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

搜索文档
高标准农田怎么建怎么管——来自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的调查
新浪财经· 2025-09-19 00:03
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 - 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居全国首位 粮食总产量达1600.34亿斤占全国11.3%连续15年全国第一 [1] - 北大荒集团2024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313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超80% [1] - 七星农场项目总长12.64公里覆盖3个管理区近300户农户 采取"中间机耕路+两侧格田"模式提升农田规整度 [1] 农田改造技术方案 - 水田区进行格田化改造 旱田区实施侵蚀沟治理 田块整治工程投资占比达31.82% [2] - 秦玉秋承包田由70块小池田合并为10块大池田 亩产突破1400斤 年节省机耕费人工费近万元 [3] - 军川农场通过格田/道路/涵洞/排水沟改造 有效种植面积扩大 雷玉清承包地增加4.8亩耕种面积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二九〇农场部署物联网设备与智能数控灌排系统 实现一体化闸门与超声波水位计精准控制 [3] - 军川农场515.8亩试验田配备物联网虫情测报灯/田间气象站/孢子捕捉仪等智能设备 [3] - 七星农场建立百亩/千亩/万亩三级智慧农业示范区 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向无人化转型 [3] 数字化管理平台 - 建三江分公司开发"数字三江一体化云平台" 集成智能叶龄诊断/智慧施肥灌溉/气象预报/灾害预警功能 [3] - 平台每10分钟传回土壤含水率/氮磷钾含量实时监测数据 替代传统"摸土看天"模式 [3] - 全环节智能管控系统覆盖耕种管收流程 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 [3] 项目投资与工程实施 - 宝泉岭农场投资4632万元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 完成田块平整3369亩及沟道护砌10.119公里 [4] - 普阳农场建立每周灌排设施检查/每月田间道路巡查制度 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为固定巡视期 [4] - 北大荒集团建立集团/分公司/农牧场三级管护体系 确保管护工作有主体/人员/资金/标准/监督/考核 [5]
高标准农田怎么建怎么管
经济日报· 2025-09-18 22: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居全国首位 粮食总产量达1600.34亿斤占全国11.3% 连续15年全国第一 [1] - 北大荒集团2024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313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68.98% 2024年计划新建101万亩总投资24.02亿元 [2] - 七星农场通过格田改造提高有效插植面积3%-4% 实现亩增产15-21公斤 [2] 农田改造技术模式 - 采取"中间机耕路 两侧为格田 四周为水渠"改造模式 田块整治工程投资占比达31.82% [2][3] - 水田区进行格田化改造 旱田区进行侵蚀沟治理 优先开展田块整治和灌排体系建设 [3] - 小田变大田后农机作业效率提升 七星农场种植户年节省机耕费人工费近万元 插秧进度提前 [4] 产能提升效果 - 军川农场种植户通过改造增加4.8亩有效耕种面积 年度增收4800元 [4] - 二九〇农场通过智能灌溉系统亩产提升约30斤 [5] - 七星农场配备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2320套 辅助直行插秧面积超80% 亩节约灌溉用水30立方米以上 亩平均增产25公斤以上 [7] 智慧农业应用 - 二九〇农场使用物联网设备连通智能化数控灌排系统 农户通过手机APP实现自动灌溉 [5] - 军川农场试验田配备物联网虫情测报灯 田间气象站 孢子捕捉仪等设备 实时传回作物生长数据 [6] - 建三江分公司建立"数字三江一体化云平台" 实现农业大数据可视化监测和科学诊断 传感器每10分钟传回一次数据 [8] 管护机制建设 - 宝泉岭农场每500亩农田配备1名专职管护员 已培训管护人员85人次 [10] - 普阳农场实施网格化管护机制 每周检查灌排设施 每月检查田间道路 每季检查农田防护 [10] - 建立集团 分公司 农牧场 管理区 作业站五级管理体系 确保工程设施得到定期维护 [11] 综合效益体现 - 农田从低洼易涝地变为高产稳产田 土地承包从"没人要"变为"抢不着" [2][5] - 建三江分公司累计开展水旱田耕种管收全场景智能农机作业2300万亩 [7] - 种植户实现单人管理355亩水田 从"摸土看天"转变为动手指远程监控 [9]
筑牢农业发展“耕”基
经济日报· 2025-09-18 21:57
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和机制完善,推动农田质量、产能和 可持续性全面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以上。 这不仅是数量上的突破,更是质量上的飞跃,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有了更坚实的依托,为 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关键支撑。 我国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议题连续10余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 安全与农业长远发展,需持续发力,不断筑牢农业发展的"耕"基,让广袤农田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 坚实堡垒,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工程改造与机制创新,将传统农田升级为集中连片、设施完 善、土壤肥沃、抗灾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管护到位的优质农田。通过"地的改造+技的应用+制的创 新",将农田从生产要素升级为现代化生产系统,最终实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绿色可持续目标,是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一是"技术创新+生态保护"双 ...
广东高标准农田建管并重,着力打造现代化良田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02:30
广东高标准农田 建管并重,着力 打造现代化良田 _南方+_南方 plus 秋种时节,走进 韶关南雄市全安 镇,清澈的溪水 沿着新修建的灌 排沟渠,潺潺流 入稻田,滋润着 葱茏青翠的禾 苗,崭新的机耕 路纵横交错,从 空中俯瞰,宛如 棋盘。 "有了这些高标 准农田,我们种 粮信心更足 了。"全安镇河 塘村种粮大户邱 大海说道,三面 光水渠,让农田 旱能灌、涝能 排,机耕路让农 机可以直接开到 田里,不仅方便 了农事作业,还 能节本增效。据 了解,自2023年 起,南雄市开始 整区域推进高标 准农田建设,计 划用5年时间, 逐步把全市具备 条件的永久基本 农田全部建成高 标准农田,目前 已取得显著进 展,许多昔日 的"望天田""巴 掌田"变成了今 天的季产千斤 的"粤良田" 。 南雄是广东大力 推进高标准农田 建设的一个缩 影。作为全国常 住人口第一大 省、最大粮食主 销区,近些年 来,广东深入实 施"藏粮于地"战 略,坚持久久为 功,建管并重, 持续用力推进高 标准农田建设, 目前高标准农田 项目区粮食生产 能力提升10%以 上,亩均节水、 节药、节肥率均 有效提升,推动 了耕地质量和地 力提升,有效减 轻了粮 ...
到2032年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高标”
辽宁日报· 2025-08-10 01:57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 到2032年力争将省域内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累计改造提升800万亩 [1] -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为6251万亩 截至2024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20万亩 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1 1% [2] - 到2028年优先在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和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县建成高标准农田 涉及27个县 [2] - 到2030年重点在产粮大县和水资源保障充分地区建成高标准农田 涉及14个县 累计建成面积5900万亩以上 [2] - 到2032年完成剩余51个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2] 建设标准与措施 - 坚持全省一盘棋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因地制宜明确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 治理措施和投入标准 [1] - 适度归并零碎分散农田 合理设置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1] - 持续完善田间灌排体系 做好田间道路的科学规划设置和电力设施配套建设 [1] - 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 田间灌排体系 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 [1] - 落实"五统一"原则 即统一规划布局 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组织实施 统一验收考核 统一上图入库 [3] 运营管护机制 - 土地规模化流转时在合同中明确经营者对高标准农田设施的管护责任 [3] - 未流转土地由村集体实施管护 [3] - 强化县级管护职责 完善乡镇落实 村级实施 多元参与的运营管护制度 [3] - 探索网格化日常管护模式 整合基层力量 [3] - 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行业机构对技术性设施进行专业化维护 [3] - 严禁擅自占用高标准农田 经批准占用的要及时落实补建 [3] 资金投入机制 - 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探索贷款贴息等方式 [3] - 引导金融 社会投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投入建设 [3] - 鼓励农民对建材进场 日常施工 隐蔽工程验收及监理履行职责等进行监督 [3]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
经济日报· 2025-08-06 22:02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与进展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 农业农村部要求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推进年度建设任务、加强退化耕地治理 [1] - 高标准农田具有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等特点 截至2024年底河南江苏两省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农田比重超80%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2] - 目标到2030年累计建成13.5亿亩 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 地方实践与创新模式 - 内蒙古创新实施"四保四提"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甘肃省实行"问题整改与案件查办"双轨推进 [2] - 建设需落实"一平、两通、三提升"基本标准 支持各级细化地方标准和实施细则 [3] - 需因地制宜破解农田生产旱涝渍等"卡脖子"问题 聚焦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实施全流程管理 [3] 工程质量与监管要求 - 严守工程质量生命线 把"望天田"建成"吨粮田" [3] - 以"零容忍"态度处理违纪违法行为 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收益调动基层积极性 [3] - 压紧"谁受益、谁负责"责任链条 明确县区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抓落实要求 [4] 管护机制与创新措施 - 引入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灾毁保险服务 技术性设施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专业机构维护 [4] - 探索"工程质保金延付制" 将适当比例工程款作为5年期维护保证金 [4] - 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提取注入管护基金 由种植大户向村集体缴纳管护资金 [4] 高效利用与科技赋能 - 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 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实现增产增收 [5] - 鼓励增加数据监测、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田间物联网等技术工程 [5] - 探索智慧化、标准化种植新模式 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供给 [5]
今年8000亿元项目清单全部下达——“两重”建设稳投资优结构促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31 21:42
国家"两重"建设投资规模与领域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全年8000亿元项目清单全部下达完毕[1] - 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 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西部陆海新通道 高标准农田 重大水利工程 城市地下管网 "三北"工程 医院病房改造等重点领域[2] 项目推进成效与区域案例 - 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完善 上半年重庆经该通道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5.46万标箱(同比增长28%) 货值283.32亿元(同比增长22%)[2] - 一批标志性工程加速落地 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能源 粮食 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补短板项目进展顺利[2] 投资拉动效应与经济贡献 - 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地方配套资金叠加 预计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左右 可使基建投资全年增速稳定在6%至7%区间 为国内生产总值提供0.7至0.9个百分点的正向贡献[4] - 投资聚焦兼具经济性与公共性领域 如流域治理 干线铁路 城市地下管网 避免低效扩张 资金向长江经济带 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区域倾斜[4] 体制机制创新与软建设推进 - 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 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 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 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新模式[3] - 通过压缩审批与开工时间差 实现"项目等资金"转变 放大投资乘数效应 建筑 钢铁 装备制造等顺周期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回升[5] 项目实施挑战与监管建议 - 部分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未按规划建设 配套设施管护不到位 浇灌设备建而不用等现象[7] - 需建立技术导则和绩效评价体系 加强资金拨付 投资完成率等指标监督 对排名靠后地区实施预警约谈[8]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7-28 21:47
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 部分地区高标准农田存在未按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管护不到位、浇灌设备闲置等问题,导致工程沦为"摆设"[1] - 农业农村部2023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工程"回头看"专项行动,聚焦2019年以来项目,虽取得进展但问题仍存[1] - 2024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目标2035年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1] 高标准农田的战略意义 - 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核心抓手,直接关联国家粮食安全[1] - 通过土地平整、灌溉配套等措施可提升粮食产能,整治后农田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1] - 能治理退化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抗灾能力以应对资源环境挑战[1] 质量管控改进方向 - 需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包括公开规划机制(设计图纸/资金预算/施工标准透明化)和农民参与验收[2] - 创新管护机制需明确设施权属责任,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保险制度实现设备专业化维护[2] - 考核指标应从"完成亩数"转向粮食增产率、设施利用率、农民满意度等质效维度[2] 政策执行要求 -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切身利益,必须杜绝"面子工程"[2] - 需确保建设资金切实转化为田间产能,实现"建好、管好、用好"三位一体目标[2]
2025年度民生实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度超七成
杭州日报· 2025-07-28 02:39
项目进展 - 建德市三都镇绿源村安置房主体结构封顶 整体进度达90% 10月可完成分户 [1] - 杭州8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 涉及10个乡镇约92个行政村 [1] - 萧山所前 余杭径山2个项目基本完工 其余项目进度均超70% [2] 建设成果 - 建成1220亩高标准农田 复垦26.01亩建设用地 修通1.5公里四好农村路 [1] - 全市预计建成8000亩永久基本农田 完成4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2] - 完成1000亩耕地功能恢复 500亩耕地垦造 [2] - 盘活1000亩低效建设用地 复垦250亩农村建设用地 [2] 民生改善 - 推进下山集聚新型城镇化试点一期工程 完成安置房小区及配套设施建设 [1] - 帮助60户农户搬迁安置 [2] - 实施16个子项目 目前14个已完工 [1] - 推进美丽乡村微改造精提升项目2个 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3个 [1] 生态治理 - 完成3项水系综合治理工程 修复2处水毁工程 [1] - 实施26个生态修复工程 包括美丽河湖建设 边坡治理 废弃矿山修复和水体净化 [2] 未来规划 - 聚焦农田提质 公服配套 环境美化 要素保障 加快建设65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2] - 重点聚焦农村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和缩小三大差距等民生难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