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华夏理财第五届理财节盛大开启:“万亿体验金狂欢节”引领普惠金融新实践,交互式客户陪伴体系再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0:35
2025年8月28日,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夏理财")对外宣布,备受各界期待的第五届"华 夏理财节"正式启动。本届理财节以"华夏理财万亿体验金狂欢节"为主题,是华夏理财站在成功突破万 亿管理规模的崭新节点上,依托前沿金融科技与创新互联网思维,为投资者全力打造的零门槛沉浸式投 资新体验。 今年6月,华夏理财管理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创成立以来历史新高。这一里程碑式成就,展现了 公司五年来深耕高质量发展所交出的辉煌答卷。万亿规模的稳健攀升,植根于行业发展的时代机遇,更 源于公司战略定力下的多维突破:以"理财工厂"模式迭代升级为核心,从1.0阶段的规模化生产、科技 赋能,到2.0阶段的定制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构建起专业化运作的坚实骨架;以"依托母行但不依赖母 行"为路径,行外代销规模占比超55%,打造出韧性增长的动力引擎;以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为翼,在 市场首推"天工指数"相对收益产品、科创股权理财等首发突破,精准响应客户多元需求。 据悉,目前,华夏理财管理规模较成立首年末规模接近翻番,其中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华 夏理财管理规模增速连续位居可比同业领先;华夏理财净资产规模亦较成立之 ...
含权理财成增厚收益新选择 多因素助推理财资金增配权益资产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23:53
◎记者 徐潇潇 低利率环境与资本市场的活跃,正驱动银行理财公司加大个股调研力度,并强化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布局 和发行力度。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投资者增值预期,受访人士表示,理财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对固收、权益、衍生品 及另类资产等多类别资产的统筹布局,并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投资策略,实现在不同市场周期下的稳健收 益。 含权类理财产品数量明显上升 理财资金配置权益资产的意愿增强,原因是多元的。除了监管层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因素,更主 要的是受资本市场活跃、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 就销售端来看,投资者偏好也有改变。有理财经理向记者称,最近来咨询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客户有所增 加,有的产品甚至能当日售罄。 投资者也尝到了甜头。从收益角度来看,部分产品近月年化收益率能在4%左右。 普益数据显示,7月,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较6月上升0.51个百分 点、7.19个百分点,至3.64%和9.93%。 以招银理财旗下的含权产品为例,截至8月27日,一款R3级产品权益中枢20%(指权益资产占比),近1 年投资收益率达5.31%。 冠苕咨询创始人、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说,从近期产品发行和市场动向来看,理 ...
又一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反超国有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23:11
行业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6月末 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8家产品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 4家出现缩水[2][4] - 光大理财产品规模达1.79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加2126.8亿元 增幅13.5% 规模位列12家公司首位[4] - 恒丰理财以25.1%的规模增速领先 中邮理财规模增幅达18.6% 首次突破万亿至1.18万亿元[2][4][5] - 农银理财产品规模较去年末缩水2163亿元至1.75万亿元 浦银理财和平安理财规模分别变动+1.9%和-4.5%[4][5] - 华夏理财 苏银理财 杭银理财产品规模均超5000亿元 增速均达双位数 其中华夏和苏银半年扩张超千亿元[5] - 青银理财和广银理财产品规模分别减少4.9%和4.4% 降至1894.8亿元和1743.11亿元[5] 资产配置变化 - 9家披露数据的理财公司中5家债券配置比例明显下降 其中上银理财降幅最大达7.82个百分点[6][7] - 长三角地区理财公司普遍降低债券配置 浦银理财 苏银理财 杭银理财 恒丰理财分别下降4.73/5.44/2.96/4.55个百分点[7] - 4家公司债券配置比例上升 广银理财增幅达10.51个百分点 农银理财 平安理财 华夏理财分别增加3.02/2.04/0.86个百分点[8] -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普遍下降 仅农银理财 平安理财 青银理财 广银理财4家略有提升[9] - 苏银理财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7.74%最高 农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占比超3% 平安理财等3家不足1%[9] 渠道拓展情况 - 多家理财公司积极拓展第三方代销渠道 杭银理财 苏银理财 平安理财 华夏理财母行外代销机构超百家[9] - 杭银理财以238家母行外代销机构数量领先[9] - 华夏理财 上银理财 光大理财 农银理财 广银理财母行外代销产品数较去年末增幅超40%[9] - 广银理财母行外代销产品数增幅达96% 但理财产品规模仍出现下滑[9] 市场环境背景 - 2025年股市债市出现"跷跷板"效应逆转 10年期国债期货年内下跌1.3% 万得全A指数上涨20.7%[6] - 2021-2024年期间债市强势 10年期国债期货累计上涨12.4% 万得全A指数下跌15.2%[6]
6家机构、3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收益率大多高于同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3:00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与市场现状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第九次扩容 新增中邮理财2只产品 使总数达37只 由6家理财公司发行 21家商业银行参与代销 [2] - 个人养老金产品类型包括37只银行理财、466只储蓄存款、329只保险和303只公募基金 银行理财数量相对偏少 [2] - 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规模达4117.71亿元 理财产品份额余额151.6亿元 较年初增长64.7% 开户投资者超143.9万人 较年初增长46.2% [3] - 投资者累计购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普通份额余额1103.6亿元 [3] 产品收益率表现 - 绝大多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收益高于同类产品 建设银行养老金账户存款利率1.6% 普通账户0.85% 农业银行养老金账户1.60% 普通账户1.30% 招商银行养老金账户1.8% 普通账户1.30% [5] - 个人养老金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超3.4%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为投资者实现收益超3.9亿元 [6] - 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今年来全部实现正收益 平均收益率12.37% 部分科创板ETF和创业板ETF回报超30% [7] - 保险产品头部结算利率超4% 高于2%左右的保证利率 [8] 产品设计与资产配置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最短持有期1-5年 资产配置多元化 债券比例约50% 权益比例较高 如中邮理财某产品债券占比52.75% 权益类7.42% 公募基金4.5% 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11.02% [6][7] - 普通理财产品现金和债券配置比例达80%-90% 而养老理财产品资产品类更加多元 [6] - 国内养老资金风险偏好较低 存款产品数量最多 银行理财权益占比虽高于普通产品 但较国际水平仍偏低 [10][11] 国际比较与发展方向 - 美国个人养老金(IRA)总资产中共同基金占比38% 其中国内权益基金56% 海外权益基金11% 银行存款仅占3% [11] - 中国养老金理财产品权益配置比例较低 但提供更优稳定性 未来若提升权益比例 收益弹性有望增强 [11] - 个人养老金产品需提供超额收益作为流动性补偿 长期投资视角下配置高风险产品具有必要性 [10]
钱多多!江苏国泰叫停15亿证券投资计划,但上半年已花202亿买理财
搜狐财经· 2025-08-27 09:37
证券投资计划终止 - 公司终止15亿元证券投资计划 原计划通过子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 包括新股申购 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等方式 [3] - 该计划从公告到终止仅历时两天 公司解释称系为聚焦主业并提高投资者分红回报 [3] - 公司前期证券投资包括申达股份 朗诗绿色管理 天际股份等标的 [3] 历史证券投资表现 - 申达股份投资成本6000万元 截至2023年末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055万元 2024年出售部分后剩余投资成本5060万元 2025年6月末账面价值降至3630万元 [4] - 天际股份投资成本2.80亿元 因标的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及产品价格下跌 2024年确认投资损失8141.55万元 2025年上半年再损失313.75万元 截至2025年6月末账面价值为1.91亿元 [5] - 公司强调上述投资系战略规划而非短期套利 后续将择机退出 [5] 理财投资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支付202.42亿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期末未到期理财余额96.67亿元 [6] - 理财规模超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209.47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201.65亿元 [6] - 2023-2024年购买理财支付现金分别为169.13亿元和272.82亿元 对应收益为1.53亿元和1.10亿元 [6] 资金运作矛盾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可交换债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7]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25.71亿元 但短期借款34.86亿元 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0.8亿元 长期借款5.07亿元 [7] - 2024年12月公司因超额度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7] 锂电项目终止 - 终止宁德华荣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原总投资15.38亿元 预计年销售收入150.80亿元 净利润7.90亿元 [8] - 终止原因包括用地未能交付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电解液价格持续下行 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 [8] - 项目累计投入土地款3285.02万元 节余超募资金6.17亿元 其中1.12亿元拟用于永久补流 [9] 募资管理新规 - 证监会2025年5月颁布新修订《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 要求专款专用并专注主业 [10] - 新规明确超募资金不得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借款 [10]
【银行理财】含权理财持续发力,中小银行代销热度不减——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8.18-2025.8.24)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27 09:13
监管和行业动态 - 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提升 得益于权益市场上行 部分含权类产品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 7月混合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较6月上升0.51个百分点至3.64% 权益类产品上升7.19个百分点至9.93% 而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分别下滑至1.50%和2.73% [3][6] -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拓展地方中小银行代销渠道 农银理财 中银理财 北银理财等机构年内与多家地方中小银行达成代销合作 杭银理财 信银理财 招银理财 光大理财等也纷纷建立类似合作关系 [3][6] 同业创新动态 - 中邮理财推出两款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添颐·鸿锦最短持有18个月1号和2年1号 L类份额支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 享受手续费和税收优惠 采用CPPI和目标风险策略 每日开放申购 支持定投 按最短持有期锁定后可随时赎回 [3][7] - 兴银理财完成对主线科技的股权投资 出于智能驾驶长期投资逻辑 于2025年7月通过旗下产品投资 主线科技专注于L4级人工智能卡车技术研发 已在多个港口实现商业化 并在多条高速公路实现自动驾驶落地 [3][7]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31% 环比持平 货币型基金报1.20% 环比持平 收益差维持稳定 [4][9] - 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环比下降 1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度环比上行0.4BP至1.37%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3.5BP至1.78% 债市对基本面因素反应钝化 主线聚焦股债跷跷板效应和央行态度博弈 [4][10] - 长期限产品因负债端稳定性更强和资产端久期匹配能力更优 收益率通常高于短期限产品 且对利率波动敏感性更高 [10] 破净率跟踪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3.04% 环比上升1.47个百分点 信用利差环比收窄2.90BP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 破净率超过5%或信用利差调整超过20BP时 负债端可能面临赎回压力 [5][15] - 信用利差维持低位震荡 位于2024年9月以来历史低位附近 性价比有限 若持续走扩 可能令破净率继续承压上行 [5][15] 行业趋势 - 理财公司普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收益率中长期可能承压 估值整改进入关键阶段 原有净值平滑机制限制可能导致产品呈现高波动或低收益特征 [12] - 加强多资产 多策略投资布局 强化投研体系和风控能力 是理财公司破局的关键路径 [12]
个人养老金货架“上新” 银行理财须提高创新能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20:25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情况 - 截至8月26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增至37只 中邮理财新增2只固定收益类产品 风险等级均为二级中低 最短持有期分别为1.5年和2年 [2] - 自2023年2月以来产品数量从首批7只持续扩容 今年新增7只产品包括1只混合类和6只固定收益类 [3][4] - 目前共有6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产品 包括工银理财 中银理财 建信理财 农银理财 中邮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 另有21家商业银行参与代销 [2] 产品投资表现与特征 - 截至6月末投资者累计购买余额达1103.6亿元 实现收益超3.9亿元 平均年化收益率超3.4% [2] - 所有37只产品净值均保持在1以上 底层资产主要配置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券 同质化现象明显 [5] - 中邮理财新产品80%以上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 20%以内配置权益类及衍生品 采用优先股和对冲工具降低波动 [3] 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 - 机构通过设置灵活持有期(如365天至1825天)和优惠费率(中银理财免除超额业绩报酬)提升产品吸引力 [3][4] - 个人养老金产品总数达1102只 其中储蓄466只 基金303只 保险296只 理财37只 理财产品数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4] - 需构建不同形态 期限和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 以满足多元化养老投资需求 [4][5] 行业发展意义 - 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分 开户规模持续增长 [4] - 养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将为银行理财公司带来长期稳定资金和客户 [5] - 需通过政策引导完善金融服务 推动金融产品供给创新以实现保值增值 [5]
近三成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为负,破净率上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0:07
市场回顾 - A股主要指数强势拉升 科创50指数周涨幅13.31% 北证50指数周涨幅8.4% 创业板指周涨幅5.85% 通信/电子/综合板块涨幅居前 [2] - 债市回调 DR007加权均价1.467%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8% [2] 破净情况 - 全市场破净率1.24% 存续产品25,444只 破净产品316只 [3] - 权益类产品破净率28.57% 混合类产品破净率4.5% 固收类产品破净率1.03% [3] - 人民币固收类产品破净率上升 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3.98% 1-2年期限产品破净率2.27% [4] 新发产品 - 32家理财公司上周发行461只产品 浦银理财发行36只 平安理财发行30只 信银理财发行29只 [5] - 新发产品以R2风险等级/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为主 混合类产品仅5只 权益类与衍生品类零新发 [7] - 6个月内短期限产品定价上行 1-3月期限产品定价上调55个基点至2.81% 6个月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下滑 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下降40个基点至2.15% [7] 产品策略 - 4家理财公司新发5只红利策略产品 均为R2风险等级的固收类产品 [9] - 农银理财发行2只ESG主题红利策略产品 民生理财/中邮理财产品设180天持有期 [9] 收益表现 - 固收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252% 混合类产品0.2489% 权益类产品2.2894% [10] - 固收类产品中1个月以内期限表现最佳 净值增长率0.0424% 3年以上期限表现最差 净值增长率0.0007% [10] - 现金类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人民币1.334% 美元3.900% 澳元2.84% [13] - 近一周28.92%的人民币公募产品收益为负 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负收益占比分别为29.63%/16.23%/5.13% [13] - 3年以上期限固收产品负收益占比达48.84% 1个月以内期限负收益占比仅12.82% [13] 行业动态 - 多家理财公司与超35家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 重点拓展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下沉市场 [15] - 平安理财上半年净利润7亿元 总资产135.48亿元 管理产品规模11,599.89亿元 较去年末下降4.47% [16]
周报 | 近三成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为负,破净率上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9:57
市场回顾 - A股主要指数强势拉升 科创50指数周涨幅13.31% 北证50指数周涨幅8.4% 创业板指周涨幅5.85% 通信、电子、综合板块涨幅居前 [2] - 债市回调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78% DR007加权均价为1.467% [2] 破净情况 - 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1.24% 涉及316只累计净值低于1的产品 [3] - 权益类理财破净率28.57% 混合类理财破净率4.5% 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1.03% [3] - 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破净率上升 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3.98% 1-2年期限产品破净率2.27% [3] 新发产品 - 32家理财公司上周发行461只理财产品 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 浦银理财发行36只 平安理财发行30只 信银理财发行29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 混合类产品发行5只 权益类及衍生品类无新发 [4] - 6个月以内期限产品定价上行 1-3月期限产品显著上调55个基点至2.81% 6个月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下滑 3年以上期限产品下滑40个基点至2.15% [4] 产品策略 - 农银理财、北银理财、民生理财和中邮理财合计发行5只红利策略产品 均为二级中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 [5] - 红利资产呈现"微涨分化"特征 传统银行板块、港口板块表现亮眼 [5] 收益表现 - 固收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252% 混合类产品0.2489% 权益类产品2.2894% [6] - 1个月以内期限固收产品周收益率最高达0.0424% 3年以上期限产品最低为0.0007% [6] - 人民币现金类公募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334% 美元类3.900% 澳元类2.84% [6] 负收益情况 - 28.92%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为负 [7] - 固定收益类产品负收益比例29.63% 混合类16.23% 权益类5.13% [7] - 3年以上期限产品负收益占比最高达48.84% 1个月以内期限最低为12.82% [7] 行业动态 - 多家理财公司与超35家农商行开展代销合作 重点拓展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下沉市场 [8] - 平安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00亿元 管理理财产品余额11599.89亿元 较去年末下降4.47% [9]
投顾周刊:公募与社保基金连续两季“同框”98只个股
Wind万得· 2025-08-23 22:40
外资加速布局A股市场 - 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外资机构持有A股市值约2.5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2.31万亿元增长8%,占A股总流通市值2.72% [2] - 920家披露2025年中报的A股公司中,261家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市值约301.40亿元,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认为市场情绪显著回暖且中期展望向好 [2] - 韩国投资者年内对中国股票净买入约4.99亿美元,此前3年累计净卖出9.85亿美元,重点关注港股及A股市场电动汽车、电池、人工智能和科技板块高成长龙头企业 [5] 机构资金持仓动向 - 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连续两个季度共同持有98只个股,集中分布于医药生物、化工等高成长领域,这些个股二季度末流通A股市值较一季度末整体增长3.64% [2] - 全市场1046只成立满10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中,203只近十年累计回报超100%(占比19.41%),但仍有94只尚未回本,其中18只过去十年收益亏损超30% [3] 全球市场表现对比 - 最近一周深证成指累计涨幅达4.57%,MSCI中国A股和沪深300指数涨幅均超4%(分别为4.27%和4.18%),中证500指数上涨3.87%,上证指数上涨3.49% [6] - 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53%,标普500指数上涨0.27%,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58%;亚洲市场中印度SENSEX30指数上涨0.88%,日韩指数分别下跌1.72%和1.76% [6] - 欧洲市场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2.00%,商品市场COMEX黄金上涨1.02%,COMEX白银上涨2.38%,ICE布油上涨2.14% [11] 债券市场动态 - 中国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涨0.42BP、3.76BP和3.53BP,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跌7BP [8][9] - 债市企稳态势尚未确立,权益市场波动成为影响债市最大变量,长期看市场将回归基本面定价逻辑 [3] 基金市场业绩分化 - 万得股票型基金总指数单周上涨4.18%,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涨幅均超3%,可转债基金指数上涨3.13% [10] - 纯债基金表现不佳,中长期纯债型指数和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分别下跌0.14%和0.04%,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微涨0.02% [10] 银行理财市场格局 - 新发银行理财产品中固收+型基金数量313只(占比51.74%),规模421.64亿元(占比75.35%),纯债固收型基金规模118.90亿元(占比21.25%) [12][13] - 银行理财子公司占据核心地位,新发产品数量454只(占比75.04%),规模544.13亿元(占比97.24%),城商行和农商行数量活跃但规模较小 [14] - 贝莱德建信理财整体平均收益率达3.23%,高盛工银理财为3.43%,施罗德交银理财为3.18%,表现领先市场 [16] 宏观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显示几乎全体决策者支持暂不降息,多数认为通胀上升风险高于就业下行风险,稳定币可能推高对美国国债的需求 [5] - 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强调货币政策将"谨慎前行",华泰证券研报认为释放了9月降息信号,维持年内再降息两次预测 [18] - A股日均成交额达1.95万亿元以上,两融规模回升至2.1万亿元以上(为2015年6月以来最高),开户数及MAU回升显示潜在资金流入空间充足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