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竹无人车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无人物流车没有对手,是真的遥遥领先!”
新浪财经· 2025-09-26 11:35
编辑/周毅 9月23日,位于"中国快递之乡"桐庐的新石器无人车生产基地内,第1万台无人物流车缓缓驶下生产线。 企业创始人兼CEO余恩源在接受采访时,现场爆料实时销售数据:"我们现在的销量是每月2000多台,相当于过去两年的量。不算海外,预计明年的市场 需求将达到4-5万台,相当于过去10年总销量的4-5倍。" 等待交付的新石器无人车 这组数据并非个例,而是中国无人物流车行业整体爆发的缩影——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交付量已达1.2万台,超过2024年全年近一倍,德赛西威、佑驾创 新等跨界玩家密集入局,赛道迎来"钢铁洪流"式增长。 01.新人扎堆入场,老兵订单暴增 佑驾创新9月中旬发布的小竹无人车 据观察者网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三季度就有至少6家上市公司跨界切入或发布新品扩大布局无人物流车,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新玩家的涌入并未分流头部企业的增长红利,反而随着蛋糕的迅速做大,收获订单呈现指数级增长。 "新石器去年全年销售才一千多台,2025年初一个月就达到去年一年的量;到今天,我们一个月的销量超过过去两年。"余恩源在采访中透露,生产基地已 启动三班倒模式,仍在紧急扩充产能,比如新增的 ...
新石器余恩源:中国无人物流车没有对手,是真的遥遥领先
观察者网· 2025-09-25 14:20
行业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无人物流车交付量达1.2万台 超过2024年全年近一倍 [5] - 2025年三季度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 至少6家上市公司跨界入局 [9] - 新石器公司月销量达2000多台 相当于过去两年总量 预计明年市场需求达4-5万台 为过去10年总销量4-5倍 [1] 企业产能与交付 - 新石器生产基地启动三班倒模式 桐庐新产线月产能超1万台 [9] - 九识智能累计交付超7000台 年内目标达万台级 年产能规划3.5万台 [9] - 佑驾创新2026年销售目标突破1万台 年内交付目标400-500台 [9] 技术成本优势 - L4级自动驾驶在低速场景(≤40km/h)趋于成熟 单票配送成本降至0.04元以内 降幅50% [15] - 中盈医药集团引入无人车后配送效率提升70% 降本达50% [16] - 同样性能无人车 美国企业造价为中国企业10倍以上 [11] 市场格局与竞争 - 文远知行推出Robovan W5 京东推出VAN无人轻卡 德赛西威发布车规级无人配送车 佑驾创新推出小竹无人车 [6] - 中国企业实现场景全覆盖 载重量覆盖200kg至2吨 美国企业仍聚焦500kg以下"最后一公里"配送 [11] - 行业面临标准不统一 运维体系滞后 数据安全三大挑战 运维比约为1:5至1:10 [23] 政策与市场前景 - 2027年前实现无人配送车规模化部署 路权开放进入快车道 [17]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销量突破3万台 2030年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 [23] - 中国城市配送商用车超3000万辆 为无人物流车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23]
佑驾创新午后涨超7% 无人物流品牌及产品落地 L4业务实现关键突破
智通财经· 2025-09-24 06:3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7% 截至发稿涨5.58%至28.74港元 成交额达9568.09万港元 [1] 新产品发布与交付进展 - 公司正式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 推出两款无人物流车产品T5和T8 [1] - 实现"发布即交付" 首批无人车已向合作伙伴交付 [1] - 深圳 成都 西安 江阴成为首批重点落地城市 [1] - 预计明年交付量将爬坡至数千台乃至1万台 [1] 业务拓展与技术应用 - L4无人车业务实现重大突破 从无人巴士扩展至无人物流车 [1] - 将自动驾驶技术从载人场景复制到载货场景 覆盖无人物流 干线运输 机场及矿山等特定场景 [1]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 政策严管辅助驾驶系统 公司作为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将获得更多订单 [1]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国元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31.4港元 给予"买入"评级 [1]
港股异动 | 佑驾创新(02431)午后涨超7% 无人物流品牌及产品落地 L4业务实现关键突破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6:3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7% 截至发稿涨5.58%报28.74港元 成交额达9568.09万港元 [1] 业务发展 - 公司正式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并推出T5和T8两款产品 进军无人物流赛道 [1] - 实现首批无人车下线交付 深圳/成都/西安/江阴为首批重点落地城市 [1] - 预计明年交付量将爬坡至数千台乃至1万台 [1] - L4无人车业务实现从无人巴士到无人物流车的技术场景拓展 覆盖载货/干线运输/机场/矿山等特定场景 [1] 行业政策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政策严管辅助驾驶系统 [1] 机构观点 - 国元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31.4港元 予"买入"评级 [1] - 作为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将因政策规范获得更多订单机会 [1]
无人物流车火了!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证券时报· 2025-09-24 04:31
行业驱动因素 - 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推动无人配送需求[3][6]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支持无人物流车发展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等2023年政策打破上路壁垒[6] - 全国3600个区县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占比过半政策支持范围持续扩大[6]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扩大加剧运力缺口医药和重物配送领域存在明确痛点如全国70万个水站配送成本高且从业者老龄化[6] 成本与技术进展 - 无人车售价从2018年上百万降至目前最低2万元以下进入价格快速下降通道[7] - 激光雷达单价从2021年10万元下降至2024年4000元未来有望降至千元级别[7] - 车规摄像头价格从上千美元降至120美元量产与功能分化推动成本下降[7] - 供应链成熟包括智能驾驶技术、摄像头、雷达和电池等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7] 上市公司战略布局 - 德赛西威推出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六项行业首发技术包括全车规级开发和6年30万公里电池标准[9] - 德赛西威选择赛道基于三大需求驱动:最后一公里成本高、即时零售需求爆发、消费者时效要求提升且经济模型清晰[9] - 佑驾创新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依托前装生态数据复用实现算法优化具备公开道路应对能力[10] - 佑驾创新实现"发布即交付"首批车辆交付快递行业客户并与深圳邮政等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多城市落地[11] 商业化应用成果 - 无人物流车提供商分为三类: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如新石器、配送场景切入如菜鸟、车企背景切入如毫末智行[13] - 医药配送领域无人车实现当日达配送降本50%效率提升70%并开通一小时紧急配送服务[14] - 快递领域无人车团队降本70%单包裹成本降至0.1元每车白天运载1500票货物[14] - 菜鸟无人车覆盖全国25省可上路区县1900多个续航近200公里适合中长距离配送[14] 市场规模与前景 - 物流无人车理论最大年替换空间为444万辆商用车对应年市场规模2071亿元[15] - 行业面临系统集成挑战需平衡成本、性能和周期通过标准化和生态协作应对[15] - 无人车通过场景数据反哺自动驾驶算法构建移动服务生态[15] - 未来3~5年无人配送将成为物流行业常态伴随成本下降和技术突破[15]
无人物流车火了!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3:05
据了解,在政策、市场、成本三方面加持下,无人车在医药、重物配送、快递等领域纷纷落地,商业化取得显著成果。这背后,出现了不少上市 公司的身影。 (原标题:无人物流车火了!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末端配送成本占到物流总成本超30%,且随着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无人配送需求日益迫切。 上市公司战略布局 在行业红利的吸引下,上市公司纷纷入局,且战略布局各有侧重,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行业按下加速键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利好政策,为无人物流车发了'通行许可证',各省市逐步开放路权,让我们的规模化应用有了基础。"德赛西威无人车业务负 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在谈及行业机遇时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层面先后发布《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快邮政业科技发展的意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2023年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是直接打破无人物流车上路壁垒。 日前举行的2025全球智慧物流峰会无人车论坛上透露了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9月,中国3600个区县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占比过半, 政策支持范围仍在持续扩大。 市场需求爆发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无人车论坛上,中盈医药集团董事长庄 ...
港股概念追踪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产业链迎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23:21
市场渗透与政策推动 - 2025年1至7月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1] - 2025年成为智能驾驶政策密集落地期 国务院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融合 八部门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并支持L3级自动驾驶有条件准入[1] - 工信部9月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涉及产品能力提升、安全保障强化和系统使用规范[1] 产业影响与机构观点 - L2级辅助驾驶国家标准有望确立 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并引导产业链聚焦技术创新 加速产业发展[2] - 头部厂商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逐步完善 车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展开战略合作 推动智能化渗透率普及[2] - 智能驾驶产业链受益环节包括算法提供商、硬件供应商和Robotaxi运营平台 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国内供应商强化行业影响力[2] 核心企业动态 - 黑芝麻智能为国内最早推动辅助驾驶平权的芯片企业 2020年发布首款支持L2+辅助驾驶的车规级芯片华山®A1000及A1000L[3] - 地平线机器人征程系列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片 基于征程6P打造HSD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与博世、大众等国际客户合作[3] - 速腾聚创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实现量产上车 应用于智己LS6和极氪9X等车型[3] - 佑驾创新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及T5/T8车型 形成覆盖L1至L4的完整产品矩阵[4]
物流无人车商业化提速 多方合力破解运输降本“最后一公里”
证券时报· 2025-09-23 18:13
行业驱动力 - 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推动无人配送需求[1][2] - 政策支持范围持续扩大 全国3600个区县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 占比过半[2]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扩大加剧运力缺口 医药和重物配送存在特定痛点[2] 成本与技术发展 - 无人车售价从2018年上百万降至目前最低2万元以下[3] - 激光雷达单价从2021年10万元下降至2024年4000元 未来有望降至千元级别[3] - 车规摄像头价格从上千美元降至120美元 供应链成本下降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3] 上市公司战略布局 - 德赛西威推出"川行致远"品牌 实现六项行业首发技术包括全车规级开发和6年30万公里电池标准[4] - 佑驾创新发布"小竹无人车"品牌 依托前装生态数据复用实现公开道路复杂路况应对能力[5][6] - 合作模式包括车辆买断+订阅FSD服务及运力租赁 目标客户为大型物流企业/商超/园区管理方[4] 商业化落地成效 - 医药配送领域实现当日达 成本降低50%效率提升70% 并开通一小时紧急配送服务[7] - 快递网点采用30台无人车车队 单日运载1500票货物 较传统运输方式降本70%[7] - 单包裹成本降至0.1元 菜鸟无人车已覆盖全国25省1900多个可上路区县[7] 市场前景与挑战 - 理论最大年替代空间达444万辆商用车 对应市场规模2071亿元[8] - 面临系统集成中成本/性能/周期平衡挑战 需通过标准化流程和生态协作解决[8] - 无人车通过场景数据反哺自动驾驶算法 未来3-5年将成为物流行业常态[8]
佑驾创新刘国清:与公交系统合作,是无人物流车规模化的可复制路径
观察者网· 2025-09-18 10:03
公司战略与商业模式 - 佑驾创新推出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 正式进入无人物流领域 [1] - 公司与公交系统合作实现资源互补 公交系统提供路权站场充电设施等剩余资源 无人物流车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1] - 采用根据地打法 集中资源点域深耕后复制推广运营模式 [5] - 计划2025年交付400-500台 2026年交付量目标达1万台 [1][5] - 长期规模化目标为月产2-3万台 年产几十万台 [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首推T5和T8两款L4级车规级产品 T5货箱容量5.5m³/载重1000kg/续航180km T8货箱容量8.5m³/载重1700kg/续航240km [1][2] - 智能驾驶技术可复用乘用车方案 记忆行车功能适配固定路线 泊车技术支撑自动化对接 透明底盘技术辅助脱困 [3] - 研发阶段单车型积累超50万公里数据 量产车数据41%为城区道路数据与城配环境匹配 [3] - 数据闭环系统使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50% 两个月内被动接管次数下降38% [3] - 借助乘用车采购规模使SOC等核心元器件成本降低40% [3] 市场拓展与合作生态 - 首批落地深圳成都西安江阴4个城市 [1] - 获得深圳邮政与东部公交战略合作 共同参与城市治理与物流赋能 [5] - 获得地平线四维图新速腾聚创等汽车产业链企业支持 四维图新作为第一大外部股东承诺全力推动销售 [4] - 获得中通快递与九城集团等物流客户代表支持 [5] - 正在尝试出海拓展但认为乘用车优势区域不一定适合无人物流配送 [6]
无人物流车商业化加速,佑驾创新刘国清:“路权”是规模化落地关键,L3级已准备就绪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8:01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 传统模式难以通过压缩人力成本或提升组织效率创造更多利润空间[1] - 无人物流车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成本与组织效率两大核心难题[1] - 特定场景L4应用已进入放量加速的商业化落地阶段 2025至2028年物流无人车保有量年均增速超60%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4] - 全国103座城市已开放无人配送车路权 覆盖80%以上主要物流节点城市[4] 技术发展与成本优化 - 自动驾驶上游在芯片 传感器和算法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为无人物流车满足实际场景需求奠定基础[3] - 乘用车智能化过程中整体成本被不断压低 使无人物流形成商业闭环成为可能[3] - 无人物流车辆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搭载3颗激光雷达与11颗摄像头 核心部件包括地平线芯片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及四维图新定位模组[1] 企业战略与商业化进展 - 佑驾创新推出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 首发T5 T8两款车型[1] - 公司已实现"发布即交付"商业化节奏 预计年底前交付400至500台车辆[5] - 2025年销量预计达数万台规模 营收有望实现4至5亿元 毛利率保持在20%至30%[5] - 公司积极探索与地方企业合作运营模式 如与深圳邮政 东部公交签署三方战略协议推进无人物流应用[8] 行业竞争格局 - 除德赛西威 文远知行等头部智驾企业外 顺丰 京东 菜鸟等物流企业也在积极推进无人物流布局[5] - 大型物流企业一方面开展部分自研 另一方面因业务需求巨大需要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产品与服务[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4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明确推广无人车技术[4] - 2024年5月八部门联合推出专项行动计划鼓励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设备应用[4] - 2024年无人物流领域融资频繁 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九识智能获近3亿美元B轮系列融资[4] 发展挑战与应对 - 路权是最重要制约因素 无人车行驶速度较慢导致路权可能成为强监管稀缺性资源[6] - 企业需在各城市有限路权范围内争取更多牌照以支撑市场份额扩大[6] - 公司L3级技术产品和功能已准备就绪 但推广主导权在主机厂手中[8] - 公司已获得长安汽车定点项目 将为其多个自主品牌主力车型提供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首发合作车型预计四季度量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