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结构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流通“大动脉”畅通有力 多领域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含金量”十足
央视网· 2025-09-29 07:21
2025年1—8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9.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具体来看,工业品物流运行呈现增速趋稳、结构持续转型升级 的特点。其中,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贡献突出,1—8月份同比增长8.1%。电子、电气机械、汽车行业物流需求分别增长9.9%、9.8% 和8.4%,拉动作用明显。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29日公布1至8月份物流运行数据。2025年以来,一揽子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促进多领域物 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25年1至8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接近230万亿元,规模保持稳定扩张,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国际物流缓中趋稳,进口物流结构优化进程加快。基础原材料进口物流量有所放缓,中间品与消费品增长动能相对稳定。机床与集 成电路等中间品领域进口物流量保持稳定增长,1—8月份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3.6%、8.5%。干鲜瓜果及坚果、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 品等消费品领域进口物流量增势良好,1—8月份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4.4%、9.7%。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在新业态带动下稳健回升。1—8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1—7月份提高0.3个百分 点,显示消费相关物流需求恢复有所加快。 中 ...
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
金融时报· 2025-09-29 01:07
在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纵深推进,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至7月同比下降1.7%转 为增长0.9%,扭转了自今年5月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态势。其中,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 现两位数增长,由7月下降1.5%转为增长20.4%,工业企业当月利润改善明显。"这一改善得益于宏观政 策发力、统一大市场推进与低基数效应的叠加作用,更折射出工业经济运行质效的提升。"申银万国期 货研究所所长薛鹤翔表示。 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企业营收保持稳定增长。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3%,与1至7月持平。其中,8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较7月加快1.0个百分点。 "从量、价、利润率三要素来看,8月生产的韧性、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跌幅的收窄以 及利润率的持续改善共同支撑工业企业利润回升。"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8月工业企业利 润的改善显示了"反内卷"的成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减产缓解过剩产能,带动部分工业品价格回升, 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共同推动利润 ...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21 21:57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入围门槛提升至173.65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51.68万亿元 前三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和恒力集团 [1] 榜单规模 - 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达173.65亿元 较上年提升3.03亿元 [1] - 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51.68万亿元 [1] 创新投入 - 制造业500强研发强度为2.45% 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1] - 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80.38万件 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和12.07% [1] 行业表现 - 通信设备制造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超10% [1]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 [1] 海外业务 - 制造业500强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 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
福建第一城,没有悬念
虎嗅· 2025-09-18 12:37
福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福州、厦门、泉州三座核心城市长期呈"三足鼎立"之势: 福州手握省会资源与都市圈政策红利,厦门凭借特区身份与港口优势占据开放高地,泉州则以民营经济为根基撑起制造业半壁江山。 再从GDP来看,2024年三座城市的经济规模分别为: 福州以14236.76亿元稳居榜首,泉州13094.87亿元紧随其后,厦门8589.01亿元位列第三;人均GDP福州为16.81万元,厦门市为16.12万元,泉 州市为14.74万元。 这一格局不仅打破了很多人"厦门经济领跑"的认知,也让"福建第一城"的讨论有了更多话题。 据福州市工信局披露:2023年福州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含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铁路船舶、仪器仪表五大行业)合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占 全市41.6%;2024年受产品价格回调,占比小幅回落至38%—39%区间,但仍保持两大主导产业合计超40%的基本盘。 反观厦门,截至2024年末,厦门虽在集成电路、5G通信等细分领域有所建树,并发展起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但由于受困于土地成本高企,规上工业企 业数量要远低于福州。 2024年,泉州正通过技改加速产业转型,相关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管理系统 ...
中国企业500强揭晓!临汾这2家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17 08:55
中国企业500强总体规模 - 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连续23年上升[2] -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同比增长7.46%[2] -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同比增加45家[2] - 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其中国家电网营收超3万亿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营收超2万亿元[2] 企业经济效益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39%[3] - 收入净利润率4.27%,同比提升0.17个百分点[3] 研发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费用投入1.73万亿元,研发强度1.95%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提升[4]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同比增加21.40万件,增长10.54%[4] - 发明专利103.96万件,同比增加15万件,增长16.86%,连续6年增长[4] - 发明专利占比46.33%,同比提升2.50个百分点[4] 产业结构特征 - 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39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共6家新入围[5] - 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电信及互联网服务行业在研发费用、专利、标准等方面贡献突出[5]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5] 区域与企业表现 - 山西省10家企业上榜,包括5家国企和5家民企[5] - 晋能控股集团以3701.43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72,为山西最高排名企业[6] - 山西焦煤集团、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潞安化工集团营收均超1400亿元[6] 头部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收位列榜首[8] - 中国石油(2.97万亿元)、中国石化(2.93万亿元)、中国建筑(2.19万亿元)分列第2至4位[8] - 京东集团以1.16万亿元营收位列第10,是前十中唯一民营企业[8]
今日视点:从“2025中国企业500强”看中国经济的稳与进
证券日报· 2025-09-16 23:44
规模总量增长 - 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1]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提升至479.60亿元 [1]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达267家 [1] -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央企在关键领域发挥产业链稳定作用 [1] 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费用总额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攀升至1.95%且连续8年提升 [2] - 发明专利数量连续6年增长 同比增长2.50个百分点 [2] - 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力突出 [2] - 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通过创新强化核心竞争力并推动行业升级 [2] 产业结构优化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保持增长 [2] - 煤炭采掘及采选业、黑色冶金等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减少 [2] - 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行业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 [2] - 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如物流及供应链行业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2] 行业贡献结构 - 制造业企业营收贡献率达40.48% [3] - 服务业企业营收贡献率达40.29% [3] - 其他行业营收贡献率达19.23% [3] -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服务业提供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支持 [3] 企业所有制结构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榜单中数量接近 [3] - 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3] - 民营企业以灵活市场机制和创新活力促进就业与创新 [3]
从“2025中国企业500强”看中国经济的稳与进
证券日报· 2025-09-16 16:17
规模总量增长 - 榜单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1]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提升至479.60亿元[1]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达267家[1] - 大型央企在关键领域发挥产业链稳定作用[1] 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费用投入1.73万亿元[2] - 研发强度攀升至1.95%且连续8年提升[2] - 发明专利数量连续6年增长且专利质量提升[2] - 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创新突出[2] 产业结构优化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入围数量持续增长[2] - 煤炭采掘及采选业、黑色冶金等行业入围数量减少[2] - 新能源设备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行业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2] - 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2] 产业贡献结构 - 制造业企业营收贡献率达40.48%[3] - 服务业企业营收贡献率达40.29%[3] - 其他行业营收贡献率达19.23%[3] -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3] 企业所有制结构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榜单中数量接近[3] - 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主导作用[3] - 民营企业以灵活机制和创新活力促进就业与创新[3]
中国企业500强,广东为何总能输出“优等生”?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11:45
企业排名与区域经济表现 - 广东54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1] - 深圳和广州两地企业占据44家 反映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 [5] 行业结构与龙头企业表现 - 科技与先进制造企业成为广东经济新支柱 改变金融能源主导格局 [3] - 华为首次进入前25名 比亚迪跻身前30强 [3] -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712.81亿元 同期超越特斯拉 [3] 企业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 - 广东企业在"大企业创新100强"中表现突出 华为中兴美位列前十 [3] - 华为年度研发投入达1796.87亿元 比亚迪研发投入超530亿元 [3] - 华为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 比亚迪全球申请专利近6万件 [4] 民营经济活力 - 广东上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一半 [4] - 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同比增长6.47% 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96.45% [4] - 华为腾讯比亚迪TCL等企业成为行业变革引领者 [4] 全球化战略升级 - 广东企业出海从产品输出转向能力和生态输出 [4] - TCL将全球市场划分为五大经营中心 腾讯云助力海外企业数字化 [4] - 比亚迪电动车辆进入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4]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河南这些企业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16 04:17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较上年有所增长 [3]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实现连续23年上升,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3]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同比增长7.46% [3]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较上年增加45家,其中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 [3] 头部企业排名及营收 -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业收入位列榜首,接近4万亿元 [4] - 中国石油(2.97万亿元)和中国石化(2.93万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4] - 中国建筑以2.19万亿元营收位列第四,工商银行(1.63万亿元)和农业银行(1.42万亿元)进入前六 [4] - 京东集团以1.16万亿元营收位列第十,是排名最高的互联网企业 [4] 企业经济效益表现 - 500强企业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39% [3] - 收入净利润率达4.27%,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 [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500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73万亿元,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3] - 研发强度连续8年提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及互联网行业在研发费用、专利和标准方面贡献突出 [3] 产业结构变化 - 39家企业新入围或重新入围,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共有6家新入围企业 [3] - 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及电信互联网服务业多项指标领先 [3] 河南省上榜企业情况 - 河南省共有13家企业上榜500强 [1] - 洛阳钼业以2130.29亿元营收位列132名,是河南排名最高的企业 [2] - 平煤神马(1688.45亿元)、牧原实业(1428.79亿元)和河南能源(1210.51亿元)分列159、195和221名 [2] - 河南交投(1074.46亿元)、豫光金铅(902.23亿元)和伊电控股(695.12亿元)进入前350名 [2] - 双汇投资(597.15亿元)、金利金铅(593.65亿元)和瑞茂通(524.52亿元)等企业位列400-500名区间 [2]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南阳一企业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16 03:28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4年榜单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3]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3]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3] -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较上年增加45家[3] -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 其中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居首[3] 头部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收蝉联榜首[3] - 中国石油(2.97万亿元)与中国石化(2.93万亿元)分列二三位[3] - 中国建筑以2.19万亿元营收位列第四[3] - 工商银行(1.63万亿元)为银行业最高排名[3] - 京东集团(1.16万亿元)位列第十 是排名最高的互联网企业[3] 河南企业上榜情况 - 全省共12家企业入围 最高排名为洛阳钼业(132位)[1] - 平煤神马(168.84亿元)与牧原实业(142.88亿元)分列省内前二[2] - 河南能源(121.05亿元)与河南交投(107.45亿元)营收均超千亿[2] - 万洋冶炼为省内最低排名(497位)营收数据未披露[2] 企业经营效益 - 500强企业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3] - 收入净利润率达4.27% 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3] - 研发投入总额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3] - 研发强度连续8年保持提升态势[3] 行业分布特征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3] - 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及电信互联网行业在研发投入、专利及标准方面领先[3] - 宁德时代(3620亿元)与比亚迪(7771亿元)新能源企业排名显著提升[4][5] - 拼多多(3938亿元)与美团(3376亿元)等互联网企业首次进入前百强[5] 企业类型分布 - 央企仍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电网、三桶油、四大行等位列前十[3] - 地方国企表现突出 山东能源(8665亿元)、河南能源(1211亿元)等均上榜[2][4] - 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恒力集团(8715亿元)、比亚迪(7771亿元)等进入前30[4]