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

搜索文档
海天味业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Merrill Lynch Far East Limited 转仓市值3.56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1 01:08
股权变动 - 海天味业股东于9月10日将股票从花旗银行转入Merrill Lynch Far East Limited [1] - 转仓市值达3.56亿港元 占公司股份比例3.51% [1]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中期营业收入152.3亿元 同比增长7.6% [1] - 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 同比增长10.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1亿元 同比增长13.3% [1] - 每股盈利0.7元 [1]
餐饮业趋于连锁化标准化 复合调味品转向“食品工业化解决方案”新赛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00:5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复合调味品年复合增长率达10.2% [1] - 复合调味品市场份额达1489亿元 占整体调味品市场的75.1% [2] - 中式复合调味品成为增速最快细分赛道 年均复合增速达23% [3] - 即烹料理包市场份额达191亿元 占比13.2% 增速领先 [5] 核心驱动因素 - 餐饮连锁化率从2021年18%提升至2024年23% 推动复合调味品需求 [2] - 500-1000家规模区间餐饮品牌门店数增速高达93.6% [2] - 连锁餐饮标准化需求催生200亿-300亿元级调味品刚需市场 [2] - 单店年均调味品消耗额3万-5万元 覆盖超64万家连锁餐饮门店 [2] 产品结构演变 - 固态复合调味品占比53.3% 主导市场 [4] - 液态复合调味品与复合调味酱合计占比不足47% [4] - 调味酱份额较2019年56%缩水近半 [4] - 出现冻干粉替代浓缩鸡汁现象 固态料包替代趋势明显 [4]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从传统酿造转向食品工业化解决方案新赛道 [1] - 复合调味品企业从供应商转型为解决方案商 [4] - 非通路定制品牌占比63.1% 高度依赖B2B定制服务 [6] - 企业需具备研发创新、快速响应和定制服务能力 [7] 技术创新与竞争焦点 - 复合调味品实现菜品质量稳定性和标准化 [3] - 差异化特色风味成为提升餐饮品牌价值的核心 [6] - 需将地域风味精华转化为可工业化量产的标准化调味料 [6] - 产品聚焦固态品类、即烹料理包、区域特色等高增长子品类 [4]
五味调和拓展风味边界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2
五味调和,百味生香。调味是饮食文化的灵魂,若调味失当,再好的食材也难成佳肴。如今,厨房里正 经历一场味觉升级:调味辣椒油、豇豆腌菜、葱姜蒜复合油等销量快速增长、持续攀升。 这一趋势背后,是消费者已不再局限于油盐酱醋等基础调味需求,转而追求更丰富的味觉体验。调味品 不再是简单的增色提味佐餐配角,而是升级为从"吃饱"到"吃好"的饮食体验载体。此外,无论是家庭餐 桌、户外露营,还是朋友欢聚、独自用餐,调味品正融入多元消费场景。人们对烹饪效率的追求和对口 味的探索,拓展了"风味"的边界,这不仅关乎味蕾的满足,更指向生活品质的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当前,调味品消费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同质 化竞争加剧。当腌菜、复合油等产品被简单复制争相模仿,缺乏核心配方、工艺壁垒的企业极易陷入低 价混战;二是健康化升级需求迫切。随着消费理念升级,"减盐减糖""成分透明"等消费共识正改写市场 规则,传统高盐、高添加型调味品承受较大转型压力。 如何在健康与美味间找到动态平衡?这不仅考验企业的研发实力,更是对消费需求的细腻洞察与精准回 应。 健康美味升级不能简单做"减法",要通过风味物质的复配,在低 ...
海天味业9月10日大宗交易成交3762.1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4:39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10日大宗交易成交量91.03万股,成交金额3762.10万元,成交价41.33元,较当日收盘价溢价0.93% [2] - 买卖双方均为机构专用席位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35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2.01亿元 [2] 股价及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40.95元,下跌0.92%,日换手率0.23%,成交额5.30亿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953.61万元,近5日累计上涨1.92%,资金净流入4855.40万元 [2] - 融资余额11.52亿元,近5日减少2117.71万元,降幅1.81% [3]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近5日共有4家机构给予评级,其中国泰海通证券9月9日研报给出最高目标价49.08元 [3]
主动推高业绩考核线,海天味业的乐观从何而来?
华尔街见闻· 2025-09-10 11:46
业绩目标调整 - 公司修订员工持股计划业绩考核指标 将2026年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目标从原方案的10.8%提升至不低于11% [1] - 新考核期从一年延长至两年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78.2亿元 [1] - 计划涉及不超过800名核心员工 总规模1.84亿元 资金来源为公司激励基金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152.3亿元 同比增长7.6% 归母净利润39.1亿元 同比增长13.3% 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毛利率同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至40.12% 净利率升至25.75% [2] - 拟实施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 每10股派现2.6元 总金额15.2亿元 [3] 业务表现 - 酱油收入79.28亿元 同比增长9.14% 恢复至事件前水平 [2] - 特色调味品收入25.1亿元 同比增长16.7% 贡献度超过蚝油和调味酱品类 [2] - 海外业务处于起步阶段 公司提出三年内海外收入占比15%的目标 [3] 行业对比 - 同期中炬高新与千禾味业均遭遇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位数下滑 [1] - 行业面临人口红利消退和餐饮行业承压的双重挑战 [3] 战略布局 - 将港股募资所得至少18.5亿港元用于东南亚及欧洲渠道建设、品牌形象和产能规划 [3] - 持续进行渠道优化与清理 二季度经销商净增13家 较一季度净减39家的幅度显著收窄 [2]
天味食品(603317):2025年中报点评:火锅调料收入减少,核心市场表现较弱
中原证券· 2025-09-10 10:4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91亿元 同比下滑5.24% [1] - 归母扣非净利润1.63亿元 同比下滑22.58% [1] - 毛利率38.7% 同比下降0.86个百分点 [1][3] - 净利率14.53% 同比下降2.82个百分点 [3] 分业务表现 - 火锅调料收入4.28亿元 同比下滑12.85% 占总收入30.99% [3] - 中式复调收入8.96亿元 同比增长1.06% 占总收入64.88% [3] - 腊肉香肠调料收入同比下滑59.31% 占比仅1.01% [3] 渠道与区域表现 - 线上渠道收入4.07亿元 同比增长60.11% 占比29.47% [3] - 东部市场收入3.8亿元 同比增长29.35% [3] - 西部市场收入同比下滑5.85% [3] - 中部市场收入同比下滑27.46% [3]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69个百分点 [3] -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22个百分点 [3] 盈利预测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58元 对应市盈率21.02倍 [3][4] -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0.64元 对应市盈率18.88倍 [3][4] - 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0.72元 对应市盈率16.84倍 [3][4] - 2025年预测净利润6.15亿元 同比下滑1.51% [4] - 2026年预测净利润6.85亿元 同比增长11.31% [4] - 2027年预测净利润7.68亿元 同比增长12.09% [4] 财务指标预测 - 2025年预测毛利率38.7% 2026年回升至38.9% [5] - 2025年预测净资产收益率13.38% 2027年升至15.86% [5] - 资产负债率保持17%左右相对稳定水平 [5]
海天味业今日大宗交易溢价成交91.03万股,成交额3762.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0 09:37
大宗交易概况 - 海天味业于9月10日发生大宗交易成交91.03万股,成交总额3762.1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6.63% [1] - 成交价格41.33元,较市场收盘价40.95元溢价0.93% [1] 交易细节 - 交易日期为2025年9月10日,证券代码603288 [2] - 买入及卖出营业部均为机构专用席位 [2] - 该笔交易被标记为专场交易 [2]
海天味业:MSCI ESG评级跃升至A级 用长期主义打造可持续未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07:56
ESG评级提升 - MSCI将海天味业ESG评级上调至A级 自2023年以来跃升3级进入A级阵营 [1] - 公司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绿色智能制造 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领域推进多项ESG实践 [1] 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 - 高明工厂2025年初获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酱油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1] - 应用AI冷冻机组动态寻优技术使制冷系统能耗下降超20% [1] - 智能化酿造技术和资源循环系统树立行业新标杆 [1] 产业链减碳行动 - 2025年7月联合产业链25家合作伙伴发起成立"碳路者绿链联盟" [1] - 共同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减碳体系 [1] - 为产业链降碳提供基础条件 [1] 产品创新与研发投入 - 针对特殊人群推出"小粉盖"为爱特调公益计划 [1] - 开发铁强化酱油 无麸质酱油及无蔗糖酱油等创新产品 [1] - 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达8.4亿元 [1] - 设立"海天凌云科学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健康与营养科研项目 [1] 行业认可与奖项 - 2024年获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明珠杯气候友好型企业"和"金兰杯ESG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两项大奖 [2] - 2023年至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 [2] - 国内外评级机构与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实践高度认同 [2]
消费ETF嘉实(512600)连续9天净流入近亿元,机构:关注白酒板块估值修复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08 03:05
指数表现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上涨1.04% [1] - 成分股贝泰妮上涨6.41% 华熙生物上涨4.67% 新希望上涨3.69% 温氏股份上涨3.12% 牧原股份上涨2.92% [1][6] ETF表现 - 消费ETF嘉实(512600)上涨0.82% [1] - 近6月净值上涨9.74% 排名可比基金前2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4.50% 最长连涨月数7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66.83%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05% [3]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8.96%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资金流向 - 消费ETF嘉实盘中换手率2.29% 成交1627.72万元 [3] - 近1月日均成交1827.31万元 [3] - 最新规模7.02亿元 创近1年新高 [3] - 最新份额9.55亿份 创近1年新高 [3] - 近9天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净流入9918.10万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3574.15万元 [3] 估值水平 - 跟踪指数最新市盈率19.85倍 处于近3年11.11%分位 即估值低于近3年88.89%以上的时间 [3] 指数构成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涵盖白酒、猪肉、乳业、调味品、食品加工等行业 [4] - 白酒为第一大行业 权重占比45% [4] - 前十大成分股包括伊利股份(权重10.02%)、贵州茅台(9.85%)、五粮液(9.85%)、牧原股份(7.82%)、温氏股份(6.20%)等 [6] 行业分析 - 2025H1大众品终端需求仍未改善 板块整体出厂吨价同比继续下行 [6] - 乳制品需求不振 但原奶供需边际改善带来行业减值明显减少 [6] - 禁酒令下餐饮供应链需求疲劳 但龙头业务保持增长和份额提升 [6] - 饮料板块呈现结构性需求景气 部分公司保持良好增长 [6] - 白酒板块优质资产逐渐显现底部逻辑 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7]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方法与框架
2025-09-07 16:19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一 行业概况与市场规模** *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需关注中观层面需求 供给 渠道结构三个维度及微观层面战略管理层 组织力 产品力 渠道力 品牌力 供应链与产能六个要素[3] * 白酒出厂口径规模达8000亿人民币 啤酒约3000亿人民币 乳制品和速冻食品均约3000亿人民币 软饮料接近7000亿人民币 综合零食超过万亿人民币 调味品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人民币[4] * 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量增 渗透率提升 人均消费量增加 和价增 产品结构升级 成本压力下提价 2021至2024年间白酒行业价格增长贡献占11.6% 啤酒行业占4.4%[5] * 软饮料行业三年复合增速为4.7% 其中能量饮料复合增速达10.2%[5] **二 细分赛道生命周期与竞争格局** * 导入期或成长期前期赛道包括精酿啤酒 魔芋椰子水 电解质水 其中魔芋赛道和椰子水为2025年投资者关注重点[6] * 成长期赛道 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超5% 包括高端与次高端白酒 经济恢复情况下 无糖茶 预制菜[6] * 成熟早期赛道 未来三年小个位数复合增长 包括中高端白酒 高价格带啤酒[6] * 成熟晚期赛道 未来几年无增长 包括中低端啤酒 中低端白奶 衰退期赛道包括中低端白酒 中低端啤酒及奶粉[6] * 高端白酒 小包装榨菜等领域呈现一家独大格局 市占率超50% 龙头公司具强话语权与溢价能力[7] * 次高端白酒 酱油 小包装水等领域呈现一超多强或多强格局 子行业净利润水平较高且具一定提价能力[7] * 乳制品 常温白奶与酸奶 呈现双强格局 需求偏弱时可能出现价格战 需求好转或成本压力大时竞争趋缓[8] * 竞争相对分散领域整体盈利能力较弱[8] **三 白酒行业深度分析** * 白酒市场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 处于逐步探底过程 但消费属性决定需求刚性 波动性相对较小[9] * 春节期间商务需求偏弱 但自饮送礼宴席场景支撑整体消费需求 社交属性使其与经济活动关联度较大[9] * 白酒具较长保质期 具备很强收藏和投资属性 2021年前价格逐步提升 但自2021年第四季度茅台价格从高点下跌后 投资收藏属性明显弱化 经过四年调整 相关风险得到较大释放[10] * 白酒具较强提价能力及奢侈品属性 经济周期顺利时价格提升空间和幅度可能超预期 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分散但酒企话语权极强[10] * 未来趋势包括存量竞争特征明显 非上市公司及部分上市公司面临挤压式竞争 向头部企业 大单品和优势产区集中 2024年前十家公司占据20%销量 50%收入和90%利润 价位段分化 高端与次高端扩容迅速 中高端保持平稳略升 中低端持续萎缩[11] * 未来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价格提升能力 依赖社交属性及投资收藏属性 经济环境良好时价格升级空间广阔[12] **四 啤酒与其他酒类行业** * 啤酒行业整体销量处于低速甚至负增长状态 但单价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 长期看价格有望持续提升[13] * 竞争格局为多强并立 每个头部企业有自己的利润池市场 但局部市场变化明显 高端啤酒高端化进程因疫情影响消费复苏缓慢而有所放缓[13] * 即饮市场总体偏弱 即时零售发展迅速 占比从2019年60%降至2024年40% 以歪马送等平台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快速崛起 各企业积极适应此变化[14] * 黄酒 葡萄酒等其他酒类规模相对较小[4] **五 大众品 软饮料与包装水** * 大众品行业量的逻辑优于价的逻辑 属必选消费品 需求稳定且商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提价难度较大[15] * 量可拆分为人群数量和消费频次 喝类产品 如奶茶 饮料 频次通常比吃类产品 如零食 更高 更具吸引力[15] * 更喜欢渗透率还在提升的逻辑 因渗透率提高意味着消费人群扩大和消费频次增加[15] * 价提升主要依赖产品结构升级和创新 直接提价较难 多数在通胀环境中实现间接提价[16] * 软饮料行业规模近7000亿元 品类繁多 基础风味饮料如碳酸 果汁和即饮茶增长较快[17] * 2008至2015年包装水成为主要增长点 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2015至2021年健康化趋势明显 即饮茶和无糖茶逐步兴起 近年来无糖茶 低糖茶 电解质水 椰子水和养生水等渗透率较低但增长迅速[17] * 碳酸饮料市场由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主导 定价多年来维持在3元左右 2024年起可口可乐将价格提高至3.5元 显示强大品牌影响力并带动其他品牌跟进[18] * 包装水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形成一二三元清晰价格带划分 市场份额仍在增长[19] * 无糖茶 能量饮料等渗透率快速提升 有望成为未来出牛股的板块[19] **六 乳制品与零食行业** * 乳制品行业规模达三四千亿元 为成熟赛道 常温奶和常温酸奶趋于饱和 但鲜奶和奶酪仍有较大渗透空间[22] * 常温奶领域伊利与蒙牛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利润率受原奶价格波动及阶段性竞争意愿影响 目前两家公司对利润诉求更强 更注重分红策略[22] * 零食行业关注度上升主要源于渠道变革 如折扣店 电商平台崛起 从22年开始价格敏感度提升推动临时量贩店及线上电商发展[23] * 健康化趋势显著 如魔芋替代辣条 鹌鹑蛋等健康零食崛起 需抓住渠道变化红利并灵活应对每一阶段的品类变化红利[23] * 饮料单品销量增长迅速 大单品可能很快达10亿 20亿甚至百亿规模 零食单品相对缓慢 大单品超1亿元已属不易[20] * 渠道覆盖差异显著 可口可乐网点数量达600万个 零食品牌如卫龙仅有七八十万个网点[21] **七 调味品与速冻食品** * 调味品市场体量接近5000亿元 酱油 榨菜 酵母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具消费者粘性高且具备提价能力特点[2][24] * 速冻食品疫情期间需求旺盛 但疫情后因餐饮疲软及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健康性质疑而承压 需通过拥抱新渠道和产品创新实现增长[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