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

搜索文档
深耕·立信·致远|2025 Wind财富管理论坛暨星选理财师颁奖盛典在沪举办,华夏基金战略助力
Wind万得· 2025-09-27 22:54
活动概况 - 2025年9月25日Wind主办财富管理论坛暨星选理财师颁奖盛典 主题为"深耕·立信·致远——AI时代下买方投顾的价值跃迁之路" 汇聚银行、券商、资管及金融科技等行业领袖 通过4场主旨演讲和3场圆桌论坛探讨财富管理新未来 [1] 战略合作与行业数据 - 华夏基金作为星选赛事全程战略合作伙伴 权益ETF管理规模超8300亿元 年均规模连续20年居行业第一 是境内唯一连续8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的机构 上半年旗下基金为投资者实现盈利超500亿元 [3] 行业转型与AI赋能 - 权益资产在居民配置中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买方投顾需求日益增长 生成式AI将深刻赋能投顾职能 推动服务能力跃迁 [8] - AI技术成为串联客户洞察、产品服务、资产配置和投研能力的关键纽带 既是挑战也是解决方案 [10] - 行业对智能投顾认知从"技术噱头"回归理性 AI核心价值在于"赋能人" "AI+人"协同模式是当前最优解 [21] 买方投顾价值实现 - 客户获得感不足的三大症结:财富与人生脱节的投资目标、"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专业门槛高筑的认知壁垒 [12] - 破局之道在于从"投"到"顾"的价值升级 以客户人生目标锚定投资方向 以专业服务优化投资行为 以长期陪伴建立深度信任 [12] 资管行业变革与能力再造 - 资管行业回归"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本源 银行理财经历深刻变革 [14] - 需从投研能力、产品研发、客户经营、数智创新、风险管理五个维度再造机构核心竞争力 [14]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费率下行是优质服务的起点 是行业去伪存真的契机 需找准自身定位沉心做服务 [17] - 产品供给侧改革需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设机制 打通需求洞察到产品落地的全链路闭环 [19] 赛事成果与平台赋能 - 星选理财师评选增设"卓越投资顾问"奖项 68家机构总部及分支、135位投资理财顾问获得荣誉 [24] - Wind投顾终端深度连接财富管理8大业务场景:全球市场、产品甄选、客户营销、跟踪服务、资产配置、成长智库、业务管理、AI智能助手 [27]
“9·24”一周年资管变局:股债历经四阶段 权益投资偏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3:19
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了涵盖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引导 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立刻引爆市场行情。 一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为直观。 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8.6%,深证成指增幅为-17.12%,恒生指数增 幅为5.22%;科创100指数增幅为-33.04%。2024年9月24日后的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40.19%,深证成 指增幅为65.23%,恒生指数增幅为45.33%;科创100指数增幅为121.85%。 受股指增长的提振,成交额也均实现翻倍。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恒生指数、 科创100的成交额分别为82.09万亿元、107.13万亿元、25.25万亿元、3.04万亿元;而一年之后的成交额 分别为165.91万亿元、240.29万亿元、59.49万亿元、8.07万亿元。 一年前的9月24日是A股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最后一段是7月中下旬以后,即股票市场3500点一直到现到3800点之前。而这一阶段又表现出了明显的 股债跷跷板效应。原因是,突破3500点这一关键点位之后,市场开始相信牛市已经再次开启, ...
记者观察 | 持续推进“长钱长投” 助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23
大力推进"长钱长投"是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 一周年之际,政策效果持续显现,A股市场积极变化清晰可见。但要更好发挥长钱的"压舱石"作用,全 面强化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需持续抓好政策落实,不断推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引导资管机构加强投 研能力建设。 推进"长钱长投"的重要基础是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在监管部门综合施策下,上市公司回 报投资者的能力和意识显著增强,应着力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稳定分红,并通过增持、注销式回购、并 购重组等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同时,加强监管力度,持续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畅通多元化退 市渠道,不断优化市场生态。 推进"长钱长投"的重要保障是资管机构投研能力的持续增强。目前,公募基金正推进投研能力的平台 化、体系化建设,逐步打破对明星基金经理、明星产品的过度依赖。保险机构则在深化资负联动,布局 高股息标的、基础设施REITs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并拓展另类投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 越来越看重资管机构的资产综合配置能力、产品回撤控制水平。这意味着,只有能实现穿越周期、收益 长期稳定的资管机构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持续推进“长钱长投” 助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1
较"十三五"末增长32%。同时,更加注重业绩稳健、分红稳定的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当然,提升长钱入市比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目前,长期资金入市规模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保险资金 等对权益类资产的实际配置比例较政策允许的上限尚有一定距离。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优化仍是一个长 期过程,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引领、示范效应还需进一步增强。 未来,推进"长钱长投"仍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从目前来看,当务之急是着力推进已有政策 落实落细,大力提升政策质效。比如,在推动长周期考核落地方面,可考虑建立健全对资金管理人的长 期激励机制,稳步拓宽实施长周期考核的资管机构范围。此外,优化偿付能力等监管标准,畅通银行理 财等资金入市渠道。 推进"长钱长投"的重要基础是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在监管部门综合施策下,上市公司回 报投资者的能力和意识显著增强,应着力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稳定分红,并通过增持、注销式回购、并 购重组等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同时,加强监管力度,持续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畅通多元化退 市渠道,不断优化市场生态。 约21.4万亿元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 ...
“924”一周年资管变局:股债历经四阶段 权益投资偏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5:22
一年前的9月24日是A股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了涵盖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立刻引爆市 场行情。 一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为直观。 拉长时间来看,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呈现牛市行情,收益率一路震荡下行,但也会有阶段性的波动变化,需要固收投资人员密切关注,及时调整策略 和仓位。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4年12月23日降至本轮低点0.9307%,创2009年6月3日以来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5年2月7日降至 1.5958%,刷新历史新低。随后在今年2月到5月,债券收益率经历了上行、回落、反弹等变化。 一位资管行业的资深人士将9·24 后的股债变化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24 到今年春节之前。这段时间的主要交易逻辑就是9·24一系列政策之后,股票市场大幅调整,保持高位震荡;而债券市场则是年底冲行情和资 金面宽松背景下,机构抢券的逻辑。因此,从2024年9月1日到春节之前,股票市场高位震荡,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 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8.6%,深证成指增幅 ...
“924”一周年资管变局:股债历经四阶段,权益投资偏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08
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了涵盖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引导 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立刻引爆市场行情。 一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为直观。 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8.6%,深证成指增幅为-17.12%,恒生指数增 幅为5.22%;科创100指数增幅为-33.04%。2024年9月24日后的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40.19%,深证成 指增幅为65.23%,恒生指数增幅为45.33%;科创100指数增幅为121.8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 一年前的9月24日是A股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受股指增长的提振,成交额也均实现翻倍。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恒生指数、 科创100的成交额分别为82.09万亿元、107.13万亿元、25.25万亿元、3.04万亿元;而一年之后的成交额 分别为165.91万亿元、240.29万亿元、59.49万亿元、8.07万亿元。 这对理财公司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由于客户的风险偏好较低,权益类理财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长期 不如固收产品,目前在整个理财市场的规模占比也不高。中国理财网的数据 ...
事关金融风险化解、监管能力建设,李云泽国新办最新“发声”
新京报· 2025-09-23 03:0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9月2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即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就中小银行风险化解以及金融监管总局的监管能力 建设等问题,回应了市场关切。 相当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 在2024年底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4295家,而在2019年,这个数字是4600多家。这个数字下降的背 后,是否意味着五年间金融风险化解工作已实现阶段性成果? "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 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李云泽首先介绍道。 一些外资投行近期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今后两年还将进一步 下降。对此,李云泽也给予了关注。关于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工作,他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坚持的策略 是,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 力有序推进实施。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亦重拳整治金融乱象。五年来,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 ...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22 09:57
9月22日,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我们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 之重。" 李云泽介绍,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这16字方针,防范化 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 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实施。 "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 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李云泽表示,最近,金融监管 总局也注意到一些外资投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今后两年还 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他们也认为中国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成效是显著的,风险是可控的。 二是加快推进改革转型。总方向是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公司治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5年来,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股份制银行高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监管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5年来发布各类规制171件
北京商报· 2025-09-22 09:2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周义力)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落实党中央部 署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全面强化"五大监管",深入实施新机 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四新工程",奋力实现思想大转变、工作大变样、监管大提升。 一是制度短板加快补齐。行业重要法律修订取得重大进展,上周银监法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 论通过,保险法修订也在加快推进。监管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5年来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包括银 行、保险、资管、非银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引,以及资本管理、资产分类等重要监管规则,基本建立 起贯通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二是监管效能显著增强。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坚持高风险高强度、 低风险低强度,把宝贵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同时下放112家中小保 险机构监管权限。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 键行为",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
北京商报· 2025-09-22 08:26
三是重拳整治金融乱象。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 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强资金穿透监管, 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一是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 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 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 零"。"最近,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外资投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 降,今后两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他们也认为中国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成效是显著的,风险是可控 的。"李云泽表示。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也积极助力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措并 举稳定融资,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牵 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