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

搜索文档
刘纪鹏:资本市场在等待年轻人,但“一定要控制好风险的比例”
新浪证券· 2025-09-25 09:54
专题:专题|刘纪鹏:A股"924"一周年,仍处价值洼地 "当然,大家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资本市场谁没吃过亏呢?所以一定要控制好风险的比例,在这个基 础上,要勇敢地投入到资本市场里来,资本市场在等待你们。"刘纪鹏总结道。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在"924"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 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视频直播 针对目前开户数量正在逐步攀升,越来越多的"00后""10后"开始进入股市现象,刘纪鹏指出,中国资本 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市场,理应由"90后""00后"逐渐担当主力。然而,这一代投资者成长于不同时 代背景,尚未充分积累改革开放45年来的红利,财富实力相对有限,不少仍需家庭支持。相比之 下,"60后"至"80后"通过房地产市场等途径,已具备一定财富基础。 刘纪鹏表示,历经45年改革发展,中国需要能够持续创造国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市场。房地产曾承担这 一角色,但目前市场已进入高位平稳阶段,不宜再追求价格上涨。当前,股市正成为新的财富承载平 台,股市是中国巨 ...
刘纪鹏:A股是巨大的“价值洼地” 市盈率40倍以内都合理,但向年轻投资者发出重要警示
新浪证券· 2025-09-25 09:54
专题:专题|刘纪鹏:A股"924"一周年,仍处价值洼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在"924"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 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视频直播 数据显示,目前上证指数市盈率约15倍,全市场约30倍(含科创板、创业板等高估值板块),而美股整 体市盈率也超过30倍,尤其是美国股市中的"七朵金花",市盈率会更高一些。刘纪鹏认为,考虑到中国 经济的成长性,A股市盈率在40倍以内均属合理,甚至具备进一步上升空间。 针对目前开户数量正在逐步攀升,越来越多的"00后""10后"开始进入股市现象,刘纪鹏指出,中国资本 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市场,理应由"90后""00后"逐渐担当主力。然而,这一代投资者成长于不同时 代背景,尚未充分积累改革开放45年来的红利,财富实力相对有限,不少仍需家庭支持。相比之 下,"60后"至"80后"通过房地产市场等途径,已具备一定财富基础。 他强调,从这个背景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潜力巨大,等待年轻一代去开拓。但你们的资金实力相对有 限,这就涉 ...
8月PPI降幅收窄但CPI再现负增长 专家建议通过“股市”提振消费者信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9-10 08:35
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面临内需疲弱和外需冲击的双重压力 提升居民收入成为关键挑战 需通过提升财产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来增强消费信心 [1][10] - PPI同比降幅出现年内首次收窄 反映工业品价格压力部分缓解 但CPI同比再次转负 凸显终端消费需求不足的核心矛盾 [2][5][9] PPI走势分析 - 8月PPI同比下降2.9% 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为3月以来首次收窄 [2] - 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煤炭开采/光伏设备/新能源车制造五大行业价格降幅收窄显著 分别收窄10.3/6.0/3.2/2.8/0.6个百分点 合计减少PPI下拉影响约0.50个百分点 [2] - 采掘/原材料/加工环节价格降幅呈梯度收窄 上游环节承受更大价格压力且向下游传导不畅 [4] - PPI同比已连续35个月处于负值区间 政策推动下上游价格有望持续改善 但能否转正仍需观察终端消费支撑力度 [4] CPI表现与结构 - 8月CPI同比下降0.4% 时隔两月再现负增长 今年前8月已出现5次单月负增长 [5][9]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 降幅扩大2.7个百分点 对CPI下拉影响增加约0.51个百分点 [8] - 猪肉/鲜菜/鸡蛋/鲜果四类食品价格降幅扩大或由正转负 同比分别下降16.1%/15.2%/14.2%/3.7% 合计增加CPI下拉影响约0.47个百分点 [9]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CPI增速目标为"2%左右" 为2004年以来最低目标水平 [9] 需求端核心问题 - CPI持续低迷主因国内需求疲弱 市场供大于求格局未改变 企业面临过度竞争压力 [9][10] - 专家指出增加居民收入是激活消费关键 但在当前环境下需通过财产性收入提升(如股市)和社会保障强化等替代方式实现 [1][10] - 建议通过大规模公共产品投资带动企业订单增长 进而促进就业和收入提升 最终激活超大规模消费市场 [10]
金融时报: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直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快讯· 2025-07-01 11:42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细化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措施 [1] - 政策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推进金融服务,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措施 [1] -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加大债券市场和股权融资支持力度 [1] - 分析认为政策通过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助力消费需求和供给升级 [1]
螺丝钉精华文章汇总|2025年6月
银行螺丝钉· 2025-06-30 15:51
投资奖项与市场表现 - 东方证券连续第三年荣获「基金投顾机构金牛奖」,市场处于5星级阶段,钉系列投顾组合投资者展现出成熟投资行为 [4] 高考与大学生活建议 - 高考后的人生重大决策包括上大学、结婚等,大城市对年轻人认知提升有显著影响 [6] - 大学期间建议:培养恋爱关系、建立投资理财意识、积累人生复利 [6] - 生活费管理建议:家长分期给予、养成记账习惯、制定预算、尝试理财 [8] 职业发展与收入提升 - 选择行业需关注「长坡厚雪红利」,创新是突破内卷的关键 [18][19] - 提升当前工作收入的途径:成为行业专家、进入利润部门核心、转型个体化模式、挖掘行业增长点 [21] 市场分析与投资工具 - 6月股市信号显示市场仍处低估区间,适合继续投资主动优选和指数增强投顾组合 [9] - 黄金星级与牛熊信号板推出,涵盖价格历史、实际利率关系及购买方式 [10] - 指数地图分类包括宽基、策略、行业、主题及海外指数,提供成分股市值数据 [10] 金融产品与资产配置 - 红利指数基金收益来源包括估值提升、盈利增长、股息率提高及规则优化,部分基金净值上涨50%-80% [12][13] - 港股2025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速达16.32%,国企指数、港股科技等板块表现可追踪 [14] - 存款利率下降推动资金流向债券、「固收+」及高股息指数基金,推荐365天投顾组合和月薪宝 [15] - 指数调仓影响估值:沪深300等策略指数估值下降,中证500等宽基指数估值上升 [16] 财商教育与养老规划 - 儿童财商教育分4阶段:0-2岁建立客体永久性,11岁后培养系统思维 [22] - 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基金、高分红基金、定期现金流组合及年金险,月薪宝组合适合已退休父母 [25] 金融创新与市场趋势 - 稳定币降低零售巨头支付成本,京东等企业积极布局,但内地尚未开放牌照 [30] - 「固收+」基金收益受股票债券配置及再平衡策略影响,适合资产低估阶段配置 [28] - 财产性收入通过股票市场获取,指数基金为入门首选 [29] 新书与行业动态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投资类销量榜 [35][36]
消费系列之二:一线城市收入增速差距在哪里
信达证券· 2025-06-27 08:26
一线城市收支与全国差距 - 2018 - 2019年全国、一线城市、北上两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差距不大,在8.4% - 9%区间波动;2020 - 2024年存在持续性裂口,2024年一线城市人均收入增速4.5%,较全国低0.8个百分点,今年Q1一线城市收入增速4.6%,较全国低近1个百分点[2][7] 一线城市与全国增收结构差异 - 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均为工资性收入,2023年一线工资性收入增速和全国相差无几,2024年北上工资性收入增速和全国差距不大[10] - 抛开工资收入,全国可支配收入增长引擎是转移净收入,一线城市是财产性收入[10] - 一线城市收入占比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14%)>转移净收入>经营性收入;全国居民收入占比为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8.3%)[18] 一线城市收入制约因素 - 全国居民收入最大压制在工资性收入,一线城市在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且转移净收入拖累更大[19] - 转移净收入对财政依赖高,当前财政压力下一线转移净收入差,或因财政侧重“保基本”压力大的区域[2][25] - 一线城市财产性收入增速一直低于全国,2024年北上财产性收入增速走弱,一线城市财产性收入或接近微弱增长[25] 一线城市收入差距修复 - 一线和全国收入差距修复或更多集中于财产性收入,今年Q1北京财产性收入增速已恢复至2.3%,有望成为修复关键[2][26] 风险因素 - 消费者信心修复偏慢,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2][32]
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啥意思?
银行螺丝钉· 2025-06-24 14:12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国家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包括刺激消费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如股票市场、基金、保险、年金等 [1] - 财产性收入是四种收入类型之一,指通过持有特定财产(如存款利息、租金、基金分红)获得的收入 [4][6] 收入类型分析 - 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获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3] - 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如创业收入 [5] - 转移性收入:因国家政策或社会制度获得,如低保、失业救济 [6] 国内财产性收入现状 - 存款规模最大,超300万亿,但利息下降导致资金流向债券市场(170万亿)和股票市场(90-100万亿) [9][17] - 债券市场2022-2024年大涨,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2025年6月) [10] - 470万亿的存款和债券面临收益下降,需寻找更高收益出路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10][11] 股票市场与指数基金 - 股票市场成为财产性收入重要途径,指数基金是适合入门的投资方式 [12][19] - 指数基金投资门槛低但长期存在"七亏二平一赚"现象,需克服追涨杀跌行为 [15][18] - 个人养老金账户2024年12月新增指数基金,旨在促进长期投资 [12][19] 投资行为与市场影响 - 投资者需提升认知和执行能力,避免频繁交易以获取稳定收益 [16][18] - 基金投顾和个人养老金账户有助于稳定市场资金,降低波动风险 [19]
深圳出台“39条”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深圳商报· 2025-06-07 16:48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深圳市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提升消费能力、加大消费供给、加强政策保障三大方面提出39条具体措施 [1] - 方案旨在通过多维度政策组合拳全面激发消费潜力,覆盖居民增收、生育教育医疗保障、智能产品推广、文旅体娱融合等全链条消费场景 [1][2][3][4][5][6][7]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 实施居民增收行动:对来深就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分别给予最高3万、5万、10万元补贴 [2] - 强化消费保障:推动非深户籍儿童参保、新改扩建50所中小学新增10万学位、提高高中国家助学金至2300元/年、新增75项医疗检验互认项目 [3] - 放宽消费限制:优化小汽车摇号规则保障"久摇不中"人群需求,放宽企业新能源车指标申请条件 [3] 加大优质多元消费供给 智能科技与国潮消费 - 推广人工智能终端:在商圈/交通枢纽布局体验店,公园景区设智能产品租赁点,新建保障房按标准实施全屋智能 [4] - 培育国货品牌:推动服装/珠宝/家具企业开发限量款,网购平台设"深圳潮品"专区,机场免税店设国货专柜 [4] 文旅体娱融合发展 - 打造户外运动消费:举办特色骑行活动,发展水上运动装备,建设大鹏坝光等"一站式户外生活"平台 [4] - 激活旅游消费:建设低空飞行示范点,打造邮轮旅游品牌,2025年前新增40家离境退税商店 [6][7] - 发展电竞与文创:引进国际电竞赛事,建设电竞文化体验中心,打造南头古城等二次元主题街区 [7] 新兴服务与跨境消费 - 发展"主厨经济":引进米其林主厨快闪店,支持美食品牌设立总部/首店 [5] - 拓展跨境医疗:发展口腔/影像检查服务,推动深港宠物跨境便利化 [6] - 完善配套设施:2025年在600个场所部署1800套AI翻译产品便利外国游客 [7] 重点数据指标 - 教育:2025年新设10个前沿交叉学科,2023年新增10万中小学学位 [3] - 医疗:2025年医疗检验互认项目超400项 [3] - 宠物经济:2025年建成90个宠物友好商场/公园 [6] - 体育设施:2025年新改扩建100个体育场地 [6]
深圳重大发布!39条举措,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
证券时报· 2025-06-07 05:09
提振消费措施 - 深圳推出39条具体措施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繁荣消费市场,围绕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加大优质多元消费供给、加强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三个方面 [1] -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国家稳住楼市股市各项工作,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1] - 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 - 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常住非深户籍学龄前儿童参加深圳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 - 202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50所以上,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 [1] - 优化就医住院服务,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免陪照护服务" [1] 住房与汽车政策 - 降低租购房成本,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符合条件的可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2] - 自2025年11月1日起两年内,无房家庭每月公积金提取额从65%提高至80%用于支付房租 [2] - 出台青年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巩固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结构,推出更多高品质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2] - 优化小汽车常规增量指标摇号规则,加强"久摇不中"人群购车需求保障 [2] - 继续放开外地居民、华侨和港澳台地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限制 [2] - 放宽企业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条件 [2] - 推动燃油重卡车辆更新为新能源重卡车辆 [2] - 鼓励企业发放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体验折扣券 [2] 商业与消费供给 - 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临街商铺规范有序外摆经营 [2] - 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工业消费品集群,包括推广人工智能终端消费、全屋智能产品、时尚消费、户外装备消费等 [3] - 释放入境消费潜力,建成运营市内免税店,新增口岸免税店和40家离境退税商店 [3] - 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以旧换新、数码产品购新等 [3] - 加快补贴资金审核发放,鼓励商家、卖场、平台追加补贴 [3] - 针对性扩围实施专项消费品换新补贴政策 [3] 金融支持措施 - 支持消费及文旅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4] -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的信贷投放 [4] - 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合理设置贷款利率 [4] - 支持对信用良好但短期资金困难的借款人延长还款周期、提供续贷服务 [4] - 丰富消费保险产品供给,优化产品和服务,开发支持无理由退换货服务的保险产品 [4] - 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4] - 创新优化新能源汽车和经营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保险供给 [4] - 加大电动自行车保险推广力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