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智能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出台背景 -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主导性基础性产业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 [1] - 国内重大能源工程部署与"一带一路"国际需求提升带来新发展机遇 [1] 核心考量 - 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方案核心原则 [2] - 强化优质供给与有效需求结合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及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 [2] - 强化国内与国际市场结合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2] - 强化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结合 通过标准体系提升带动电线电缆变压器电动机质量提升 [3]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4]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4]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 [4] 重点任务(供给侧) -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突破标志性装备 [5]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 [5] 重点任务(需求侧) -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 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及煤电三改联动 [6] - 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绿色基建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渠道 [6] 重点任务(环境侧)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6]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装备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6]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发挥链主引领作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6] 保障措施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 [7]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 [7]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7]
今明两年电力装备行业铆劲稳增长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中国能源网· 2025-09-19 02:59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行业发展基础 -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2]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2] - 华龙一号及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2]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2] 供给侧发展举措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4] - 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以提升电力装备供给水平 [4]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3][4] - 加快推进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 [3][4] 需求侧扩张策略 -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及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建设 [2] - 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 [2] - 稳步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及煤电三改联动 [4] - 推进水电工程和沿海核电建设以稳定国内需求 [4] 国际市场拓展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3] -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3][4] - 加强绿色基建和新型基建领域国际合作 [4] - 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渠道 [3][4] 产业升级与质量提升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线线缆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质量提升 [3][4]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4]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并培育优质中小企业 [4] -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4] 政策保障措施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 [5]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5]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并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 [5] - 发挥大省示范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5]
河钢股份转型升级提速:绿色智造与高端材料双轮驱动,斩获13项冶金科技大奖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3:28
公司顺利完成唐钢新区和邯钢新区两大绿色智能生产基地建设[2] 为钢铁主业竞争力提升筑牢根基[2] 同时全流程碳排放监测系统落地实现环境管控精细化[2] 低碳炼钢工艺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2] 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河钢样本[2] 面向十五五公司将进一步聚焦钢铁主业[2] 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绿色低碳优势强化为方向[2]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再上新台阶[2] 技术创新与AI应用 - 公司推动二十余项炼钢轧钢工艺关键技术在产线落地[3] 其中转炉智能炼钢系统稳定运行并有效降低综合钢铁料消耗[3] 钢包蓄热预测模型和连铸自动开浇模型技术跻身行业领先水平[3] 邯宝锌层厚度闭环控制模型达到业内先进标准[3] - 公司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斩获13项奖项[3] 其中一等奖5项[3] 技术实力获行业高度肯定[3] - 公司全面部署人工智能+行动[3] 深化DeepSeek大模型在钢铁全流程的应用[3] 研发的一键式智能RH精炼模型可缩短冶炼周期5%以上[3] 目前已有2家工厂和6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名单[3] 成为行业智改数转标杆[3] 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9.4亿元[4] 成功开发61个新产品[4] 为国内首台套可控核聚变装置定向研发3种关键核心材料[4] 实现小规格无磁轴承合金国内首发[4] 两种镍基合金热轧宽幅板材实现进口替代[4] 长时效期烘烤硬化钢等产品通过国际一流汽车厂认证[4]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昌江核电工程、港珠澳大桥、冬奥会场馆和雄安高铁站等重大项目[4] 目前正持续关注雅江水电项目并积极把握发展机遇[4] ESG建设与市场策略 - 公司自2023年起编制并披露ESG报告[4] 按照证监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标准编制的2024年度ESG报告获五星级评价[4] 彰显可持续发展硬实力[4] - 公司明确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应对策略[4] 从营销端推进老客户增量和新客户开发[4] 生产端深挖产线创效潜力[4] 同时发挥绿色低碳领先优势[4] 将低碳价值转化为市场竞争力[4] 全力释放钢铁板块发展活力[4]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9月第2周):硅料景气度有所下行-20250915
世纪证券· 2025-09-15 05:2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硅料景气度有所下行 多晶硅主力合约午盘跌4.09% 收盘价跌至4.40% 9月预计产出12.5万吨 对应65-66GW 环比8月下降较小 [2] - 工业气体价格周度环比回落 液氧市场均价478元/吨 较前一周跌3.2% 液氮均价451元/吨 较前一周跌2.5% 液氩均价609元/吨 较前一周涨1.16% 稀有气体价格基本持平 工业气体整体处于周期底部 [2] - 9月第1周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30.4万辆 同比下降10% 新能源市场零售18.1万辆 同比下降3% 下降幅度好于整体 [2] - 电力装备行业获政策支持 推动绿色智能转型 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15] -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多家公司布局相关领域 包括运动捕捉 柔性关节保护件 IMU产品 复合金属腱绳等 [17][19][21] 市场行情回顾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指数涨跌幅+3.52%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位 [1][7] - 电力设备行业指数涨跌幅+0.53%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2位 [1][7] - 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1.74%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 [1][7] - 同期沪深300涨跌幅+1.38% [1][7] - 机械设备细分行业中电机上涨10.76% 自动化设备上涨7.09% 汽车服务上涨4.14% [9] - 光伏设备下跌3.28% 风电设备下跌2.04% 乘用车下跌1.77% [9] 个股表现 - 机械设备涨幅前五个股:沃尔德涨46.54% 大族数控涨37.79% 锡装股份涨28.20% *ST威尔涨27.63% 开创电气涨27.39% [12][14] - 电力设备涨幅前五个股:天际股份涨28.80% 厦钨新能涨26.79% 科华数据涨25.53% 杉杉股份涨20.16% 卧龙电驱涨19.87% [12][14] - 汽车涨幅前五个股:众泰汽车涨39.70% 浩物股份涨30.38% 浙江荣泰涨22.48% 天普股份涨21.00% 肇民科技涨19.85% [12][14] - 机械设备跌幅前五个股:灵鸽科技跌13.81% 乐创技术跌13.33% 卓兆点胶跌13.18% 恒进感应跌12.58% 海希通讯跌11.32% [13][14] - 电力设备跌幅前五个股:中环海陆跌24.40% 力佳科技跌22.29% 天宏锂电跌18.16% 德瑞锂电跌17.71% 武汉蓝电跌15.55% [13][14] - 汽车跌幅前五个股:派特尔跌23.56% 华洋赛车跌20.28% 华纬科技跌9.91% 天铭科技跌9.82% 易实精密跌9.73% [13][14] 行业要闻 -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 推动绿色智能转型 加快数字化转型 [15] - 奇瑞墨甲机器人产品将于10月对外公开发布 [15] - 慧智物联与智平方达成半导体显示领域具身智能战略合作 未来三年部署逾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订单金额接近5亿元人民币 [15] - 越疆人形机器人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泛化应用 [15] - 禾川科技与眸深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打造机器人解决方案 [16]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 [18] - 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GR-3正式开启预售 具备55个自由度 [18] - 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能源智能生产模式 [18] 公司公告 - 凌云光运动捕捉客户群包括机器人本体公司 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中心等 [17] - 大金重工子公司签署海风基础供应合同 金额约12.5亿元 占2024年度营收约33% [19] - 陕建股份中标多个大型项目 包括24亿元光伏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19] - 中鼎股份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作为核心战略目标 [19] - 高测股份推出复合金属腱绳 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19] - 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增长近20% 电子制造应用增长超50% 汽车零部件应用增长超40% [21] - 晶盛机电实现6-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 突破12英寸技术 [21] - 华依科技IMU产品为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供货 [21] - 恒辉安防机器人柔性关节保护件已实现商品交付使用 [21]
三部门联合发文 助力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13:36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方案》在主要目标中提出"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新能源装备出 口前景如何?对此,林伯强认为,新能源设备应该还会保持继续增长。实际上,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开 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工作。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稳的情况下,新能源装备出口的确 有一定的难度,但除欧美市场外,其他新兴市场仍大有可为,不过这需要企业主动布局。 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方面,《方案》提出,"稳步推进核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 核准建设",相对于两年前稳增长方案中"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措辞,这次是否意味着核电将进入 加速发展阶段? 9月12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 《方案》)。 《方案》指出,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电力 装备行业带来旺盛需求,整体来看,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 明确今明两年目标 《方案》明确,2025~2026年主要目标是: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 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 ...
三部门: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12 23:28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其中提出,到2026年我国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 升。 方案明确2025—2026 年主要目标是: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 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 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 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 营收增 速 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 10%左右;推动 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正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电力装备行业带来 旺盛需求,整 1体来看,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 方案提出了八方面工作举措。提高装备供给质量。统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 大技术装备攻关,突 破一批标志性装备,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供给水平。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 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 地,推动 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 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 转型,加强绿色基建、新 ...
三部门: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能源电力设备更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20:20
行业增长目标 - 力争2025年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1] - 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 [1] 供给与出口目标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1] -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技术发展与转型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2]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2]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2]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能效与循环利用 -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2] - 促进风电 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循环 [2] - 鼓励企业开展退役叶片 光伏组件等再利用 [2] - 稳妥推进发电机 齿轮箱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2] 国内需求扩张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3] -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3]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3] - 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 [3] 能源结构调整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3] -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 [3] - 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3] - 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3] 新型能源开发 - 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 [3]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3] - 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3] 基础设施优化 - 优化全国电力系统设计 [3] - 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3] - 结合算力中心建设等新需求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1][2]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节能节水 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2] - 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2]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企业数据对接共享 [2]
电力装备迎来新一轮稳增长,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和开拓国际市场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3:04
行业政策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八项举措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快装备推广应用、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1] - 方案设定四点目标: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且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增长;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3] - 新方案与2023年版本相比进行差异化调整,增加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增长目标,更注重精准发力和系统统筹,核心考量包括"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 [3] 行业现状与需求 - 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装备行业需求旺盛,当前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2]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2] - 电力需求增长底层驱动力持续存在,包括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AI数据库使用、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等 [5] 市场表现与投资 - 政策利好推动A股电力设备板块整体走强,卧龙电驱、科华数据、大洋电机触及涨停,崧盛股份、科林电气等涨超5% [1] - 2025年1~7月全国电源工程投资完成4288亿元同比增长3.4%,电网工程投资完成3315亿元同比增长12.5% [8] - 2025年将开工陕西至河南、西藏至大湾区等4条特高压工程,总投资首次超过8000亿元,加快特高压线路投资建设进程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9] 供给侧举措 - 提升供给能力通过提高装备供给质量和推动绿色智能转型,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标志性装备 [7] - 强化优质供给和有效需求相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相结合 [4] - 更加突出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带动"量的合理增长" [5] 需求侧举措 - 扩大有效市场包括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内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煤电"三改联动"、水电工程及沿海核电建设 [8] - 国际市场方面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引导企业合理有序海外布局,支持电力领域对外承包工程合作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融入海外供应链 [8] 环境侧举措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引导良性竞争,强化标准支撑引领带动装备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8] - 加强产业链协同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发挥重点集群带动及链主引领作用,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8]
关于电力装备行业,三部门印发稳增长工作方案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4:28
政策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2] -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的主导性、基础性产业之一 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11] - 方案实施期限为2025年至2026年[11]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1][4][14]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1][4][14]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1][5][14] -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1][5][14]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1][6][14]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1][6][14]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1][7][14] 工作举措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8]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应用[8] - 提高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8] - 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 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8] -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8][17] -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8]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8][18] - 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8][18]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8][18] - 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8][18] - 加强产业链协同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9][27] - 开展产业链共链行动 发挥链主引领作用[9] - 培育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 -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19] - 深化与新兴市场合作 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海外布局[20] - 鼓励能源开发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组团出海[20] - 充分发挥首台(套)政策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21] - 实施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 鼓励国有企业采购创新产品[22] - 研究制定风电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深入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4] - 推进标准国际化 为电力装备出口打好基础[24] 保障措施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10]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10] - 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力装备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10]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加强企业数据对接共享[10] - 强化组织保障和调度分析[10][28][29]
盘前利好!三部门印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04:14
方案提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 电光伏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 建设,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稳步推进核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 设。优化全国电力系统设计,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 应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目标是: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 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 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 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方案提出,推动绿色智能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