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搜索文档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29 00:33
出台背景 -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主导性基础性产业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 [1] - 国内重大能源工程部署与"一带一路"国际需求提升带来新发展机遇 [1] 核心考量 - 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方案核心原则 [2] - 强化优质供给与有效需求结合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及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 [2] - 强化国内与国际市场结合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2] - 强化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结合 通过标准体系提升带动电线电缆变压器电动机质量提升 [3]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4]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4]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 [4] 重点任务(供给侧) -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突破标志性装备 [5]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 [5] 重点任务(需求侧) -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 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及煤电三改联动 [6] - 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绿色基建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渠道 [6] 重点任务(环境侧)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6]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装备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6]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发挥链主引领作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6] 保障措施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 [7]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 [7]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7]
“十四五”能源成就企业谈丨打造“国之重器” 扛起“国之重任”
国家能源局· 2025-09-26 08:21
公司战略定位 - 作为能源装备制造国家队 聚焦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团 [3] - 深入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为能源电力稳定供应提供装备支撑 [3][5] 传统能源领域成就 - 十四五以来发电设备总产量超2.2亿千瓦 连续18年产量居世界前列 [6] - 为白鹤滩水电站 华龙一号 四代快堆等国家示范项目提供核心设备 [6] - 完成4000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改造 3000万千瓦供热改造 年节约标准煤700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750万吨 [6] - 推进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项目 发电热效率突破50% 年节约标准煤35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94.5万吨 [6] - 实现世界最大化学链碳捕集装备试验成功 捕集效率超95% [6] 新能源领域突破 - 研制全球首台18兆瓦和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 [8] - 风电机组产量复合增长率达21.8% 参与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 [8] - 成立智慧光能公司 自主光伏组件上市销售 [8] - 为50兆瓦光热项目提供核心设备 年节约标准煤6.2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5.5万吨 [8] - 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投运标准化加氢站 海上风电制氢试点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8] - 参建世界最大煤电机组耦合熔盐储热项目 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50兆瓦时 [8] - 全球首台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并网 创造三项世界纪录 [9] 科技创新体系 - 研发投入强度保持5%以上 新增专利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2] - 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超41% 建成4个国家级和20个省部级研发平台 [12] - 设立海外及国内创新研究院 与清华浙大等机构深化合作 [12] - 成功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 商业化运行超9000小时 [12] - 下线首台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 开展纯氢燃烧技术研发 [12] - 白鹤滩水电机组额定效率超99% 构建100%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水电技术体系 [12]
今明两年电力装备行业铆劲稳增长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中国能源网· 2025-09-19 02:59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行业发展基础 -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2]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2] - 华龙一号及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2]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2] 供给侧发展举措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4] - 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以提升电力装备供给水平 [4]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3][4] - 加快推进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 [3][4] 需求侧扩张策略 -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及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建设 [2] - 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 [2] - 稳步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及煤电三改联动 [4] - 推进水电工程和沿海核电建设以稳定国内需求 [4] 国际市场拓展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3] -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3][4] - 加强绿色基建和新型基建领域国际合作 [4] - 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渠道 [3][4] 产业升级与质量提升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线线缆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质量提升 [3][4]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4]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并培育优质中小企业 [4] -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4] 政策保障措施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 [5]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5]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并加强重点领域数据监测 [5] - 发挥大省示范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5]
电力装备行业周刊: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加快突破关键技术
产业信息网· 2025-09-17 05:49
电力装备行业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等目标 [1] - 方案明确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并通过专项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支持一批关键产品创新项目 [1]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国内部署一批重大能源工程,国际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需求不断提升 [1] 电力市场机制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探索建立发电机组可靠容量评估机制,科学评估各类型机组及新型储能的容量系数 [2] - 按照基本回收市场边际机组固定成本的原则,结合电能量和辅助服务等市场收益情况,确定单位可靠容量补偿标准,条件成熟时建设容量市场 [2] - 科学评估各类型电源的可靠容量,客观反映其容量支撑效果,是对各类型电源实施合理容量补偿的必然要求 [2] 技术装备创新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25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的通知》,支持范围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版)》全部领域 [3][4] - 整机装备原则上按照台(套)数方式支持,核心系统、关键零部件等按照批次数方式支持,高端工业母机、电子专用装备等单台(套)装备价值不高的整机装备可按批次数方式支持 [4] - 航空发动机、船舶发动机等单件价值较高的核心系统、关键零部件等可按台(套)数方式支持 [4] 地方新能源项目扶持 - 上海浦东新区开展2025年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示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申报范围包括新型光伏组件利用项目、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氢能发电利用项目等6类项目 [5][6] - 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不超过30%的一次性补贴,同一项目从优不重复,单个项目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7] - 广州印发《广州市建设国家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支持纳入广州V2G试点项目常态化参与电力削峰填谷获取稳定收益 [8][9] 智能电网建设进展 - 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35千伏大坝变电站接入生产运行支持系统上线联调,安顺市首座智能巡视功能变电站正式上线运行,预计日常巡视效率可提升95%以上,现场巡视作业任务可减少70%以上 [12][13] - 山东东营220千伏董官变电站投运,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首座220千伏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应用主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监测、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等21项新技术 [16][17] - 该变电站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东营电网结构,为东营西郊、范家等9座110千伏变电站提供重要的电源支撑点 [17] 清洁能源技术突破 - 世界首个高原水电机组产研基地——东方电气西藏林芝产研基地建成投用,占地约48000平方米,配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冲击式水轮机泥沙磨蚀试验台 [14] - 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采用150台单机容量10兆瓦的风电机组,每年可发电约54.4亿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16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98万吨 [19][20] - 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首台套商业机组出厂,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正式迈入商业化应用新阶段 [18] 电力设备安全技术 - 国内首次模拟变压器内部电弧放电的水中爆炸试验完成,探索出一套变压器内部电弧放电等效模拟试验方法,可为油箱防爆设计及考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1][22] - 该方法在油箱内成功模拟出吉瓦级高能电弧故障的压力冲击效果,解决了大功率电弧在实验室难以复现的难题 [23] - 以110千伏传统油箱和改进加强型油箱为试验对象,获取了冲击载荷演变规律、结构动态响应及压力泄放特性,为防爆油箱优化设计和压力波传播机理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23] 企业技术创新 - 浙江英集动力科技申请可自驱升压的蒸汽供热系统专利,实现蒸汽能量的梯级利用,可降低热源供应参数和系统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4] - 长江电力等申请水轮机主轴密封温度在线监测专利,降低消除传感器自身参数差异带来的误差,提升了测量精度,增强了系统可靠性 [25][26] - 万胜智能"一种用于高压标准电流测量的电流互感器及其测量方法"专利获授权,防止硅钢片之间缝隙扩大导致铁芯损耗增加、发热加剧,从而影响电压变换精度 [28] 电力项目招标 - 国家能源集团招标2×350MW机组三大主机设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208487,招标人为国能(北京)国际经贸有限公司 [32] - 三峡集团2×500MW级燃气联合循环调峰发电项目主机(炉岛设备)采购招标,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招标人为三峡集团(营口)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33] - 哈电电机中标贵州能源集团大方项目2台660兆瓦汽轮发电机,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 [34]
经济日报丨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国家能源局· 2025-09-16 04:19
行业增长目标 - 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3]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3]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3]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3] 行业发展现状 -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3]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3] - 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批量应用 [3]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3] 政策支持举措 - 提高装备供给质量以夯实行业增长基础 [4] -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4] - 加快装备推广应用并强化标准支撑引领 [4] -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并强化产业链协同 [4]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22
行业政策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提出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目标为稳中有升[1]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并网运行[1] - 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实现批量应用[1] 行业增长机遇 - 国内近期部署一批重大能源工程项目[1]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需求持续提升[1] - 需求侧将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1] 行业创新支持 - 通过专项在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领域支持关键产品创新项目[1] - 保障电力装备供给能力[1] - 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1]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 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创新项目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20
行业政策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提出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的目标[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目标为稳中有升[1] 行业发展现状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并网运行[1] -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进入批量应用阶段[1]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6.5亿千瓦[1] 市场机遇 - 国内近期部署一批重大能源工程项目[1]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需求持续提升[1] - 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期[1] 政策实施重点 - 需求侧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1] - 推进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项目[1] - 供给侧通过专项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领域关键产品创新[1] - 保障装备供给能力并实现供需精准对接[1]
扩大国内需求 开拓国际市场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9-13 03:42
行业目标 - 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行业发展现状 -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1] -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1]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1] 政策支持措施 - 方案从提高装备供给质量、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等八个方面提出举措 [2] - 通过强化标准支撑引领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夯实增长基础 [2] -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强化产业链协同 [2]
扩大国内需求 开拓国际市场 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9-12 22:03
行业目标 - 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行业发展现状 - 电力装备行业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1]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 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1] 政策支持举措 - 方案从提高装备供给质量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提出举措 [2] - 加快装备推广应用 强化标准支撑引领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2] -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强化产业链协同 [2]
三部门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智能电网等重大工程建设,稳定电力装备国内需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9-12 17:12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的主导性、基础性产业之一,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9月1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 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电力装备行业接下来的发展目标,2025年—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 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 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 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同时,《方案》结合目前行业面临关键问题,从供给、需求、环境三方面协同发力,提出八方面措施。 在供给侧,将统筹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既"锻长 板",又"补短板"。 在需求侧,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海上风电基地、智能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 设,稳定电力装备国内需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在环境侧,要落实好首台(套)推广应用政策,制定实施风电、光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