业逻辑重构 - 从电动化单一驱动转向智能化核心权重 [2] - 智能化从加分项转变为车企生存项 [2] - 城市NOA等智驾体验成为车企突破用户心智的主要途径 [2] 商业模式颠覆 - 从一次性硬件销售转变为硬件+软件+服务的持续变现模式 [2] - 突破高阶智驾后形成硬件引流+软件订阅+Robotaxi运营的多元业务结构 [2] - Robotaxi有望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化盈利 [5] 竞争格局变化 - 行业从分散混战转变为头部集中、强者恒强的淘汰赛 [2] - 具备智能化战略定力和系统性降本能力的头部车企将拉大与竞争对手差距 [2][3] - 跨界造车新势力及深度绑定的华为合作车企或先受益 [3] 产品定义革新 - 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变为"AI移动终端" [2] - 电动化是半成品,智能化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终极颠覆 [2] 整车企业机遇 - 具备大模型及算力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车企成为最直接受益者 [3] - 整车企业作为技术落地和用户体验的最终载体 [1][3] - 大模型技术与算力基础设施推动高阶自动驾驶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1][3] 零部件产业升级 - 零部件产业竞争从规模与成本转向技术、架构与生态整合力 [4] - 自主零部件企业逐步突破国际Tier1的长期垄断 [4] - 具备Tier0.5能力的企业向定义者跃迁 [4] 细分领域机会 - 域控制器、算力芯片、线控底盘、车载HUD等智能化细分领域将涌现领先企业 [4] - 电驱动、热管理等电动化领域已有自主企业乘势而上 [4] - 系统级解决方案供应商将在智能化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4] 智慧出行发展 - 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为Robotaxi提供成本可控、效率可测的基础 [5] - 政策支持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Robotaxi商业化进程 [5] - 未来1-2年硬件成本下降、车队规模扩大和用户习惯养成推动规模化盈利 [5]
智能汽车: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爱建证券· 2025-09-11 12:36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预计当前至明年是汽车高阶智驾技术成熟度、政策法规、用户接受度与商业模式共同突破的窗口 建议重视汽车智能化 [6] - 智能化对汽车行业的改造贯穿产业全链条 核心变革体现在产业逻辑重构、商业模式颠覆、竞争格局分化、产品定义革新 [6] - 整车方面 具备大模型及算力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车企或成为智能化最直接、最全面的受益者 [6] - 零部件方面 能从单独零部件或功能模块发展为完整系统解决方案 建立Tier0.5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或从智驾座舱产业链参与者向定义者跃迁 [6] - 营运方面 Robotaxi等智慧出行新商业模式或随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发展成熟而加速落地 [6] 智能汽车: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 智能化渐成车企"生存项" 正从导入期跨入成长期 预计2025-2030年智能汽车将快速上量 [11] - 2030年中国市场智能汽车销量将远超3000万辆 [15] - 汽车智能化围绕智驾从低阶到高阶技术发展主线展开 当前处于从高级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的过渡阶段 [16] - 25H1新能源车L2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超过80% AEB自动紧急制动装车率67% 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达59% ALC自动变道装车率接近30% APA自动泊车装车率达44% [19] - 预计2026年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开始加速提升 L4-L5预计将在2027-2028年开始实质突破 [22] - 到2030年 中国乘用车部署的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将有80%以上是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2] - 高阶智驾技术路线的演进已经经历规则驱动、感知端AI化、端到端控制 最终将通往具身智能 [27] - 智驾系统可划分为云端、车端算法平台和车端硬件三大层次 各层级能够独立迭代升级 [29] - 智驾系统的价值链主要由上游供应商、主要组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级供应商和OEM汽车制造商组成 [32][33][34] 上游零部件:算力构筑基础,功能创造增量 - 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 [45] - 域控制器替代分散独立控制器 提高系统集成度 [48] - 成本导向是跨域融合的主要驱动力 融合方案最高降本超过20% [51][53] -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的产业生态呈现清晰的三级分工体系 由上游芯片供应商、中游域控制器集成商和下游整车制造商构成 [57] - 智能化带动智能汽车算力配置的升级 高算力也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用户体验的基础保证 [64] - SoC算力芯片市场短期将维持多强并存各有优势的格局 [67] - 车企通过SoC自研或深度合作以确保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可控 [69] - 智驾SoC的自主替代有望先于座舱SoC在市场份额上获得提升突破 [72] - 智驾与座舱SoC的融合是技术发展方向 [78] - 国内车载SoC的智驾座舱融合方案正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80] - 线控底盘受益于智能汽车的发展 根据智驾需求对传统底盘进行了深度革新 [90] - 政策持续引导支持线控底盘相关产业加速规模发展 [91] - 智能汽车底盘处于从部分线控向全面线控发展阶段 [93] - 线控制动当前的主流方案为EHB电子液压制动 [98] - 智能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 从机械到电控 从单一到集成的演进路径 [102] 中游整车:跨界新造车企业引领并受益智能化 - 具备大模型及算力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车企或成为智能化最直接、最全面的受益者 [6] - 首先突破高阶自动驾驶的头部车企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将会拉大 最终形成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 [6] - 预计跨界造车新势力及深度绑定的华为合作车企或先受益 [6] - 新势力全栈自研和架构创新较为突出 [63] 下游运营:基于高阶智驾的商业模式加速落地 - Robotaxi等智慧出行新商业模式或随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发展成熟而加速落地 [6] - 未来1-2年 随着硬件成本下降、车队规模扩大和用户习惯养成 Robotaxi有望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化盈利 [6] - 看好高阶自动驾驶方案领先的车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受益Robotaxi商业化落地 [6] 投资要点 - 建议重视汽车智能化 [6] - 整车方面关注具备大模型及算力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车企 [6] - 零部件方面关注能从单独零部件或功能模块发展为完整系统解决方案 建立Tier0.5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 [6] - 营运方面关注Robotaxi等智慧出行新商业模式 [6]
德赛西威:公司旗下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低速无人车已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0:28
低速无人车产品进展 - 公司旗下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低速无人车已正式发布 [2] - 该产品将整车车规级设计开发体系和生产制造体系首次引入低速无人车行业 [2] 电池技术规格 - 产品采用自研车规级"远行"电池 [2] - 电池满足2025年M1类乘用车和N1类商用车电池标准GB 38031-2025的严苛要求 [2] - 采用A级电芯且电芯70%SOH状态下具备4000次循环寿命 [2] - 质保期限提升至6年或30万公里 [2] 生产制造体系 - "川行致远"品牌具备整车车规级生产制造体系 [2]
商汤绝影与长安已合作交付近20款车型超130万辆汽车
巨潮资讯· 2025-09-11 09:10
公司合作与产品交付 - 商汤绝影与长安汽车自2022年起保持稳定合作 其DMS/OMS产品搭载于长安汽车基于SDA软件平台架构的全部车型及深蓝系C518等非SDA架构车型 [1] - 目前已交付车型近20款 数量超过130万辆 双方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 [1] 核心产品技术特性 - 绝影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融合语言理解 全场景感知 多模态融合和深度推理能力 实现自然流畅的智能交互 [1] - 该模型完成面向主流多款车载芯片部署 包括MTK8678芯片和NVIDIA Thor芯片 形成从轻量到旗舰的完整梯度建设 [1] - 绝影千机是行业首个专为车载AIOS打造的AI内核 整合语言与多模态大模型能力 类人记忆框架等技术 重构传统车载操作系统 [2] - New Member实现业内首次免唤醒多人多轮对话能力 具备多模态识人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跨越 [2] 行业活动参与 - 商汤绝影于2025年9月5日-8日参加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 现场展出端侧多模态大模型 AIOS及New Member三款核心产品 [1]
智能汽车ETF(159889)午后翻红涨超2%,连续4日净流入,头部车企与智驾赛道获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7:35
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 反内卷利好强产品周期的头部主机厂 [1] - 自主高端品牌是蓝海市场 2026年是30万元以上赛道加速自主渗透率提升的一年 [1] - 新车产品力及品牌成为胜负手 [1] 智能驾驶发展 - 低渗透率的智驾行业是重要成长赛道 [1] - L4智驾行业2024年迎来行业成本和技术拐点 [1] - 技术迭代、行业格局、新商业模式仍在演变 [1] - L2强标征求意见稿即将发布意味着国家信用背书 [1] - 智能化成为可定量的品牌力 [1] - 重点关注智能化检测环节和L3-L4智驾运营板块 [1] 汽车零部件出海 - 出海正成为优质汽零标的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1] - 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及业务拓展能力的公司有望具备成长alpha [1] 智能汽车指数构成 - 智能汽车ETF(159889)跟踪CS智汽车指数(930721) [1] - 指数从A股选取涉及智能驾驶、车联网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行业配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与可选消费领域 [1] - 体现智能汽车产业链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覆盖 [1]
恒旭资本华南区域办公室落户深圳 将深耕大湾区赋能硬科技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5:04
谈及未来投资规划,肖太明明确四大重点方向:一是聚焦AI算力及具身智能领域,重点关注AI算力产 业链、具身机器人及灵巧手、关节模组、传感器等方向;二是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链,深耕智能驾驶、智 能座舱、线控底盘等核心零部件赛道;三是挖掘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具备技术壁垒的创新企业;四是结 合大湾区消费市场特点,在健康消费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国泰海通投行十部(大湾区一部)行政负责人杨帆在活动上指出,大湾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承载体和世 界第四大湾区,经济根基扎实,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三大核心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产业链生态完整;依托产业基础、创新生态及深港金融中心协同,大湾区A股和H股IPO数量、募资规 模长期居全国前列,资本活力持续释放;加之政策加持,已构建"技术创新-场景验证-价值兑现"完整链 路,未来恒旭有望在大湾区产业链投资中进一步链接资源、释放价值。 9月10日,恒旭资本华南区域办公室正式落户深圳。作为上汽金控体系的重要成员,恒旭资本历经六年 发展已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据恒旭资本董事长陆永涛介绍,当前投资市场正从"市场红利驱动"转 向"技术主权重构",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硬科技赛道迎来政策、资本与技术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