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确定了,福建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932元,养老金重算将开始
搜狐财经· 2025-09-27 01:50
根据福建人社厅、财政厅及税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202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计发基数的通知》,2025年福建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932 元。在公布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同时,也一并公布了福建2025年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上限为22607元,企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下限 为4043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下限为4521元。 先说说养老金计发基数。福建2024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776元,2025年上涨了156元,涨幅2%,上涨后的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932元。由于养老金计 发基数上涨,如果2025年以来退休职工领取的养老金是采用2024年养老金计发基数计算的,那么就需要用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去代替2024年养老金计发基 数进行养老金重算,并补发差额。 再说说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2024年福建的社保缴费基数上限为22164元,2025年上涨了443元,涨幅2%,上涨后的2025年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为22607元。 之所以设定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主要是因为有些人每月的工资过高,比如有些人每月工资就高达十几万,甚至更高,如果不设定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那 么 ...
截至9月21日,9省市已公布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看看都是哪里?
搜狐财经· 2025-09-26 00:04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9月下旬,国庆节与中秋节距离我们也不远了。对于2025年1月以来新增的退休人员来说,还有一件大事让他们牵肠挂肚,那就是自 己领取的是预发养老金,需要在2025年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后进行重算,并补发少领的养老金。 也就是说, 养老金重算补发的前提,是当地公布2025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如果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没有公布,养老金重算也就没有办法进行,那么到 目前为止,哪些省市已经公布了2025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呢? 根据云南人社部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5年度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相关参数的通知》,云南省2025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8265元,与 2024年养老金计发基数8183元相比,增加了82元,涨幅1%。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1日,已经至少有9个省市公布了2025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看看是否包括你的家乡,如果你当地已经公布 了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那么距离养老金重算补发的时间也就为期不远了。小编统计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能从当地社保部门网站上能够查询到有关通 知,千真万确。 第一,辽宁。 辽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四类人采用 ...
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
新华社· 2025-09-12 15:36
办法明确,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由金融监 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法监管的向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将金融租赁公司、养老保 险公司等纳入评价范围。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李延霞、张千千)记者12日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修订印 发《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调整评价范围,优化评价要素,完善评价程序,督促金 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评价程序方面,办法将评价实施环节进一步细分为信息收集、初评、复评、审核等,并明确各环节 工作要求,强调复评、审核工作应当通过集体研究形式开展,体现评价工作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办法加大对基层金融机构消保工作质效的考察,提高一级分支机构评价得分权重。办法明确,金融 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消保监管评价结果,依法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金 融机构增加正向激励,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金融机构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办法将评价要素调整为"体制机制""适当性管理""营销行为管理""纠纷化解""金融教育""消费者服 务""个人信息保护"7项要素,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消保重点领域治理。 ...
金融机构消保监管评价对象扩围 金融租赁、养老保险公司被纳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2:29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同时,评价要素由此前的"体制建设""机制与运行""操作与服务""教育宣传""纠纷化解"5项基本要素 和"监督检查"1项调减要素,调整为7项要素:"体制机制""适当性管理""营销行为管理""纠纷化解""金融 教育""消费者服务""个人信息保护"。 在评价程序方面,《办法》将评价实施环节进一步细分为信息收集、初评、复评、审核等,并明确各环 节工作要求,强调复评、审核工作应当通过集体研究形式开展,体现评价工作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此外,《办法》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上下协同,并深化结果运用。也即要充分发挥"四级垂管"优势,加 大对基层金融机构消保工作质效的考察,一级分支机构评价得分权重由此前的40%提高至50%。《办 法》明确,金融监管总局各级派出机构可按照总局制定的年度消保监管评价方案,根据辖内金融机构类 型、业务模式和规模、客户受众面等情况合理调整评价指标。在结果运用方面,《办法》明确金融监管 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消保监管评价结果,依法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金融机 构增加正向激励,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金融机构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9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金融机 ...
金融监管总局:将养老保险公司等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范围
北京商报· 2025-09-12 11:49
《评价办法》指出,消保监管评价要素包括"体制机制""适当性管理""营销行为管理""纠纷化解""金融教 育""消费者服务""个人信息保护"7项要素。各项要素由若干评价指标组成,评价要素的权重之和为 100%。其中,体制机制权重不低于10%,适当性管理权重不低于10%,营销行为管理权重不低于25%, 纠纷化解权重不低于25%,金融教育权重不低于10%,消费者服务权重不低于5%,个人信息保护权重不 低于5%。 《评价办法》指出,不开展个人业务或者个人业务占比较小的金融机构,可不作为消保监管评价对象。 政策性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 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再保险公司、政策性保险公司、相互保险组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不作为消保 监管评价对象。 《评价办法》指出,消保监管评价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体系的重要工作环节,应充分体现行为监 管的特点和要求,兼顾机构体制机制建设和具体操作执行,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遵循依法依 规、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北京商报讯(记者胡永新)9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以下 简 ...
3.8万亿企业年金,最新业绩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9-11 14:51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84万亿元,投资资产净值3.81万亿元 [1] - 共有17.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覆盖职工3304.53万人 [2] - 全市场5987个投资组合中,含权益类组合数量占主导(4436个),规模达3.27万亿元;固收类组合1551个,规模5403亿元 [2][3] 投资业绩表现 - 近三年(2022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累计收益率6.27%,较一季度末近三年收益率7.46%下降1.19个百分点 [2] - 固收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20%,显著优于含权益类组合的5.76% [2] - 单一计划中固收类组合收益率10.49%,含权益类组合收益率5.84%;集合计划固收类收益率9.67%,含权益类收益率4.61% [3] 资本市场关联性 - 权益组合表现与股指走势高度相关:2022年7月-2025年6月期间上证指数累计涨1.35%,沪深300指数跌12.24% [2] - 相较2022年4月-2025年3月期间(上证指数涨2.57%,沪深300跌7.94%),后期市场表现明显走弱 [2] 管理机构竞争格局 - 受托管理规模前三:国寿养老(8820亿元)、平安养老(5590亿元)、工商银行(3400亿元) [4] - 投资管理规模前六:泰康资产(6484亿元)、国寿养老(4957亿元)、平安养老(355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3325亿元)、易方达基金(3187亿元)、南方基金(2612亿元) [4]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固收类组合业绩领先机构:华泰资产(12.97%)、长江养老(12.67%)、海富通基金(12.61%)、银华基金(12.38%)、国泰基金(12.04%) [6][9] - 含权益类组合业绩突出机构:国泰基金(11.05%)、工银瑞信基金(10.67%)、泰康资产(7.52%) [6] - 部分机构出现负收益:嘉实基金固收组合-1.62%,海富通基金集合计划权益组合-3.31% [7][9]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人社部正在牵头出台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指导意见,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11] - 2025年二季度以来,投管人已在受托人指引下提升权益投资仓位中枢 [11] - 长周期考核有望发挥养老金逆周期投资优势,实现长期更高收益 [11]
中国养老危机报告:超半数人退休准备不足,你的养老金够花吗?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1 04:12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现状 - 2024年退休准备指数为5.53 连续两年处于低准备区间[2] 养老资金困境 -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仅36.7% 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226元[4] - 低收入群体退休准备指数显著下降 高收入群体逆势上升[4] 高准备人群特征 - 高准备人群特征为36-45岁/本科学历/国企员工/年收入超17万元[6] - 高金融素养群体退休储蓄金额平均多47%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比例达低素养群体2.3倍[6] 个人养老金实施情况 -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设数突破6000万 但年均缴存仅5145元(远低于1.2万元上限)[7] - 年收入低于10万群体中72%处于无效参保状态(无法享受税收优惠)[7] 延迟退休行为研究 - 男性平均预期退休年龄62.5岁 女性56岁[10] - 展示养老金总额时提前退休意愿暴增20% 缩短选择窗口使按时退休比例提升15%[10] - 有女儿的父母比有儿子更倾向延迟退休1.8岁 金融素养每提升1分预期退休年龄推迟0.7年[11] 养老体系优化路径 - 山西经验显示养老金调整结合经济转型可使退休指数提升1.18[15] - 私营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国企1/3 需加强税收优惠政策[15] - 掌握复利计算等金融知识可提升退休准备指数32%[15] - 当前老年抚养比达22.5%(5个年轻人抚养1个老人)需构建三支柱防御体系[15]
粤开宏观:老有所养: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建议
粤开证券· 2025-08-20 12:25
现状与覆盖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参保率为95%[14] - 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双轨并行,职工保险强制参保且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居民保险自愿参保且主要依赖财政补贴[3][17][20] 保障水平问题 - 2024年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仅246元,低于全国农村低保标准594元/月[4][25] -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至52%,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55%最低标准[4][25] 群体与区域差异 - 2023年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分别为6243元、3271元和223元,机关养老金是城乡居民的28倍[4][28] - 城乡居民养老金省际差距显著,上海和北京分别为1651元/月和1484元/月,26个省份不足300元/月[4][32] 财政依赖与可持续性 - 2023年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达1.8万亿元,占基金支出比例约26%[5][39]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仅16.3%,低于24%的名义缴费率,缴费基数不实且征缴效率低[42][43] 人口与结构挑战 - 202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收支压力[46] - 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尚未实现全国统筹,人口流出地区基金压力大(如黑龙江抚养比1.26:1)[48][49] 政策建议 - 通过“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将城乡居民养老金提升至农村低保水平(约600元/月),需年增资金近8000亿元[6][51] - 分阶段缩小财政补贴群体差距,控制职工养老保险财政依赖,强化缴费与待遇匹配[52][53] - 下调职工养老保险名义缴费率(如单位费率从16%降至12%),同时规范缴费基数避免缓缴常态化[7][53] - 加快推进全国统筹,明确中央统收统支时间表,适应人口流动与央地财政协调需求[8][54]
中国官方发文进一步明确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09:52
个人养老金领取政策更新 -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自9月1日起开始实施 [1] - 通知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 明确具体操作办法 [1] 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 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 [1] -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 [1] - 出国(境)定居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 [1] - 申请领取前12个月内 本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 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本省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以领取 [1] - 申请领取前2年内 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达到12个月的可以领取 [1] - 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领取 [1] 个人养老金领取渠道和流程 - 参加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提出申请 [1] - 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1] - 可以通过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 [1] - 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实申请 核实通过后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 - 资金划转至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1]
如何有效提振消费,刘世锦最新发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9:12
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面临需求不足挑战 主要矛盾是消费不足而非投资不足 特别是服务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差[3] - 建议采用与投资相当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来刺激消费 将提升消费占GDP比重作为稳增长的硬任务[1][6] - 通过三大结构性改革破解消费不足问题:保障性住房体系改革 养老保险体系改革 以及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动第二轮城市化[7][9][10][12] 消费不足的结构性特征 - 消费率在国际比较和发展阶段层面均处于偏低水平 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发展型服务消费领域[3] - 近三亿农民工和近两亿进城农民工构成消费最大缺口 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3] - 终端需求(消费+非生产性投资)不足导致价格低迷和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等现象[4] 政策建议方向 - 用抓投资的资金力度抓消费 将消费占比提升至合理水平作为硬任务[1][6] - 重点保障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收购滞销房转保障房[9] - 通过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和完善缴费制度 在5年内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升至1000元/月[10][11] - 推动中小城镇建设容纳60%以上城市人口 通过城镇化率提升至75%以上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倍增[12] 增长维度分析 - 增长高度由技术创新推动(如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 但增长宽度不足制约整体发展 后者取决于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改善[5] - 解决增长宽度问题需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否则将约束增长高度提升[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